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精选保分练第三辑练二十八17分的“论述类+实用类选择题”每分都入.wps

上传人:无敌斩 文档编号:1456484 上传时间:2018-12-19 格式:WPS 页数:5 大小: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精选保分练第三辑练二十八17分的“论述类+实用类选择题”每分都入.wps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精选保分练第三辑练二十八17分的“论述类+实用类选择题”每分都入.wps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精选保分练第三辑练二十八17分的“论述类+实用类选择题”每分都入.wps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精选保分练第三辑练二十八17分的“论述类+实用类选择题”每分都入.wps》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精选保分练第三辑练二十八17分的“论述类+实用类选择题”每分都入.wps(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练( (二十八) ) 1717“”分的 论述类实用类选择题 每分都入账 一、全取 9 分的论述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2017 年元旦刚过,教育部发文要求,在全国中小学教材中,将“八年抗战”的说法, 一律改成“十四年抗战”。笔者认为,将“八年抗战”改为“十四年抗战”是非常及时和必要 的。 长期以来,说到抗日战争的历时时间,我们都习惯说“八年抗战”,指的是 1937 年 7 月 7 日卢沟桥事变后的全面抗战至 1945 年 8 月 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这八年。可是,自 1931 年 9 月 18 日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入侵我国东北后,中国人民反对日本侵略我国的抗日斗 争就

2、从来没有停止过。东北民众、东北军部分爱国官兵、察哈尔抗日同盟军、第 19路军和中 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武装一直在和日军进行英勇斗争。仅就日本官方大为缩水的统计数字, 十四年里,日本关东军被我东北抗日联军等部毙伤俘者近万人。因此,我们不能因为此时的抗 战只是或东北,或上海,或华北的局部抗战就否认十四年抗战史。就抗日战争的性质而言,它 是中国在 20 世纪 3040年代进行的由不同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及各族人民参加的反抗日本 帝国主义侵略的民族解放战争,政府不宣战不等于人民不抗战,政府不自觉不能说明人民不自 觉,不能仅以国民党政府是否主张、参加抗战作为标准来评判,局部抗战更能突出中国人民抗 战的

3、自觉性特征。 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认识问题,我们必须承认代表正义、代表人民大众的十四年抗战。 我们如果继续坚持“八年抗战”,那就意味着在日本帝国主义入侵中国后,中国人民竟对这一 侵略熟视无睹。我们如果继续坚持“八年抗战”的观点,就是对一部分为国牺牲的英雄最大的 不公。因为八年抗战不能将为民族而战的大量英烈包含在内,特别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 义勇军、东北抗日联军,他们在最艰苦的环境中流血牺牲,“南有杨靖宇,北有赵尚志”,世 界闻名。我们应该站在中华民族的高度来看待抗日战争的起点问题。而十四年抗战史能够最大 程度地将为争取民族解放而流血牺牲的英雄,囊括到民族英烈的范畴中来。这是对民族脊梁、 抗

4、战英灵最重要的告慰和尊重。 这一新的历史界定,也粉碎了一些海外势力排他独断地抹杀中国共产党作为民族中流砥 柱的不良居心。众所周知,“九一八事变”后,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严重关头,但是,当 权的南京国民政府和蒋介石,却从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出发,对日本的侵略求助“公理”,集 中力量“剿共”。当时,中共中央中心任务虽是“为苏维埃在中国的胜利而斗争”,但在极端困 难的情况下,仍然发动能发动的力量抗日。“九一八事变”后次日,中共满洲省委即发表为 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占领满洲宣言;“一二八事变”后两个多月,1932 年 4 月 15日,中华 苏维埃共和国即发表对日战争宣言;东北抗日联军更是在白山黑水间英勇抗

5、击日本侵略者。 1933 年 1 月 17日,中国共产党向一切进攻革命根据地和红军的国民党军队提议一致抗日,1935 年 8 月 1 日,中共中央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郑重要求国民党当局停止内战,集 1 中一切国力抗日救国。同年 12 月 25日,中共中央在瓦窑堡会议上通过了关于目前形势与党 的任务的决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抗日的主 张,并且促成了 1937 年“七七事变”以后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进行的全民抗战。可以 说,十四年抗战的界定使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得以完整呈现。 十四年抗战观点更能反映中国抗战在国际反法西斯战争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6、在国际上长 期存在一种历史偏见,对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当中的重要历史地位严重认识不足。 日本是法西斯侵略集团的国家之一,日本侵略者的野心是很大的,“九一八”侵华就不是简单 地侵略中国,同时也是其北进攻苏,南进与美英争夺殖民地的一个重要步骤,因此日本不仅是 中华民族的敌人,也是美、英、苏的敌人。所以 1931 年中国开始的抗战就是世界反法西斯斗 争的最早开始。中国这个早期的反法西斯战场不仅是主要的反法西斯战场,而且可以说是毫无 外援,孤军奋战。中国人民以自己的艰苦抗战,以自己的民族觉醒表明,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 战争中抗击日军的主力军,中国战场是东方反法西斯的主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不

