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肋形楼盖结构课程设计任务书与指导1.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4565219 上传时间:2022-02-0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板肋形楼盖结构课程设计任务书与指导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板肋形楼盖结构课程设计任务书与指导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板肋形楼盖结构课程设计任务书与指导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板肋形楼盖结构课程设计任务书与指导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板肋形楼盖结构课程设计任务书与指导1.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钢筋混凝土整体式单向板肋形楼盖结构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设计目的梁板结构是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重点,而结构布置、荷载统计、内力分析、截面计算、施工图绘制是结构设计的基本程序。通过本设计使学生对所学课程内容加深理解,并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正确的设计观点、设计方法和一定的计算、设计能力, 使其掌握单向板肋形楼盖的设计方法和步骤;培养学生用图纸和设计计算书表达设计意图的能力,进一步掌握结构施工图的绘制方法。二、设计题目For pers 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设计某工业厂房现浇整体式钢筋混凝土肋形楼盖

2、。三、设计资料:(根据附表任选一体号进行设计。)1、平面图:肋形楼盖平面尺寸为LiX L2,厂房四周用370mm厚砖墙砌筑。For pers 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1 111 11 111 11 111 1ii11 1iiii1 11111 1iiIII1 11斗ii111: - I11r11 1i11j11i11j1 1jL13、次梁的设计:要求按塑性方法设计,具体计算同板。4、主梁的设计:要求按弹性方法设计,除同板和次梁的计算外,还要求绘制弯矩包络图,并根据此图进行配筋。要求计算书书写字体一律采

3、用仿宋体,计算准确,必要的示意图不得用徒手画, 并要求有大概的比例概念。(二)、施工图两张,应包括:1、 3#图要求绘制梁、板结构平面布置图及板平面配筋图(1: 100)要求各种尺寸标注齐全(墙厚、板跨、入墙深度、支座宽度等);板平面配筋图中应注明受力筋及各种构造钢筋的直径、间距,以及受力钢筋的弯起点和切断点位置。2、2#图要求绘制次梁和主梁配筋图:(1)、纵剖面图(1: 50或1: 40),要求注明梁跨、入墙深度、支座宽度、钢筋编号及 受力筋的弯起、切断点位置、箍筋直径和间距。(2)、横剖面图(1: 25或1 : 20),要求注明截面尺寸及钢筋编号。(3)、主梁应绘制抵抗弯矩图,并根据此图进

4、行主梁受力筋的弯起和切断点的确定。施工图要求做到布图合理,图面整洁,按比例作图并符合“建筑制图统一标准”中关于线型、符号、图例等各项规定; 图中书写字体一律采用仿宋体;同一张施工图中各截面 编号及钢筋编号均不得重复。五、参考资料:建筑结构教材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六、附表:楼面活载标准值设计题号表题号、活载、平面尺寸5.06.07.08.031.20 X 18.900102030432.40 X 19.800506070833.60 X 20.700910111234.80 X 21.601314151636.00 X 22.5017181920七、时间安排:1、计算书部分1周2、施工图部分1.5

5、周3、机动0.5周,可视情况安排部分同学进行答辩。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形楼盖”课程设计指导书、基本思路:此课程设计必须是在已学“钢筋混凝土结构”有关章节的基础下进行的,所以在设计前 要通读教材中受弯构件承载力计算和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楼盖的内容。设计中要掌握受弯构件正截面和斜截面承载力计算; 熟悉肋形楼盖的结构布置要点; 理解钢筋混 凝土塑性变形内力重分布的基本概念; 掌握连续梁、板的设计方法,荷载取值及内力计 算;熟悉弯矩包络图、抵抗弯矩图的绘制方法;掌握梁、板的构造要求;同时要熟悉计算中的各项有关规定。二、设计步骤及方法:(一)、收集、熟悉和分析原始资料:如设计题目、采用的建筑材料、荷载取值、

