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初三化学实验探究题汇总优秀名师资料.doc

上传人:小红帽 文档编号:1470375 上传时间:2018-12-19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1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初三化学实验探究题汇总优秀名师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最新初三化学实验探究题汇总优秀名师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最新初三化学实验探究题汇总优秀名师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初三化学实验探究题汇总优秀名师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初三化学实验探究题汇总优秀名师资料.doc(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初三化学实验探究题汇总2012北京各区初三一模化学实验探究题 东城32(6分)老师用如图所示装置为同学们做了一个实验。A装置集气瓶中装有体积比约为1:1的氮气和气体a的混合气体,注射器中装有足量的无色溶液b;B装置中盛有少量紫色石蕊溶液;C装置中盛有适量生锈的铁钉;D装置中盛有足量的稀硫酸。 (1)关闭活塞K、K,将注射器中的溶液b挤入瓶中,打开活塞K,看到B中溶液进入121A中后溶液变为蓝色,B中长导管脱离液面。 请回答: ?若a气体是二氧化碳,则b是 溶液。 ?若b是水,则气体a具有的性质有 。 (2)保持K开启状态,并打开K,一段时间后 12关闭K,整个过程中,观察到D中的现象是 2,C

2、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3(8分)(1)某实验小组在研究二氧化碳的性质时,根据下图进行实验。 请回答:A中的现象是_,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 (2)该小组利用对比的方法研究二氧化硫的性质, 进行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二氧化硫与二氧化碳均属于非金属氧化物,是否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呢, 【查阅资料】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其原因是二氧化硫与某些有色物质(如品红溶液)反应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实验室常用红色的品红溶液检验二氧化硫的存在。 【实验探究】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 ?装置C中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是由于二 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了亚硫酸(HSO);装23置D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该反应的化学方程

3、式是_。 ?装置E的试管中溶液变无色,取该溶液加热,溶液又变为红色,其原因是_。 ?此装置有一个明显的不足之处是_。 ?活性炭也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其褪色原理与二氧化硫 使品红溶液褪色的原理不相同,其理由是_。 【反思提高】某同学将二氧化硫通入到紫色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观察到溶液由紫色变为无色,由此他得出的结论是:二氧化硫能将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漂白。请你设计实验证明此结论是否正确(要求写出操作、现象、结论):_。 二氧化硫与二氧化碳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但二氧化硫还具有某些特殊的化学性质。 西城32(6分)H、CO、CO和CH都是初中化学常见的气体。 224(1)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点燃可能会爆炸,

4、所以可燃性气体点燃前应先 。CH4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 (2)某无色气体X可能含有上述4种气体中的一种或两种。为了确认气体X的组成,同学们按下图装置进行实验。 小资料,碱石灰的主要成分是CaO和NaOH。 气体 后续 气体X 燃烧 装置 装置 碱石灰 澄清石灰水 A B C D ?同学们设计了装置B,其作用是 。 ?装置C、D中盛放的试剂依次是 (填序号)。 a(烧碱溶液 b(浓硫酸 ?若取1.6 g气体X进行实验(假设每步反应都完全),发现装置A中无明显变化,装置C增重1.8 g,装置D增重2.2 g。则气体X的组成是 。 33(6分)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发现实验台上按如下顺序摆放着7瓶不

5、同的无色溶液(如图、5号试剂瓶标签破损。 所示),其中41 2 3 4 5 6 7 【提出问题】这两瓶试剂的成分分别是什么, 【查阅资料】?碱性的亚硫酸钠(NaSO)溶液、NaCO溶液与中性的CaCl溶液均可发23232生复分解反应,产生白色沉淀。 ?NaSO+ 2HCl=2NaCl + SO? + HO。 23 22?CO与SO均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2【作出猜想】根据受损标签的信息,推测4、5号溶液可能分别是NaOH溶液、NaCO溶液、23NaSO溶液或NaCl溶液中的一种。 23【实施方案】各取少量4、5号溶液于试管中,分别进行下列两组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1

