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炉炉温控制系统设计开题报告[].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4606609 上传时间:2022-02-1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6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炉炉温控制系统设计开题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电炉炉温控制系统设计开题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电炉炉温控制系统设计开题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电炉炉温控制系统设计开题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炉炉温控制系统设计开题报告[].doc(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电炉炉温控制系统设计开题报告一、课题的开发背景与需求分析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各个领域对温度控制系统的精度、稳定性等的 要求越来越高,控制系统也千变万化 .例如:在冶金工业、化工生产、电力工程、造 纸行业、机械制造和食品加工等诸多领域中, 人们都需要对各类加热炉、 热处理炉、 反应炉和锅炉中的温度进行检测和控制等等 .随着电炉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 其温 度控制通常采用模拟或数字调节仪表进行调节,但存在着某些固有的缺点。而采用 单片机进行炉温控制,不仅可以大大地提高控制质量和自动化水平,而且具有良好 的经济效益和推广价值。本设计以AT89C51单片机为核心控制器件,以 MAX6675作为A

2、/D转换器件, 采用闭环直接数字控制算法,通过控制可控硅来控制热电阻,进而控制电炉温度 , 最终设计了一个满足要求的电炉微型计算机温度控制系统。二、调研分析经过开题期间的文献查阅和实际情况调研, 了解到 在电炉炉温控制过程中主要应 用 AT89C51、MAX6675 、LED 显示器、 LM324 比较器等等,而主要是通过 K 型(镍 铬镍硅)热电偶 温度传感器采集环境温度,以单片机为核心控制部件 ,并通过四位数 码管显示实时温度的一种数字温度计。 软件方面采用汇编语言来进行程序设计, 使指令 的执行速度快,节省存储空间。为了便于扩展和更改 ,软件的设计采用模块化结构,使 程序设计的逻辑关系更

3、加简洁明了 ,使硬件在软件的控制下协调运作 . 而系统的过程则 是:首先,通过设置按键 ,设定恒温运行时的温度值 ,并且用数码管显示这个温度值。然 后 ,在运行过程中将采样的温度模拟量送入 A/D 转换器中进行模拟 数字转换,再将转 换后的数字量用数码管进行显示,最后用单片机来控制加热器,进行加热或停止加热 , 直到能在规定的温度下恒温加热。三、关键技术与解决方案1、温度传感器的选取目前市场上温度传感器较多,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案 : 方案一:选用铂电阻温度传感器 . 此类温度传感器线性度、 稳定性等方面性能都 很好,但其成本较高。方案二:采用热敏电阻选用此类元器件有价格便宜的优点,但由于热敏电阻

4、的 非线性特性会影响系统的精度。方案三:采用K型(镍铬镍硅)热电偶。其可测量1312C以内的温度,其线 性度较好,而且价格便宜。K型热电偶的输出是毫伏级电压信号,最终要将其转换成 数字信号与CPU通信.传统的温度检测电路采用“传感器-滤波器-放大器-冷端 补偿-线性化处理-A/D转换模式,转换环节多、电路复杂、精度低。在本系统中, 采用的是高精度的集成芯片 MAX667来完成“热电偶电势温度的转换,不需外围 电路、I/O接线简单、精度高、成本低。MAX66751 MAXIM公司开发的K型热电偶转换器,集成了滤波器、放大器等,并 带有热电偶断线检测电路,自带冷端补偿,能将K型热电偶输出的电势直接

5、转换成12位数字量,分辨率0.25C,工作电压为3。05.5V。温度数据通过SPI端口输 出给单片机,其冷端补偿的范围是-2080C,测量范围是01023。75C。表1 MAX6675的引脚功能图引脚号名称功能1GND接地端2T-热电偶负极(使用时接地)3T+热电偶正极4VCC电源端5SCK串行时钟输入端6CS片选信号7SO数据串行输出口8NC悬空不用当MAX667的 CS引脚从高电平变为低电平时,MAX6675将停止任何信号的转换 并在时钟SCK勺作用下向外输出已转化的数据。相反,当CS从低电平变回高电平时, MAX6675各进行新的转换.在CS引脚从高电平变为低电平时,第一个字节D15将出

6、现在引脚SO 一个完整的数据读过程需要16个时钟周期,数据的读取通常在SCK 的下降沿进行。MAX6675勺输出数据为16位,其中D15始终无用,D14D3对应于热电偶模拟输入电压的数字转换量,D2用于检测热电偶是否断线(D2为1表明热电偶断开), D1为MAX6675的标识符,D0为三态。需要指出的是:在以往的热电偶电路设计中, 往往需要专门的断线检测电路,而MAX6675已将断线检测电路集成于片内,从而简化了电路设计。D14D3为12位数据,其最小值为0,对应的温度值为0 C;最 大值为4095 ,对应的温度值为1023.75 C;由于MAX6675内部经过了激光修正, 因此,其转换结果与