6、工程作法 等。这些原始资料必须在整理归类后放在计算书的最前面。(二八结构平面布置图:柱网和梁格布置应力求协调、 整齐划一,以简化设计、 方便施工;但必须与建筑设计 协调统一,必须满足建筑物使用上的技术要求,并尽量做到经济合理。因本设计在使用上无特殊要求,故根据经济实用的原则,要求:1、 板的跨度取1.72.7m;次梁的跨度取 4.06.0m主梁的跨度取 5.08.0m同时宜为板跨 的三倍。2、板和梁尽可能布置成等跨,但有时不易得到完全相同的计算跨度,这时可将中间各跨布置成等跨,而两边跨可布置得稍小些,但跨度相差不宜超过10%。(三) 、初步确定板厚、次梁、主梁的截面尺寸板厚和梁高一般按刚度要求

7、初步估算, 然后再根据荷载大小及构造要求初步确定。初步确定的尺寸必须经过正截面、斜截面承载力计算,满足要求才能成为正式的截面尺寸。根据刚度要求:板厚 hb 80mn (1/40)L次梁 h=(1/12 1/18)L , b = (1/21/3)h;主梁 h = (1/81/14)L, b= (1/21/3)h(四) 、单向板的设计1、荷载计算:对单向板可取一米宽板带进行设计,计算每米宽度板带沿板跨长的均布活荷载设计值和恒载设计值(板自重、面层及板底粉刷重)。3、计算简图:从结构平面布置图中已知单向板的跨数多于五跨,且各跨跨度相等,故可简 化为五跨等跨连续板进行计算,其计算跨度的取值可参考教材。

8、240次粱Td构造简图4、内力计算(按塑性方法计算)(1) 、单向板只需按式M =a(g+q)计算各跨跨中截面和支座截面的最大弯矩。(2) 、当各跨计算跨度相差不超过10%时,可按等跨计算。但要注意:求支座弯矩时,lo取本跨的计算跨度。5、配筋计算(1 )、对周边与梁整体相连的多跨连续板的中间跨中和中间支座(第一内支座除外),可按计算所的弯矩降低 20%采用;但对边跨跨中的计算弯矩则不应折减,因此,对于单向板可 分为边缘板带1-1和中间板带n - n (见下图)进行配筋计算。卩 |11肋形楼盖複带计算草图(2)、建议采用表格方式进行配筋计算。(参照教材)6、选配钢筋并绘制板的配筋图(1 )、受

9、力钢筋:同一板内钢筋直径不宜超过两种,且至少相差2mm;板中受力钢筋常选用612,间距S在70mn200mm之间。本次设计可采用弯起式或分离式配筋。选筋时, 相邻两跨跨中和支座受力钢筋的间距必须相等或成倍数关系。(2)、构造钢筋:应包括分布筋(每米长度不少于三根);垂直于主梁梁肋的板面构造筋(不 少于56);以及前入墙内的板所应附加的板面构造筋(不少于56,板角应双向布置这种钢筋)。(五八次梁的设计1、荷载计算:次梁承受宽度等于次梁间距的板带传来的恒载和活载,以及次梁的自重和粉 刷重量。2、计算简图:根据结构平面布置图,次梁的跨数多于五跨,可简化成五跨等跨连续梁进行计算,其边跨的计算跨度 I

10、01=1.0251 niW | n+a/2 ;中跨的计算跨度I o = l n + b构造简图:3、内力计算(按塑性方法计算)按式 M _ - g q Io m和 V 八g q h分别计算各跨跨中截面和各支座截面的弯矩、 剪力,式中计算跨度lo求支座弯矩时,取相邻两计算跨度的较大值;求各跨跨中弯矩时,取各跨的计算跨度。4、正截面配筋计算(1)、跨中截面应按 T形截面设计,T形截面的翼缘计算宽度的取值按教材规定确定; 支座截面应按矩形截面设计。(2) 、计算过程可列表进行。(参考教材)(3) 、选配钢筋要求:纵筋直径宜用 1025mm。最大不宜超过 28mm ;同一梁内纵筋 不宜超过两种,每排宜

