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肠科直肠肛管周围脓肿临床诊疗指南.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4608162 上传时间:2022-02-1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肛肠科直肠肛管周围脓肿临床诊疗指南.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肛肠科直肠肛管周围脓肿临床诊疗指南.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肛肠科直肠肛管周围脓肿临床诊疗指南.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肛肠科直肠肛管周围脓肿临床诊疗指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肛肠科直肠肛管周围脓肿临床诊疗指南.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肛肠科直肠肛管周围脓肿临床诊疗指南【概述】直肠肛管周围脓肿是指直肠肛管组织内或其周围 间隙内的感染,发展成为脓肿。多数脓肿在穿破或切开后形成肛痿。任何年龄 均可发生。直肠肛管周围脓肿大多起源于肛管直肠壁内感染 如肛窦炎等,也可经淋巴传播或肛周毛囊皮脂腺发生感染形成脓肿。粪便内尖 锐异物刺破肛管直肠壁而引起周围组织的感染,也可形成肛周脓肿。肛管直肠 周围软组织被肛提肌和盆筋膜分为若干间隙,脓肿也常位于这些间隙内,如坐 骨直肠窝脓肿、黏膜下脓肿、骨盆直肠窝脓肿和皮下脓肿。肛管直肠周围被丰富的血管、淋巴、脂肪等疏松 组织包绕,而这些组织被肛提肌、筋膜及肌束分隔成不同的间隙:骨盆直肠周 围间隙、直肠后

2、间隙、直肠黏膜下间隙、坐骨肛管周围间隙、肛管后间隙、肛 门皮下间隙。而在一般情 况下,以肛提肌为界分为肛提肌上间隙和肛提肌下间 隙。1 肛提肌上间隙分为骨盆直肠周围间隙、 直肠后 间隙、直肠黏膜下间隙。骨盆直肠周围间隙:位于骨盆与直肠之间,形如倒 位圆锥形,底向上,左右 各不互通,上方为盆腔腹膜,外下方为肛提肌及其上 筋膜,内侧为直肠,前方 男性为前列腺、膀胱,女性为子宫及阔韧带,后方为 骶骨。直肠后间隙:位 于肛尾韧带上方,腹膜下方,前为直肠,后为骶骨。 此间隙感染后炎症常向两 侧骨盆直肠间隙扩散,也可向下穿过肛提肌及肛尾韧 带向坐骨肛管周围间隙及肛管后间隙扩散。直肠黏膜下间隙:位于齿状线上

3、 方黏膜与环形肌之间。2 肛提肌下间隙分为坐骨肛管周围间隙、 肛管后 间隙和肛门皮下间隙。坐骨肛管周围间隙 (坐骨直肠间隙 ) :位于坐骨与肛 管之间,形如圆锥形,底向下,尖向上,左右各一可互通。内上侧壁为肛提 肌及其下筋膜、外括约肌 深部、浅部及内括约肌;外侧壁为闭孔内肌筋膜;前 壁为会阴浅横肌筋膜;后 壁为臀大肌及骶结节韧带; 底部为肛门周围皮下筋膜。肛管后间隙:是位于 肛尾韧带下方、内括约肌后方与外括约肌之间的间隙。 此间隙发生脓肿时常受 内括约肌的牵拉及粪便的挤压,可向两侧坐骨肛管间 隙及皮下间隙扩散,常呈低位马蹄铁形肛痿,向上扩散的机会不多。肛门皮 下间隙:位于肛门周围皮 下筋膜与外

4、括约肌皮下部之间。【临床表现】1 肛门周围脓肿(1) 位于肛门两侧边缘。(2) 全身感染症状不明显。(3) 局部持续跳痛, 排便时加重。局部红肿、发硬、 压痛,后期出现波动 感,有波动后可自行破溃形成肛痿。(4) 穿刺抽出脓液。2 坐骨直肠窝脓肿(1) 位于坐骨直肠间隙内。(2) 局部剧痛,全身症状明显,寒战、发烧、乏力 等。(3) 排尿困难及肛门部有坠胀感。(4) 患侧肛门旁肿胀及触痛。(5) 指诊检查:患侧明显触痛,有饱满及波动感, 穿刺抽出脓液。(6) 白细胞计数增高。 3 黏膜下脓肿(1) 位于直肠黏膜下和肌层结缔组织内。(2) 脓肿较小,全身症状不明显。(3) 肛门部有不适感。(4)

5、 指诊检查: 直肠壁有卵圆形突起, 有触痛及波 动,破溃后形成内瘘。4 骨盆直肠窝脓肿(1)位于骨盆直肠间隙内。(2)全身感染症状明显,发热、乏力,头痛等。(3)排尿困难及肛门部有坠感。(4)指诊检查:直肠前壁饱满,有波动感及明显触,穿刺抽出脓液。(5)白细胞计数增高。诊断要点】 同上。【治疗方案及原则】1 全身症状明显者,应予卧床休息。2 控制感染选用抗生素,肌内注射或静脉滴注。3 局部热敷或热坐浴。4 脓肿形成后切开引流,在切开前应先行穿刺, 抽出脓液后,再按穿刺 的部位和深度行切开并放置引流管。近年有人主张行 一次性切开引流手术,但 必须掌握好适应证。5 术后应坚持用 1:5000高锰酸钾溶液坐浴及换 药,防止皮肤过早愈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