6、滴加适量_号溶液 4、5号溶液均不可能是上述猜(溶液均由无色变成红色 想中的 溶液。 实验2 4、5号溶液可能分别是NaSO23 滴加适量3号溶液 溶液和NaCO溶液中的一23 均产生白色沉淀 种。写出其中一个反应的化学 方程式 。 【继续实验】为了进一步确定4、5号溶液的成分,同学们分别取少量4、5号溶液于试管中继续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滴加适量2号溶液 4号溶液是NaCO溶液 23 _ 5号溶液是NaSO溶液。 23 【实验反思】同学们经过分析认为4号溶液还可能是变质的NaOH溶液。于是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进行验证。请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4号溶液

7、是部分变质的 NaOH溶液。 海淀32(5分)下图荣获2011年德国红点设计大奖的“示压瓶”,由湖南科技大学的七名同学创作,在它的瓶盖顶部用了软质材料,使之可以轻易的识别出瓶内气压大小,如在示压瓶中装入碳酸饮料,摇动后瓶盖中部凸起,警示打开瓶盖时有喷出的危险。 高鼓起 无变化 略鼓起 瓶内处于高压状态 瓶内气压略大 瓶内外气压平衡 (1)取一个示压瓶,加入一种固体和一种液体,拧紧瓶盖,振荡,发现瓶盖中部凸起,过了一会儿又恢复原状。则加入的固体和液体可能是 (写出一组);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 。 (2)另取一个示压瓶,收集一瓶二氧化碳气体,迅速倒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拧紧瓶盖,振荡,发现瓶子变瘪且瓶

8、盖中部凹陷,过了一会没有恢复原状。此实验能否证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 (填 “能”或“不能”),其原因是_。 33(8分)在户外聚会时,化学老师点燃了一支自制的蜡烛,同学们发现这支蜡烛不易被风吹灭,原来在蜡烛的棉芯里藏了两根相互缠绕的银白色金属丝。老师指出金属丝的成分可能是Mg、Al、Fe中的一种或两种。回校后,老师提供了Mg、Al、Fe三种已知金属和MgSO、Al(SO)、FeSO、CuSO四种盐424344溶液,以及未知金属的样品。指导同学们先进行了参照实验,之后探究未知金属的成分。 (1)三种已知金属的参照实验 试剂 Mg Al Fe MgSO溶液 有气泡产生。 ? ? 4

9、Al(SO)溶液 有大量气泡产生,一段时间后? ? 243金属表面有白色固体附着。 FeSO溶液 有大量气泡产生,一段时间后试管底部有灰黑色固? 4金属表面有灰黑色固体附着。 体析出。 CuSO溶液 有大量气泡产生,一段时间后一段时间后金属表面一段时间后金属表面4金属表面有红色固体附着。 有红色固体附着。 有红色固体附着。 用“?”标记的实验有相同的现象,“?”处应记录的是 ;表中的“灰黑色固体”的成分为_。Al与CuSO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2)未知金属成分的探究 该小组同学将两根未知金属丝分开,如图所示放入CuSO溶液中,观察到的现象4记录如下: 试剂 两根未知金属丝 一根金属丝

10、上有大量气泡产生,另一根金属CuSO溶液 4丝上没有气泡;一段时间后,两根金属丝表面都有红色固体附着。 通过与参照实验对比,可以获得的结论是:两种金属丝的成分不同,有气泡冒出的金属丝成分是 。 用老师提供的试剂再进行一个实验,就能证明另外一种金属丝的成分,实验方案(为 。 (3)实验反思 同学们在反思实验原理时,提出还可将另一种金属直接放入稀硫酸或稀盐酸中,有的同学认为可以通过“金属产生气泡的快慢”这一现象进行判断,有的同学认为这种判断依据不够合理,理由是 。但是“将另一种金属直接放入稀硫酸或稀盐酸中”还是可以判断出金属的成分,依据的现象是 。 朝阳 32. (5分)某实验小组设计了右图所示的

11、实验装置。 (1)甲同学认为打开K、关闭K时,利用I、?装置,可进行的实12验是 。 (2)乙同学认为利用?、?装置可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关闭K、K、K,用凸透镜引燃B中的白磷,待冷却后打开K,整个122实验过程中的现象是 。 (3)丙同学认为可以利用?、?装置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 ?若要验证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应向烧杯的水中加入 ; ?若广口瓶B中盛放二氧化碳,A中盛放氢氧化钠溶液,烧杯中盛放稀盐酸,验证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的操作是 。 33. (7分) 在化学实验技能考试中,有一题目是鉴别氢氧化钙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某同学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 ?写出试管?中反应的化学方

