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我的第一本书.ppt

上传人:peixunshi 文档编号:14672628 上传时间:2022-02-11 格式:PPT 页数:10 大小:1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3 我的第一本书.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3 我的第一本书.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3 我的第一本书.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3 我的第一本书.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3 我的第一本书.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3 我的第一本书.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 我的第一本书.ppt(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3我的第一本书,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整体感知文意,深入把握叙事性作品的文体特征。过程与方法揣摩含意丰富的语句,培养语言表达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味作品展示的苦难生活境遇,感悟知识改变命运的深刻内涵。,牛汉,当代著名诗人,文学家和作家,原名史承汉,又名牛汀,曾用笔名谷风。40年代开始诗歌创作,1941年在成都发表诗剧智慧的悲哀,1942年发表在桂林诗创作上的鄂尔多斯草原引起诗歌界的注视。1943年考入设在陕西城固的西北大学俄文专业。1945年初在西安主编文艺期刊流火。1948年夏出版诗集彩色的生活,1948年8月进入华北解放区。,1.默读课文,提取主要信息,简要复述“第一本书”的故事。要求:

2、(1)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故事发生的过程。(2)读音准确,口齿清楚,声音洪亮。(3)语言简练生动,表达流畅自然。2课文围绕书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看书逼书送书读书)3课文中作者写到了哪些与书有密切关系的人物?这些人物与书又有怎样的关系?(父亲、乔元贞、我;父亲送书我送书乔元贞),1本文的开头有什么特点?作者在文章的开头并没有直接写“我的第一本书”,而是通过“前几天一位诗人的来访”自然引出本文的话题。2“我的第一本书”指的是小学一年级国语课本,它还有什么其他含义?“我的第一本书”还表明了这第一本书在作者人生中的分量。3“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是指那半本课本吗?还可以怎样理解?“我的第一本书”不

3、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它也指作者人生的第一课。这人生的第一课蕴含着生活的艰辛、人间的温情、同学的友谊和上学的乐趣。,4“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如何理解这句话?作者对童年的感觉是辛酸的,“童年没有幽默”,写出了作者童年生活的艰辛和沉重。作者自己家的生活是困窘的,几乎所有同学都在生存线上挣扎,哪有幽默可言?但是,毕竟是童年,无论生活多么艰辛,也抹不去与生俱来的童年的好奇、天真和淘气,能和小伙伴们在一起、和小动物们在一起,回到大自然中间,就是快乐的,而且童年时代只要玩起来,什么困苦都会忘。这就是生命最初的快乐。,5如何理解课文的最后两句话:“我的第一本书实

4、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作者的第一本书,意味深长。它不仅表明作者第一次跨进学校的大门、走进了知识的世界,更重要的是,那第一本书里镶嵌着父亲的深情、同学的友情、童年的乐趣和生活的苦难以及在苦难生活中抗争的一段心路历程。它既是求知的第一本书,更是人生的第一本书。如果这本书不写出来,那么这几十年的读书和写书则失去了意义,变得毫无价值,因为你忘记了知识的源头和人生的意义,你忘记了过去,即忘本。“人不能忘本”运用了一语双关的修辞手法。“本”既是作者的课本,也指人生成长历程中最初的最有价值的奠基性的东西。作者在此处所指主要是后者。,6作者是怀着怎样

5、的情感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作者追忆“第一本书”的心情是沉重的,他是怀着敬重、珍爱的感情追忆“第一本书”的,是复杂的、百感交集的,因为那本书里深藏着苦难的生活和恶劣的学习条件与环境,同时也映照着那个时代人们不幸的命运,以及在那种荒寒背景下特别可贵的一点乐趣和温情。,7没有课本的乔元贞却考了第一名,父亲也认为他比“我”有出息,作者在文章的结尾处还特意补叙了乔元贞的一生的“出息”:“他一辈子挎着篮子在附近几个村子里叫卖纸烟、花生、火柴等小东西。”这算得什么“出息”呢?作者为什么要作这样的交代?没有课本的乔元贞考了第一名,说明他是个聪明好学的孩子,父亲以他教师的经验感觉得出,这样的孩子是能成器的。

6、但是,当“我”拿回那半本让父亲装订完整的书时,他哭着对“我”说,他不能再上学了。这样,那半本书或者说父亲为他装订的那本书,就“是他一生唯一的一本书”了。而“我”后来到条件好一些的学校上学去,再后来,“我”读了中学,读了大学,成了诗人。而乔元贞这样十分聪明好学的孩子在最需要学习的时候失学了,人生成长的第一个阶梯就这样永远失去了,再加上当地的文化、经济的极度贫困和落后,一辈子只能在生存的底线上挣扎。课文补述乔元贞的命运这一情节,引发我们更深入地思考生活与人生的命题,更深刻地理解“知识改变命运”的现实说法。是对那个时代的苦难进行着辛酸的“诉说”,对苦难生活中小伙伴们寄予深切的同情。,全文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从一位诗人来访写起,引出本文话题。第二部分(第210自然段):写“我的第一本书”不同寻常的经历。第三部分(第1113自然段):写念书给“我”带来的快乐并交代与“书”有关的几个人的命运。第四部分(第14自然段):呼应开头,表达对第一本书的珍视、铭记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