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绿卡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2章 声现象 第1节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物理学案.doc

上传人:PIYPING 文档编号:14581728 上传时间:2022-02-0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大绿卡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2章 声现象 第1节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物理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北大绿卡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2章 声现象 第1节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物理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北大绿卡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2章 声现象 第1节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物理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北大绿卡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2章 声现象 第1节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物理学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北大绿卡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2章 声现象 第1节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物理学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北大绿卡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2章 声现象 第1节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物理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大绿卡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2章 声现象 第1节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物理学案.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学习目标: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2、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3、记住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4、会利用回声测量距离。5、会解释生活中的有关声音传播的现象。学案导学【导学一】声音的产生1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2能够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声源即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或气体。声音是由于发声体的振动产生的。具体理解为:(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固体、液体、气体振动都可以发声,如婉转的鸟鸣是靠其气管的和支气管交界处鸣膜的振动;清脆的蟋蟀叫声靠的是左右翅摩擦引起的振动;笛子和箫都是依靠其内空气柱的振动发声的;蝉的发音

2、器就在腹部,像蒙上了一层鼓膜的大鼓,鼓膜振动而发出声音; “泉水叮咚”主要是由于泉水的振动发声;气球破裂时发出的爆响主要是空气的振动发声;人发出声音靠的是声带的振动。(2)振动一定会发声,但发出的声音人不一定会听到;如果物体不振动,是决不会发出声音的。(3)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是指当发声的物体停止振动时,发声体将停止发声,但原来发出的声音却在介质中继续传播,直至消失,所以不能理解为“振动停止,声音消失 ”。振动可以发声,如果将发声的振动记录下来,需要时再让物体按照记录下来的振动规律去振动,就会发出和原来相同的声音,记录声音的方法有早期的机械唱片、现代的磁带和激光唱盘等。【基础训练1】夏天,

3、我们通常能听到讨厌的蚊子发出的嗡嗡声,这种声音是由于( A )A蚊子翅膀振动发出的 B蚊子细嘴尖叫发出的C蚊子小腿抖动发出的 D蚊子腹部鼓动发出的【导学二】声音的传播1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2声音以声波的形式向外传播。固体、气体、液体都可以传播声音,这些传播声音的媒介,我们称之为介质没有介质,声音是无法传播的。声音传播的具体过程是:振动的物体带动周围的介质,产生相应的振动。这些随发声物体振动的介质,又带动较远的其他介质振动,从而使振动向外传播。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来的。图2如图2甲,音叉振动时,附近空气粒子随音叉振动,形成一系列疏密相间的形状向四周传播,这就是声波.

4、这就像石块落入水中击起水波一样,如图2乙. 由于真空中没有物质粒子,因而振动无法在真空中产生声波,不能将振动向外传播利用真空铃来探究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由于实验操作过程中,不可能把玻璃钟罩内的空气完全抽出,因此只能通过声音的逐渐变小,推断真空不能传播声音,这种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叫实验推理法。【基础训练2】下列关于声音传播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C )A学生听到老师的讲课声是靠空气传播的 B“土电话”靠固体传声 C声音在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的慢 D真空不能传声【导学三】声速1声速:声音在每秒内通过的距离叫声速,单位为米/秒,符号为m/s,读作米每秒。2声速跟介质的种类有关一般来说,在固、液、气三种

5、物质中,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最快,在气体中传播得最慢即:V固体V液体V气体。(有一些固体中的声速比液体中的声速慢,如软木。)3声速不仅跟介质的种类有关,还与介质的温度有关,相同介质,温度不同,声速也不同,150C时,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4回声: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中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而产生的现象声传播的快慢用声速来描述。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不同介质的性质不相同,传播声音的方式也不一样,所以不同介质传播声音的速度不同。同一种介质,当它的温度改变时,传播声音的速度也有差别。例如,空气在15时声速为340 ms,在25时变为346 ms。在固体、液体中的声速比在空气中的声速大

6、。将耳朵贴在铁轨上,能够较早地知道远处火车开动的情况,就是根据铁轨中的声速为5 000 ms,大于空气中声速的道理。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被反射回来的现象叫回声。对着山崖高声喊话,我们会听到回声。这是因为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反射回来的声音再传到人的耳朵里,人便听到了回声。区别回声与原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秒以上时,人耳才能把这两次声音区分开,也就才能听到回声。低于0.1 秒时,反射回来的声音只能使原声加强,使原声听起来更加深厚、有力,因此,在音乐厅中演唱比野外效果好得多。回声测距:利用回声和速度公式可以测距离。如航海中测海底深度、测船与冰山间的距离都是

7、利用回声只要知道了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和从发出到听到回声的时间,利用公式s=vt,求出t时间内传播的总路程,则发声体与障碍物的距离s/=1/2s。【基础训练3】盘点2014年世界航空业,各国空难频发在飞机失事搜寻过程中,各国舰船在定位和测量海深时都要用到超声测位仪(如图3所示),它是利用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来工作的若海的深度是6.75km,声音在海水中的速度是1500m/s,则需经过9秒才能接收到信号图3【课堂练习】1.如图4所示,接通电源,此时能听到电铃发出的声音。现用抽气设备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的声音会逐渐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甚至最后听不到声音。这个实验说明了声音

8、的传播需要 。 图42.2015年6月1日,“东方之星”旅游船在长江不幸翻沉。救援人员将耳朵贴在船底上,听到船内有呼救声,及时救出了呼救人员。这说明不仅气体、液体能够传声,_也能够传声。3.在驰名中外的北京天坛里,有三处堪称奇观的声学建筑;回音壁、三音石和圜丘。如图5所示,当游客在圜丘顶层的天心石上说话时,听到的声音格外响亮,这是建筑师利用声音的反射,使 与原声混在一起,声音得到加强造成的音响效果。 图5 4. 利用回声可以测海底深度,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31m/s,从船底发声装置向下发出的声音,经1.2s后,船底声音的接收装置收到回声,那么海底深度是( )A、1832.2m B、36

9、74.4m C、918.6m D、1531m5、图6是小明同学习了本节课后设计的实验方案,图甲中把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挂在线上的小球,发现小球多次被弹开是为了探究 的。若按图乙,敲响右边的音叉,乙图中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观察到小球被弹起,该现象说明了 。在此实验中,小明同学把不易观察的音叉的振动转化为容易观察的小球的振动,这种实验方法叫转化法。甲 图6 乙6.如图7所示,将甲手机挂在玻璃罩内,用乙手机拨打甲手机,能听到甲手机响亮的振铃声,同时也能看见甲手机来电指示灯闪烁。如果用抽气机不断地抽取玻璃罩内的空气,再用乙手机拨打甲手机,听到甲手机的振铃声越来越小,最后几乎听不到振铃声,但仍

10、能看见甲手机来电指示灯闪烁。这个实验说明( )A.声音和光的传播都需要介质 B.声音和光都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而光不能D.光可以在声音中传播而声音不能图77一场大雪后,大地披上了银装,这时你会发现周围特别宁静,这是因为雪地的微孔能吸收声音。根据上面的描述,你认为在会堂、剧院的四壁和屋顶都做的凹凸不平,或采用蜂窝状的材料,主要是为了( )A减弱声波的反射 B增强声波的反射C增强声音的大小 D装饰的美观些8.“掩耳盗铃”是大家熟悉的成语故事。从物理学角度分析,盗贼所犯的错误是:既没有阻止声音的_,又没有阻止声音的_。【参考答案】1.变小;介质 2.固体3.回声 4.C 5.声音产生的原因;空气可以传播声音6.D 7.A 8.产生;传播今日感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