12、程式: 。 ?当看到不同现象时停止通气体,将两支试管中的废液倒入同一个干净的烧杯中,并将废液进行过滤,同学们对滤液成分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滤液中除水外还含有哪些物质, 【查阅资料】?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NaCO+CaCl=CaCO?+2NaCl 2323【猜想假设】 甲同学认为:只含有氢氧化钠 乙同学认为:只含有碳酸钠; 丙同学认为:含有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 丁同学认为:含有氢氧化钠、碳酸钠和氢氧化钙; 你认为还可能是 (写一种猜想)。 【分析讨论】你认为哪位同学的猜想不合理并说明理由 。 【实验设计】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证明你的猜想正确。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滤液于试管中,

13、 猜想正确 【实验分析】甲同学针对自己的猜想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样于试管中,滴入少量稀盐酸 无明显现象 猜想成立 你认为甲同学对实验结果判断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 【反思拓展】 下列实验方法可以区分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两种固体的是 (填字母)。 A.放置在空气中 B.观察颜色 C.加水溶解 D.利用溶解性 丰台32(6分)化学兴趣小组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以下实验。 ? 收集一瓶二氧化碳:打开止水夹 和 ,关闭 ,从分液漏斗向装置A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写出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当看到D中有大量浑浊产生时,CO已集满,写出D中发生反应2的化学方程式_。 ? 证明二氧

14、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关闭止水夹K和K,打开止水夹K,132从分液漏斗向装置C中加入适量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直至实验结束,请写出此过程中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C中观察到的现象中,能证明CO与NaOH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的是_。 233(9分)化学课上第一小组的同学做了碳酸钠溶液和A溶液反应的实验,有沉淀产生,同学们对浑浊液过滤,得到澄清滤液。第二小组甲、乙、丙三位同学对该实验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究。 探究一 A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相关资料】?.CaCl+ NaCO CaCO?+ 2NaCl ?.CaCl溶液呈中性 2 23 32(1)【提出假设】第二小组同学认为A溶液的溶质有两

15、种可能: ?是_ _,?是 CaCl 。 2(2)【设计实验】第二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方案并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A溶液于试管中, 假设?正确。 碳酸钠与其反应的化学向其中滴加 溶液 _ 方程式为_ 。 第一小组同学肯定了他们的实验结论。 探究二 过滤后澄清滤液中会有哪些溶质, 【提出假设】 (3)甲的合理猜想 ;丙的合理猜想 。 (4)【实验验证】乙同学针对自己的猜想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样于试管中,滴入几滴稀盐酸 没有气体产生 猜想不成立 你认为乙同学的实验结论是否正确, ,其理由是 。 (5)【继续探究】请你设计实验方案确定滤液中溶质的

16、组成。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石景山32(5分)人通过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吸入空气中的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和水蒸气。为了验证吸入的气体与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采用了下图装置进行实验。 (1)验证二氧化碳 锥形瓶1和2中盛放的是_。连续数次吸气时,开关A和B的状态分别是_ (以“打开”或“关闭”进行说明);调整开关A和B,再进行连续数次呼气操作。整个过程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证明吸入和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不同。 (2)验证水蒸气 更换锥形瓶1和2中的药品,连续进行吸气和呼气操作(步骤同上),为了得出正确的结论,还需要进行的操作是_。 33(8分)在化学实验室,某小组同学实验时发现一瓶没

17、有密封好的NaOH已经结块。 【提出问题】结块后的固体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固体为碳酸钠 猜想二:固体为碳酸钠和氢氧化钠。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固体中有碳酸钠的原因_。【查阅资料】 NaCO溶液pH7,BaCl溶液pH=7,NaCO+BaCl=BaCO?+2NaCl 2322323【进行实验】从瓶中取出一定量的固体,加入足量水溶解,再将溶液分三等份分别装入A、B、C三支试管,进行如下实验。 同学们根据实验现象,认为结块固体中有碳酸钠和氢氧化钠。 【实验分析】 (1)根据同学们的实验结论,三支试管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分别是_ _;B试管中现象产生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 (2)同

