关于“物质的物理属性”、“从粒子到宇宙”的教学建议2.ppt

上传人:peixunshi 文档编号:14553805 上传时间:2022-02-09 格式:PPT 页数:101 大小:5.7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物质的物理属性”、“从粒子到宇宙”的教学建议2.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01页
关于“物质的物理属性”、“从粒子到宇宙”的教学建议2.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01页
关于“物质的物理属性”、“从粒子到宇宙”的教学建议2.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01页
关于“物质的物理属性”、“从粒子到宇宙”的教学建议2.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01页
关于“物质的物理属性”、“从粒子到宇宙”的教学建议2.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0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物质的物理属性”、“从粒子到宇宙”的教学建议2.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物质的物理属性”、“从粒子到宇宙”的教学建议2.ppt(10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关于“物质的物理属性”、“从粒子到宇宙”的教学建议,西北大学附中:刘明,课程基本理念,1、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科学素养2、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3、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4、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注重科学探究5、注重评价改革导向,促进学生发展,课程目标,物质的物理属性,苏科版“物质的物理属性”教材编写思路,1.注重体现学生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过程2.注重体现科学思维方法3.注重创设便于学生探究的情境,突出科学探究的学习过程4.注重联系实际,在生活和实验中习得知识,物体的质量,物体的质量,教学目标: 1.联系生活实际,知道质量的含义和单位。 2.通过观察,了解托盘天平的结构。通过阅读托

2、盘天平的使用说明书和练习,学会正确使用托盘天平测量钩码的质量。 3.通过阅读,并在生活、生产中观察,了解其它测量质量的仪器。 4.通过探究活动,了解物体的形状、物质的状态以及地理位置与物体质量大小无关的基础上,理解质量是物体自身的属性。,物体的质量,教学目标: 5.通过练习,初步感受物体质量单位的大小,培养估测能力,会估测日常生活中常见物体的质量。 6.经历学习质量的过程,关注简单问题背后的相关知识。,物体的质量,学情分析: 学生对质量已有较为深刻的体会,但并没有直接的认识。天平是我们初中要求学生掌握使用方法的第三个测量工具。前两个温度计和刻度尺都是很简单的测量工具,而天平较之复杂一些。再,天

3、平这种测量工具一般学生接触不到或很少接触,因此学生对天平的学习有较强的兴趣。 本节课的内容对学生而言难度不大,学生都可以顺利完成课程任务。但天平的使用方法较为细致,多数学生容易在操作时出现疏漏或出现操作错误。 在以前的物理学习过程中,很少提到物体的物理属性。因些学生对“物理属性”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个别学生缺乏生活、生产经验对质量的理解和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的掌握有一定的困难。,物体的质量,教学重点: 1. 知道质量的含义和单位。 2.学会正确使用托盘天平测量钩码的质量。 3. 了解物体的形状、物质的状态以及地理位置与物体质量大小无关。理解质量是物体自身的属性。,物体的质量,教学难点: 1.正确

4、使用托盘天平测量质量。 2.理解质量是物体自身的属性 。,物体的质量,教学方法: 实验法、阅读法、谈话法、讲授法、演示法。学法指导: 小组合作阅读材料;讨论材料内容统一认识;观察实物,实际操作;联系实际丰富知识。,物体的质量,引入新课: 老师提问:XX同学,你多重? 学生回答:X kg 老师指出:回答错误! (学生表示不理解) 老师提问:大家知道为什么回答错误吗? (学生表示不知道) 老师说明:XX同学的答案,和老师的问题是风马牛不相及。学习了本节课的内容大家就会明白。今天我们来学习物体的质量,2min,引入新课的目的 1.激发兴趣,引起动机 2.引起对所学课程的关注,引志进入学习情境 3.为

5、学习新知识、新概念、新原理和新技能的做鼓动、引子和铺垫 4.明确学习目的常见的引入新课的方法 直接引入、实验引入、经验引入、旧知识引入、直观引入、故事引入、表演引入等,物体的质量,课堂教学活动: 老师提出:XX同学的答案,说的是自己的质量为X kg。什么是质量呢? 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通常用字母m表示。 质量的单位是千克,符号为kg。常用的质量单位还有克(g)、毫克(mg)和吨(t )。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t=1000kg 1kg=1000g 1g=1000mg,5min,联系生活实际,知道质量的含义和单位,物体的质量,课堂教学活动: 老师提问:XX同学是怎么知道自己的质量的呢?

