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山虎的脚说课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4612971 上传时间:2022-02-1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爬山虎的脚说课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爬山虎的脚说课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爬山虎的脚说课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爬山虎的脚说课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爬山虎的脚说课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爬山虎的脚说课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爬山虎的脚说课教学设计.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教学内容】 爬山虎的脚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教学目标】 1、理解5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准确读写“引人注意、均匀、重叠、空隙、叶柄、触角、痕迹、逐渐、休想”等词语。 2、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 3、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理清课文叙述顺序的基础上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4、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培养学生具有留心观察身边事物的习惯,同时加强他们具有爱自然保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作者是怎样用生动准确的语言描写出爬山虎叶子和脚的特点。 教学难点: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的。【教学准备】 学生搜集爬山虎相关资料。教师准备爬山虎图片

2、,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5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准确读写“引人注意、均匀、重叠、空隙、叶柄、触角、痕迹、逐渐、休想”等词语。2、感受爬山虎叶的美。3、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教学重点:了解课文内容。教学难点:理清课文脉络。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1、同学们,大自然是神奇的,你们曾跟随老师一起领略了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感受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神秘,还欣赏了变化多端的火烧云。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来观赏一种奇怪的生物爬山虎。课前老师布置了同学们搜集相关爬山虎的资料,谁来向大家介绍一下爬山虎?2、激趣引入,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3、8分钟) 1、生小声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然后说说通过初读课文对爬山虎有了哪些了解。 生自由读文后交流: 爬山虎是一种植物而不是动物。 爬山虎有脚。 爬山虎是靠脚向上爬的。 2、指名分段读,要求声音洪亮,读准字音。其他同学认真听,看他们是否读得准确。 3、学习生字新词 开火车读生字表中的生字,口头组词,分析字形结构,抽生说每个字的特点及部首。 理解多音字,“重叠”的“重”是多音字,在这里应读作chng;“触着墙”的“着”不读zhe,应读zho) 出示词语:引人注意、均匀、重叠、空隙、叶柄、触角、痕迹、逐渐、休想,抽生读、开火车读、齐读 指导书写。三、再读课文,理清课文的顺序 ,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4、(15分钟) 1、生自读课文,思考:每个自然段主要写什么。课文写了爬山虎的哪两个部分?读后交流。 2、多媒体课件展示:一墙的爬山虎随风摆动的画面,请学生欣赏,并用自己的话说说看到了什么?(生自由发言) 3、刚才你看到的画面课文是怎样描述的? 出示: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嫩绿的。爬山虎的嫩叶,不大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长大了的叶子。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再一边读,一边感受一下风吹时爬山虎叶子的美。用手做一做拂过、漾起的动作。男女生分组读,

5、一组读另一组就看画面,图文结合来体会叶子的动态美。然后练习背诵。 4、作者怎么把叶子写得这么美呢?(认真观察) 5、再放刚才的课件,提问:光光的墙上为什么能铺满生机勃勃的叶子呢?这个问题我们在下节课再解决。四、布置作业(2分钟)1、抄写生字和词语。2、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爬山虎的脚 刚长出来:嫩红 嫩绿 叶子美 长 大 了:绿得新鲜 一顺儿朝下 漾起波纹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研读三、四、五自然段,了解爬山虎的脚的特点。2、在理清课文叙述顺序的基础上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爬山虎怎样向上爬。3、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学生具有留心身边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点:通过对词句的理解

6、来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教学难点:了解爬山虎怎样向上爬。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5分钟) 1、 听写词语。爬山虎 均匀 重叠 叶柄 嫩茎 触角 痕迹 逐渐 舒服 空隙2、谈话引入,板书课题。上节课我们欣赏到了爬山虎的叶子均匀地铺在墙上,风一吹过美丽极了,那么光光的墙上为什么能铺满生机勃勃的叶子呢?(由于它有脚)爬山虎的叶子之所以能生机勃勃地铺满墙,这跟它的脚有着密切的联系,爬山虎的脚又是什么样的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 二、理解爬山虎的脚(10分钟) 1、课件出示爬山虎的图片,指导从脚的形状、颜色两个方面去观察。 2、交流观察的结果。 3、书上又是怎样描写它的脚的呢?自读课文第三自

7、然段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相关的句子。 出示句子,指名读:“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这就是爬山虎的脚。”评价。板书:位置:茎上长叶柄的反面 形状 自己读这些句子,读懂了用笔画一画爬山虎的脚。(教师巡视指导,并选择一份画得较好的用实物展示台展示出来) 4、爬山虎的脚如此细小,而且还藏在叶子的下面,为什么作者还是描写得如此细致呢? (因为作者对爬山虎的脚进行了十分仔细的观察)哪个词说明了作者进行了仔细的观察呢?(注意) 三、了解爬山虎是怎样一步一步向上爬的(10分钟)1、爬山虎既然有脚,那它一定有自己独特的爬的

8、本领,那它究竟是怎样爬的呢?小组合作学习4自然段,自学要求:找出爬山虎向上爬的句子;找出表示向上爬的动作的词; 在小组里演示一下它是怎样向上爬的。 (生分组学习讨论,师指导) 2、汇报交流自学情况: 学生汇报后出示爬山虎向上爬的句子指名读:“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 表示向上爬的动作的词:触、巴、拉、贴 (板书) 3、再放多媒体课件爬山虎的脚向上爬的这一段,让学生有直观的认识。(它不只往上爬,还往左爬,右爬,爬满整个墙。因为前面二自然段说是一墙的叶子。) 4、指导朗读,教师先范读,再自由练

9、读,然后指名读。5、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能爬,没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又怎么样呢?请生自读5自然段,看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感受?生自读这一段。 汇报自读情况: 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板书:没触着墙 不几天就萎了) 感受:生自由谈 (师注意引导:“要是休想”说明了什么? 可见爬山虎的脚具有多么不屈不挠的攀登精神) 带着对爬山虎的脚的这种精神再读最后一段。四、总结全文,总结应该如何对周围的事物进行观察的方法。(5分钟) (一)课文小结:学习了本文,你知道了什么?(二)总结写法。 1观察要细致,不能只看表面,要全方位的观察。 2要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观察。 3要注意事物的细微变化,坚持长期观察,而不是一时。4. 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来表达。五、拓展延伸 (10分钟)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课文3、4、5自然段,并练习背诵。2、仿照爬山虎的脚作者的观察方法,观察一种植物,先从远处看,再从近处看,特别要仔细观察它的茎、叶、花,看看有什么特点,再把它具体写下来。 【板书设计】 触着墙的 (爬) 触巴拉贴 (牢固)没触着墙 不几天就萎了形状:像像(细丝)颜色:嫩红 灰色 特 点位置:茎上长叶柄的反面爬 爬 山 虎 的 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