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上册 哪儿去了1教案 冀教版 教案.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4560301 上传时间:2022-02-0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语文上册 哪儿去了1教案 冀教版 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一年级语文上册 哪儿去了1教案 冀教版 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一年级语文上册 哪儿去了1教案 冀教版 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一年级语文上册 哪儿去了1教案 冀教版 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语文上册 哪儿去了1教案 冀教版 教案.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哪儿去了教材分析:儿歌讲的是四季的变化与更替。作者把春、夏、秋、冬想象成四位有着鲜活生命和年龄特点的人物,运用顶真的写法,一问一答,形象地写出了四季的变化及特点。语言优美,富于想象。教学设计思路: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景,激发求知欲。让学生经历一个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以读代讲,使学生在读中感悟汉语言文字的美,了解各种景物的特点,激发学生的想象力。通过自主学习找出不认识的字,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识记生字。教学目标:1.会写田字格里的四个生字,做到笔顺正确。认识“口字旁儿。2.正确认读十个生字。3.借助汉语拼音朗读课文,背诵课文。4.了解四季的变化及每个季节的特点。5.借助汉语拼音朗读课文,背

2、诵课文。6.了解四季的变化及每个季节的特点。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幻灯片。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一看幻灯片,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看到的春夏秋冬的风光各是什么样的。二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写四季的课文。三看多媒体课间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引入,这样的设计能唤起学生的生活积累,使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所见所闻,无所顾忌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为学习课文打下根底。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一学生自己尝试读课文,勾画出认读困难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自己认不好或不认识的字。并和同桌同学说说不好认的字自己是怎样认的。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的认字方法,渗透个性化识字。二小组合作,认读识字。师出示带生字的词或短句。师指名读词

3、语或生字,正音。在认读生词和生字时,教师有意识的从简到难,是帮助学生在一定的语境中循序渐进地认识生字、新词,有利于很好的记忆,能更好的帮助学生读课文。三、再读课文,深入品味一师先请2-3名同学读课文。要求其他学生仔细听,听他们读得是否正确、流利。学生之间进展评价。让学生经历评价的过程,具有初步的评价意识和能力。二全体学生再次自由读课文,读后思考交流:读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这种读法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并在朗读中认识了问句。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的认字方法,渗透个性化识字。在认读生词和生字时,教师有意识的从简到难,是帮助学生在一定的语境中循序渐进地认识生字、新词,有利于很好的记忆,能更好的帮助学生

4、读课文。让学生经历评价的过程,具有初步的评价意识和能力。这种读法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并在朗读中认识了问句。三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四季是怎样变化的,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在汇报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大胆想象:春娃娃的花篮是什么样子?夏哥哥的绿叶指的是什么?秋姐姐的地毯和冬爷爷的白被子各是什么样子?教师要认真倾听学生发言,对于有独立见解的,要适时鼓励。学生分组交流,给了每一个孩子想象发言的时机。教师的适时鼓励,又给了学生发表自己见解的勇气和自信。四教师出示去掉拼音的课文,学生练习朗读。再指导男女学生用一问一答的方式读,在朗读中认识问句并体会问句的语气。五小组互相读课文,每个人都说一说在读时自己头脑中所

5、想象的画面。多种形式的朗读调动了学生读课文的兴趣,使学生在愉悦中朗读能力想象力都得到开展。六指导背诵儿歌。学生分组交流,给了每一个孩子想象发言的时机。教师的适时鼓励,又给了学生发表自己见解的勇气和自信。四、生字的识记与书写1生字识记。1集中识记与复习。“春、夏、秋、冬四个字可以一起学习与复习。可以结合学生课上所画的四季风景画,将这些字书写在上面,教师也可以找来有关四季的图片、资料张贴在教室里,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认读、记忆生字。“哥、姐、爷、爸、妈等字要同时学习稳固,可以让学生给自己的家庭成员画像,然后将有关的人物名称抄写在上面,增加学习兴趣。2形声字记忆。如:哪表示疑问语气的词语,所以是“口字旁儿。篮古代的篮子是用竹子编制成的,所以是“竹字头儿。借借东西是人才会有的一种行为,动物不会有,所以是“单人旁儿(亻)。被古代是“盖的意思,“衣字旁(衤)。毯多是毛线等东西编织而成,所以为“毛字旁(毛)。2生字书写。 “儿字可以和“几字比拟书写。“去字上面的“土要写得扁一些,上下要匀称。“了字可以和“子字比拟书写。“叶是“口字旁儿,“口作偏旁要写得小一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