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地球化学复习资料题.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4624933 上传时间:2022-02-10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1.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油气地球化学复习资料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油气地球化学复习资料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油气地球化学复习资料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油气地球化学复习资料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油气地球化学复习资料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油气地球化学复习资料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油气地球化学复习资料题.docx(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 生物的类型与化学组成名词解释:1. 浮游植物:指在水中营浮游生活的微小植物。2. 浮游动物:指没有运动器官或具极不发达运动器官,对水流等不发生作用,而只能随波逐流的一类水生生物,浮游动物大多骨骼不发育体积小。3. 碳水化合物:是多烃基的醛类或酮类化合物,有C、 H 、 O3 种元素组成,其中H 、 O原子比例数为2: 1 ,与水分子中H、 O 比例相同。4. 蛋白质:是由氨基酸单体通过肽键组成的生物大分子多聚体。5. 脂类:指所有生物组成的不溶于水而溶于乙醚氯仿苯等非极性溶剂中的生物体组分。6. 蜡:是不溶于水德固体,是由高级脂肪酸与高级一元醇和甾醇形成的酯。7. 高等植物:苔藓植物,

2、蕨类植物,种子植物的合体。一概述油气成因理论的四种学说无机成因说: 油气是由无机化合物经化学反应形成的。它们或是由地球深部高温条件下原始碳或其氧化态经还原作用形成;或是在宇宙形成初期已存在,后随地球冷却被吸收并凝结在地壳的上部,有这些碳氢化合物沿裂隙溢向地表过程中便可形成油气藏。按照这一学说,无机成因油气不仅存在而且远景巨大,将有可能比有机成因的油气潜力大的多,其蕴藏量几乎是取之不尽的。油气的早期有机成因说: 石油是由沉积物(岩) 中的分散有机质在早期的成岩作用阶段经生物化学和化学作用形成的。这一学说认为石油是在近现代形成的,是许多海相生物中遗留下来的天然烃的混合物,即它仅仅是生物体中烃类物质

3、的简单分离和聚集。由于此时的有机质还埋藏较浅故也被称为浅成熟。经分油气的晚期成因说: 认为并入沉积物中的生物聚合体首先在生物化学和化学的作用下, 解,聚合,缩聚,不溶等作用,在埋深较大的成岩作用晚期成为地质大分子干酪根。之后, 随着埋深的继续增大在不断升高的热应力作用下,干酪根才逐步发生催化裂解和热裂解形成大量的原石油(或称为沥青,包括烃类和非烃类)。在一定条件下,这些原石油从生成它的细粒岩中运移出来,在储层中聚集成为油气藏。与早期成因说相同的是,它也认为油气源于有机质。但不同的是,它认为石油不是生物烃类的简单分离和聚集,而是先形成干酪根, 之后在较大的埋深和较高的低温条件下才在热力的作用下转

4、化形成。它也被称为深成说(此时有机质的埋深已经较大)和干酪根成烃说(有机质先形成干酪根,干酪根再生油气)现代油气成因说:无机成因说+ 油气的早期有机成因说+ 油气的晚期成因说二脂类、蛋白质、碳水化合物、木质素的结构和元素组成有何异同?脂类(C, H , O) :包罗广,结构差异大,但有共性,既不溶于水而溶于低极性的有机溶剂,如氯仿,乙醚。蛋白质(C, H , O, N ) :蛋白质构成了生物机体中大部分含氮化合物,结构复杂,种类繁多,功能各异,是细胞最重要的结构成分。碳水化合物(C, H , O) :是一切生物体的重要组成之一,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包括单糖,多糖(淀粉,纤维素,壳质)。木质素(C

5、, H , O, N ) :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其性质十分稳定,不易水解,但可被氧化成芳香酸和脂肪酸,含侧链很少,故生油难,但含-OCH3 ,可生气。三 与油气关系密切的有哪几类生物,其化学组成有何异同,能否解释这几类生物为什么会与油气关系密切?浮游植物:糖类富集,蛋白质含量较低,含木质素,脂类含量仅高于高等植物。浮游植物可能始终是世界上有机碳的主要来源。浮游动物:糖类含量较低,蛋白质含量较高,脂类含量较高。其数量受浮游植物产率的控制,浮游动物的产率及其对有机质沉积的贡献远远低于浮游植物,而且越是高等动物产率和贡献越小。细菌:糖类,蛋白质含量较高,脂类含量仅次于浮游动物。据称是有机质的第二

