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高二选修2-3-5.4射线的探测和防护同步训练.doc

上传人:时光煮雨 文档编号:14709792 上传时间:2022-02-15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2.1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物理高二选修2-3-5.4射线的探测和防护同步训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人教版物理高二选修2-3-5.4射线的探测和防护同步训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人教版物理高二选修2-3-5.4射线的探测和防护同步训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人教版物理高二选修2-3-5.4射线的探测和防护同步训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物理高二选修2-3-5.4射线的探测和防护同步训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物理高二选修2-3-5.4射线的探测和防护同步训练.doc(2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物理高二选修2-3 5.4射线的探测和防护同步训练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15题;共31分)1. (2分) 图为查德威克实验示意图,由天然放射性元素钋(Po)放出的A射线轰击铍时会产生粒子流A , 用粒子流A轰击石蜡时会打出粒子流B , 经研究知道( )A . A为中子,B为质子B . A为质子,B为中子C . A为射线,B为中子D . A为中子,B为射线【考点】 2. (2分) (2017高二下河北期末)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只与温度有关B . 核电站采用了重核裂变,用中子轰击 U,产生的新核的比结合能比 U小C . 粒子散射实验现象说

2、明原子具有核式结构D . 氢原子发光时只能发出一种频率的光【考点】 3. (2分) (2020松江模拟) 下列射线本质上由电子构成的是( ) A . X射线B . 射线C . 射线D . 射线【考点】 4. (2分) (2017高二下涞水期中)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天然放射性现象说明原子核内部具有复杂的结构B . 粒子散射实验说明原子核内部具有复杂的结构C . 原子核发生衰变生成的新核原子序数增加D . 氢原子从能级3跃迁到能级2辐射出的光子的波长小于从能级2跃迁到能级1辐射出的光子的波长【考点】 5. (2分) 图为粒子穿过充满氮气的云室时拍摄的照片,在许多粒子的径迹中有一条发生了

3、分叉,分叉后有一条细而长的径迹和一条粗而短的径迹,则( )A . 细而长的径迹是粒子B . 细而长的径迹是氧核C . 粗而短的径迹是氧核D . 粗而短的径迹是质子【考点】 6. (2分) 图示是用来监测在核电站工作的人员受到辐射情况的胸章,通过照相底片被射线感光的区域,可以判断工作人员受到何种辐射当胸章上1 mm铝片和3 mm铝片下的照相底片被感光,而铅片下的照相底片未被感光时,则工作人员可能受到了辐射的射线是( )A . 和B . 和C . 和D . 、和【考点】 7. (2分) (2020高二下曲周期中)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可以有效地改变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B

4、 . 射线、射线、射线都是高速运动的带电粒子流C . 光的波长越大,光子的能量越小,波动性越显著D . 动能相等的质子和电子,它们的德布罗意波也相等E . 在LC振荡回路中可通过增大电容电感,提高发射电磁波的频率【考点】 8. (2分) (2017高二下鄞州期末) 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照相机镜头表面的镀膜是光的偏振现象的应用B . 衰变所放出的电子来自原子核外C . 射线是一种波长很短的电磁波D . 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随温度的升高而变短【考点】 9. (2分) 如图所示,阴极射线管接通电源后,电子束由阴极沿X轴正方向射出,在荧光板上会看到一条亮线要使荧光板上的亮线向z轴负方向偏转,

5、可采用的方法是( )A . 加一沿y轴负方向的磁场B . 加一沿z轴正方向的磁场C . 加一沿y轴正方向的电场D . 加一沿z轴负方向的电场【考点】 10. (2分) 关于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利用射线使空气电离,消除静电B . 利用射线照射植物的种子,使产量显著增加C . 利用射线来治肺癌、食道癌D . 利用放射性同位素跟它的非放射性同位素的化学性质相同,可以作为示踪原子【考点】 11. (2分) 如图所示是用阴极射线管演示电子在磁场中受洛伦兹力的实验装置,图中虚线是电子的运动轨迹,那么下列关于此装置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A端接的是高压直流电源的正极B