7、对应温度值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温度值与数字量的对应关系 为:温度值=1023.75 X转换后的数字量/ 4095。由于MAX6675的数据输出为3位串行接口,因此只需占用微处理器的3个1/ O 口。图2是以89C51系列单片机为例给出的系统连接图。 使用时,可用软件模拟 同步串行读取过程图中串行外界时钟由微处理器的 P1。3提供,片选信号由P1。2 提供,转换数据由P1. 1读取热电偶的模拟信号由T+和T-端输入,其中T需 接地。MAX6675的转换结果将在SCK勺控制下连续输出,如图1所示。3T+soSCKT-OSU2MAXGG75P1 .P1.111111PPPPP4A r3 4 5 B图

8、1温度检测电路比较以上三种方案,方案三具有明显的优点,因此选用方案三2、键盘显示部分控制与显示电路是反映电路性能、外观的最直观部分,所以此部分电路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电路的好坏。方案一:采用可编程控制器8279与数码管及地址译码器74LS138组成,可编程/ 显示器件8279实现对按键的扫描、消除抖动、提供LED的显示信号,并对LED显示 控制。用8279和键盘组成的人机控制平台,能够方便的进行控制单片机的输出 方案二:采用单片机AT89C52与 4X4矩阵组成控制和扫描系统,并用 89C52的 P1 口对键盘进行扫描,并用总线的方式在P0 口接1602液晶来显示炉温和设定值,这种方案既能很好

9、的控制键盘及显示,又为主单片机大大的减少了程序的复杂性,而且具有体积小,价格便宜的特点对比两种方案可知,方案一虽然也能很好的实现电路的要求,但考虑到电路设 计的成本和电路整体的性能,我们采用方案二。3、控制电路部分方案一:采用8031芯片,其内部没有程序存储器,需要进行外部扩展,这给电路 增加了复杂度方案二:采用2051芯片,其内部有2KB单元的程序存储器,不需外部扩展程序 存储器。但由于系统用到较多的I/O 口,因此此芯片资源不够用.方案三:采用AT89C52单片机,其内部有4KB单元的程序存储器,不需外部扩 展程序存储器,而且它的I/O 口也足够本次设计的要求。比较这三种方案,综合考虑单片

10、机的各部分资源,因此此次设计选用方案三。4、报警部分当电炉温度高于上限温度时,报警系统报警。显示部分可实时显示电炉的炉温 值。多功能控制按键,通过软件控制实现按键的多功能操作,可以完成设定温度基 准值和报警取消等功能。5、PID过程控制部分(1)过程控制的基本概念过程控制一一对生产过程的某一或某些物理参数进行的自动控制。1)模拟控制系统模拟调节器图2基本模拟反馈控制回路被控量的值由传感器或变送器来检测,这个值与给定值进行比较,得到偏差,模拟调节器依一定控制规律使操作变量变化,以使偏差趋近于零,其输出通过执行器 作用于过程控制规律用对应的模拟硬件来实现,控制规律的修改需要更换模拟硬件2)、微机过

11、程控制系统图3微机过程控制系统基本框图以微型计算机作为控制器。控制规律的实现,是通过软件来完成的。改变控制规 律,只要改变相应的程序即可.3)数字控制系统DDC图4 DDC系统构成框图工业对象DDC(Direct Digital Congtrol)系统是计算机用于过程控制的最典型的一种系统 微型计算机通过过程输入通道对一个或多个物理量进行检测,并根据确定的控制规 律(算法)进行计算,通过输出通道直接去控制执行机构,使各被控量达到预定的要 求.由于计算机的决策直接作用于过程,故称为直接数字控制。DDC系统也是计算机在工业应用中最普遍的一种形式4)模拟PID控制系统组成图5模拟PID控制系统原理框

12、图PID调节器是一种线性调节器,它将给定值r(t)与实际输出值c(t)的偏差的比例(P)、积分(I)、微分(D)通过线性组合构成控制量,对控制对象进行控制。PID调节器的微分方程u(t) K pe(t)Tide(t) I Ddt式中 e(t) r (t)c(t)PID调节器的传输函数D (S) U(S)E (S)Ti STd SPID调节器各校正环节的作用,偏差一旦产生,调比例环节:即时成比例地反应控制系统的偏差信号e(t)节器立即产生控制作用以减小偏差B 、积分环节:主要用于消除静差,提高系统的无差度积分作用的强弱取决于积 分时间常数TI,TI越大,积分作用越弱,反之则越强.C、微分环节:能

13、反应偏差信号的变化趋势(变化速率),并能在偏差信号的值变 得太大之前,在系统中引入一个有效的早期修正信号。(1)数字PID控制器1)模拟PID控制规律的离散化表2模拟PID控制规律模拟形式离散化形式e(t) r(t) c(t)e(n)r(n)c(n)d e ( t )e ( n )e ( n1 )d TTte ( t ) d t0nne(i)TTe(i)i 0i 02)数字PID控制器的差分方程u(n)uoKP e(n) e(i) e(n) e(n 1)TI i o TUp( n)比(n) Ud( n) u式中 u p ( n ) K p e ( n )Ui (n)e(i)i 0Ud (n)T