6、学生回答:测出来的。 老师提问:用什么测的? 学生回答:体重秤。 老师介绍:体重秤是一种测量质量的工具。主要用来测人体的质量。今天咱们学习另一种测量质量的工具天平。实验室里常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请各位同学认真阅读课本第二页信息快递“托盘天平的使用说明”对照实验台上的实物。了解托盘天平的结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5min,物体的质量,课堂教学活动: 请一位同学给大家介绍托盘天平的结构。让其他学生对上一个同学的介绍进行评价,再进行补充。(老师注意引导学生完整细致的了解托盘天平的结构,特别是了解铭牌。为第二节课后作业“自制天平”做铺垫。) 学习小组组内讨论,课本62图,托盘天平使用中的错误。请四

7、个小组分别分析四幅图。其他小组进行评价、补充。,5min,物体的质量,课堂教学活动: 请同学们按照使用说明中的程序和注意事项进行操作测量出实验台上的钩码质量。 学生进行实验,老师巡视指导。 请典型的小组进行展示(两组左右,根据课堂时间定)。同学进行评价,指出问题并纠正。老师进行点评。 老师公布钩码的质量。请学生对照自己的测量结果,反思自己的实验过程。将自己实验的优缺点进行交流。 老师说明:说明测量结果有一定的误差是允许的也是正常的。,10min,通过观察,了解托盘天平的结构。通过阅读托盘天平的使用说明书和练习,学会正确使用托盘天平测量钩码的质量,物体的质量,课堂教学活动: 老师评价:各位同学经

8、过自己的努力已经掌握了托盘天平的正确使用方法。 托盘天平只是测量质量工具中的一种,在生活、生产中还有许多测量质量的工具例如“课本第4页6-3图”所示工具。 请各位同学课后,在自己的生活中找找这些测量质量的工具在哪有?并了解它们的使用方法。,2min,通过阅读,并在生活、生产中观察,了解其它测量质量的仪器,物体的质量,课堂教学活动: 老师提问:你遇到过这样的问题吗?你买了1kg的水果,换个地方一称0.8kg(秤不够!)。 学生回答:遇到过(大多数会这样回答)。 老师提问:这是怎么回事呢? 学生回答:奸商!坑爹!等 老师引导:是这样吗?按照我们物理控制变量的思维,你把东西移动了位置,它是有可能发生

9、变化的!质量不一样会不会是移动位置导致的呢? 学生回答:不可能! 老师引导:你说不可能,你得证明给大家看呀。请大家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下移动位置物体质量不会改变。 学生实验证明。,5min,物体的质量,课堂教学活动: 老师组织学生进行“活动6.1探究物体的形状、物质的状态以及位置的变化对质量大小的影响”中的前两个实验。(全班分两大组,一组进行实验1,一组进行实验2。) 学习小组内讨论,总结结论。 “以上事实说明,当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发生改变时,它的质量不改变。” 老师讲解: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5min,通过探究活动,了解物体的形状、物质的状态以及地理位置与物体质量大小无关的基础上,理解质量

10、是物体自身的属性。,物体的质量,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的方式、方法有很多。建议各位老师能引导学生从三维目标来小结。多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小结。,3min,物体的质量,作业: 课本第5页的三道题必做。特别是第2题(对估测能力的锻炼)。 还可以布置相关的作业。例如:省配发的成长资源。,通过练习,初步感受物体质量单位的大小,培养估测能力,会估测日常生活中常见物体的质量。,经历学习质量的过程,关注简单问题背后的相关知识。,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学生会用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2.通过活动,学会测量微小物体的质量,理解误差的含义。 3.通过

