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全国化学中考真题分类解析:第10单元-酸和碱(含答案)优秀名师资料.doc

上传人:小红帽 文档编号:1467841 上传时间:2018-12-19 格式:DOC 页数:111 大小:65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全国化学中考真题分类解析:第10单元-酸和碱(含答案)优秀名师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1页
最新全国化学中考真题分类解析:第10单元-酸和碱(含答案)优秀名师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1页
最新全国化学中考真题分类解析:第10单元-酸和碱(含答案)优秀名师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全国化学中考真题分类解析:第10单元-酸和碱(含答案)优秀名师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全国化学中考真题分类解析:第10单元-酸和碱(含答案)优秀名师资料.doc(1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17年全国化学中考真题分类解析:第10单元-酸和碱(含答案)第十单元 酸和碱 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 一、选择题 7.(2017山东济宁、2分)一同学设计了两种由CuO?Cu的实验方案: 方案一: 方案二: 大家认为方案二优于方案一,理由是:?节约能源 ?Cu产率高 ?产品纯净 ?操作安全 其中,评价正确的是( ) A.? B.? C.? D.? B 【解析】本题考查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本题可以从节能、安全等方面分析实验方案的优劣。方案一是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加热条件下,氧化铜和氢气反应生成铜和水,方案二是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锌和硫酸铜常温下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铜,故

2、方案二比方案一节能,故?说法正确;氢气还原氧化铜时,还原出的铜覆盖在氧化铜表面,导致氧化铜不能完全反应,造成铜的产率偏高,故而说法正确;氧化铜被氢气还原时,部分氧化铜不能反应,得到的是混合物,而锌和硫酸铜反应时生成的铜也会附着在锌表面,得到的也是混合物,因此两种方法得到的都是混合物,故?说法错误;氢气是一种可燃性气体,易发生爆炸,故方案二比方案一操作安全,故?说法正确; 根据分析可以看出B正确。 4(2017?湖南益阳、3分)由N、CO、CO组成的混和气体,依次通过足量灼热的CuO22和NaOH溶液后(假设每次反应都能进行完全),气体的组成变为( ) A(N、CO B(N C(CO、CO D(

3、N、CO 22222B 【解答】由N、CO、CO组成的混和气体,通过足量灼热的CuO,一氧化碳与灼热的氧22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吸收,生成了二氧化碳;再通过NaOH溶液,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二氧化碳被吸收;故最后剩余的气体为N。 218(2017?广西来宾、2分)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B(打开浓盐酸的试剂瓶,瓶口会出现白雾 C(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固体由黑色变红色 D(把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有铜析出 B 【解答】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打开浓盐酸的试剂瓶,瓶口上方有白雾产生;一氧化碳还原

4、氧化铁,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固体由红棕色变黑色;把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有铜析出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 18(2017?山东潍坊)下列验证“CO与NaOH溶液反应”的装置中,不能观察到明显现2象的是(装置气密性均良好)( ) 【答案】A 【解析】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反应掉,生成碳酸钠和水;A项导管敞口,所以当二氧化碳减少时,空气会进入瓶内,使瓶内压强不变,无明显现象;B项中试管内液面上升;C项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反应掉,瓶内压强变小,气球胀大;D项中烧杯的液体倒流入锥形瓶内。选A。 4(2017?江苏徐州)食醋中含有3%,5%的乙酸(CHCOOH),乙酸又称醋酸(下列说法3正确的是( ) A(使

5、用食醋可以区分纯碱和食盐 B(食醋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 C(乙酸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D(乙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A 【解答】酸能和碳酸盐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所以使用食醋可以区分纯碱和食盐,故A正确;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所以食醋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红色,故B错误;乙酸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22+41+216=60,不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故C错误;乙酸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2):(14):(162)=6:1:8,可见乙酸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D错误。 3(2017?广东)下列试剂瓶应有标志的是( C ) A(氯化钠 B(蒸馏水 C(浓硫酸 D(葡萄糖 C【解析】氯化钠是厨房中的调

