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纲第二节淡水鱼类.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4626155 上传时间:2022-02-10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78.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鱼纲第二节淡水鱼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鱼纲第二节淡水鱼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鱼纲第二节淡水鱼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鱼纲第二节淡水鱼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鱼纲第二节淡水鱼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鱼纲第二节淡水鱼类.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二节淡水鱼类教学目标1. 了解鱼类的经济意义和我国主要的淡水鱼类。2. 理解混合放养的原理和意义以及鱼苗的人工繁殖,并继续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通过了解鱼类的经济意义和我国主要的淡水鱼的资源,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通过对混合放养原理和意义的理解反对鱼苗人工繁殖有关知识的了解,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及科学态度、科学精神。重点、难点分析学生对混合放养原理和意义及鱼苗人工繁殖有关知识的学习,不仅可以使学生树立一定的生态学观点,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及爱国主义精神。所以,混合放养的原理、意义及鱼苗的人工繁殖应作为本书的重点。混合放养虽然在我国有悠久历史,但学生缺乏生活和生产实际,对为

2、什么能把某些淡水鱼放养在一起,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所以混合放养的原理应作为本节的难点。教学过程的设计一、本课题参考课时为1课时二、教学过程(一)引言:首先复习鱼纲的主要特征,然后通过录像或投影片给学生展示各种各样的鱼,使学生了解自然界中鱼的种类繁多,但主要分为两大类:即淡水鱼和海水鱼。下面光了解淡水鱼类,从而引出本节的课题。(二)新课:1关于鱼类的经济意义及我国淡水养鱼的悠久历史,可以放一些录像片或投影片,并简单地给学生介绍一下,也可以通过学生讨论来学习。2我国主要的淡水鱼类(1)先让学生举出一些我国常见的淡水鱼,然后告诉学生我国的淡水鱼约有800余种,是世界上淡水鱼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使学生

3、能产生一种自豪感,最好能通过录像给学生展示我国丰富多彩的淡水鱼类。若找不到录像片。可用幻灯片或挂图或可以让学生在课前收集各种淡水鱼的图片,然后让他们在课堂上相互交流。在给学生展示各种淡水鱼时,可以突出让他们观察我国主要的优良淡水鱼品种:四大家鱼青鱼、草鱼、鲢鱼、鳙鱼,还有常见的鲤鱼和鲫鱼。这六种鱼先要求学生初步认识,先让学生说出这六种鱼分别叫什么?他们可能会把鳙鱼叫“胖头鱼”,鲢鱼叫白鲢等,这时老师要做些补充,指出它们的学名。(2)在学生初步认识了这六种淡水鱼后,给学生展示这六种淡水鱼生活在池塘中的生境图,提出以下几道思考题供讨论:对照图指出这六种淡水鱼的名称是什么?(此题是对前边了解的知识的

4、巩固)这些淡水鱼的体形体色如何?他们栖息的水层及食性如何?第一、第二题学生对照图,能比较容易答出来,在第三题学生回答后,要求完成下列表格:栖息水中食性鳏鱼中上层浮游动物鲤鱼上层浮游植物草鱼中下层水草#底层螺丝、蜕、蚌鲫鱼底层杂食性鲤鱼底层杂食性(3)最后教师进行小结,指出六种淡水鱼区别的主要形态特点,强调六种淡水鱼的栖息水层及食性不同,并指出青鱼、草鱼也有像鲫鱼那样的咽喉齿,以适于切碎或磨碎食物,这样的结构是与它们的食性有关。这几种淡水鱼由于生活水层及食性不同,所以可以放养在同一池塘内,由此引入下面的学习内容。3 .混合放养关于这部分教学,可让学生在以上观察和讨论的基础上,再认真思考以下几个问

5、题:混合放养的原理是什么?进行混合放养有什么好处?混合放养的意义是什么?学生经思考后能答出:其原理是根据六种鱼栖息水层和食性的不同,将它们混合放养在一个水域里,其好处是可以充分利用水体里的各种食物,促进食物的良性循环,如生活在水体中层的草鱼,吃水草后,排出的植物性纤维的粪便是水中的肥料,有利于浮游植物的大量繁殖,从而为鲤鱼和鳏鱼提供饵料。草鱼吃剩的水草、青鱼吃剩的饵料,都可作为鲫鱼和鲤鱼的食物,并且能充分利用水体不同空间的氧气。其意义是混合放养可以充分利用水域的立体空间及各种天然饵料,从而增加鱼的产量,达到高产目的。教师对学生讨论的三个问题进行小结,注意强调混合放养的原理及意义。指出虽然我国在

6、唐代时就已开始混养“四大家鱼”,但鱼苗的问题,一直存在很大困难,直到1958年,才解决了鱼苗的人工繁殖。4 .鱼苗的人工繁殖首先让学生明白为何要进行鱼苗的人工繁殖,因为在天然水域中的四大家鱼,平时栖息在江河的下游或湖泊中,到每年繁殖季节就溯游到江河中、上游产卵,或从湖泊进入江河产卵。四大家鱼在池塘中,一般不能自然繁殖,就要从江河的产卵场所捕捞天然鱼苗,这样必然会花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还会造成一些鱼苗的损失,所以要进行鱼苗的人工繁殖。然后让学生明白什么是鱼苗的人工繁殖,它指的是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进行鱼类的生殖和孵化,从而获得比自然繁殖数量更多的鱼苗。最后,让学生了解我国在这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我国在1958年研究成功了鱼苗人工繁殖技术,这项研究在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这部分内容最好能结合让学生看录像或电影,也可以带学生到养鱼塘去参观。)(三)复习巩固:1 .我国的混合养鱼,为什么被世界上公认为是生态养鱼的杰作?2 .我国人工繁殖鱼苗成功,有什么重大的意义?3 .到附近的自由市场了解常见的淡水鱼的种类。【板书设计】第二节淡水鱼类、我国主要的淡水鱼类栖息水层食性鳏鱼:中上层浮游动物鲤鱼:上层浮游植物草鱼:中下层水草im:底层螺丝、蜕、蚌鲫鱼:底层杂食性鲤鱼:底层杂食性I原理:依据栖息水层、食性不同放养、混合放养I意义:充分利用空间、各种饵料、鱼苗的人工繁殖一一原因、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