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叔向贺贫.ppt

上传人:peixunshi 文档编号:14659885 上传时间:2022-02-10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2.9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6叔向贺贫.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16叔向贺贫.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16叔向贺贫.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16叔向贺贫.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16叔向贺贫.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6叔向贺贫.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6叔向贺贫.ppt(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16 叔向贺贫,国语,导入新课,叔向反而贺贫,?,关于作者,关于国语的作者是一个颇具争议的问题。自古至今学界多有争论,现在还没有形成定论。司马迁最早提到国语的作者是左丘明,其后班固、刘知几等都认为是左丘明所著,还把国语称为春秋外传。普遍看法是,国语是战国初期一些熟悉各国历史的人,根据当时周朝王室和各诸侯国的史料,经过整理加工汇编而成。,国语,又名春秋外传或左氏外传。相传为春秋末鲁国左丘明所撰,但现代有的学者从内容判断,认为是战国时期的学者依据春秋时期各国史官记录的原始材料整理编辑而成的。国语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凡二十一卷(篇),分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记事。记事时间,起自西

2、周中期,下迄春秋战国之交,前后约五百年。,国语简介,卿( ) 栾( ) 卻( ) 桓( ) 弑( ) 贿( )稽( ) 绛( ),预习检测,qn,lun,x,hun,sh,hu,q,jin,读准字音,朗读课文,读准句子节奏,1、吾有卿之名/而无其实,2、昔/栾武子/无一卒之田,3、若/不忧/德之不建,而/患货之不足,将吊不暇,何贺之有?,整体感知,一、疏通文义,叔向见韩宣子,宣子忧贫,叔向贺之。,宣子曰:“吾有卿之名,而无其实,无以从二三子,吾是以忧,子贺我何故?”,叔向去见韩宣子,宣子正为贫困而发愁,叔向却向他表示祝贺。,宣子说:“我只有晋卿的虚名,却没有卿所应得的财富,没有什么可以和卿大夫

3、们交往的,我因此发愁,你却祝贺我,这是什么缘故呢?,宣其德行,顺其宪则,使越于诸侯。宣:宣扬,发扬。,诸侯亲之,戎、狄怀之,以正晋国。正:使-合乎正道。,叔向回答说:“从前栾武子没有百顷田产,他的居室里没有(齐全的)祭器;,对曰:“昔栾武子无一卒之田,其宫不备其宗器。,可是他能够发扬美德,执行法制,美名传播于诸侯各国。,诸侯亲近他,戎、狄归附他,这样他使晋国行事合乎正道。,及桓子,骄泰奢侈,贪欲无艺,,略则行志,假贷居贿,宜及于难。,行刑不疚,以免于难。,依法而行,没有弊病,因此避免了祸患。,等传到桓子时,他骄慢放纵,奢侈无度,贪得无厌,,忽略法制,任意行事,囤积财物,从而取利,应当遭到祸难。

4、,及怀子,改桓之行,,而修武之德,可以免于难。,而赖武之德,以没其身。,但是依靠栾武子的德望,(因幸免于难)终其一生。,传到怀子时,他不学习他父亲桓子的行为,,学习他祖父栾武子的德行,本来可以凭这一点免除灾难。,夫郤昭子,其富半公室,其家半三军,,恃其富宠,以泰于国;恃:依仗。泰:过分。,而离桓之罪,以亡于楚。,可是因受到桓子的罪恶的连累而遭罪,终于逃亡到楚国。,那个郤昭子,他的财富抵得过半个晋国,他家里的佣人抵得过三军的一半,,他依仗自己的财产和势力,就在国内非常奢侈;,不然,夫八郤,五大夫三卿,其宠大矣,,一朝而灭,莫之哀也,唯无德也。,其身尸于朝,其宗灭于绛。,最后他的尸体摆在朝堂(示众

5、),他的宗族在绛这个地方被灭掉了。,如果不是这样的话,郤氏八个人,其中五个大夫,三个卿,他们的势力够大了,,可是一旦被消灭,没有人同情他们,只是因为没有德行的缘故啊。,若不忧德之不建,而患货之不足,,将吊不暇,何贺之有?”,今吾子有栾武子之贫,吾以为能其德矣,是以贺。,现在你有栾武子的清贫,我认为你能够行他的道德了,所以表示祝贺。,如果你不忧虑道德的不曾建树,却担心财富不足,,要表示哀悼还来不及,哪里还会祝贺你呢?,非起也敢专承之,其自桓叔以下,嘉吾子之赐。”,宣子拜稽首焉,曰:“起也将亡,赖子存之。,宣子于是下拜,并叩头说:我正在趋向灭亡的时候,全靠你拯救了我。,不仅我本人独自承受(你的教诲

6、),自先祖桓叔以后的子孙,都会感激你的恩德。,二、思考讨论:,1.通读课文,提炼本文的中心论点。,应该“忧德之不建”,而不应“患货之不足”。,2.贫穷本不是好事,叔向向韩宣子贺贫的意是什么,他是怎样用事例说明自己的观点的?,叔向向韩宣子贺贫的意图是说明问题的关键不在于贫富,而在于有没有德行。人应该俭以养德,德以持身,不要片面地追求物质享受。,叔向结合晋国的栾氏和郤氏两大家族的兴衰史,从正反两个方面用事例阐述了应该“忧德之不建”,而不应该“患货之不足”的观点,认为贪欲无尽、骄泰奢侈将导致大祸临头,而勤于修德、安于贫穷则可保身长久平安。,3.从做人的角度谈谈自己获得的体会。,本文记录了叔向和韩宣子之间的一段对话,说明了一个很深刻的道理:人应该俭以养德,德以持身,不要片面地追求物质享受。,三、课堂小结,叔向举了栾武子祖孙三代的荣辱和卻昭子“富半公室”“家半三军”“一朝而灭”的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有很强的说服力。请你也用事实论据,举例说说这篇课文在现实生活的警示作用。,拓展延伸,慎权责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