14、de(n) e(n 1)称为比例项称为积分项称为微分项四、系统完成的功能该系统的被控对象为电炉,采用热阻丝加热,利用大功率可控硅控制器控制热阻 丝两端所加的电压大小,来改变流经热阻丝的电流,从而改变电炉炉内的温度。可 控硅控制器输入为05伏时对应电炉温度0500C,温度传感器测量值对应也为 05 伏,对象的特性为带有纯滞后环节的一阶惯性系统,这里惯性时间常数取T仁30秒,滞后时间常数取尸10秒该系统利用单片机可以方便地实现对PID参数的选择与设定,实现工业过程中PID控制。它采用温度传感器热电偶将检测到的实际炉温进行A/D转换,再送入计算机中,与设定值进行比较,得出偏差对此偏差按PID规律进行

15、调整,得出对应的 控制量来控制驱动电路,调节电炉的加热功率,从而实现对炉温的控制.利用单片机 实现温度智能控制,能自动完成数据采集、处理、转换、并进行PID控制和键盘终端 处理(各参数数值的修正)及显示。在设计中应该注意,采样周期不能太短,否则会 使调节过程过于频繁,这样,不但执行机构不能反应,而且计算机的利用率也大为降 低;采样周期不能太长,否则会使干扰无法及时消除,使调节品质下降。五、系统模块设计1、系统硬件设计框图与元器件选择电炉炉温控制系统的硬件选用 MCS51系列89C51作为主控中心。为实现对 系统的处理,将温度传感器采集得到的值,与通过键盘设置的上限及下限值进行比 较,系统根据比

16、较结果进行相应的控制操作并选用89C52芯片实现键/显的功能, 将结果送到LED显示.硬件框图见图6所示:图6电炉炉温控制系统硬件框图在考虑性能/价格比的前提下,在本次设计中我选择最容易实现产品的指标的几 种仿真器件如下:(1)主机:一台奔腾4 PC机,伟福仿真器;(2) 主控芯片:MCS-51系列中的89C51芯片;(3) 温度传感器:用K型(镍铬-镍硅)热电偶组成一个温度检测电路;(4) 编辑键/显:一片AT89C52芯片;LED数码管;(5) 报警器:1个蜂鸣报警器.2、系统软件功能模块设计图利用层次图来表示系统中各模块之间的关系。层次方框图是用树形结构的一系 列多层次的矩形框描绘数据的

17、层次结构。 树形结构的顶层是一个单独的矩形框,它代 表完整的数据结构,下面的各层矩形框代表各个数据的子集,最底层的各个矩形框 代表组成这个数据的实际数据元素(不能再分割的元素)随着结构的精细化,层次 方框图对数据结构也描绘得越来越详细,这种模式非常适合于需求分析阶段的需要。 从对顶层信息的分类开始,沿着图中每条路径反复细化,直到确定了数据结构的全 部细节为止。本系统一共分为键盘显示、数据采集、蜂鸣器报警报警、温度控制和仿真电炉 五大模块,每个模块之间虽然在表面上是相互独立的,但是在对数据库的访问上是紧 密相连的每个模块的功能都是按照在调研中搜集的资料进行编排制作的。系统功能模块图,如图7所示:

18、图7系统功能模块图流程图如图8所示:六、进度安排本课题的进度安排如表3所示。表3进度安排表序号名称周数起止时间备注1需求分析1周2010.09.272010.10。012方案论证1周2010。10。042010.10。083硬件设计2周2010.10。112010.10。224软件编码与 调试4周2010.10。25 2010。11.195总体联调2周2010。 11。 222010。 12。 036撰写论文3周2010.12.06 2010.12.24七、设备保障已经具备下列设备保障毕业设计的顺利开展:软件条件:开发工具 AEDK-T598D ;伟福 6000; Protel99SE; 硬件

19、条件:电脑一台; AEDK 试验平台;伟福仿真器 ;示波器;万用表;焊接工 具等。参考文献 1于海生.计算机控制技术 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7. 2 范立南 .单片微型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 M.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4.3 潘新民. 微型计算机控制技术 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3.4 谢剑英。微型计算机控制技术 M. 北京: 国防工业出版社 ,1998.5 黄一夫。微型计算机控制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6.6 杨智,明丽萍.21世纪燃气锅炉在中国的发展前景J.锅炉制造,20017 杨国富.变频技术在锅炉中的应用J。锅炉制造,2002,8 何立民. 。单片机高级教程应用设计 . 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09 朱定华 . 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6.10 刘瑞新。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教程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11 大学生电子设计联盟 http : /www。 nuedc。 net 。 cn/ 潘新民,王艳芳微型 计算机控制技术 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12 马建伟,李银伢 . PID 控制设计理论与方法 。科学出版社 ,200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