6、大来源,也是生物界的先驱,在世界上分布最广,繁殖最快,可与其他生物共生,但其对成油贡献不详。高等植物:糖类富集,蛋白质含量较低,木质素含量高,脂类含量较低。总之,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和细菌含蛋白质,主要组成元素为C, H, O, N ,有利于形成成油母质;与高等植物相比,其类脂化合物含量较高,相反高等植物以碳水化合物和木质素为主,主要元素为 C, H, O,是成煤的主要先质。四解释图5-6 的地球化学意义1 . 作为有机质的演化产物,石油相对富氢贫氧,煤化作用早期的泥炭相对贫氧富氢,而高阶煤相对富碳贫氢。与此相比各类生化组分中,脂类在元素组成上相对富氢贫氧,与石油最为相近,而碳水化合物(纤维素)

7、,尤其是木质素,与泥炭最为接近,蛋白质则介于两者之间。由此不难理解,脂类只需要经过少许变化即可成为石油,因而应该是最为有力的成油先质,而碳水化合物和木质素可能主要倾向于成煤,但它可以成为重要的生气先质。蛋白质则可能因为易于分解,丹宁等则可能因为数量较少而成烃意义有限。2 .就各类生物体与石油的元素组成的比较来说,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和细菌易于成油,而高等植物更易成煤。第四章 沉积有机质名词解释:1 . 沉积有机质:来源于生物的沉积岩(物 )中的有机质2 .陆源有机质:由水盆外搬运而来的通称,主要是高等植物3 .分散有机质:将有机质按分散程度划分的一种,是分散在沉积岩或沉积物中未聚集的有机质,如烃

8、原岩中的有机质。4 . 可溶有机质:凡是被中性有机溶剂从沉积岩(物)中溶解(抽提)出来的有机质称为可容有机质,或可抽提有机质,也称为沥青。1 .说明生物的发育与沉积环境的关系?能解释原因吗?2 )海洋是最大的生物生活空间,从古至今接受了地球上最大量的有机质沉积。滨海带由于位于波浪作用、潮汐进退的高能氧化环境不利于有机质的沉积和保存。浅海陆棚浪基面以上由于具适宜的温度、阳光、丰富的养分使其生物出产率高,而下部水体则为静水、低能还原环境, 同时, 沉积速率适中,可使有机质得到较为迅速的埋藏,保存条件良好。沉积特征为:富含有机质的细粒沉积物分布广、厚度广, 有机有机质总量大;由于以水生生物的贡献为主

9、,有机质性质较好,倾向于产油,在路表海由于陆源有机质的贡献,可能有混合型的有机质。大陆斜坡及其临近的深海盆地,其有机质主要来自上部的浮游生物和浊流、重力流沉积从大陆架和三角洲地区带来的有机质。浊流不仅搬运来大量的沙体,同时也有富含有机质的泥质物,使大陆斜坡沉积物中具有较丰富的有机质。远洋盆地,虽然环境特征为静水、低能的还原环境,但远洋盆地由于营养物质缺乏、关照度极低、生物不发育、沉积速率缓慢,有限的有机质在下沉过程中,被水中的溶解氧或某些深海生物所消耗,形成有机质沉积的贫瘠区。3 )过渡环境既受海洋的潮汐、波浪作用,也可受河流的影响,营养物质一般较海洋和淡水更为丰富,因此,生物比较发育。因此,

10、陆源、水生生物、高等植物、浮游植物、细菌、浮游动物皆有发育。4 )湖泊环境滨湖相由于受河流注入的影响陆源和浅湖相5 以湖泊为例说明影响生物类型及沉积有机质发育的因素。湖泊是大陆上地形相对低洼和流水汇集的地区,也是沉积物和有机质堆积的重要场所。同时还由于琥珀的规模比就有机质的供给来说,湖泊沉积环境出了本身产出的水生生物外,海盆小, 受陆原有机质影响较大,从而造成有机质来源的二元性。此外, 湖泊被大陆所包围,入湖的河流可以从四面八方带来有机质,造成陆源有机质来源的多方向性,使得其沉积物中的有机质具有二元多向性。陆源有机质影响的大小,一方面与陆源有机质的发育程度(取决于气候条件)有关,同时还与湖盆的

