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凌源二中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201806060270.wps

上传人:无敌斩 文档编号:1459995 上传时间:2018-12-19 格式:WPS 页数:5 大小:17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凌源二中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201806060270.wps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辽宁省凌源二中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201806060270.wps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辽宁省凌源二中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201806060270.wps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辽宁省凌源二中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201806060270.wps》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凌源二中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201806060270.wps(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17-20182017-2018 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 本试卷分第 卷(选择题)和第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 100 分。时间 90 分钟。 第 卷(选择题 共 48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3232小题,每题 1.51.5 分,共 48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中国古语有“欲治其国,必先齐其家”“夫君者,民众父母也”“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 ”于君 。这主要体现了中国传统社会治理中的 A.家国同构观念 B.宗法血缘关系 C.尊卑等级意识 D.以民为本思想 2.钱穆指出,起于元代的行省制度与中央集权不同,“实近似于一种变相的封建,

2、乃是一种分 权统御制也”“, 此种制度在平时足以障碍地方政事之推进,而增加地方与中央之隔阂;而 待一旦中央政权削弱,各行省转易成为反抗中央,分区割据之凭藉。”他认为行省制度在元 代 A.实际上是分封制的复辟 B.改善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C.削弱中央,加强地方权力 D.不利于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3.据记载,宋代御史之责是“纠察官邪,肃正纲纪,大事则廷辩,小事则奏弹”,从宰相到一 般小吏,都在御史监察弹劾之列。在地方上,设通判负责对地方官的监察。同时,皇帝还常 派遣路一级的官员到各地监察,这就是外任御史。对以上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A.御史的权力和地位超过了宰相 B.重视地方监察,加强中央集权 C.重视

3、制度建设,形成监察体系 D.御史有权廷辩,有效制约君权 4.文献通考记载:“三师、三公不常置,宰相不专用三省长官。中书、门下并列于外,又 别置中书于禁中,是谓政事堂,与枢密院对掌大政。天下财赋,内庭诸司,中外莞库,悉隶 ”三司。 据此可知该朝政治机构改革 A.废除宰相权力,加强皇权 B.三省分工协作,相互制约 C.分割宰相权力,加强皇权 D.削弱地方权力,加强中央集权 5.国史大纲中写道:“中国政治之长进,即在政府渐渐脱离王室而独立化,王室代表贵族 特权之世袭,政府代表平民合理之进退,而宰相为政府领袖,君权、相权,互为节制。”若 此观点成立,则与之相背离的朝代是 A秦、汉 B.隋、唐 C.宋、

4、元 D.明、清 6.科举除了特制科目外,明经、进士科考的内容主要是儒家经典。考试科目在各个朝代也有不 同,唐朝主要有墨义、口试、贴经、策问、诗赋等,宋朝主要是经义、策问、诗赋等,到明 代只有经义一门了,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说明科举制度越来越受重枧 B.是社会底层乐于接受的选官制度 C.有利于扩大统治的社会基础 D.从历代科目变化可看出用人取向 7. 狄摩西尼指出:“植根于每个人(雅典公民)心底的原则是:人生来不仅属于父母,而且 属于国家倘若他视自己为国家的儿女,便会自愿赴死,而不愿看到国家沦为附庸。如 果国家处于被奴役的地位,他会感到蒙受的耻辱比死亡更可怕。”下列各项中,最能解释 上述现象

5、出现原因的是 A.雅典的小国寡民形态 B.民主政治激发了公民的爱国热情 C.雅典文化中的尚武精神 D.雅典的爱国主义教育成效显著 8. 有学者认为,1688“”年 光荣革命 开辟了一条英国式的发展道路,其基本含义是 A.为现代英国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B.以法律制约王权,实行以法治国 C.以和平方式进行变革,推动社会进步 D.克服王权的专制,建立议会的主权 9. 某史学家说:“对于西方的挑战,中国的反应之所以迟钝,是由于中国社会在 19世纪中叶 面临很不平常的历史环境。内部事务万分火急,至于对西方则可以暂缓一步。”这里所讲 “”的 西方的挑战 最主要是指 A.走私鸦片,毒害国人 B.发动战争,瓜

6、分中国 C.资本输出,垄断经济 D.“”提出 修约 ,扩大市场 10.1935年,中国共产党人认为必须“使我们的政策,具有明确的人民性质和深刻的民族性 ”质 ,必须使苏维埃本身适应目前策略变动的各种需要。中国共产党人这一认识 A.强调了土地革命的重要性 B.指引红军战略转移的胜利 C.为国共双方和解创造条件 D.为持久抗战奠定思想基础 11.1912年 4 月孙中山访察武汉后说:“以南皮(注:南皮即张之洞)造成楚材,颠覆满祚, ”可谓为不言革命之大革命家。 这表明当时孙中山已经认识到 A.湖北新军是辛亥革命的第一推手 B.辛亥革命是一次成功的全民革命 C.长期社会变革推动了武昌首义 D.部分洋

7、务派官员转向了反清革命 12.对“五四”集会游行示威,梁漱溟评价说:“纵然曹张罪大恶极,在罪名未成立时,他仍 有他的自由。我们纵然是爱国急公的行为,也不能侵犯他,加暴行于他。绝不能说我 们所作的都对,就犯法也可以使得;我们民众的举动,就犯法也可以使得。”在此,梁漱 溟 A.”赞扬了五四 民主、科学的精神 B.认可国民的正义行动体现了自由原则 C.“”肯定了 五四 反帝反封建的性质 D.主张在民主法治的原则下捍卫国家权益 13.英国史家霍布斯邦说:“若无 19 世纪资产阶级社会解体在先,势无十月革命以及苏联的成 ”立在后。 又 说:“发生于二十世纪 30年代的大萧条,使人们认为苏联的经济制度成为