11、用34根;根据局算出的纵筋截面面积, 一般先选跨中正弯矩钢 筋,而支座负弯矩钢筋可由两边跨中一部分钢筋弯起充当,如不满足在另加直筋。5、斜截面承载力计算(1) 、为了施工方便,建议沿全长采用相同直径及间距的箍筋,选配的方法见教材,并 取支座最大剪力值进行验算。(2) 、也可根据各支座彼此不同的剪力值计算各跨的箍筋用量。因此,可列表进行计算, 计算方法参照教材。6、绘制次梁配筋草图(1) 、根据规定,当次梁各跨跨度相等或相差不大于20%,且承受的均布活荷载与恒 载之比p/g 3时,纵筋的弯起与切断可直接按构造要求确定,参见教材图示。(2) 、跨中正弯矩钢筋至少要有两根伸入支座,并放在两边角上;支

12、座上另加的直钢筋 应放在上面一排角上,并宜放在上排角上,可以兼作为箍筋的架立钢筋。(3) 、架立钢筋的选用参见教材的规定。(六)、主梁的设计1、荷载计算:根据结构平面布置图,主梁为三跨连续梁,每根主梁承受的荷载是通过次梁以集中荷载的方式传来的;主梁的自重虽是均布荷载,但为了方便计算也将其简化 成集中荷载,作用与主、次梁相交处。(1) 、恒载G为次梁传来的恒载和主梁自重(主梁每米的自重乘上次梁间距后化成集中荷载)以及主梁两侧的抹灰重。(2) 、活载Q为作用在次梁上每米的活载乘以次梁跨度化成的集中荷载。2、计算简图:按三跨等跨连续梁计算,其计算跨度取:边跨 1。1 =1 n什b/2+a/2 0.5

13、h。若两具体要求冲突,可先满足斜截面抗弯要求,斜截面抗 剪的要求可用加鸭筋的方法来解决。6、附加箍筋的计算:在主梁和次梁相交处(不包括支座截面),应在 3b+2h 1 的范围内设置附加横向钢筋。附加横向钢筋应优先采用附加箍筋。设置附加箍筋的截面面积:AsvF/fyvSina三、 绘制施工图的一些补充说明:1、 绘制前必须进行图面布置,选择适当的比例(参见设计任务书)。因连续梁、板对 称,可绘出一半。2、次梁及主梁应分别截取各支座和跨中截面,截面编号和钢筋编号均不得重复。3、施工图上应有必要的说明和附注(混凝土强度、钢筋级别、保护层厚度以及其他施 工中应注意的事项等) 。主梁应根据抵抗弯矩图配置

14、钢筋,抵抗弯矩图的作法参见教材例题。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Nur f u r den pers?nlichen f u r Studien, Forschung, zu kommerziellen Zwecken verwendet werden.Pour l e tude et la recherche uniquementa des fins personnelles; pasa des fins commerciales.to员bko

15、gA.nrogeHKO TOpMenob3ymm0ai6yHeHuac egoB u HHue肉go 员冶hbiucno 员 B30BaTbCEb KOMMepqeckuxqe 员 ex.以下无正文2、楼面构造及荷载:(1) 、现浇板面面层采用 20mn厚水泥砂浆,20KN/m2 3 4;现浇钢筋砼板容重 25KN/卅;板 底、梁侧均为15mm厚的混合砂件浆粉刷 17KN/m3。(2) 、楼面均布活荷载见附表。3、 材料:采用C20砼;板中钢筋及梁中箍筋均用I级,其它均用H级钢筋。4、 板、次梁、主梁的端支座搁置长度分别为120mm 180mm 240mm 钢筋混凝土柱截面尺寸为 350mm X 350mm。四、设计任务及要求:本课程设计的内容主要包括计算书和配筋施工图两大部分。(一) 、计算说明书一份,应包括:1、楼盖的梁格布置:要求确定柱网尺寸、主、次梁间距和跨度。2、单向板的设计:要求按塑性方法设计,包括截面尺寸的选定、计算跨度的确定、荷 载计算以及各跨中截面和支座截面的配筋计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