11、大小有关。但总体上讲,越往湖盆中心,陆源有机质影响越小(重力流影响除外)。就有机质的保存条件来说,尽管不同的湖盆有明显的差异,但总体上讲,从湖泊边缘到中心,随着水体逐渐加深,湖盆从滨湖,浅湖逐步过渡到深湖半深湖相,水体的搅动程度逐渐减弱,沉积物逐渐变细,环境的还原性逐渐增强,有机质的保存条件逐渐变好。总体上看,从湖盆边缘到中心,有机质的丰度逐渐升高,陆源有机质的贡献逐渐减少,有机质类型逐渐变好,且复杂,一般在大型湖泊的深湖相,由于远离陆源有机质的影响,基本上以产烃能力强的水生生物贡献为主,有机质类型好。6 . 影响有机质沉积和保存的因素有哪些。水体能量:能量过高则含氧量增加氧化作用强,有机易被

12、氧化,又加之有机质难以埋藏,如滨海、滨湖、河流显然有十分充足的光照也不行。陆源供给情况:陆源供给一方面带来了陆生高等植物;另一方面,陆源河流带来的水体中有机质为水生生物的生存提供了食物。光照: 充足的光照为浮游植物和大部分动物所必须古气候:温暖、湿润有利于生物的发育地质时代:受时代的影响不言而喻,从生物发育史可以明显地看出,7 . 解释图 6-1被搬运和沉积的碎屑粒径受水流流速的控制。水流速度越快,水体的搬运能力越强。只有水中携带的各种有机质、无机颗粒才会由粗到细逐步沉积。以颗粒形式存在的有机质,由于密度较低,易于搬运而难以沉积,仅当水流速度非常低的时候,有机碎屑才能与细小的粘土矿物一起沉积。

13、事实上, 有相当部分的有机质可能是被无机质矿物,尤其是被粘土矿物吸附后沉积下来的。矿物颗粒既可以吸附颗粒状有机质,也可以吸附溶解状有机质。被吸附的有机质因为可以更快的通过水体沉淀下去,被氧化和微生物破坏、降解的可能性减少。因此,矿物颗粒的吸附作用可能是沉积有机质聚集的主要原因。另外,水体呈胶态分布的有机质,如底栖生物和微生物提供的有机质,他们在沉积物沉积过程中直接被掩埋在沉积物中。由于有机质颗粒一般较小,同时密度小,加上越细的矿物颗粒,比表面积越大,吸附能力越强,因此,沉积物(岩)中,有机质丰度与碎屑粒径成反比,亦即与水流流速成反比。第五章 干酪根与油气的生成1 .干酪根是如何形成的在微生物(

14、酶)的作用下,源于生物体的生物聚合物,即蛋白质、碳水化合物、木质素和类脂等,首先部分被降解成单体化合物,如氨基酸、单糖、脂肪酸、酚等,这些单体化合物或者被微生物利用、消耗,或者被溶解带走,剩余的则在微生物的进一步作用下,与尚未完全分解的生物聚合体通过活泼官能团反应缩聚成为相对分子质量较大、溶解性较差的多聚体有机质(腐殖质),随后,在微生物的进一步作用下,有机质的聚合程度不断升高,多聚体表面的亲水官能团逐渐减少,从而导致有机质的水解性和在酸碱溶液中溶解性逐步降低(不溶作用) ,而演化成为聚合度、稳定性更高的地质聚合物干酪根。一些类脂或烃类也可不被分解直接形成腐殖质,再经不溶作用形成干酪根,也可直

15、接形成干酪根。2 . 解释图 8-3 的地化意义可以划分干酪根类型及划分类型的有效范围:在In出线的附近是相应的干酪根类型,一 般的 I 型干酪根 H/C1.5 , O/C0.1 ; 型 H/C : 1.0-1.5 , O/C : 0.1-0.2 ;出型 H/C0.1 ,O/C : 0.2-0.3 。在干酪根演化程度不高时划分类型方案有效。指示演化路径和推测演化方式:随深度的增加演化程度增加,演化方式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H 元素含量缓慢减少,O 元素含量减少很快,C 元素含量增加,O/C 比值迅速下降,H/C 比值略有降低。第二阶段:以H/C 比值迅速下降为特征,O/C 比值变化不大,大量

