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山水 (4).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4559679 上传时间:2022-02-0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桂林山水 (4).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桂林山水 (4).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桂林山水 (4).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桂林山水 (4).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桂林山水 (4).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桂林山水说课稿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桂林山水是省编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第四单元中的第2课。课文描绘了桂林山水的旖旎风光,赞美了祖国的锦绣河山,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课文按先总说、后分述、再综合的顺序分为4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写作者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的原因。第2、3自然段分别写了桂林的山、水的特点,先写漓江的水静、清、绿的特点,接着写桂林的山奇、秀、险的特点。第4自然段写了作者观赏桂林山水所获得的总的印象。全文重点突出,条理清楚,是本单元重点训练用段意归并法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好例子。语言优美流畅,描述生动逼真,其中抓住桂林山水的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是学生学习习作的典范。

2、2教学目标(1)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景,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美的情感。(2)学会运用段落大意归并法,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学会按提纲背诵课文。(3)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15个词语的意思。(4)能仿照句式写景物。3教学重点、难点学习课文2、3自然段,学会运用段落大意归并法归纳课文主要内容是本文的教学重点。学习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写一处景物,是教学的难点。4课时安排:三课时第一课时: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会生字,理解部分词语和课文的意思。学习课文第一段。完成课堂作业本第1、2题。第二课时:学习课文第二段,理解课文作者抓住桂林山水的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读熟课文。完成课堂作业本第3、4、

3、5题。第三课时:学习课文第三段,总结全文。按课后练习题3的提纲背诵课文。完成第7、6题,听写词语。5教具准备小黑板一块,写有重点句段投影片若干张、投影仪、桂林山水录像带、录像机。二、说教法1直观教学法:教学2、3自然段时,运用多媒体、板画创设情境,拉近学生与课文的距离,理解重点词句。2举一反三法:第2、3自然段结构相似,教学要求相同,运用举一反三法,通过反复训练,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3朗读体会法:通过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朗读,帮助学生体会语言的优美,感受作者对桂林山水的赞美之情,同时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语感训练。三、说学法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让学生运用“读、找、品、诵”的方

4、法学习课文。四、说教学程序(一)创设意境,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我要带大家到一个举世闻名的旅游胜地桂林去玩。我想,那里的山,那里的水,那里的迷蒙云雾,那里的绿树红花,一定会使你以为走进了迷人的画卷。同学们,想不想去领略那神奇秀丽的桂林风光呢?上课一开始,教师用充满激情的导语创设优美的情境,把学生引入课文,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看桂林山水的录像,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桂林山水的奇丽风光,课文语言的优美。2提出预习要求:(1)读通课文,自学生字、词。(2)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桂林的山有什么特点?(3)课文可分几段?依据是

5、什么?3检查预习情况,轮读课文。4学生质疑问难(教师根据疑难归纳有价值的问题)。(三)举一反三学课文,品词赏句悟感情。1学习第一自然段。齐读第一自然段,提问:“桂林山水甲天下”是什么意思?它和全文有什么关系?在一定的语境中辨析近义词“观赏”与“欣赏”。2精读第二自然段。(1)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思考:用“。”圈出写漓江水的特点的词语。用“”划出具体描写特点的句子。(2)检查思考题,板书:水:静 清 绿(3)检查思考题,投影出示句子: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 小黑板出示句子,读读比比它们表达的

6、意思有什么不同。漓江的水真静,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通过教师范读、学生试读、指名读等多种形式有感情地朗读这组句子,体会漓江水奇异的美。理解“瑕”、“翡翠”的意思。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把漓江的水写得这般奇丽?教师设计一组举一反三的句子训练,投影出示句子:a公园里的花真香啊,香得_。b教室里真安静啊,安静得_。(4)课文第一句还写了大海、西湖,它们美在哪儿?这一段写漓江的水,为什么还要写大海、西湖?教师小结:作者运用了对比、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把漓江水的静、清、绿的特点描绘得非常生动、形象。(5)小结学法。刚才我们感受了漓江的秀丽风光,是通过什么

7、方法学习的?讨论后板书:读找品诵“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让学生自悟学法,使学法得到真正迁移,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3运用学法学习第三自然段。用“读找品诵”的学习方法,自学第三自然段。重点放在理解词语的意思上。借助板画老人山、骆驼山、巨象山,让学生形象地感受桂林山的奇的特点。指导学生有表情地朗读,加深学生对桂林山的美的感受和热爱。4学习第四自然段。以读代讲,让学生划出描绘整幅画卷的词语,想象整幅画卷的形象。理解“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意境。5指导朗读,激发情感。这篇课文语言优美,描述生动、形象,有利于朗读训练。再次创设情境,指导学生朗读全文,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四)运用段落大意归并法,归纳课文主要内容。1复习阅读提示,明确单元训练重点。2出示段意。(课后题2)3学生归纳、讲评。(五)总结全文,指导背诵。1按照板书,小结全文。2运用课后思考题3提供的提纲,指导背诵课文。学生练习背诵。通过自由背、同桌互背、指名背、分组背等多种形式,达到背诵的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