11、活动,学会测量液体的质量,学会根据实验原理设计测量物体的质量。 4.通过阅读“古代天平”,了解我们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 5.经历设计、制作天平的过程,体验制作和成功的乐趣。,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学情分析: 通过物体的质量一课的教学,学生已基本掌握托盘天平的正确使用方法。能测量一般固体物体的质量。而像大头针这样的微小质量物体和液体质量的测量,对于学生还是有一定难度的。但课本已经给出足够的提示和说明,学生可以独立完成实验操作。同时学生对实验也有着较强的兴趣和操作欲望。 通过实验学生看到了误差的存在,但学生要理解误差还需要一定的引导和讲解。自制天平,需要对天平的结构有更全面准确的

12、认识。同时也需要学生有一定的制作能力和耐心。学生只要努力是完全可以完成的。,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教学重点: 1. 学生会用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2. 学会测量微小物体的质量,学会测量液体的质量。 3.理解误差的含义,学会根据实验原理设计测量物体的质量。,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教学重点: 1.理解误差的含义。 2. 学会根据实验原理设计测量物体的质量。,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教学方法: 实验法、谈话法、讨论法、练习法、阅读法。学法指导: 小组合作讨论理解测量一枚大头针和水的质量的方法。练习使用托盘天平测质量。,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课堂引入: 老师提问:大家现在会不会使用托盘天平测量质量呀? 学

13、生回答:会!(很自信) 老师引导:出示一张邮票,请同学们帮我测出这张邮票的质量。 学生表现:部分学生可以说出测量方法,大多数学生不知道如何测量。(不自信) 老师引导:我们已经学习了正确使用托盘天平的方法,但测量各种物体质量的方法还不是很熟悉,特别是一些特殊物体质量的测量方法,我们大多数同学还不会。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3min,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课堂教学活动: 组织学生活动:阅读课本第6页活动6.2,学习小组内讨论了解测量一枚大头针的方法。 请两三个小组的同学交流对“测量一枚大头针的方法”的认识。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和补充。 特别引导学生分析,讨论,10min,用天平测物体的质

14、量,课堂教学活动: 学生进行“测量一枚大头针的质量”的实验操作。老师巡视指导学生实验。纠正学生实验操作中存在的问题。 学生展示:各小组的测量结果。 老师引导:请同学们学习小组内讨论分析,为什么三次测量得结的一枚大头针的质量不一样? 学生交流:对测量结果不同的看法。其他同学评价补充。 老师讲解:这里出现的测量结果不同是正常的实验误差。,10min,通过活动,学会测量微小物体的质量,理解误差的含义。,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课堂教学活动: 组织学生活动:阅读课本第6页活动6.3,学习小组内讨论得出“测量烧杯中水的质量”合理的测量步骤。 请两三个小组(步骤不同的小组)的同学交流对“测量烧杯中水的质量”的

15、合理步骤。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和补充。 引导学生全班同学共同讨论,得出最合理的测量步骤。 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记录实验数据,得出测量结果。 老师巡视指导学生实验。纠正学生实验操作中存在的问题。,15min,通过活动,学会测量液体的质量,学会根据实验原理设计测量物体的质量。,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课堂教学活动: 学生阅读“生活物理社会”中的古代天平。 请几位同学交流自己对文章的理解。,4min,通过阅读“古代天平”,了解我们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引导学生从三维目标来小结,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小结。),3

16、min,通过练习,学生会用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作业: 课后习题。特别要求学生认识完成。,经历设计、制作天平的过程,体验制作和成功的乐趣。,物质的密度,物质的密度,教学目标: 1.通过探究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是物质自身的性质。 2.了解密度的单位,知道密度公式,会查密度表,了解常见物质的密度大小。 3.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了解科学探究的重要性。 4.通过阅读,了解科学家发现氩气的过程,影响学生养成观察细致的习惯。,物质的密度,学情分析: 学生对密度有一定的实际感受,但并没有正面学习过程密度。加之学生对质量和体积的认识比较到位,学习密度知识没有问题。学生已有速度计算

