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科学与工程0811培养方案.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4625008 上传时间:2022-02-1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6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控制科学与工程0811培养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控制科学与工程0811培养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控制科学与工程0811培养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控制科学与工程0811培养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控制科学与工程0811培养方案.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控制科学与工程(0811)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树立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身心健康,品行优良,具有良好的敬业精神和科学道德。培养基础理论扎实,知识面宽,具有较高的控制理论研究水平及较强的控制工程实践能力,能够从事控制科学与工程领域相关的工程设计、生产制造、系统运行、系统分析、技术开发、教育科研、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特色鲜明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能够适应科学进步及社会发展的需要,掌握本学科的现代实验方法和技能,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及良好的合作及创新精神。二、研究方向控制科学与工程是研究控制理论、方法、技术及其工程应用的学科。控制科学以控制论

2、、系统论、信息论为基础,研究各应用领域内的共性问题,即为实现控制目标,应如何建立系统的模型,分析其内部与环境信息,采取何种控制与决策行为;而与各应用领域的密切结合,又形成了控制工程丰富多样的内容。本学科在理论研究与工程实践相结合、学科交叉和多领域结合等方面具有明显的特色与优势。本学科下设二级学科及研究方向:1、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081101)研究控制理论与控制方法及其在各种系统中的应用,如线性与非线性控制、自适应控制、鲁棒控制、智能控制、多变量控制、系统辨识、智能优化与智能维护、高性能伺服运动控制等。2、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081102)研究多传感器集成与融合、微纳器件设计与制造、传感器网

3、络、现场总线、系统集成、量子信息处理、太赫兹波、过程检测与控制、电测与控制等技术与装置。3、系统工程(081103,待审批)面向机电产品及其零部件的生产,开展产品物流工程、质量工程方法、质量管理认证、标准化体系建设相关研究。面向特种设备,开展运行可靠性分析、性能试验方法和安全保障、系统节能减排技术研究。面向制造企业,研究制造过程管理、生产系统优化、产品数据管理等。4、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081104,待审批)研究以各种传感器为信息源,以信息处理与模式识别的理论和技术为核心,以数学方法与计算机为主要工具,探索对各种媒体信息进行处理、分类、理解并在此基础上构造具有某些智能特性的系统或装置的方法、途

4、径与实现,以提高系统性能。包括计算智能、多媒体信号处理、机器人技术、传感器技术与智能仪表等。5、装备制造与控制(0811z1,待审批)研究机电装备结构/控制一体化系统、先进的耦合系统建模方法和技术、先进数控装备功能实现、产品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机电产品检测与质量控制、企业生产制造模式的理论、技术、方法等。三、学习年限全日制攻读硕士学位的学习年限一般为2.5年,可根据研究生实际学习情况浮动,最长不超过4年。四、课程设置与实践环节攻读本学科硕士学位研究生需获得学位课学分不少于 13 学分,选修课学分不少于 9 学分,实践环节 4 学分,总学分不少于 26 学分,一般不超过30学分。原则上,国家英语六

5、级考试成绩不低于总分的60。课程类别课程名称学时学分考核方式开课学期基本要求学位课公共学位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362考试1必修(5学分)自然辩证法概论181考试1英语(一)321考试1英语(二)321考试1、2数值分析322考试1不少于4学分应用泛函分析322考试1数理方程322考试1矩阵论322考试1数理统计322考试1随机过程322考试1学科学位课线性系统理论(必修)322考试1不少于4学分运筹学322考试2辩识与滤波322考试2人工智能322考试2机电系统集成技术322考试2选修课学科选修课非线性控制系统322考查2不少于6学分智能控制322考查2机器人技术322考查2DSP

6、技术及应用322考查2自适应控制322考查2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322考查2最优控制322考查2过程控制系统322考查2伺服运动控制技术322考查2可靠性理论与设计322考查2系统工程322考查2企业信息化技术322考查2集成电路设计322考查2太赫兹波技术322考查2微机电系统322考查2工程测试技术322考查2公共选修课参见学校开设公共选修课清单不少于3学分实践环节学术活动与文献综述2考查1-2必修(4学分)教学与社会实践2考查1-3学分总计26学分五、学位论文工作1、学位论文答辩前发表论文要求研究生在学位论文答辩前应以第一或第二作者(第一作者为导师)和以中国计量学院为第一单位在中国计量学院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期刊目录规定的期刊上至少公开发表(含录用)与学位论文相关的学术论文一篇。2、学位论文答辩前需完成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中期检查、预答辩、机检和评审等环节,具体要求执行学校相关文件规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