16、的H 元素因形成烃类而排出。第三阶段:H/C 和 O/C 比值降到了最低值,从元素组成看,干酪根的热演化是脱氧去氢相对富集碳的过程。刻画演化程度与阶段:根据H/C 、 O/C 原子比可以判断出镜质组反射率及干酪根演化阶段,R0 越大,干酪根演化程度越高,在图中可以化出演化阶段:成岩作用(R00.5 ) 、深成作用( 0.5R 02 ) 。3 、评价干酪根的元素组成、显微组分组成有何意义元素组成:干酪根是一种复杂的高分子缩聚物,它不同于一般的纯有机化合物,因此没有固定的化学组成,只有一定的组成范围。干酪根元素分析表明,它主要由C、 H 、 O 和少量的 S、 N 这五种元素组成。其中含碳量为70

17、%-85% , 含氢量在3%-11% , 含氧量在3%-24% ,含氮量小于2% , S 含量较少。但不同来源的干酪根元素组成有所不同,源于水生生物富含类脂组的干酪根相对富氢贫氧。与原油的平均元素组成(C、 H 、 O 分别约为84% 、 13% 、2% )相比,干酪根明显贫氢富氧。由此得知,相对富氢贫氧的干酪根将会生成更多的石油。干酪根中各元素含量的变化,既与干酪根的来源和成因有关,也与干酪根的演化(向油气的转化) 程度密切相关。所以干酪根的元素组成为划分干酪根的类型,判断其生油气能力的重 要指标。显微组成:干洛根按显微组分分为腐泥组(藻质体、无定形体)、壳质组(抱粉体、角质体、树脂体、木栓

18、质体、表皮体)、镜质组(结构镜质体、无结构镜质体)、惰质组(丝质体)可以由下面公式判断干洛根的类型:TI=100a+80b1+50b2-75c-100da腐泥组 bl树脂体 b2壳质组中其它组分c镜质组 d惰质组显微组分的应用:藻质体和以藻和细菌为主形成的富氢无定形体,生油TII80nA40 80n b040m2.0%, 液态烃已基本无法存在,高温是最主要的特征,无论是液态烃还是烃源岩中的未排出得残留烃都发生热裂解,有机碳出现甲烷化和石墨化,干气是这一阶段的典型烃类产物。2、 说明什么是Ro 值,有何地质意义?镜质组反射率(即Ro 值) :是沉积有机质中显微组分的一种,来源于高等植物的木质素和

19、纤维素, 由缩合的多环芳烃化合物组成,有光泽, 随着地质条件下时间的增加和温度的增加,其反射率增加;相对其他显微组分,反射率增加幅度大,因而是良好的成熟度标志,而且不会出现退化现象。镜质体反射率代表了有机质所经历的最高成熟度。地质意义:地质上常常依据镜质组反射率作为有机成熟作用的指标来划分有机质的演化阶段。3、 Ro 用于表征沉积有机质演化程度的原理镜质组反射率的测定不受成分变化的影响,与有机质成熟之间有着良好的相关性,又易精确测定,因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煤的显微组分中,镜质组反射率变化幅度大,规律明显。大多数煤的显微组分以镜质体为主,在测定过程中容易识别,且便于横向对比。沉积岩中分散的镜质

20、体具有和煤相似的有机分子结构,即以芳香环为核,具有烷基侧链。热成熟过程中侧链裂解作为挥发分析出,干酪根本身的芳构化和缩聚程度不断加大,形成更加密集的结构单元, 从而使透射率降低,反射率增高。因此, 镜质组反射率自然就成为生油岩经历的时间古地温史,即有机质热演化程度的指标。实验和实践证明,镜质组反射率随埋深(温度)的增加呈指数增长。(1 )Ro0.5%0.7% 为成岩阶段,有机质未成熟。(2) 0.5%0.7%Ro1.151.3%为深成阶段,有机质从低成熟到成熟,为主要的生油阶段。(3) 1.151.3%Ro2%为有机变质阶段,有机质过成熟,主要产干气。干酪根则经强烈的芳构化、缩聚而趋向于形成仅