7、可分割 的组成部分。十四年抗战史的正名,有助于唤醒国际认知,进一步敦促各界继续接近历史真实, 公允面对中国人民做出的重大牺牲。 领土是一个国家的核心利益所在,人民是国家的主体。“九一八”之后,领土被侵占是 事实,人民奋起抵抗是事实,侵略一寸领土也是侵略,人民抵抗就应是抗战的开始。把反侵略 战争分为局部和全面,以当时政府是否抵抗为抗战起点,而不看到人民是否开始抵抗,无论从 事实上还是逻辑上都站不住脚,也低估了这场战争的性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不只是救国之危 亡,也是救民族之危亡,救世界之危亡。 因此,我们决不能抹杀中国人民的抗战历史及其功绩,而必须在一切涉及抗日战争的文 件、宣传、研究中明确无误地

8、宣称:中国进行了十四年的抗日战争。 (节选自十四年抗战史观的意义)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因为“七七事变”之前的抗战只是局部的,而且以蒋介石为首的南京国民政府没有对 “”日宣战,所以有一部分人认为 十四年抗战 的说法不严密。 B如果坚持八年抗战的观点不改变,就是对在东北义勇军、第 19路军、察哈尔抗日同盟 军等抗日武装中为国牺牲的英雄的不尊重。 C十四年抗战和八年抗战的说法不矛盾,八年抗战指的是政府主导下的全面抗战,十四 年抗战包括了前期的东北地区的局部抗战。 D“九一八事变”之后,中共中央的中心任务虽然是为苏维埃在中国的胜利与蒋介石反 动政权做斗争

9、,但一直坚持抗日主张和行动。 解析:选 C A 项,比对区域为第段第五、六句,表述正确;B 项,比对区域为第段 第二至四句、第段,表述正确;C 项,比对区域为第段相关内容,虽然确有一部分人 这样认为,但作者认为“把反侵略战争分为局部和全面,以当时政府是否抵抗为抗战起点,而 2 不看到人民是否开始抵抗,无论从事实上还是逻辑上都站不住脚”;D 项,比对区域为段, 表述正确。 2下列事例不能作为例证来说明作者观点的一项是(3 分)( ) A. 1933 年 3 月,日军对长城喜峰口发动进攻,国民革命军西北军第二十九军增援,以近 距离白刃战杀退日军,二十九军大刀队的威名,几乎家喻户晓。 B毕业于黄埔军

10、校六期的赵一曼 1935年担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二团政委,在与日寇的 斗争中腿部负伤被俘,于 1936 年 8 月 2 日英勇就义。 C1936 年 12 月 25日,在中共中央和周恩来主导下,以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 ”日 的主张而和平解决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的西安事变。 D加拿大著名胸外科医师白求恩 1938 年来到中国参与抗日革命,1939 年 11 月 12日因 手术中被细菌感染转为败血症,医治无效逝世。 解 析: 选 D “本文主要论述 七七事变”之前的中国抗战,并且作者认为前期抗战中国“毫 无外援,孤军奋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十四年抗

11、战史能够将像杨靖宇、赵尚志那样为争取民族解放而流血牺牲的英雄最大程 度地囊括到民族英烈的范畴中来。 B十四年抗战史的证明,能纠正长期以来国际上存在着的一种否定中国的抗日战争在世 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的历史偏见。 C十四年抗战史的界定,可以完整呈现中国共产党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关头所起到的中 流砥柱的作用,也能粉碎一些海外势力在这方面的不良居心。 D因 “为 七七事变”之前的中国人民反对日本侵略的斗争没有获得国民政府的公开支持, 因此,十四年抗战的说法更能突出中国人民抗战的自觉性特征。 解析:选 B A 项,比对区域为第段倒数第二句,表述正确;B 项,比对区域为第段 第一、二句,原文说“对中国抗

12、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当中的重要历史地位严重认识不 足”,并没有说否定中国抗战的作用,说法绝对;C 项,比对区域为第段首尾句,表述正确; D 项,比对区域为第段相关内容,表述正确。 二、选择不失分的实用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 字母词指汉语中单独由字母构成,或者由字母、数字、符号、汉字混合构成的词。自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字母词在汉语中得到广泛使用,已成为汉语词汇系统产生新词的重要形式 之一。 通过对 19902014 年人民日报语料库中字母词使用情况的调查发现,现代汉语词典 (第六版)所收录的字母词总数(244个)约占 25年里人民日报使用的字母词总

13、数(约 8 000 3 个)的 3%。 词典收录的 244 个字母词中,高频使用的字母词(66 个)约占 27%。其中字母词 GDP的使用 频次最高并一直呈上升趋势,与此同时,GDP 的汉译词“国内生产总值”的使用频次呈下降趋 势。这一变化趋势体现出国家对经济发展的重视,也体现出在词汇系统接纳这一经济领域术语 的博弈时,字母词形式所表现出的表达优势。类似的字母词还有 A 股、CPI、IPO 等。还有一 类高频字母词的使用频率与当时的社会热点有关,波动较大。如 WTO 一词在 2001 和 2002年使 用频次特别高,与 2001 年底中国正式加入 WTO这一事件息息相关。而字母词 APEC、P

