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X年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1七律长征教案2苏教版.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4568956 上传时间:2022-02-0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X年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1七律长征教案2苏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2X年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1七律长征教案2苏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2X年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1七律长征教案2苏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2X年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1七律长征教案2苏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2X年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1七律长征教案2苏教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X年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1七律长征教案2苏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X年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1七律长征教案2苏教版.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精选范本七律长征教学目标:知识:熟悉七言律诗的相关知识,体会关键字词的含义及其包含的感情;技能:朗读背诵全诗。能力:了解作者高度的艺术概括力;情意:学习体会红军在长征途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教学重难点: 1、理解长征中红军遇到的艰难险阻和战士们对待困难的态度,领会全诗的思想感情。2、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对策:指导读准字音,如“逶迤”、“走泥丸”等词语;指导读通句子,注意停顿;让学生边读边想着画面。教学准备:投影仪、录音机。教学过程:一、 谈话引出学生示题,解题:长征?本文长征是指?(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从江西、福建出发,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

2、,行程二万五千余里.。)五岭:大庾岭,骑田岭,都庞岭,萌渚岭,越城岭(或称南岭),横亘在江西、湖南、两广之间。逶迤:弯弯曲曲延续不绝的样子。乌蒙:云贵间金沙江南岸的山脉。走泥丸:汉书?蒯通转,“阪上走丸”,从斜坡滚下泥丸,形容跳动之快。铁索:大渡河上的泸定桥,它是用十三根铁索组成的桥。岷山:在四川和甘肃边界,海拔四千米左右.1935年9月红军长征经此。二、资料交流,出课件,背景简介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为了保存革命力量,红军不得不离开中央苏区根据地,开始长征,北上抗日。长征途中,1935年4月,党中央在贵州省遵义召开了遵义会议,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地位,从此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从胜利走向

3、胜利。党中央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康(现已撤销省的建制)、甘肃、陕西等11个省,在整个长征途中,红军爬雪山,过草地,历尽千辛万苦,克服重重困难。红军战士击溃敌人的多次围追堵截,连续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1935年10月胜利到达陕北根据地。1936年10月,第二、四方面军也到达陕北,与第一方面军会合。回顾长征,毛泽东同志写下了长征。三、渗透相关的诗歌知识,朗读悟诗境1、诗歌知识(1)板书:七律 。 什么叫七律?七言律诗的简称。每首八句,每句七字,共五十六字。一般逢偶句押平声韵(第一句可押可不押),一韵到底,当中不换韵。 律诗的四联,各有

4、一个特定的名称,第一联叫首联,第二联叫颔联,第三联叫颈联,第四联叫尾联。按照规定,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首联和尾联可对可不对。(2)简介毛泽东。2、朗读、背诵悟诗境(1)老师范读课文,明显暗示出诗句停顿节奏,学生在书上标记停顿节奏。随班生读课文修改: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学生按节奏试读,达到能读上口,会停顿的程度。(2)学生试读。指一生朗读,其他同学正音,同时质疑。(3)交流:从诗的朗读中整体感知红军长征中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4)集体诗歌朗读,读得字正腔圆。四、生字书写指导。学生

5、描红,师巡视指导。五、作业:硬笔习字册书写。六、板书设计:21、七律 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课题:21、七律长征 总课时:2教时 本课时:第2课时教学目标:知识: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体会关键字词的含义及其包含的感情;技能:朗读背诵全诗。能力:了解作者高度的艺术概括力;情意:学习体会红军在长征途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教学重难点: 1、理解长征中红军遇到的艰难险阻和战士们对待困难的态度,领会全诗的思想感情。2、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对策:增加对诗

6、作背景的介绍,让学生在朗读时边读边想象画面。教学准备:投影仪、录音机。教学过程:一、品味诗句,想象诗歌画面1、创设问题情景:诗第一句说:“红军不怕远征难”,从全诗看,从哪里可以看出远征之“难”?红军又是如何看待这些困难的?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是全诗中心思想。结合全诗,哪里可以看出远征之“难”。 (请学生在书上自主圈点勾画,然后合作交流,引导学生理解诗歌运用艺术夸张手法突出红军的乐观主义精神。)(1)找出句子: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2)指导学生逐句理解。理解的时候明白红军是如何看待这些困难的。2、创设问

7、题情景:七律长征为我们展示了红军在长征途中克服困难的雄壮图画,请你各用一句话概括每幅画面的主要内容。选择你喜欢的一个画面,说说为什么喜欢?(1) 请你各用一句话概括每副画面的主要内容。(2) 最令你佩服的地方是什么?可以看出红军的什么精神?腾细浪、走泥丸、更喜: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五岭逶迤、乌蒙磅礴、云崖暖、铁索寒、千里雪:环境非常的恶劣,从而看出红军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学生思考,小组合作,教师组织交流评价)3、 红军长征途中历经千难万险,而诗中为何只描写了这几幅画面?(引导学生理解诗歌高度的艺术概括性。)二、讨论诗句的妙处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学生对诗歌进行深层次的理解和体会实际上也就是解决本

8、堂课的重点、难点:理解“腾细浪”“走泥丸”等重点诗句的含义;体会理解本诗高度的艺术概括性。(15分钟) a.首联:首联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全诗的总起、总纲,“远征难”总括了红军在长征途中的一切困难;“不怕”“只等闲”充分显示出藐视一切困难的大无畏精神和战胜一切困难的钢铁意志。 b.颔联:把五岭的“逶迤”乌蒙的“磅礴”和“腾细浪”“走泥丸”合在一起说,你觉得矛盾吗?为什么?(看似矛盾,实际上是一种反衬的手法。作者把绵延不断的五岭和巍峨高大的乌蒙山分别比作“细浪”和“泥丸”,是为了突出表现红军敢于战胜一切困难的高大形象和伟大气魄)c.颈联:为什么用“云崖”而不用“悬崖”?(突出山的高、地势陡峭)

9、“云崖暖”“铁索寒”分别有什么表达效果?(“暖”字既写出了5月春暖的金沙江风高浪急、暖气蒸腾的实景,又烘托出红军战士渡江脱险的喜悦心情和一片沸腾的景象;“寒”字则烘托出泸定桥自然环境的险恶、反衬红军战胜艰险的英雄形象)d.1935年10月,红军第二方面军、第四方面军正在行军途中,还没有越过岷山,这是历史事实。那作者又为什么要在诗中把他说成是“三军过后”呢?(这是因为作者坚信红二、红四军能战胜天险、冲破敌人的围追堵截,完成长征的任务,与红一方面军会师。这充分表现了毛泽东对红军指战员们的殷切希望的无比信任)三、总结拓展看板书总结:伟大的长征虽然已经过去半个世纪了,但红军的英雄形象还留在我们的记忆中,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时时激励着我们。在生活中,我们如何学习和发扬长征精神?.修改:扩展阅读。推荐毛泽东的另一首歌颂长征的词忆秦娥. 娄山关。四、布置作业1、抄写词语;2、背诵诗歌。五、板书: 21 七律 长征 五 岭 山势逶迤红军不怕远征难 乌蒙山 气势磅礴 英雄气概震撼天地万水千山只等闲 金沙江 水拍云崖 乐观精神夺取胜利大渡河 铁索寒岷 山 千里雪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