17、公式的基础,学习密度的计算公式没有问题。但密度单位是一个复合单位,单位换算比较复杂,对于学生有一定的难度。,物质的密度,教学重点: 1. 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是物质自身的性质。 2.了解密度的单位,知道密度公式,会查密度表,了解常见物质的密度大小。,物质的密度,教学难点: 通过探究理解密度的概念。教学方法: 实验法、讲授法、讨论法、谈话法。学法指导: 小组合作探究;谈话交流拓宽思维、统一认识;认真听讲;认识阅读了解常见物质的密度,了解科学家的发现过程。,物质的密度,课堂引入: 出示两个外观、体积相同的正方形(一个铁制,一个木制,涂有相同颜色的柒。) 老师介绍:这两个正方形一个铁制,一个木制

18、谁能判断出哪个是铁制?哪个是木制?并说出判断的方法和理由。 学生回答:刮掉柒看颜色;用针扎;比质量 老师引导:当学生提到比质量时,要求学生回答这样判断的理由是什么。(学生一般说不出) 大概再过20min我们就可以解释了。 在学生判断的基础上问:如果这个也是木头的得多大?(学生会用手进行比划,让一个学生进行展示),5min,物质的密度,课堂教学活动: 提出问题:物体的质量与体积之间有什么关系? 猜想:(学生课前预习中,已了解课本提示。)部分学生可以顺利的作出正比关系的猜想。 设计实验:(课本已经给出了实验的方案。) 进行实验:小组内分工完成实验。并记录数据。学生在课本表格的引导下对实验数据进行处

19、理。 得出结论:小组内讨论分析数据,解答“交流与讨论”的问题。,12min,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了解科学探究的重要性。,物质的密度,课堂教学活动: 小组展示,得出的结论。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和补充。 老师点评并以学生的结论引出密度。(由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为一定值;由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不同。可见,由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即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反映了这种物质特有的性质。) 老师进一步引导学生解释用质量判断正方体质地的理由。,5min,通过探究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是物质自身的性质。,物质的密度,课堂教学活动: 老师讲解:单位体积某种物质

20、的质量叫这种物质的密度。 对比速度讲解密度公式 密度通常用表示,质量用m表示,体积用V表示,实验的公式可以写做: 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kg,体积的单位是m3,密度的单位是kg/m3(千克每立方米)。密度的单位有时用米g/cm3(克每立方厘米)。,10min,了解密度的单位,知道密度公式,物质的密度,课堂教学活动: 学生阅读一些物质的密度表。 老师提问:你在该表中发现了什么规律? 学习小组内讨论,与全班同学交流。其他同学评价和补充。 老师点评并要求学生必须记忆水的密度值。水=1.0103kg/m3,5min,会查密度表,了解常见物质的密度大小,物质的密度,课堂教学活动: 学生阅读生活物理社

21、会栏目“微小差异中的重大发现”。 老师提问:同学们能从两位科学家身上学到什么? 学生回答,其他同学进行补充。,5min,通过阅读,了解科学家发现氩气的过程,影响学生养成观察细致的习惯。,物质的密度,课堂小结:,3min,物质的密度,作业: 课后习题。,密度知识的应用,密度知识的应用,教学目标: 1.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2.会用量筒测量液体和一些固体的体积。 3.学会测量液体和一些形状不规则的固体的密度。 4.能利用密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5.通过自制量筒(量杯),体验学习物理的乐趣。,密度知识的应用,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了关于密度的基础知识