6、味品,葡萄糖、蒸馏水都不具腐蚀性;浓硫酸具有腐蚀性。 (2017?内蒙古赤峰)下列物质需要密封保存的是( ) 4A(浓硫酸 B(大理石 C(硝酸钾 D(氧化铜 A 【解析】浓硫酸有吸水性敞口放置质量增大,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需密闭保存。大理石、硝酸钾、氧化铜不挥发、不吸水、不与空气成分反应,不需要密闭保存。 35(2017?上海)能除去铁锈的试剂是( ) A(氯化钠溶液 B(稀盐酸 C(氢氧化钠溶液 D(水 C 【解析】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能与酸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物质而被除掉;氯化钠溶液 、氢氧化钠溶液、水都不与氧化铁反应。 32(2017?上海)氢氧化钙俗称( ) A(烧碱 B(纯碱 C

7、(熟石灰 D(石灰石 C 【解析】氢氧化钙俗称熟石灰、消石灰;碳酸钠俗称纯碱、苏打;氢氧化钠俗称火碱、烧碱、苛性钠;碳酸钙俗称石灰石。 16、(2017?山东枣庄)紫甘蓝是大众爱吃的蔬菜,含有丰富的花靑素。花靑素遇酸性溶液变红色,遇碱性溶液变蓝色。在凉拌紫甘蓝丝时,观察到菜丝变成红色,可能是加人了下列哪种调味品( C ) A.食盐 B.味精 C.食醋 D.香油 C【解答】花青素遇酸性溶液变红色,遇碱性溶液变蓝色,在凉拌紫甘蓝丝时,观察到菜丝变成红色,可知该调味品显酸性,因此是食醋,而食盐、味精、香油都不显酸性。 4(2017?山东临沂)实验室长期保存下列药品的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D ) A(

8、氢氧化钠密封保存在试剂瓶中 B(硝酸银溶液密封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 C(浓盐酸密封保存在试剂瓶中 D(少量氨水保存在烧杯中 【答案】D 【解析】A选项是正确的叙述,因为氢氧化钠能吸收水分潮解能与二氧化碳反应而变质;B选项,是正确的叙述,硝酸银建光易分解故保存在棕色瓶中;C选项是正确的叙述,浓盐酸有挥发性故要密封保存;D选项是错误的叙述,氨水有挥发性要密封保存;故答案选择D。 19(2017?广东广州)下列关于HSO性质描述中,不属于酸的通性的是( ) 24A(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B(与NaOH发生中和反应 C(浓硫酸滴到白纸上使纸变黑 D(与Mg反应放出氢气 C 【解析】酸能与指示剂作用;酸可以

9、和碱发生中和反应;浓硫酸滴到白纸上使纸变黑,是浓硫酸的特性,不是酸的通性;酸可以和活泼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9. (2017?河南)下列溶液在空气中敞口放置后,溶液质量因发生化学反应而减小的是( ) A(石灰水 B(浓硫酸 C(浓盐酸 D(烧碱溶液 A【解析】石灰水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每生成100g碳酸钙的质量,反应而吸收的质量为44g,所以溶液的质量减少;浓硫酸 吸水,溶液质量增加;浓盐酸挥发使溶液的质量减少,但是物理变化;烧碱溶液吸收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得碳酸钠溶液,溶液质量增加。 9(2017?广东)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选用的试剂与方法正确的是( A

10、) A. CO(水蒸气):通过浓硫酸洗气 B. CO(HCl):通过饱和NaHCO 溶液洗气 23C. NaCl固体(沙子):溶于水、过滤、洗涤、干燥 D. 铁粉(锌粉):加入稀HSO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24A 【解析】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不与一氧化碳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HCl能与饱和NaHCO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应再进行干燥;3氯化钠易溶于水,沙子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锌粉和铁粉均能与稀HSO溶液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24则。 8(2017?湖北孝感)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11、( B )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验证铝、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将洁净的铜丝分别浸入硫酸铝溶液A 和硝酸银溶液中 用一种试剂一次性鉴别出稀硫酸、澄清石灰水分别取样,滴加紫色石蕊试液 B 和碳酸钠溶液 除去炭粉中混有的少量氧化铜 加入足量的稀硫酸,过滤、洗涤、干C 燥 检验露置的氢氧化钠是否变质 取样,加水溶解,滴加氯化钡溶液 D 10(2017?四川自贡)下列有关实验的描述错误的是 ( ) A(用肥皂水可区分硬水和蒸馏水 B(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水倒入浓硫酸中 C(用氢氧化钠溶液可以除去一氧化碳中混有的二氧化碳 D(蒸发结晶时,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可停止加热 B【解析】A、含有较多的可溶性