6、. C端是蹄形磁铁的N极C . C端是蹄形磁铁的S极D . 以上说法均不对【考点】 12. (2分) 在核反应堆中,为了使快中子的速度减慢,可选用作为中子减速剂的物质是( ) A . 氢B . 镉C . 氧D . 水【考点】 13. (2分) (2019高二下厦门期中) 关于天然放射性现象中产生的三种射线,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 、 三种射线中, 射线的电离作用最强,穿透能力也最强B . 、 、 三种射线中, 射线的速度最快,可以达到0. 9cC . 人们利用 射线照射种子,可以使种子内的遗传物质发生变异,培育出新的优良品种D . 人们利用 射线射线穿透能力强的特点,可以探查较厚

7、的金属部件内部是否有裂痕【考点】 14. (2分)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人类关于原子核内部的信息,最早来自天然放射现象B . 在,三种射线中射线电离作用最强C . 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缩短D . 较重的核分裂成中等质量大小的核,核子的比结合能都会减少【考点】 15. (3分) 如图所示的阴极射线管,无偏转电场时,电子束加速后打到荧屏中央形成亮斑如果只逐渐增大M1M2之间的电势差,则( )A . 在荧屏上的亮斑向下移动B . 在荧屏上的亮斑向上移动C . 偏转电场对电子做的功增大D . 偏转电场的电场强度减小【考点】 二、 填空题 (共5题;共9分)16. (2分) 天

8、然放射性现象发出的射线中,存在射线、_和射线,其中射线的本质是高速运动的_核(填写元素名称)【考点】 17. (1分) 核能是一种高效的能源在核电站中,为了防止放射性物质泄漏,核反应堆有三道防护屏障:燃料包壳,压力壳和安全壳(见图1)结合图2可知,安全壳应当选用的材料是_【考点】 18. (2分) (2020青浦模拟) a射线、射线、射线、阴极射线四种射线中由原子核内射出、属于电磁波的射线是_,不是原子核内射出的射线是_。 【考点】 19. (2分) (2017溧水模拟) 核能是一种高效的能源核电站中,为了防止放射性物质泄漏核反应堆有三道防护屏障,燃料包壳,压力壳和安全壳(见图甲)结合图乙可知

9、安全壳应当选用的材料是_丙是用来检测工作人员受到辐射情况的胸章,通过照相底片被射线感光的区域可以判断工作人员受到何种辐射当胸章上l mm铝片和3mm铝片下的照相底片被感光,而铅片下的照相底片未被感光时结合图乙分析工作人员一定受到了_射线的辐射【考点】 20. (2分) 有效大量释放核能的途径有:一个途径是重核的裂变;另一个途径是轻核的聚变核电站是利用_核的_变【考点】 三、 解答题 (共5题;共53分)21. (15分) 1897年汤姆生通过对阴极射线的研究,发现了电子,从而使人们认识到原子是可分的汤姆生当年用来测定电子比荷(电荷量e与质量m之比)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真空玻璃管内C、D为平行板

10、电容器的两极,圆形阴影区域内可由管外电磁铁产生一垂直纸面的匀强磁场,圆形区域的圆心位于C、D中心线的中点,直径与C、D的长度相等已知极板C、D的长度为L1 , C、D间的距离为d , 极板右端到荧光屏的距离为L2 由K发出的电子,经A与K之间的高电压加速后,形成一束很细的电子流,电子流沿C、D中心线进入板间区域若C、D间无电压,则电子将打在荧光屏上的O点;若在C、D间加上电压U , 则电子将打在荧光屏上的P点,P点到O点的距离为H;若再在圆形区域内加一方向垂直于纸面向外、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则电子又打在荧光屏上的O点不计重力影响(1) 求电子打在荧光屏O点时速度的大小(2) 推导出电子比

11、荷的表达式(3) 利用这个装置,还可以采取什么方法测量电子的比荷?【考点】 22. (10分) 汤姆生用如图所示的装置(阴极射线管)发现了电子电子由阴极C射出,在CA间电场加速,A上有一小孔,所以只有一细束的电子可以通过P与P两平行板间的区域,电子通过这两极板区域后打到管的末端,使末端S处的荧光屏发光(荧光屏可以近似看成平面)水平放置的平行板相距为d , 长度为L , 它的右端与荧光屏的距离为D 当平行板间不加电场和磁场时,电子水平打到荧光屏的O点;当两平行板间电压为U时,在荧光屏上S点出现一亮点,测出OS=H;当偏转板中又加一磁感应强度为B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时,发现电子又打到荧光屏的O点

