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课件.古诗两首-题西林壁课件.ppt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4620708 上传时间:2022-02-10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4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课件.古诗两首-题西林壁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课件.古诗两首-题西林壁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课件.古诗两首-题西林壁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课件.古诗两首-题西林壁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课件.古诗两首-题西林壁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课件.古诗两首-题西林壁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课件.古诗两首-题西林壁课件.ppt(3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5.古诗两首,我们这节课的学习目标:,了解作者苏轼。理解字词和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的美景,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学习古诗的方法?,2抓字眼,明诗意,3想意境,悟诗情,1知诗人,解题意,题西林壁 宋 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知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首诗的作者是谁?,苏轼,北宋 杰出的诗人、艺术家。,谁能说出苏轼是什么朝代的什么人?,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今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他的诗、文、书、画都很专精,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被合称“三苏”。

2、他一生坎坷,屡遭贬谪,曾在杭州、密州、湖州、黄州、颍州任职。宋元丰七年(1084年),苏轼经过九江,游览庐山,瑰丽的山水触发逸兴壮思,于是写下了五首庐山记游诗。题西林壁是最后一首。西林寺创建于东晋年间,是庐山最古老的名刹之一,寺后有著名的唐建千佛塔。,题西林壁,横 看 成 岭 侧 成 峰,远 近 高 低 各 不 同。不 识 庐 山 真 面 目,只 缘 身 在 此 山 中。,书写,题写,题西林壁,横 看 成 岭 侧 成 峰,远 近 高 低 各 不 同。不 识 庐 山 真 面 目,只 缘 身 在 此 山 中。,西林寺,在江西庐山,题目的意思是什么?,题西林壁,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2抓字眼,明诗意

3、,题西林壁,横 看 成 岭 侧 成 峰,远 近 高 低 各 不 同。不 识 庐 山 真 面 目,只 缘 身 在 此 山 中。,从正面看,从正面看庐山的山岭连绵起伏,从侧面看庐山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人们之所以认不清庐山本来的面目,是因为自己身在庐山之中啊!,3想意境,悟诗情,横,侧,诗人在庐山漫游,觉得峰回路转,目不暇接。横着看,山峦起伏,连绵不断;从侧面看,奇峰陡峭;,远,近,高,低,欣赏了刚才几组庐山的图片,同学们认为庐山怎样?,远近高低各不同,从远处看是隐天蔽日,从近处看则是危崖险岩;从高处俯瞰是深沟幽壑,从山下仰望则是重峦叠嶂;所见的形状、姿

4、态各不相同。,诗中哪句话揭示了深刻的道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对它的理解吗? 同桌互相讨论,交流。,我不认识庐山真面目,只因为我身在庐山中,视野太狭窄,只能看到局部。,因为诗人的观察地点和角度在变化,所见到的景象也就各不相同,所以诗人才说“不识庐山真面目”。 我们联系学过的课文画杨桃,理解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结果也各不相同的道理。,要是身在庐山之外,从高处鸟瞰,就能认识庐山的全貌了。,主要内容: 作者抓住庐山姿态谈游山感受。,情感: 表达了作者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人生哲理:要想对某个事物有全面的、符合实际的认识,就必须站在客观的立场上。,俗语: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