12、钙、镁化合物的水属硬水,不含或含有少量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属软水,蒸馏水属软水。鉴别硬水和软水用到的是肥皂水,若是软水,加入肥皂水搅拌会产生大量的泡沫,若是硬水则泡沫较少并会产生大量的浮杂,正确;B、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慢慢沿着容器的内壁慢慢的注入水中,错误;C、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不能和一氧化碳反应,正确;D、蒸发结晶时,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可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剩余的液体蒸干,正确。故选B。 8(2017?四川自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干冰升华”是由于分子本身的体积急剧增大 B(金刚石与石墨物理性质差异较大,是由于碳原子的结构不同 +C(盐酸与硫酸化学性

13、质相似,是由于在水溶液中都解离出H D(在化学反应中有新物质生成,是由于反应中分子和原子的种类都发生了变化 C【解析】A、“干冰升华”是由于温度升高后分子间的间隔变大,错误;B、金刚石与石墨物理性质差异较大,是由于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错误;C、盐酸与硫酸化学性质相似,是由于在水溶液中都解离出H+,正确;D、化学变化是生成新分子的变化,分子的种类发生了变化,但原子的种类不变,错误。故选C。 10(2017?呼和浩特)某黑色固体粉未可能是Fe、FeO、CuO和C中的一种或几种。取黑色粉未,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待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在滤液中插入一根洁净的铁丝。有关说涂正确的是( D )

14、 A(若滤液呈浅绿色,则原黑色固体粉末中一定有Fe B.若铁丝表面只有红色固体析出,则滤渣中一定无CuO C.若铁丝表面无明显现象,则滤渣中最多有四种物质 D.若铁丝表面只有气泡产生,则滤液中的溶质一定有HSO和FeSO 24410. (2017?江苏宿迁)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其变化过程的是( C ) A.镁在装有空气的B.电解水生成气体的C.浓硫酸长期露置D.向空气中部分变质的密闭容器内燃烧 体积 在空气中 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 C【解析】镁在密闭容器中燃烧质量不变;水通电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会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而变稀,但是溶质质量分数不会是0;变质的氢

15、氧化钠溶液含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加盐酸会先与氢氧化钠反应,不会生成气体,后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反应直至碳酸钠耗尽。 15(2017?陕西)向盛有一定量氧化铁粉末的烧杯中不断加入稀盐酸,烧杯中相关量的变化与图像相符的是( A ) 溶液 溶 溶 剩余 剂 中铁 液 固体 质 质 元素 质量 量 量 质量 /g /g /g /g 0000 稀盐酸质量/g 稀盐酸质量/g 稀盐酸质量/g 稀盐酸质量/g A B C D A 【解析】向盛有一定量氧化铁粉末的烧杯中不断加入稀盐酸,随着盐酸的加入,生成氯化亚铁的质量逐渐增多,到铁完全反应后,不再增加,A相符;随着盐酸的加入,铁会逐渐减少,直到完全反应,

16、固体质量为零,B不相符;开始加入盐酸时盐酸和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的质量增加的质量比加入盐酸的质量多,完全反应后溶液增加的质量是加入的盐酸的质量,所以完全反应后应该溶液增加的慢,而不是快,C不相符;溶剂质量的增加应该比稀盐酸的增加量少,D不相符。 11(2017?黑龙江哈尔滨)对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选项 事实 酒精溶液不能导电 溶液中没有自由移动的粒子 A 工业上用空气制取氧气的过程属于物理变化 分子的种类没有发生变化 B 金刚石、石墨性质存在明显差异 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C 水蒸发为水蒸气,所占体积变大 分子间隔变大 D A 【解析】A.溶液的导电微粒是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

17、,酒精溶液不能导电溶液中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B.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氧气的过程属于物理变化,分子的种类没有发生变化,没有新的物质生成。C.决定物质性质的是组成和结构,金刚石、石墨性质存在明显差异,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D.水蒸发为水蒸气,所占体积变大,因为升温时分子间隔变大。选A。 14(2017?黑龙江齐齐哈尔)下表中除去物质中少量杂质的方法错误的是( ) 选项 物质 所含杂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 铜粉 铁粉 用磁铁吸引 A 二氧化碳 氯化氢 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B 硫酸钠溶液 碳酸钠 加入适量稀硫酸 C 碳酸钙 氯化钙 加适量的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D 【答案】B 10

