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课改探讨 新课程新思维新方式——实施新课程带来的喜悦.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4686890 上传时间:2022-02-1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课改探讨 新课程新思维新方式——实施新课程带来的喜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中学课改探讨 新课程新思维新方式——实施新课程带来的喜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中学课改探讨 新课程新思维新方式——实施新课程带来的喜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中学课改探讨 新课程新思维新方式——实施新课程带来的喜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学课改探讨 新课程新思维新方式——实施新课程带来的喜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课改探讨 新课程新思维新方式——实施新课程带来的喜悦.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新课程新思维新方式实施新课程带来的喜悦摘 要:化学新课改要求以科学探究为突破口,以教师角色、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转变为落脚点,以求学生的创新能力、探究能力得到发展。关键词:化学新课改、师生角色、教学、学习方式转变 正文:新的化学课程倡导以科学探究为课改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主动学习,使获得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同时也成为理解化学,进行科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过程,基于这一理念,在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些无疑大大加快了新形势下的教育的发展速度。 一、 教师角色的转变 1、教师不再是真理的化身在以往的教学中,一直是教

2、材有什么,考试考什么;讲什么,学生听什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一切都是由“我”主宰,学生的思维、行为完全都控制在教师手中,所以学生的问题也从未难倒过我。实施新课改后,学生的兴趣上来了,思想活跃了,问题相应就新颖而广泛,我也的确被他们难住了,碳纳米管是怎么形成的?有什么特殊性能?什么是超导体?它有什么用?它的应用意味着什么?还有生活中的一些“稀奇古怪”问题等等。我只能与他们一起上网、查资料,一起研究、学习。所以,现在的我不再是知识的权威,只能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甚至是他们的同学乃至学生,同学们设计实验,提出方案、实施计划,我只起一个参考作用,需要什么仪器、药品等,都由学生自行确定。不再是

3、以往我做、他们机械地看。 比如,我们探究铁生锈的条件时,一学生问道:铜生锈的条件是什么?我脱口而出:也把铜放在密闭的水中、二氧化碳或干燥的氧气中观察现象,得出结论。这个学生又问我:老师,铜锈的化学式是Cu2(OH)2CO3,根据化学式推测,把铜放在溶有二氧化碳的水中,会怎样?我问:为什么?学生答:因为这个条件就够铜锈的组成元素了。我恍然大悟,也深受震动,从中领悟了“教中学”和“学中教”的真谛,也真正体会了教师不再是真理的化身,事实上,随着现代社会信息量的急剧膨胀、信息传播技术和处理技术的飞跃发展,教师不能用现代新知识丰富自己、新理念更新自己,靠“童子功”、吃老本,不能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思想僵

4、化、固步自封,而一味地抱守“师道”,“尊严”就成了神话,只能被新课改无情地淘汰。 2、由“施教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施教者,学生是是被动的接受者;在教学方式上,教师的身份是把前人的知识传授给学生的“传声器”,而学生是吸收知识的“容器”。例如,我们在课堂上传统的行为是:我教、你学,我说、你听,我问、你答,以“教”为中心,以教师为主体,其表现是学生为教师服务,而不是教师为学生服务。实施新课程后,教师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所起的作用是点拨、指导、促进作用,可以是知识的、方法的,或者仅仅是鼓励的语言,让学生感到自己已有进步和收获;明确差距在哪;需要在哪些方面予以加强。我经常会

5、问:“你们的困难在哪里?需要我做什么?” 在实施新课改的过程中,我由衷地感到: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变成了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受益的也不仅仅是学生,而是师生双向交流,双方共同受益。 3、由管理者变为引导者,由居高临下变为“平等中的首席”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师应该是“导师”、“教练”。传统的教学只注重现成的经验和理论,把形成结论的生动过程变成了单调刻板的条文背诵,作为教师,老是“居高临下”的训斥、命令学生,严重压抑和束缚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发展。新课改的实施,要求教师应有充分的民主意识,把学生看成独立的“人”,发展的人,应该“蹲下身”去与学生平等对话,与学生进行心灵沟通,做平等对话的首席发言人、学

6、生学习的“引导者”。 这一点在实验课上体现的非常明显:是教师教一步、学生做一步,还是学生自行设计实验、在实验中探究问题?教师应该在学生设计、实验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或出现偏差时,及时出现,点拨、指导、协调,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使其掌握学习策略、研究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当学生兴趣盎然时,教师应及时引退,不能越俎代庖、包办代替。 当讲台上的学生出现错误,或回答问题的学生出现了笑话,其他学生会有反应,这时我们教师的首席地位就体现出来了,我的做法是决不训斥学生,或打断学生回答问题,而是用目光、语言给予勇气、思维方面的肯定,用心进行交流,然后再予以纠正。 4、开放和

7、谐的课堂氛围的创造者。以往的教学是一味地往学生头脑里灌输知识,学生只是“鸭子听雷”。这样的课堂常常是死气沉沉,没有活力、没有激情,更谈不上学生自主学习和思维创新。新课改要求教师帮助学生建立一个宽容的、持久性的、容易接纳的课堂气氛,努力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形成持久性的学习兴趣。 比如,我经常从学生身边熟悉的物质和现象入手,提出问题:呼出一口气,你能看到什么现象?一个演示实验做完后,我会问学生:你有什么问题?你的感受是什么?你又能用刚刚得出的结论来解决什么问题?我在黑板上写出“三气”与生活的关系,问学生:你又能想到还有什么物质与生活的关系紧密相连?学生对这样的问题很感兴趣,充分

