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现场勘查中气象要素的采集方法 .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4702311 上传时间:2022-02-15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3.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现场勘查中气象要素的采集方法 .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现场勘查中气象要素的采集方法 .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现场勘查中气象要素的采集方法 .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现场勘查中气象要素的采集方法 .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现场勘查中气象要素的采集方法 .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现场勘查中气象要素的采集方法 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现场勘查中气象要素的采集方法 摘要 介绍在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现场勘查环节中,气象要素采集场地的选择和各个气象要素如气温、气压、地面温度、风向风速等的具体测量方法,并重点强调各要素采集过程中的考前须知,对开展此类现场勘查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现场勘查;气象要素;采集 中图分类号 P42;TU85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2110-0038-01 1 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现场勘查概述 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是最近几年刚起步并开展迅速的一项新的防雷业务。目前,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大致分为3类:预评估

2、、方案评估和现状评估【1】。无论是对工程进行预评估、方案评估还是现状评估,其中一项不可缺少的环节就是现场勘查,即在评估工程所在地或其拟建地勘查测量其所处的地理位置、周边建筑物的分布、效劳设施的引入引出情况、人员密集程度、地质环境、气象环境、土壤导电性等,将这些勘查数据经过换算形成参数并用于该工程评估中风险分量的计算。 2 气象要素采集的工程及使用仪器 评估现场需要采集的气象要素及相应的使用仪器如下。 1天空状况。其指天空中云情的特征,依靠人工观测。 2气温。其指表征空气冷热程度的物理量,一般指在野外空气流通、测量仪器不受太阳直射情况下测得的空气温度。采用WHM5型温湿度表进行测量。 3相对湿度

3、。其指空气中水汽压与饱和水汽压的百分比。采用WHM5型温湿度表进行测量【2】。 4地面温度。其指地表处土壤的温度,这里所指的土壤最好为原状土。采用套管式棒状地面温度表来进行测量。 5气压。其指作用在单位面积上的大气压力,即等于单位面积上向上延伸到大气上界的垂直空气柱的重量。采用DYM3型空盒气压表进行测量。 6风向风速。其指风吹来的方向及空气水平运动的速度。采用便携式风向风速计进行测量。 3 具体采集步骤及方法 在工程所在地或工程拟建地进行气象要素的采集时,地点应尽量选择空旷、视野范围广、地表土为原状土的地方,尽量远离一些人为、可能造成气象要素失真的建筑或设施。具体测量方法和考前须知如下。 1

4、天空状况。其采集主要依靠人工目测,观测当时的天空状况为晴、多云或阴天。可通过观测天空中总云量所占整个可视天空范围的层数来进行判断,当天空中总云量缺乏或刚好到达整个可视天空的3层时,为晴天;总云量到达整个可视天空的48层时,为多云;总云量到达整个可视天空的8层甚至以上时,为阴天。当天空云情反复变化时,可连续观测23 min,判断天空状况并记录【3】。 2气温。测量气温时,应视勘测现场的具体情况并利用现场条件,将WHM5型温湿度表置于离地面1.5 m左右的小平台上该平台还可用来放置气压表,条件限制的可适当调整,但距离地面不应超过1.252.00 m。注意防止其因直接遭受到阳光直射而造成读数失真可临

5、时利用一些不会造成气象要素失真的物件进行适当的遮挡,放置后等待5 min左右方可读数并记录观测值,经器差订正后算出修正值。 3相对湿度。测量相对湿度使用的仪器、测量要求与气温的测量相同,也是采用WHM5型温湿度表进行测量,同样放置仪器5 min前方可读数并记录,经器差订正后算出修正值。 4地面温度。测量时先将要测量的地面原状土进行适当疏松,将套管式棒状地面温度表从仪器箱中取出,感应局部位于下方垂直保持30 s左右,而后将其平放于土壤上,放置时注意先将感应局部接触土壤,而后管身缓慢平躺下来。可受阳光直射,特别注意要将感应局部半埋于疏松过的土壤中,放置5 min前方可读数记录,经器差订正后算出修正

6、值即为该点的地面温度值【4】。 5气压。DYM3型空盒气压表可置于前述的WHM5型温湿度表旁,同样应防止受到阳光直射,放置5 min前方可读数,读数时要求同时读取并记录气压值和附温值,气压观测值经器差订正和温度差订正查算后可得出该测量点的气压修正值,器差订正可由仪器附带的器差订正表查出,温度差订正值可从?气压读数温度订正表?中查得,在这里特别注意的是附温值要经过附温表的器差订正前方可用于气压的温度差订正查算。 6风向风速。测量时将便携式风向风速计组装好,翻开测量开关后高举过头顶,计速稳定后开始观测,观测时长约为2 min,观测人员先默记下这2 min内出现的最多风向和大致平均风速,而后将其分别

7、记录【5】。采集风向风速时,采集点应选取四周较为空旷的地方,以防止建筑物过密导致的大气出现“乱流现象,从而引起测量数据的失真。 4 结语 气象数据的采集和记录是十分严谨的,在放置气象仪器的时候应尽量防止手部触碰仪器的感应局部,尽量防止对着仪器说话或者哈气尤其是在寒冷季节。如果影响感应局部,在放置好仪器后最好能在前述要求时间的根底上多等23 min再读数【6】。记录应保证其完整性和真实性,假设要进行更改,应注明更改人员的及更改日期,以便日后查证。 在实际勘查中,假设受勘查场地条件的影响,无法选取有代表性或条件符合的气象要素采集点,那么可以尝试多项选择几点进行测量并记录,最后将数据进行比照考量,选

8、取有代表性的气象数据采集值使用。 5 参考文献 【1】 广东省防雷中心,中国气象局检测网络司,中国电信集团湖南电信公司,等.GB/T21714.2-2021雷电防护 第2局部:风险管理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21. 【2】 中国气象局.地面气象观测标准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3. 【3】 杨仲江.雷电灾害风险评估与管理根底M.北京:气象出版社,2021. 【4】 朱乾根,林锦瑞,寿绍文.天气学原理和方法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0. 【5】 魏凤英.现代气候统计诊断分析预测技术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9. 【6】 唐宝钧,张进.科学标准有序开展雷电灾害风险评估业务J.贵州气象,2021,352:63-6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