18、.(2017?新疆乌鲁木齐)如图所示(将液体X逐滴加入到集气瓶中与固体Y作用,可观察到气球逐渐变大。下表中液体X和固体Y的组合,符合题意的是( C ) ? ? ? ? ? 双氧水 稀硫酸 水 水 稀盐酸 X 二氧化锰 碳酸氢钠 氢氧化钠 硝酸铵 铁粉 Y A. ? B. ? C. ? D. ? C 【解析】要使气球逐渐变大,一是生成气体,二是温度升高。?分别生成了氧气、二氧化碳和氢气,?是温度升高,?是温度降低,所以选C。 13.(2017?海南)下列各组物质的鉴别方法中,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D ) A.烧碱与纯碱加酚酞试剂 B.稀硫酸与稀盐酸加碳酸钠 C.氮气与氧气加澄清石灰水 D.生石灰

19、与熟石灰加水 14(2017?江苏泰州)下列除去杂质(少量)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杂质 除杂方法 固体 加足量稀盐酸,过滤 CaCOCaO A 3O气体 通过浓硫酸洗气、收集 B HO 22Cu(NO)溶液 加过量Fe粉,过滤 C AgNO 323NaCl固体 配成热饱和溶液,降温结晶、过滤、洗涤、干燥 D KNO 3B 【解析】CaO和CaCO均能与稀盐酸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3不符合除杂原则,故A错误。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不与氧气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B正确。Cu(NO)溶液和AgNO均能与过量Fe粉反应,323不但能把杂质除

20、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C错误。氯化钠溶液中含有少量的硝酸钾,硝酸钾含量较少,不能形成硝酸钾的饱和溶液,用降温结晶的方法分离不出硝酸钾,不能除去杂质;氯化钠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析出氯化钠应该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故D错误。故选B。 8. (2017?湖北武汉)有一种纳米润滑添加剂,由铝粉、铜粉、氧化铝粉末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取少量该添加剂,加入足量稀盐酸,有红色固体残留并产生大量气泡;另取少量该添加剂,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蓝色滤液,工业以上实验,有下列几种说法: ?该添加剂中一定有铜,可能有铝和氧化铝 ?若向滤渣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滤渣部分溶解,则该添

21、加剂中一定有氧化铝 ?滤液中最多含有三种溶质 ?滤渣中一定有银和铜,滤液中一定有硝酸铝和硝酸铜 ?通过以上实验可以证明铝、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上述说法正确的有( B ) A(? B(? C(? D.? 【答案】B【解析】取少量该添加剂,加入足量稀盐酸,有红色固体残留并产生大量气泡;所以有铜和铝。另取少量该添加剂,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蓝色滤液,一定有铜。?该添加剂中一定有铜和铝,可能有氧化铝。故?错误。?若向滤渣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滤渣部分溶解,则该添加剂中一定有氧化铝。故?正确。?滤液中最多含有三种溶质。故?正确。?滤渣中一定有氧化铝和铜,滤液中一定有硝酸铜

22、。故?错误。?通过以上实验可以证明铝、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故?正确。 10(2017?山东菏泽)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不合理的是( )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 将气体通入氢氧化钠溶液 A 检验甲烷中是否含有氢元素 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干冷的烧杯,观察现象 B 区别棉线和羊毛线 分别灼烧,闻气味 C 除去食盐中的泥沙 溶解、过滤、蒸发 D A 【解析】A、除杂的原则:只除杂,不引杂。即所加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想要的主要成分反应,同时不能引入新的杂质。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不能达到除杂目的;B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将气体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干冷的

23、烧杯,烧杯内壁有水生成,说明可燃物中有氢元素。C、点燃后,羊毛能发出烧焦羽毛气味,而棉线没有;D将粗盐溶解、过滤,能将难溶性固体泥沙与食盐分离,然后将溶液蒸发结晶,既能得到纯净的氯化钠。选A 16. (2017?江苏苏州)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泥土加入水中,振荡后可以形成溶液 B(蔗糖溶液上半部分溶液的甜度低于下半部分溶液的甜度 C(氢氧化钠溶液能导电,因为溶液中有较多自由移动的离子 D(氯化钠饱和溶液中不能再溶解少量硝酸钾晶体 C 【解析】在一定条件下溶质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泥水不均一不稳定属于悬浊液;溶液具有均一性,蔗糖溶液上半部分溶液的甜