21、含碳元素的石墨。第十到十二章名词解释:1 、 生物标志化合物:又称分子化石,化学,是原油及沉积有机质中,来源于活的生物体,具有明显分子结构特征的有机化合物。2 、 oep :奇偶优势参数。3 、13c : 值系指样品中稳定同位素比值相对于某一标准的对应比值的千分偏差。4 、分子标志物:凡是在地质和当代环境的样品中,借助分子立体化学结构或构型,同系物的组合形式,同位素的组合特征,可表征有机物所经历的生物、化学、物理和地质相关的有机分子叫分子标志物。5 、瑞利分馏:分离前不同物相间保持着热力学平衡,并处于封闭体系状态,但分离后相物质不断离开体系,不再与另一相保持平衡,这种在开放体系中进行的过程称之

22、为瑞利过程,瑞利过程中发生的同位素分馏称之为瑞利分馏。6 、热力学平衡分馏:可以包括许多机理很不相同的物理化学过程,但这些过程最终都能达到同位素分布的平衡条件,一旦同位素平衡状态建立后,只要体系的物理化学性质不发生变化,同位素在不同的物或物相中德分布就维持不变,这就是热力学平衡分馏。7 、 Tmax :是由 Rock-Eval 热解仪分析所得到的S2 峰的峰顶温度,对应着实验室恒速升温度的条件下热解产烃速率最高的温度。8 、 氢指数:IH=S2/TOC*100 (S2 干酪根,TOC 总有机碳) 反映有机质生烃能力的高低。9 、 氧指数 : IO=S3/TOC*100 (S3 有机氧 )10

23、、庚烷值: 庚烷值 = 正庚烷 /(环己烷-甲基环己烷之间的馏分和)*100%11 、异庚烷值:异庚烷值= ( 2- 甲基己烷+3- 甲基己烷)/1 顺 3+1 反 3+1 反 2) -2 甲基戊烷12 、甲基菲参数: MPI1=1.5(2- 甲基菲 +3- 甲基菲 )/(菲 +1- 甲基菲 +9- 甲基菲)MPI2=3 ( 2-甲基菲)/(菲 +1- 甲基菲 +9- 甲基菲)13 、甾烷成熟度参数:三芳甾烷/(三芳甾烷+ 单芳甾烷)14、总烧:氯仿沥青“ A”中饱和煌和芳香煌之和称为总煌。15、氯仿沥青“ A”:是指具有氯仿从沉积岩(物)中溶解抽提出来的有机质。16 、有机碳:指岩石中存在于

24、有机质中的碳。17 、 RO: (镜质体反射率)镜质体是沉积有机质中显微组分的一种,来源于高等植物的木质素和纤维素,由缩合的多环芳香烃化合物组成,有光泽,随地质条件下时间的增加和温度的增加,其反射率增加,是良好的成熟度标志。18 、族组成:石油的族组成包括饱和烃、芳香烃、非烃、沥青质19 、生烃潜量:S1 成为残留烃,S2 成为裂解烃,S1+S2 成为生烃潜量,也称生烃势20 、生物标志物:指存在于地壳和大气圈中的有机化合物,其分子结构必须与某种特定的天然先质化合物之间具有明确的联系。一、生物标志物的化合物分类,在地化研究中有哪些用途?正构烷烃、无环异戊二烯型烷烃、二环倍半萜、藿烷类、双萜、五

25、环三萜、多萜、甾烷类、各种芳香烃化合物以及含氧、氮化合物等。1 、 在生源输入及有机质类型判识中的应用许多生物标志化合物都有特定的来源,成为示踪生物输入的有效指标。2 、 作为沉积环境的指标如具奇偶优势的正构烷烃和Pr/Ph 比值与环境的氧化还原性有一定的对应关系,高丰度的C35 升藿烷一般与油相的碳酸盐岩或蒸发岩有关。3 、 作为油气源对比指标正是由于不同生物输入、不同沉积环境、不同岩性、不同时代的生物标志化合物既有不同的特征,使生物标志化合物成为在油、气源关系研究中应用最广、同时也最为有效、成功的指标。4 、 在原油生物降解评价中的应用由于不同的生物标志化合物对微生物降解具有不同的抵抗能力

26、,这使得它成为描述原油经历微生物降解过程及程度的最佳指标。5 、 在油源成熟度评价中的应用生物标志化合物一方面具有特征稳定的碳骨架,这使它成为有效的母源环境对比、降解等方面的地化指标。但另一方面,它在地质演化过程中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从而成为被广泛应用的成熟度指标。6 、 在油气运移评价中的应用7 、 在油藏描述及储层合采油层产能配分中的应用三简述研究原油母质类型和沉积有机质类型常用方法1 、气相色谱技术:主要用途有:母质类型划分;油气运移;成熟度;生物降解;油源对比;油气层检测。主要参数有pr 、 ph 、 pr/nC17 、 pr/nC18 ,其次主峰碳数(C28+C29 )/(C22+C2