12、若不考虑电子的重力,求(1) CA间的加速电压U;(2) 电子的比荷 【考点】 23. (9分) 如图所示为卢瑟福在实验室里第一次成功在实现了原子核人工转变的实验装置示意图,M是显微镜,S是荧光屏,F是铝箔氮气从阀门T充入,A是放射源(1) 完成该人工核转变的方程式?(2) (单选题)在观察由新粒子引起的闪烁之前需进行必要的调整的是( )A . 充入氮气后,调整铝箔厚度,使S上有粒子引起的闪烁B . 充入氮气后,调整铝箔厚度,使S上见不到新粒子引起的闪烁C . 充入氮气前,调整铝箔厚度,使S上能见到新粒子引起的闪烁D . 充入氮气前,调整铝箔厚度,使S上见不到粒子引起的闪烁(3) (单选题)在

13、容器充入氮气后,屏S上出现闪光,该闪光是( )A . 粒子射到屏上产生的B . 粒子从F处打出的新粒子射到屏上产生的C . 粒子击中氮核后产生的新粒子射到屏上产生的D . 放射性物质的射线射到屏上产生的【考点】 24. (9分) 如图所示为卢瑟福在实验室里第一次成功在实现了原子核人工转变的实验装置示意图,M是显微镜,S是荧光屏,F是铝箔氮气从阀门T充入,A是放射源(1) 完成该人工核转变的方程式?(2) (单选题)在观察由新粒子引起的闪烁之前需进行必要的调整的是( )A . 充入氮气后,调整铝箔厚度,使S上有粒子引起的闪烁B . 充入氮气后,调整铝箔厚度,使S上见不到新粒子引起的闪烁C . 充

14、入氮气前,调整铝箔厚度,使S上能见到新粒子引起的闪烁D . 充入氮气前,调整铝箔厚度,使S上见不到粒子引起的闪烁(3) (单选题)在容器充入氮气后,屏S上出现闪光,该闪光是( )A . 粒子射到屏上产生的B . 粒子从F处打出的新粒子射到屏上产生的C . 粒子击中氮核后产生的新粒子射到屏上产生的D . 放射性物质的射线射到屏上产生的【考点】 25. (10分) 1930年发现,科学家在真空条件下用粒子轰击 时,产生了一种看不见的、贯穿力很强的不带电粒子,为了弄清楚这是一种什么粒子,人们用它分别去轰击氢原子和氮原子,结果打出一些氢核和氮核,并以此推算出了该粒子的质量,从而确定改粒子为中子设氢核的

15、质量为mH , 氮核的质量为氢核质量的14倍,碰撞后氢核的速度为vH , 氮核的速度为vN , 假设中子与它们的碰撞为弹性弹性碰撞,碰撞的粒子分别为中子和氢核及中子和氮核(1) 试写出粒子轰击 的核反应方程;(2) 试根据中子与氢原子和氮原子的碰撞结果,利用题中的可测量量,推算出中子的质量【考点】 第 24 页 共 24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15题;共31分)答案:1-1、考点:解析:答案:2-1、考点:解析:答案:3-1、考点:解析:答案:4-1、考点:解析:答案:5-1、考点:解析:答案:6-1、考点:解析:答案:7-1、考点:解析:答案:8-1、考点:解析:答案:9-1、考点:解

16、析:答案:10-1、考点:解析:答案:11-1、考点:解析:答案:12-1、考点:解析:答案:13-1、考点:解析:答案:14-1、考点:解析:答案:15-1、考点:解析:二、 填空题 (共5题;共9分)答案:16-1、考点:解析:答案:17-1、考点:解析:答案:18-1、考点:解析:答案:19-1、考点:解析:答案:20-1、考点:解析:三、 解答题 (共5题;共53分)答案:21-1、答案:21-2、答案:21-3、考点:解析:答案:22-1、答案:22-2、考点:解析:答案:23-1、答案:23-2、答案:23-3、考点:解析:答案:24-1、答案:24-2、答案:24-3、考点:解析:答案:25-1、答案:25-2、考点:解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