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及教学设计:《变化的影子》.doc

上传人:小小飞 文档编号:14594824 上传时间:2022-02-09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及教学设计:《变化的影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及教学设计:《变化的影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及教学设计:《变化的影子》.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变化的影子一、活动目标1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测量等一系列实践活动,了解同一物体在同一地点的不同时刻,影子的长短是不同的,正午时刻物体的影子最短。2经历观察、测量影子长短的过程,学生体会影子长短与时刻的关系,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经验,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3在与同伴合作、交流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提高动手动脑、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4学生通过活动,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并在活动中培养创新精神。二、活动内容本实践活动的内容是“变化的影子”。对于影子,学生都有一定的体验,也很感兴趣。在这一活动中,学生能充分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进一步经历

2、探索发现数学结论的过程,感受数学的价值,初步体验用数学观察世界,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本实践活动共设计了4个环节。第一环节是“想一想”,先引导学生从熟悉的生活现象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树的影子怎么这么短?”学生产生了探究的欲望;然后,学生围绕主题进行规划,思考从哪些方面人手进行实验活动。第二环节是“量一量”,学生分组去实地测量,做好分工,记录实验结果。第三环节是“说一说”,引导学生交流测量的过程、结果及发现的规律。最后环节是“议一议”,引导学生交流活动过程中的收获,体会到观察和测量是收集数据的好方法,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三、教材解读及学与教建议(一)教材解读 “变化

3、的影子”是在学生学习了位置与变换、并且具有一定的测量经验和数据分析经验之后进行的一次实践活动。学生要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观察、操作、测量等活动,在活动中发现同一物体在同一地点的不同时刻影子的变化规律,经历探索发现数学结论的过程,感受数学的价值,初步体验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该活动的重点是“量一量”和“议一议”这两个环节。“量一量”体现了“综合与实践”的活动性,在这一环节,学生要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的变化,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进行测量,并记录信息。“议一议”则是对整个活动过程进行反思和总结,发现规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价值,体验成功的喜悦

4、。该活动编写的特点是:1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的现实性的素材,引起学生探究的欲望。大树下乘凉影子长短会有变化,这是一种常见的生活现象,而且为学生喜闻乐见。学生在观察这一现象时,很容易产生疑问“树的影子怎么这么短?”,从而激发测量和研究的欲望。2体现实践活动的过程性目标。教材设计的4个活动环节:“想一想”“量一量”“说一说”“议一议”,将整个实践活动过程进行分解,体现了“规划方案、动手操作、交流与反思”的全过程。教材这样编写,既可以对教师组织实践活动提供清晰的教学思路,又便于学生掌握参与活动的方法,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成为活动的主人,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二)学与教建议1让学生经历完整的实践活动过

5、程。教材的四个活动环节已经为我们课堂教学提供了线索。教学中,教师要以此为主线,充分调动学生实际测量的兴趣,打破课内与课外的界限,给学生创造更多的观察和测量的机会,让学生动起来,通过自己的观察、测量发现问题,引导学生经历“提出问题制定活动计划记录测量结果分析得出结论进行反思”的全过程。2注重对活动过程的指导。由于这一学段的学生年龄小、经验少,教师对每一活动步骤都要考虑周到,注意对学生活动方法的指导。教学时,可让学生分小组先商量活动计划,如选取什么物体,在什么时间测量它的影长,准备哪些测量工具,小组人员怎样分工合作,要注意哪些问题等。之后,再组织学生分组开展测量活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始终参与,并进行指导。特别要注意,在各组获得了大量数据后,教师再安排汇报交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分析测量结果,发现物体影子的长短与时刻的关系。3教师要重视过程性评价,全面关注学生在参与观察、测量过程中的表现,如能否积极思考、主动参与测量、主动与小组成员合作、积极与他人交流等。4实践活动建议课时数:1课时。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