8、一 ”条全球性的可行之路。 依据这样的陈述,下列最恰当的解释是 A.资本主义得以挑战社会主义,最大的力量来自于本身的强大 B.社会主义得以挑战资本主义,最大的力量来自于本身的强大 C.资本主义得以挑战社会主义,最大的力量来自于对手的弱点 D.社会主义得以挑战资本主义,最大的力量来自于对手的弱点 14.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中对当代世界秩序这样描述:“意识形态不再重要, 各国开始发展新的对抗和协调模式。为此,人们需要一个新的框架来理解世界政治,而文 ”“”明的冲突 模式似乎满足了这一需要。 这里 新的框架 可以理解为 A.两极格局 B.单极世界 C.多极化和多元化 D. “”一超多强 1

9、5.分析下图可知,导致中美贸易(1979、1981、1983、1985、1987、1989)变化的主要因 素有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美贸易额持续增长 中国实施改革开放战略,经济迅速发展 中美正式建交,促进两国间贸易的发展 中国加入亚太经合 组 织,区域经济合作得以加强 A. B. C. D. 16.钱穆说:“中国以农立国往往以我日常用品易彼奇珍异玩,徒是引起国内之贫富不均, 以及风俗之奢华。而于整个国民生计,无大补益。故对外战争,除防止侵略外,常无所利。” “”文中认为 常无所利 的根本原因是 A.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发达 B.封建经济自给自足的特点 C.封建政府闭关锁国的政策 D.封建政府重农

10、抑商的政策 17.右表为明清时期各地集市变化统计表,表中数据说明,自明朝嘉靖至清朝道光年间 A.州县集市的密度北方超过南方 B.南北经济交流日趋频繁 C.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D.农民与市场的联系不断加强 18.清人在论南洋事宜书中写道:“南洋末禁之先,闽广家给户足,鲜有在家饥寒窃劫为 非之患。既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蹇。居者苦艺能之无用,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 ”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 材料意在说明海禁政策 A.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B.不利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 C.不利于工商业的发展 D.不利于民生和社会稳定 19.下图是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 在通商口岸设立洋行的情况。对

11、 此认识正确的是 (注:19 世纪 40年代、1873、1893 年) A.加速了中国融入世界市场的进程 B.反映了列强资本输出的强烈要求 C.与清政府允许列强在华设厂有关 D.延缓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进程 20.针对洋务运动,胡燏棻写道:“窃谓中国欲借官厂制器,虽百年亦终无起色,必须准各省广 ”开各厂,令民间自为讲求,则人人有争利之心。 胡燏棻认为洋务运动的出路在于 A.学习西方先进政治制度 B.大力发展民营企业 C.培养中国自己的建设人才 D.引进西方先进的技术 21.中国资本主义与国内市场记载:1933 年,工业总产值中(包括制造业和矿冶业),消 费资料工业产值占 70%以上,而生产资料

12、工业产值不到 30%。1936年,生产资料工业产值 占工业总产值的 23%,而消费资料工业产值则占工业总产值的 77%。这一材料反映的实质是 A.近代工业中,消费资料的生产比重稳步增长,生产资料的生产比重逐年下降 B.官僚资本和外国资本的双重压榨,使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举步维艰 C.民族工业在 20世纪 30 年代得到较快发展,但地域布局不合理 D.中国近代工业结构畸形发展,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22.右图介绍内容所反映的实质是 介绍信兹有本校胡世厚同志因返里事去河南洛 阳,携带通用粮票 20 斤,希沿途军警 查验放行是荷。 此致敬礼(限 2 月 5 日作废) 中共中央高级党校(印章) 1

13、963 年 1 月 10 日 A.国内粮食供应比较紧张 B.中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C.国家实行粮食凭票供应 D.国家工作人员遵纪守法 23.下表是英国历史上消费品价格指数变化情况,这一变化带来的后果是 年份 1475 1521 1555 1558 1559 1595 1597 价格指数 100 167 270 370 400 515 685 A.加速社会分化和封建制度解体 B.殖民制度和殖民掠夺登上历史舞台 C.推动农业生产商品化及贸易繁荣 D.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 24.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工业革命的实质既不是发生在煤炭、钢铁、纺织工业中引人注目 的变革,也不是蒸汽机的发展,而是“以竞争代替了先前主宰着财富的生产与分配的中世 ”纪规章条例。 作者旨在强调工业革命后 A.科学技术水平不断革新 B.经济运行规则的变化 C.生产力水平的大幅提高 D.旧规章制度阻碍发展 25.罗斯福新政中很重要的一项是暂时放弃金本位,这直接导致了世界白银市场的价格大涨, 白银每盎司价格从 1932年的 0.27 美元上涨到 1933年 4 月的 0.45 美元,到 1935年更升至 为 0.67美元。新政的这一做法 有利于美国商品的出口,刺激了美国经济的复苏 不利于中国商品的出口,诱发了中国金融和工商业的动荡 A. 都不对 B. 对,不对 C. 不对,对 D. 都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