24、度等于下半部分溶液的甜度;溶液导电性原因:具有自由移动的带电的离子,氢氧化钠溶液能导电,因为溶液中有较多自由移动的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饱和溶液只是对于某一溶质来说的,对其他物质可以再溶解,所以氯化钠饱和溶液中能再溶解少量硝酸钾晶体。 25(2017?湖南邵阳)下列根据实验目的所设计的实验方案中,正确的是( C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除去稀硫酸中的FeSO 加入适量铁粉 A 4除去CO中的CO 将气体通入NaOH溶液 B 2除去CaCl溶液中的HCl 加过量CaCO,过滤 C 23除去铝粉中的铜粉 加适量稀硫酸,过滤 D C 【解析】铁粉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氢气,反而会把原物

25、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CO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CO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反而2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HCl能与过量的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再过滤除去过量的碳酸钙,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铝粉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铝和氢气,铜不与稀硫酸反应,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 湖南邵阳)下列试剂能将稀硫酸、氯化钠溶液、澄清石灰水三种溶液一步鉴别19(2017?出来的是( D ) A(稀盐酸 B(二氧化碳 C(碳酸钙 D(石蕊溶液 D 【解析】稀盐酸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但无明显变化;与稀硫酸、氯化钠溶液均不反应,不能鉴别

26、;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与稀硫酸、氯化钠溶液均不反应,不能鉴别;碳酸钙与稀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与氯化钠溶液、澄清石灰水均不反应,不能鉴别;紫色石蕊溶液遇酸性溶液变红,遇碱性溶液变蓝,稀硫酸、氯化钠溶液、澄清石灰水三种溶液分别显碱性、中性、酸性,使石蕊溶液分别显示蓝色、紫色、红色,能出现三种明显不同的现象,可以鉴别。 14(2017?湖南邵阳)下列有关物质性质和用途的说法错误的是( D ) A(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可作保护气 B(生石灰能吸收水分,可作食品干燥剂 C(金刚石硬度大,可作钻探机钻头 D(硫酸呈酸性,可用于去除水垢 D 【解析】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可作保护气;

27、生石灰能吸收水分,可作食品干燥剂;金刚石硬度大,可作钻探机钻头;硫酸呈酸性,与水垢反应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会阻止反应的进行,故不可用于去除水垢。 14(2017?浙江丽水)实验室有一瓶标签脱落的固体试剂,现分别取少量的该固体进行下列实验。根据实验现象判断,该固体最可能是( )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取该固体于试管中,加水、振荡 固体不溶解 取该固体于试管中,加盐酸、振荡 固体溶解,无气泡产生 一氧化碳通过炽热的该固体,称固体质量、检测尾气 固体质量减轻,尾气中只检测到CO与CO 2A(碱 B(盐 C(金属单质 D(金属氧化物 D 【解析】由操作2可知,加盐酸、振荡,固体溶解,无气泡产生,则该固

28、体不是金属单质。由操作3可知,一氧化碳参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故该固体不是碱和盐,因此该固体是金属氧化物。故本题选D。 28(2017?江苏连云港)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 ) A(小木棍蘸取浓硫酸一段时间后,小木棍变黑 B(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后,溶液的温度几乎不变 C.氢氧化钠固体久置于表面皿上,无明显现象 D(尿素和熟石灰混合研磨,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休 15(2017?重庆B)下列相关实验方法能达到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 鉴别稀硫酸和硫酸钠溶液 滴加酚酞 A 鉴别氢气和甲烷 点燃,火焰上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 B 除去KCl固体中的MnO 溶解、过滤和蒸发 C 2除去