18、学们得出的结论是不正确的,原因是_。 (【实验设计】为进一步确定固体的成分,请写出你设计的实验方案_ _。 【实验反思】 (1)试剂瓶中的固体结块的原因可能是_。 (2)在溶解固体时放出了一定的热量,依据此现象有同学认为该固体中一定有氢氧化钠,为验证该同学的结论是否正确,还应该进行的实验是_ _。 通州32(5分)某学习小组利用右图装置完成如下实验, 以验证所学物质的性质。 (1)若A中盛有浓盐酸,B中盛有紫色的石蕊试液, 将A、B中液体分别滴入烧杯?、?中,一段 时间后观察到的现象是 。 (2)化学反应通常伴随能量的变化,可借助反应前后的温 度变化来判断是否发生了反应。在不使用温度计的情况下

19、,若A中盛有稀盐酸,烧杯?中盛有固体氢氧化钠,将A中的稀盐酸滴入烧杯?,观察到气球变瘪,则证明反应发生了。有的同学提出:该现象不足以证明NaOH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他的理由是: 。(填一种即可) (3)若将集气瓶中充满CO,先将B中盛放的NaOH溶液滴入烧杯?中少量,会看到2气球微微变鼓;再将A中的液体滴入烧杯?。请根据下列实验现象将下表中的试(剂补充完整。 现象 ? ? ? 装置 气球变瘪又恢复原状气球变瘪 气球先变瘪后又变得更鼓 滴管A HO 2烧杯? HO 固体NaCO 22333(8分)已知草酸(HCO)在加热条件下会发生分解反应,同学们对生成物产生了浓厚224的兴趣,于是用实验的

20、方法对生成的物质进行探究。 【提出猜想】产生的气体是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混合物。 【查阅资料】(1)碱石灰是固体氢氧化钠和氧化钙的混合物。 (2)H在高温条件下可以还原氧化铁。 2【实验过程】同学们经过讨论设计了如下图所示装置,并进行了实验(部分夹持仪器已略去)。 碱石灰 FeO浓硫酸 23石灰水 草酸 石灰水 A B C D E (1)观察到装置D中产生的现象为 。 (2)装置C的作用为吸收混合气体中的水和二氧化碳,其中氧化钙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观察到装置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由此得出的结论为 。又知装置C的质量增加了,E中石灰水变浑浊了,并结

21、合上述实验现象,某同学得出了结论。 【得出结论】同学认为猜想正确,请写出草酸分解的方程式 。 【反思与评价】 (1)根据上述实验现象,有的同学认为草酸分解不一定生成CO。你认为他的看法是否合理, 原因是 。 (2)有同学认为上述实验中还有不合理的地方,你认为下列建议正确的是 。(填数字序号) ?应在装置A、B之间增加检验水蒸气的装置 ?应在装置E后增加尾气处理装置 ?可将装置C换成装有浓硫酸的洗气瓶 ?可在装置C、D之间增加盛有澄清石灰水的洗气瓶www. (360题库网 ) 房山32.(6分)用下面的装置将一定量的CO和CO的混合气体进行分离和干燥。图中的a、2b、c、d均为活塞,可以控制气体

22、的通过和液体的加入,实验前活塞均已关闭。请选择适宜的试剂完成上述实验。 供选用的试剂有:?稀硫酸?浓硫酸?氢氧化钠溶液?澄清的石灰水(试剂均足量) 实验分以下两步进行: (1)关闭b、c,打开a、d,则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丙中试 剂为 (填数字序号)。若乙装置中的现象是 _ ,说明甲装置中 反应是充分的。 此步实验后收集到的气体是 。 (2)在甲装置的分液漏斗中加入试剂?,然后_,即可收集到 另一种气体。 33.(7分)“过氧化钠(NaO)”是一种淡黄色固体,能与水或二氧化碳反应放出氧气。实22验室有一瓶放置了较长时间的过氧化钠粉末,已知发生了部分变质,同学们取3.00g变质粉末决定