27、1)2 、干酪根显微鉴定鉴定技术:鉴定烃源岩、通过鉴定类脂体和镜质体的含量反映干酪根的类型。3 、烃源岩快速评价技术:鉴定烃源岩、在Rock Eval 图谱中的三个面积S1 , S2, S3 分别对应游离烧、热解烧、和有机氧的含量,通过IO、IH、IHC (煌指数)、p (生煌量)、S2/S3(热解参数)等参数反映母质类型。4 、 Gc Ms 技术(色谱-质谱技术):通过探测生物标志化合物的结构类型反映母质类型,可由 C29% , C27% 等参数反映。其中C29 表征高等植物来源,C27 表征水生生物来源。5 、干酪根有机元素分析:主要利用范式图分析。通过H/C 和 O/C 来反映沉积物的埋

28、深,干酪根的类型等信息,从而反映出有机质母质来源。6 、碳同位素技术:用同位素值, = ( R 样品 -R 标准) /R 标准反映某一元素中各种同位素的相对含量,采用的手段是同位素分馏,具体有:热力学平衡分馏和瑞利分馏。四简述研究原油和沉积有机质成熟度的手段指标及适用范围1、镜质体反射率 Ro:目前公认的反映沉积有机质演化程度最好的指标,这用于煌源岩的分析。2 、饱和烃或全烃色谱:主要参数OEP 或 CPI 。原油可进行全烃色谱和饱和烃色谱分析,而抽提物油砂等进行饱和烃色谱分析而不能进行全烃色谱分析。3 、芳烃色谱:对研究原油和烃源岩有效,参数使用最多的是甲基菲参数(MPI1 和 MPT2 )

29、4、饱和烃GC-MS 技术:通过探测生物标记化合物的构型及各种构型所占的含量来反映成熟度。例如:可以由Ts/(Ts+Tm) 等参数反映藿烷成熟度(适用于原油和烃源岩)5、芳烃GC-MS :在 GC-MS 图谱中,K24, K26 等参数与Ro 有很多对应关系,可以用来反映成熟度,这种方法适用于原油和烃源岩的评价,另外可以用三芳甾和单甾来定量结果。6 、轻烃参数:nC9 以前的烃类为轻烃,轻烃化合物构成的参数称轻烃参数,Thompson参数包括庚烷值和异庚烷值,可以用来反映原油成熟度,另外还有Magon 参数。五、简要叙述烃源岩评价的基本思路及其意义基本思路:1 )要根据烃源岩的类型选择适当的评

30、价标准2 )地化从三个方面:岩石中有机质的丰度,类型和成熟度。有机质丰度反映了岩石中的有机质的含量,类型反映有机质生油气的能力潜力,成熟度反映了有机质目前已经达到和经历过的演化阶段。3 )结合沉积、构造对烃源岩的分布和数量给出合理的估计。意义:优选盆地(坳陷),优选凹陷,优选构造带,优选有利储集层;影响勘探投资,影响勘探方 向,影响勘探手段。六、以天然气、甲烷同位素与Ro 关系为例说明瑞利分馏的地球化学意义七、长链三环萜和三环双萜所反映的沉积有机质的来源有何不同长链三环萜:海相沉积物和原油中,藻类成因。三环双萜:是高等植物树脂和组织中的重要成分,是原油中烷基菲的来源之一。八、为何姥鲛烷,植烷能反映沉积环境:以 Ph 和 Pr 为代表的植烷系列类异戊二烯烷烃是光合生物中叶绿素的植醇侧链的成岩产物;植醇在还原条件下脱水成植烯,加氢还原形成植烷;在氧化环境下则先形成植烷酸,进而脱羧基形成姥鲛烷。故姥鲛烷和植烷的分布特征可以反映沉积环境。(在 Pr 与 Ph 主要来源于叶绿素的多数情况下,Pr/Ph1 的情况分别指示还原性和氧化性沉积环境。但一般而言,Pr/Ph2 者见于偏氧化性环境,如河湖及滨海沼泽或浅湖海沉积;典型煤系地层有机质以Pr/Ph2.5 为特征,高者可达8 以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