29、NaCl溶液中少量的NaCO 加入足量的石灰水,过滤 D 23C【解析】A、稀硫酸和硫酸钠溶液分别显酸性、中性,均能使酚酞溶液显无色,不能鉴别,错误;B、氢气和甲烷燃烧均能生成水蒸气,点燃,火焰上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上均出现水雾,不能鉴别,错误; C、KCl易溶于水,MnO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2过滤、蒸发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正确; D、除杂质的要求是:要把杂质除去,但不能除去了需要的物质,更不能带入新的杂质。NaCO能与足量的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23氢氧化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氢氧化钠,不符合除杂原则,错误。故选C。 14. (2017?重庆B)小王同学往厨房的纯

30、碱中滴加白醋,发现有气体生成。已知白醋里含3%,5%的醋酸(CHCOOH),醋酸与盐酸的化学性质相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3A.白醋里含有氢离子 B.生成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C.白醋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D.白醋与纯碱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 D【解析】酸是由氢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物质,由于它们含有相同的氢离子,故化学性质相似。醋酸含有氢离子属于酸;酸能和含有碳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白醋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纯碱是碳酸钠,属于盐,中和反应是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白醋与纯碱的反应不属于中和反应。 二、填空题 14(2017山东济宁)氧化锌广泛用于皮肤病的治疗,工业氧化锌常含有少

31、量杂质(CuO、FeO、SiO等)不能直接使用。提纯、净化氧化锌的简易流程如图所示: 2参考资料:SiO既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反应 2(1)反应器?中加入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后,生成硫酸盐的化学式为_。 (2)残渣中除金属锌外,还有_。 (3)操作一、操作二和操作三采用的分离方法是_。 (4)操作四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高温 【答案】(1)ZnSO、CuSO、FeSO (2)SiO (3)过滤 (4)ZnCO 44423 ZnO+CO? 2【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提纯。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1)反应器?中加入足量稀硫酸,ZnO、Cu

32、O、FeO分别与硫酸反应生成ZnSO、CuSO、FeSO;(2)SiO不溶于水、不溶于稀硫酸,故残渣4442中除金属锌外,还有SiO等;(3)操作一、操作二和操作三采用的分离方法是过滤,通过2过滤能够把固体和液体分离;(4)硫酸锌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锌,高温条件下,碳酸锌分高温 解生成氧化锌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CO ZnO+CO?。 32 13(2017?四川内江)从干冰、铝、烧碱、硫酸、纯碱、生石灰等物质中,选择恰当的物质,完成下列有关问题: (1)属于碱的是 (填化学式,下同)。 (2)可用作制冷剂的氧化物是 。 (1)NaOH (2)CO 2【解析】(1)电离时产生的阴离

33、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属于碱,提供的物质中烧碱属于碱。(2)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的俗称,是一种氧化物,易升华吸热,可用作制冷剂。 27(2017?浙江宁波)浓硫酸具有脱水性,能把小木棍、蔗糖等中的氢元素和氧元素“脱出”结合生成水。 (1)用小木棍越取浓硫酸少许,一段时间后,小木棍上出现的实验现象是_炭化、变黑_。 (2)在蔗糖(CHO)分子中,氢、氧原子个数比是_2:1_。如果蔗糖完全脱水,122211则生成C和HO的质最比是_8:11_。 2(1)小木棍变黑;(2)2:1;8:11 【解析】(1)浓硫酸具有脱水性,能把小木棍、蔗糖等中的氢元素和氧元素“脱出”结合生成水,用小木棍蘸取浓硫酸少

34、许,一段时间后,小木棍上出现的实验现象是小木棍变黑;(2)1个蔗糖分子中含有22个氢原子和11个氧原子,则氢、氧原子个数比是22:11=2:1;如果蔗糖完全脱水,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则从微观上,生成12个碳原子和11个水分子,生成C和H2O的质量比是(1212):(1811)=8:11。 20(2017?浙江丽水)用溶质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克/厘米3的浓硫酸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硫酸100毫升,计算时必须查阅的数据是_。配制过程除使用量筒、玻璃棒和胶头滴管外,还需要的一种玻璃仪器是_。 质量分数为10%的稀硫酸的密度 烧杯 【解析】配制前后溶质质量相