22、。了解密度是物质特有的性质。具备利用密度鉴别物体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相关知识。但学生对密度知识的应用很少,利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验问题的能力比较差。在八年上册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引导,使学生有应用所学知识的意识,相信学生会有意识的将问题与刚学过和密度知识联系起来的。,密度知识的应用,教学重点: 1.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2.会用量筒测量液体和一些固体的体积。 3.学会测量液体和一些形状不规则的固体的密度。,密度知识的应用,教学难点: 1.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2.学会测量液体和一些形状不规则的固体的密度。,密度

23、知识的应用,教学方法: 实验法、谈话法、演示法、讲授法、练习法。学法指导: 小组合作实验;阅读自学练习巩固;观看演示规范操作;听取讲解理解应用。,密度知识的应用,课堂引入: 老师提问:什么是密度?单位?公式?水的密度是多少?密度是物质的特有性质,一般不同物质的密度一样吗? 学生回答:. 老师引导:一般不同物质的密度不同。那么我可以用密度来对物质进行鉴别。引出活动6.5“鉴别金属螺母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5min,密度知识的应用,课堂教学活动: 活动6.5“鉴别金属螺母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 如何测量金属螺母的密度?(对比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的实验引导学生测量密度) 根据密度公式,为了测量金属螺母

24、的密度,需要测量两个物理量是质量和体积。测量质量没有问题。 金属螺母的形状不规则,测量体积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如何测量金属螺母的体积?,3min,密度知识的应用,课堂教学活动: 阅读“信息快递”了解量筒(量杯)的使用方法。 学习小组内讨论并练习使用量筒测量水的体积。 小组展示,同学互评。 老师点评规范操作。,7min,会用量筒测量液体和一些固体的体积。,密度知识的应用,课堂教学活动: 在课本的引导下,使学生了解测量螺母体积的方法。 学生进行测量并记录数据,计算出金属螺母的密度。 学生对照密度表判断金属螺母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 交流与评价:一些小组找不到与所测得的金属螺母密度完全相同的数值,你认为

25、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同学回答,其他同学评价补充。 老师点评,鼓励多种答案的出现,引导学生积极讨论,使学生对密度知识以及误差有进一步的了解。 密度除了用于鉴别物质外,还广泛的应用在生活和生产中。,15min,学会测量液体和一些形状不规则的固体的密度。,密度知识的应用,课堂教学活动: 学生阅读课本例题,了解密度公式的应用。 例题:课本“例题”中的油瓶装满可以装多少kg的水? 学生完成例题。,10min,能利用密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密度知识的应用,课堂教学活动: 阅读生活物理社会栏目“密度计”了解电子式密度计和玻璃密度计适用范围。,2min,物质的密度,课堂小结:,3min,物质的密

26、度,作业: 课后习题。特别重视第2题。,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通过自制量筒(量杯),体验学习物理的乐趣。,物质的属性,物质的属性,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进一步用探究的方法了解物质的一些物理属性,并尝试将这些属性与日常生活中物质的用途联系起来。 2.使学生学会对物质进行分类,通过填写分类表将物质常见的属性表述出来,感受自然界物质的多样性,激发他们探究自然界奥秘的深厚兴趣。 3.使学生在收集资料过程中,学习交流与协作,培养团队精神。 4.通过对生活物理社会栏目的阅读,使学生有尊重人性的意识。,物质的属性,学情分析: 学生在生活、生产中对物质的物理属性

27、有一定的认识。但认识的都不够深刻。学生对物质的物理属性的深入认识是有较强的意愿的。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的探究完成学习任务。 学生中有相当数量的生活、生产经验较少,对物质的物理属性理解不够。在联系实际时,有一定的困难。,物质的属性,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进一步用探究的方法了解物质的一些物理属性,并尝试将这些属性与日常生活中物质的用途联系起来。,物质的属性,教学难点: 使学生学会对物质进行分类,通过填写分类表将物质常见的属性表述出来,感受自然界物质的多样性,激发他们探究自然界奥秘的深厚兴趣。,物质的属性,教学方法: 实验法、讨论法、谈话法、讲授法。学法指导: 小组合作,联系实际,讨论分类。,物质的属