8、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课堂的气氛立刻活跃起来。智慧的火花就是在这样的氛围中不断迸发而出,也许这就是学生通往成功道路的关键一步。 二、 教学方式的转变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既是一种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更是一种教学方式的变革,师生在交流、合作中实现成果共享。 在讲二氧化碳性质的一节课时,我打破了以往由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到化学性质,再到用途的教学顺序,而是先问学生:“你对二氧化碳知道多少?无论什么请大胆说出来。”学生立刻活跃起来,从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感受化学,强烈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对于二氧化碳的性质,不再是只记忆结果,而是通过把四个浸有石蕊的干燥滤纸分别放

9、入醋酸中、水中、二氧化碳气体中、以及溶有二氧化碳的水中,探究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酸。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对知识的获取是主动性的,印象特别深刻,更为重要的是训练了学生的探究能力,所以,在学习后面的氯化氢气体溶于水的原理时,学生就能迎刃而解、不攻自破,勿需教师再费口舌,这就是探究式学习的优势所在。新的教学方式使每一个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并感受到了知识的价值,学生不仅探究到了书本上的知识,也探究了与人息息相关的空气、西红柿、黄瓜、饮用水、饮料、洗发精、护发素的酸碱性,探究出厨房用洗涤剂与卫生间用洗涤剂酸碱性的不同,学生可以在日常用品中自由的选择后探究,畅所欲言,表现了非常高的热情。学生的自主性、主

10、体性得到了充分发挥,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学生习惯于用科学的思维来对待身边的现象和问题。 教学方式的转变,由教师“教”向学生“学”的转变,能使一节枯燥无味的课变得兴趣盎然。在上化学式、相对分子质量一节课时,我事先自制了一些标签(如下图),每一个学生发一张,先让学生研究是什么意思, 氯化钠化学式 相对分子质量 氯元素:钠元素 氯元素的质量分数 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每个学生都跃跃欲试,急于表现自己,也能自制标签,这样在“玩中学”和“学中玩”,把以往许多学生不爱学的和学不会的一节课轻轻松松的、快快乐乐的掌握了。看来,只有学生满意的教学方式才是最佳的。此中

11、,重要的是学生在知识、能力、特别是研究方法上学到了多少,而不是教师教的多少,只注重教而忽略学,只能让我们一厢情愿的辛劳付之东流。首先让学生感兴趣、然后让学生感到学的知识是有用的、可以解决问题、使其有成就感和满足感、使最初的兴趣得以持久,这才是由教师的“教”向学生“学”转变带来的最大收获。 三、 学习方式的转变“授之以鱼,仅解一餐之饥,授之以渔,则受用终身”,所以新课程改革倡导的学习方式,就是自主探究合作、就是“授之以渔”。自主学习是学生高品质的学习,所以,能有效的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就应该是自主学习,大量的事实证明:学生主动想做的事,就会越做越有兴趣,就会越做越好。兴趣是学习的原始动力、是最好

12、的老师,自主学习能使学生开阔视野,他能主动的找教师、找同学帮助,上网、查资料,他会寻找所有可能解决问题的途径。所以我深深地感到,教师应该是想尽一切办法,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发展。 心理学研究表明:青少年的同龄伙伴对他们的影响,大大超过了成人对他们的影响。当学生在交流、合作中,自己意识到自己与他人有差距时,会强烈刺激他们的自尊心,会暗暗的下决心要赶上去。事实上,很多问题就是通过学生们的交流、讨论得到解决的,这就是新课程改革中的“自主、交流、合作”理念。在探究的过程中,我常常做这样的训练:如果你发现了新物质,或者有重大发明,当结题前,或者发表前,你应该做的事,是将别人提出的所有问题、假设都

13、能一一否定。接下来请一名学生作发明人,其余的学生的做评论家,由发明人答辩,以证明自己的正确性、实用性、可行性,班级顿时活跃起来,有很多问题、知识、方法,是我所不知、不及的问题,在双方的辩论下都能一一解决。 应该说的是:自主、探究、合作并不是孤立的,在课堂教学中,三者共同服务于学生的学习,自主学习是高品质的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主体性、独立性、创造性,也能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的意志品质,探究学习则为终身学习提供了有效的思维方法;创新思维、合作学习则是学生适应未来全球化人才需求的一种前提保障。 总之,新课改明确指出:要改变以往的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善于思考、勤于动手、培养学生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训练学生获取新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由此,我强烈的意识到:作为现代的教师,必须努力学习、更新观念,勇于冲破束缚、开拓创新、锐意进取,把转变教师角色、转变教学方法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视为当务之急,重中之重。愿所有教育同仁,在新课改的春风中,用新理念、新方式的“千帆”,来迎接新课程改革的浪潮,共同创设一个“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头前万木春”的生动局面。4用心 爱心 专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