35、等。已知10%的稀硫酸100毫升。还必须查阅的数据是质量分数为10%的稀硫酸的密度;配制过程除使用量筒、玻璃棒和胶头滴管外,还需要的一种玻璃仪器是烧杯作为配制容器。 18(2017?青海西宁)右图表示某些物质间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和部分产物已省略)。 常温下A、C是由相同元素组成的无色液体,且C是一种最常用的溶剂;D、I、J均为无色气体,其中I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K为红棕色粉末。请回答下列问题: (l)反应?中B物质的作用是_ 。 (2)写出图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 (3)写出图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 高温 高温 (l)催化作用 (2)CO+C2CO;(3)FeO+3CO2Fe+3CO

36、2232 16(2017?海南)右图是元素周期表中部分元素的相关信息。请回答: 6 C 7 N 8 O 碳 氮 氧 12.01 14.01 16.00 14 Si 15 P 16 S 硅 磷 硫 28.09 30.97 32.06 (1)磷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_; (2)这六种元素中,有些能相互结合形成大气的主要污染物,其中一种的化学式为_; (3)查阅资料得知,周期表中同一纵行的元素性质相似。由此推测SiO与NaOH溶液反应2的化学方程式为_。 (1)30.97 (2)CO(或NO、NO、SO) (3)SiO+2NaOH=NaSiO+HO 22223235(2017?北京)(2分)请从35-

37、A或35-B两题中任选一个作答,若两题均作答,按35-A(计分。 35-A用浓硫酸配制100g 9.8%的稀硫酸 35-B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 (1)实验需要5.4mL浓硫酸和90mL水。量取两种液(1)过滤需要用到的仪器有_(填体用到的仪器有_(填序号)。 序号)。 (2)稀释时,需将浓硫酸缓慢倒入水中,并不断进行(2)蒸发过程中,需不断进行搅拌,其搅拌,其原因是_。 原因是_。 可供选择的主要仪器: ?试管 ?烧杯 ?蒸发皿 ?托盘天平 ?10mL量筒 ?100mL量筒 ?药匙 ?胶头滴管 ?漏斗 ?酒精灯 ?铁架台 ?玻璃棒 【答案】A (1)? (2)浓硫酸密度比水大,溶于水放出大量

38、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散热,防止液滴飞溅 B (1)? (2)使液体均匀受热,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解析】A(1)考查量筒量取液体问题,需要选择合适量程,接近刻度线时需用胶头滴管滴加;(2)考查浓硫酸的稀释问题,浓硫酸密度比水大,溶于水放出大量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散热,防止液滴飞溅。B(1)考查过滤时所使用的仪器,烧杯、漏斗、玻璃棒和铁架台(带铁圈);(2)考查蒸发结晶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搅拌使液体均匀受热,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33(2017?北京)(4分)如下图所示,在白色点滴板1-6的孔穴中,分别滴加2滴 紫色石蕊溶液。 (1)孔穴6中溶液变为蓝色,说明碳酸钾溶

39、液显_(填“酸性”或“碱性”)。 (2)溶液变为红色的孔穴有_(填孔穴序号,下同)。 (3)作为空白对照实验的孔穴是_。 (4)再向孔穴4中滴加稀硫酸,溶液变为紫色,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其原因:_。 )碱性(2)2,5 (3)3 (4)2NaOH + H【答案】(1SO= NaSO+ 2HO 24242【解析】(1)考查酸碱指示剂,紫色石蕊遇碱性物质变蓝;(2)考查酸碱指示剂,紫色石蕊遇酸性物质变红;(3)考查酸碱指示剂分别遇到酸性、碱性和中性物质变色情况,需要学生利用课上讲过的对比和控制变量的方法来解决问题;(4)孔穴4中原来是氢氧化钠,向其中滴加稀硫酸,发生中和反应,方程式为2NaOH + H

40、SO= NaSO+ 2HO。 2424232.(2017?北京)(3分)如右图所示,电子秤上的量筒中分别盛有蒸馏水、浓硫酸,放置一段时间。 (1)A中示数变小,从微粒的角度解释其原因是_。 (2)B中示数(填“变大”“不变”或“变小”),其原因是_。 【答案】(1)水分子不断运动 (2)变大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解析】(1)考查微观粒子的特征,分子不断运动;(2)考查浓硫酸具有吸水性的特性,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所以质量增大。 40. (2017?湖北黄石)(5分)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垃圾的处理问题正日益被人们所重视。某垃圾处理厂对金属垃圾(主要成分是铁、铜、氧化铁、二氧化硅)处理及综合利用