28、性,课前准备: 课前作业,要求学生收集物质的物理属性的相关资料。(物质物理属性的名称、含义、特点、用途、应用实例等。呈现方式可以是图片、视频、图画等,再加以解说。),使学生在收集资料过程中,学习交流与协作,培养团队精神。,物质的属性,课堂教学活动: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收集到的物质的物理属性,要求每个小推荐一种物理属性进行班级交流。小组交流时其他小组的同学可以提问,回答完后其他小组也可以对上个小组的内容进行补充。(当学生提出硬度时,引导学生深入说明硬度。) 老师提问:如何比较不同物质的硬度? 学习小组内讨论,结合课本内容。得出比较的方法是:两种物质相互刻画,看看那种物质上能留下痕迹。 组织

29、学生进行活动6.6“比较物质的硬度”。(实验器材就是学生的文具)写出硬度大小的排序。,20min,引导学生进一步用探究的方法了解物质的一些物理属性,并尝试将这些属性与日常生活中物质的用途联系起来。,物质的属性,课堂教学活动: 学生阅读生活物理社会栏目。进行交流,自己从中得到的收获或启示。 引导学生通过“哥伦比亚号”的失事,感受科技发展的艰难,有尊重人性的意识,养成与人为善的人文精神。通过“神舟”系列飞船的介绍,增强学生对航天事业的兴趣,激发民族自豪感。,10min,通过对生活物理社会栏目的阅读,使学生有尊重人性的意识。,物质的属性,课堂练习: 课后习题第1题。对图中的物品进行分类。 学生以学习

30、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讨论,完成对物品的分类。 班级交流:学生交流各组的分类结果,说明分类的原则。(鼓励不同的分类方式),10min,使学生学会对物质进行分类,感受自然界物质的多样性,激发他们探究自然界奥秘的深厚兴趣。,物质的属性,课堂练习: 我们现在要给消防员做消防服。用来做消防服的材料要具备哪些物理属性?并说出具备这些物理属性的原因。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讨论。 班级交流:小组代表发言。其他小组评价、补充。 老师点评。,5min,物质的密度,课堂小结:,5min,物质的属性,作业: 课后习题。要重视第3题,每位同学填写三张左右,然后组织全班交流。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知识竞赛,或做成展板全校展

31、示。,通过填写分类表将物质常见的属性表述出来,将这些属性与日常生活中物质的用途联系起来。,综合实践活动:选择哪种马铃薯最合适可以做为专门的一课来处理。也可以开放实验室,将实验完全交给学生。学生完成实验后写出实验报告。,从粒子到宇宙,苏科版“物质的物理属性”教材编写思路,1.在教学内容呈现上重视科学探究。2.本章涉及较多现代物理知识,但课标中规定本章要达到的目标并不高。3.注重物理与生活,社会的联系,突出现代物理学籍误码改善人类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4.在探究微观世界和宇宙世界的物理现象和性质时,充分应用了建立模型的方法。5.关注技术创新在科学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6.注意展示我

32、国科学工作者在科学技术方面取得的最新成果。,走进分子世界,走进分子世界,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了解分子模型的主要内容,知道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单元,对分子大小有一定感性认识。 2. 了解显微镜在拓展人们的视觉范围、探测微观粒子方面的重要作用,知道显微镜制造技术的进步对科学发现的巨大推动作用。 3.通过实验探究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主要内容,体会分子世界的物理性质,并能从微观分子运动的角度定性解释一些物理现象。 4.初步了解纳米科学技术,知道纳米材料的一些奇特性质以及潜在的重要应用前景。 5.了解科学家是如何探索微观世界的奥秘的,初步体会科学家在探究微观物质的结构时采用模型法的意义。,走