23、探究其中的成分及其质量。 【提出问题】变质的过氧化钠粉末中有哪些成分,它们的质量是多少, 【查阅资料】 ?2NaO+2HO?4NaOH+O? 2NaO+2CO?22222222NaCO+O232 ?碳酸钠溶液显碱性,氯化钙溶液显中性。 ?NaCO+ CaCl?CaCO?+2 NaCl 3232【猜想与假设】 (1)粉末成分是NaO和NaOH的混合物 22(2)粉末成分是_的混合物 (3)粉末成分是NaO、NaOH 和NaCO的混合物 2223 【设计实施方案】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取3.00g变质粉末于一支大试管内, 加入适量的水,共收集到0.32g气体,固体完全溶解,_ 然后用带火星木条检

24、验生成的气体。 ?继续向上述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石灰 水,充分反应。 _ ?将?中物质过滤,得到滤渣,将其洗 涤、干燥并称量,得固体1.00g。 【解释与结论】同学们经过认真分析,得出了以下结论。粉末中含有的成分及质量 NaO NaOH NaCO 2223成分(填“有”或“没有”) 质量(g) 【反思与评价】 (1)实验室在保存过氧化钠时应注意_。 (2)有同学提出把第?步实验中足量的石灰水改为足量氯化钙溶液,至沉淀不再生成时过滤,向滤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若液体变红,则证明原粉末中有NaOH。你认为该方案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_。 答案: 东城 32(6分)(1)?氢氧化钠 ?易溶于水、与水反应且生

25、成碱性物质(2分) (2)D中液体进入C中,一段时间后,长颈漏斗中的液面上升 FeO+3=Fe(SO)+3HO(1分) Fe + HSO=FeSO+ H?(1分) 232432244233(8分)(1)溶液变红,CO+ Ca(OH)= CaCO?+HO 2232(2)?SO+ Ca(OH)= CaSO?+HO 2232?生成的无色不稳定的物质受热分解 ?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 ?没有进行尾气处理 【反思提高】将褪色后的溶液加热,观察溶液颜色变化,若溶液恢复为红色,则此结论 是正确的,若溶液不能恢复为红色,则此结论不正确(2分) 西城: 32(6分) 点燃 (1)验纯 CH+ 2O CO

26、+ 2HO 4222 (2)?除去CO、HO ?b a ?H和CO(答全给2分,否则0分) 22233(【实施方案】 实验1 1 NaCl 实验2 NaCO + Ca(OH)= CaCO?+ 2NaOH 232 3(或NaSO + Ca(OH)= CaSO?+ 2NaOH) 232 3【继续实验】均有气泡产生,5号溶液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实验反思】(2分,每步操作和现象均答全者给1分)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4号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有白色沉淀生成 4号溶液是部分变质 CaCl溶液。 2的NaOH溶液。 ?向上层清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 海淀:朝

27、阳: 32.(1)制取氧气(或制取不溶于水的气体) (2)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热,待冷却后打开K,?中的水倒流入?中约占瓶2(内气体体积的1/5(必答加点字的含义) (3)?紫色石蕊 ?关闭K、K,打开K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广口瓶中,关闭K,充分反应后打开12K,?中稀盐酸倒流入?中有气泡产生。(2分,答全给分,答不全不给分) 233(1)Ca(OH)+CO= CaCO?+ HO 2232(2)【猜想假设】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分析讨论】丁同学猜想不合理,因为NaCO和Ca(OH)能发生反应,不能共232存 【实验设计】 实验步骤:取滤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钙溶液,静置取上层清液滴加无色

28、酚酞 实验现象:试管中出现白色浑浊,且上层清液呈红色 【实验分析】不正确,因为乙、丙猜想均可出现上述现象(写出一种即可)。 【反思拓展】 ACD 丰台: 32(6分) (1)打开止水夹K和K、关闭K, 132CaCO + 2HCl CaCl + HO + CO?;CO+ Ca(OH)CaCO?+HO 322222 32(2)2NaOH , CO NaCO , HO 2232NaCO + 2HCl 2NaCl + HO + CO? (1分,写全并正确给分) 2322C中有气泡产生 (2分,多答不给分) 33(9分) (1)(1分)Ca(OH) 2 (2)(2分)(操作和现象1分,化学方程式1分)