14、M2.5的 使用频次,与 2001 年 APEC会议在上海召开、近年来悬浮于空气中的细颗粒物的社会热点话题 密不可分。还有些高频词如卡拉 OK、VCD、IP电话等,虽然 25 年里总使用频次很高,但是正 处于年度使用频次变化的下降期,进而可能进入低频期。 25年里总使用频次小于 50“的字母词被划入 低频字母词”,占收录字母词总词条的 40%。 从语言学视角分析,导致低频的原因有:第一,接受度不如其汉译词,如 AI(人工智能)、DC(数 码相机)等;第二,只在口语交际中使用占优势,如 K 歌等;第三,只在非大众传播媒介,如 专业领域交际中使用占优势,如 SSD(固态硬盘)、HDMI(高清晰度多

15、媒体接口)等。 综上所述,在汉语系统中,真正高频稳定使用的字母词总数并不多,使用总词次却很多, 并通过反复使用而渐渐为人们所熟知。 (“”摘编自王秋萍关于 字母词使用情况 的调查报告,有删改) 材料二: 近来百名学者投诉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正式收录外来字母词涉嫌违法,引起了较大 争议。 这些学者认为现代汉语词典违法,是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 定:“”汉语文出版物应当符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和标准。 但这一规定当时主要针对的 是汉语方言和不规范汉字(包括繁体字和异体字)。字母词是汉语发展中出现的新现象 2001年中国加入 WTO 后,字母词才大量进入汉语。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

16、通用语言文 字法是 2000 年公布的,对字母词的使用并未作出规定。“法无禁止即可为”,因此,不存在现 代汉语词典因收录字母词而违法的问题。 当然,由于汉语发展了,汉语言文字使用中出现了新情况,相关法律应该对此作出规定。 笔者认为,语言文字法应该尽快修改,对字母词的使用等相关问题作出规定。 (摘编自邹玉华字母词入词典,既不违 法又不违理,有删改) 材料三: 现代汉语词典收录的字母词从最初的 39 条(第三版)增至 244条(第六版),表明字母 词在实际生活中使用范围扩展得相当快。我们也几乎处处都会碰到字母词。像 X 光、B 超、QQ 4 这些词,都已深入人们的生活。但也确有一些字母词,存在生造

17、冷僻、使用不当等现象。近日 “见报上一则标题 教师节幼儿园老师不收红包,只收小朋友 DIY贺卡”“。干吗一定要用 DIY” 替代“”自做 ?直讲“智商”挺好懂,又何必定要玄乎成“IQ”呢?有些生造的字母词,更是 一种人为的时髦。如分明是中国自己的篮球联赛,却要用英文称作“CBA”,岂不见“中超”“乒 超”这种实在的称呼也挺好嘛。此外,还有许多只在特定场合使用、专业人士才能懂的字母词, 像股票市场中的行话、药品说明书用词、通讯传播术语等,现在经常使用在媒体上。这样滥用 的结果,不仅很多人看不懂,而且易招人反感。可见字母词一滥用,就难免走向反面。 (摘编自李景端必须高度重视净化语言生态,有删改)

18、4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三则材料都结合字母词在汉语中得到广泛使用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而且对词典收录 字母词一事都明确地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B三则材料分别侧重于字母词使用情况、合法性、负面影响这三个角度,但都围绕着“如 ”何对待字母词 这一话题展开分析。 C材料一对字母词使用情况的调查较为详尽,力求准确严谨;而另两则材料侧重于对新 闻热点的评论,力求迅速及时地反映生活。 D材料二从学者投诉现代汉语词典切入,然后分析相关情况,并得出结论:词典收 录外来字母词不违法,只是我们的法律太狭隘了。 解析:选 C A 项,“都明确地表明了自己的态度”错误,材料一属于调查报告,

19、只是客 观陈述调查事实并得出结论。B 项,材料一没有讨论“如何对待字母词”这一话题。D“项, 只 是我们的法律太狭隘了”说法错误,文中只是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 是 2000 年公布的,对字母词的使用并未作出规定”。 5下列对上述材料的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 A材料一选取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和人民日报作为调查的对象,看重样本的 权威性、典型性;材料三使用的论据较有生活气息。 B材料一通过周密的调查分析得出明确的结论,尽量避免引起争议;而另两则材料的观 点则更加个性化,允许不同观点、不同意见的争鸣。 C材料一依照调查内容的性质进行分类、归纳,体现调查的科学性;另两则材料则依照 先述后评的思路来写作,体现评论的写作特点。 D材料一语言准确,逻辑严密;另两则材料的语言都比较通俗易懂。材料三比材料二在 表达上更加口语化,因而比材料二具有更强的说服力。 E材料三态度明确、肯定,对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收录外来字母词的做法是完全 否定的,并明确指出生活中使用字母词是错误的。 解 析:选 DE D“”“”项, 因而比材料二具有更强的说服力 错误, 说服力 与语言的通俗 性有关,但更倚重于论证的逻辑性,而材料二的逻辑性要强于材料三。E 项,“对现代汉语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