41、的部分工艺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I、II均为_操作,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_; (2)步骤?所发生的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 3)请写出步骤?、?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_;?_。 40.(1)过滤 引流 (2)复分解反应 ? (3)?FeO+3HSO=Fe(SO)+3HO ?2Fe(OH) FeO+ 3HO 232424323232 【解析】(1)根据题目给出的流程图和信息:I、II均为过滤操作,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引流作用;(2)步骤?中,硫酸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铁和硫酸钠,属于复分解反应;(3)步骤?中,氧化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氢氧化铁

42、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铁和水,配平即可。 19(2017?河南)A、B、C、D均含有同一种元素,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右图(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略去)。A是白色难溶固体,相对分子质量为100,金属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C常作干燥剂;D属于碱。则A的一种用途是_;B的化学式为_;由C转化为D的化学方程式为_。 【答案】建筑材料 CaCl CaO+HO=Ca(OH) 222【解析】A是白色难溶固体,相对分子质量为100,A为碳酸钙,其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氧化钙因和水反应生成固体氢氧化钙,化学方程式为CaO+HO=Ca(OH);常做干燥22剂;含钙元素的碱为氢氧化钙;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氧

43、化钙,B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 21. (2017?广东)(9分)某垃圾处理厂对生活垃圾进行处理与综合利用的部分流程见“题21图”: 资料1: 垃级焚烧产生的烟气中含有SO等有害气体。 2资料2:FeSO容易被空气中的O氧化。 42回答下列问题: (1)石灰浆吸收SO(性质与CO相似)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 22(2)溶解步骤中同时发生的三个化学反应方程式为:Fe+Fe(SO)=3FeSO、2434_、_。 (3)将所得FeSO溶液在氮气环境中蒸发浓缩、_、过滤,得到FeSO晶体,44其中氮气的作用是_。 (4)政府倡导垃圾分类,其好处是(写一点):_。 21.(1)C

44、a(OH)+SO=CaSO+HO; 2232(2)Fe+HSO=FeSO+H?;FeO+3HSO=Fe(SO)+3HO; 244223242432(3)降温结晶;隔绝空气,防止FeSO被氧化; 4(4)为快速处理不同垃圾提供 【解析】(1)氢氧化钙能与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亚硫酸钙和水;(2)溶解过程中,铁锈的成分氧化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铁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3)要得到FeSO4晶体,可以将所得FeSO溶液在氮气环境中蒸发浓缩、降温结晶、过滤,其中氮气的化学性4质很稳定,能防止硫酸亚铁被氧化;(4)垃圾分类能起到保护护环境的作用。 15. (2017?四川雅安) (本题共9分)

45、 钛和钛合金被认为是 21 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 他们具有很多优良的性能, 如熔点高, 密度小, 可塑性好等。以钛铁矿 ( 主要成分为 FeTiO, 同时含有少量的 FeO、FeO等) 为原料制 TiO, 再由 TiO制金属 Ti 的工3 2 3 2 2 艺流程如下: 【查阅资料】钛、镁在高温下与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等反应。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1)写出工艺流程中生成硫酸铁的化学方程式_,_反应。 (2)操作 2 的名称是_。 (3)工艺流程中, 水解属于_变化。 (4)工业上常在高温和氩气氛围中, 用金属镁和 TiCl4 反应的方法制备 Ti, 氩气的作用是_。 (5)TiO2 可与焦炭、

46、氯气在高温下反应, 该反应中氯气和碳的质量按 71 ?12 的比例参加反应,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15(1)FeO+3 HSO?Fe(SO)+3 HO;复分解。(2)过滤;(3)化学(4)防止钛、23242432高温 镁在高温下与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等反应 (5)TiO+2Cl+2CTiCl+2CO 224 【解析】本题考查物质的制取。(1)钛铁矿中含有氧化铁,氧化铁能与硫酸反应硫酸铁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表示为:FeO+3HSO=Fe(SO)+3HO,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23242432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2)通过操作2分别得到了固体和溶液,故操作2是过滤;(3)由流程图可知通过水解后生成了新物质,故水解属于化学变化;(4)钛、镁在高温下与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反应,而氩气属于稀有气体,很难和气体的物质反应,故氩气的作用是防止钛、镁在高温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