29、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滴加 酚酞 溶液 _溶液变红 方程式为 NaCO,Ca(OH)CaCO?+2NaOH。 2323(3)(2分)甲:NaOH、Ca(OH) 丙 :NaOH (答案可互换) 2 (4)(1分)不正确 溶液中有氢氧化钠,加入几滴盐酸,即使溶液中有碳酸钠,也可能不产生气体。 (5)(3分)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分别取少量滤液于若加入碳酸钠溶液有沉则滤液中的溶质是NaOH和Ca(OH) 2两支试管中,一支加入淀产生 碳酸钠溶液,另一支加若加入氢氧化钙溶液有滤液中的溶质是NaOH、NaCO23 入氢氧化钙溶液 沉淀产生 若两支试管中均无现象 则滤液中的溶质为NaO

30、H 石景山: 32(5分) (1)澄清石灰水 A打开、B关闭 A中石灰水不变浑浊,B中石灰水变浑浊 (2)分别称量两个盛有液体的锥形瓶在吸气和呼气前后的质量 (2分) 33(8分) CO + 2NaOH NaCO+ HO 223 2【实验分析】(1)A中溶液变红,B中有气泡产生,C中溶液变浑浊 NaCO+ 2HCl 2NaCl+ HO + CO? 23 22(2)碳酸钠溶液呈碱性,A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后变红,不能证明原固体有氢氧化钠 【实验设计】取少量结块固体于试管(或烧杯)中,加水使其完全溶解,再向其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静置后,向上层清液(或过滤后向滤液)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溶液,若溶液变

31、红,则结块固体中有氢氧化钠,否则,无氢氧化钠。(2分) 【实验反思】(1)氢氧化钠吸水潮解 (2)取碳酸钠固体将其溶解,观察是否有放热现象 通州: 32(1)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或烧杯?中液体变红;若多答了气球变瘪也给分;只写“变红”不得分) (2)固体氢氧化钠遇水放热,也可以使气球变瘪(或加入的稀盐酸也占有一定体积) (3)?浓硫酸(浓HSO)?稀盐酸或稀硫酸(写化学式或其它酸也给分)24? 固体氢氧化钠(烧碱)或氧化钙(生石灰)(只写化学式没有固体(不给分) 33(【实验过程】 (1)红色的粉末逐渐变成黑色。 (2)CaO +HO = Ca(OH)。 22(3)CO + Ca(OH) =

32、Ca CO?+ HO;草酸分解产生的气体中含有CO。 22322? 【得出结论】 HCO HO + CO? + CO?。 22422【反思与评价】 (1)合理。可能有未吸收完全的CO使E浑浊,同时如产生H也可以使氧22176.186.24期末总复习化铁还原。(2分,不全不得分) (2)? 房山: 6、增加动手操作的机会,使学生获得正确的图形表象,正确计算一些几何形体的周长、面积和体积。32(6分,最后一空2分,其余每空1分) (6)直角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1)CO + 2NaOH= NaCO + HO ? 石灰水不变浑浊 一氧化碳(或CO) 2232(2) 关闭a、d,打开b、c,让分液漏斗中

33、溶液缓缓流下至不再产生气泡时, 关闭b 8.解直角三角形:在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一共有五个元素,即三条边和二个锐角。由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的已知元素,求出所有未知元素的过程,叫做解直角三角形(须知一条边)。33(7分, 最后一空2分,其余每空1分) 【猜想与假设】 (2)NaO 和NaCO 22232、第三单元“生活中的数”。通过数铅笔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模型的过程,会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体会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设计实施方案】 三三角函数的计算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固体完全溶解,有气泡产生,带火星木 (5)切线的判定定理: 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条复燃。 产生白色沉淀 (3)若条件交代了某点是切点时,连结圆心和切点是最常用的辅助线.(切点圆心要相连)【解释与结论】 1、熟练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O NaOH NaCO Na 2223成分(填“有”或“没有”) 有 有 有 质量(g) 1.56 0.38 1.06 反思与评价】 (1)密封保存(隔绝水或二氧化碳) 经过同一直线上的三点不能作圆.(2)不合理,因为过氧化钠与水反应也能生成氢氧化钠,也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所以,不能证明原粉末中有NaOH。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