33、进分子世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但对分子没有深入的了解。因此学生对学习分子的相关知识有较深厚的兴趣。 由于微观粒子比较抽象。分子看不到,课堂对分子的学习也是通过一些现象进行分析,进行学习的。所以学生对分子的学习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当然课标对本课的要求本来就不高,课堂教学完成可以顺利的达成教学目标。,走进分子世界,教学重点: 了解分子动理论的主要内容,体会分子世界的物理性质,并能从微观分子运动的角度定性解释一些物理现象。,走进分子世界,教学重点: 初步体会科学家在探究微观物质的结构时采用模型法的意义。,走进分子世界,教学方法: 实验法、演示法、谈话法、讨论法、阅读法。学法

34、指导: 小组讨论,交流合作,阅读理解,观察描述。,走进分子世界,课堂引入: “PM2.5”是什么意思? 请你设计防“PM2.5”的口罩。(引出分子) 解释“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是什么意思? 学生解释:长短一尺的东西,今天取走一半,明天在剩余的一半中再取走出一半,以后每天都在剩下的取一半出来,这样永远都不会分完。 老师引导:这说明什么? 物体是由很小的颗粒组成的。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组成物质的粒子。,5min,走进分子世界,课堂教学活动: 说明,分子很小,我们要用转换法来进行研究。 实验3。让学生对看到的现象进行描述。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和补充。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析实验的实验现象。选

35、择一种物质微观结构的模型。 物质微观结构是不是大家所想像的呢?,10min,走进分子世界,课堂教学活动: 老师介绍:科学经过研究发现当物质分到一定程度后,化学性会发生变化。科学家把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称为分子。(对化学性质要进行说明) 放大镜、显微镜等的发明拓展了人们的视力范围。特别是电子显微镜让人们直接看到了分子。 学生阅读课本7-2和7-3图和图注。 老师进一步介绍:科学探究发现,分子很小,一般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10-10m。,5min,走进分子世界,课堂教学活动: 综合以上的现象和事例说明:物质是由大量分子构成的,分子间有空隙。 老师引导:分子间既然有空隙,那分子能不能运动呢?

36、老师演示“将一滴墨水滴在水中” 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描述。引出扩散现象。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属于扩散现象? 进一步分析扩散现象得出结论:分子一直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中。 物质的分子既然在永不停息的运动中,为什么还能保持一定的形状和体积呢?,10min,走进分子世界,课堂教学活动: 组织学生进行活动7.3“支持分子间存在吸引力的证据”。 猜一猜(将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紧压后,它们会黏在一起吗?); 看一看(老师演示实验)。分析实验现象说明:分子间存在在吸引力。 既然分子间有空隙,且分子间存在吸引力,那么我们就应该委容易压缩任何物体。但事实上,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 大量的事实和研究证明,分子间不仅存

37、在吸引力,而且存在排斥力。,7min,走进分子世界,课堂教学活动: 学生阅读:生活物理社会栏目“纳米材料”。 在学生阅读的基础对学生进行引导,便学生了解在分子水平上研制纳米材料的基本性质及重要的应用前景。,5min,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引导学生从三维目标来小结,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小结。),3min,走进分子世界,作业: 课后习题。,备课,一、认识研读课标,全面细致研究教材,确定教学目标。 二、认真细致的进行学情分析。结合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难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及有效的学法指导。 三、 设置一个有价值、有意义,吸引学生的课堂引入

38、情景。 四、进入情景教学模式。 五、确定合理、合适的课后作业。,学习小组是课堂单位,合作互动是教学方式,情景教学模式,情景1,情景2,情景n,过渡,过渡,过渡,教师,学生 学生,问 题,解决问题,问题,问题,问题,合适的“问题”是课堂的关键!,达成共识,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学技能(刑红军),提问技能是教师运用提出问题,以及对学生回答的反应的方式。促进学生参与学习,了解他们的学习状态,启发思维,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一类教学行为。提问技能的构成要素质:结构、措词、焦点化、停顿、分布、探查、反应。应用要点:1.事先设计;2.适合学生;3.态度亲切;4.关键预判;5.体现生成;6.正面评价。,祝愿大家: 工作快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