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诵读教学中不和谐现象的解决策略.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4714630 上传时间:2022-02-16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77.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英语诵读教学中不和谐现象的解决策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小学英语诵读教学中不和谐现象的解决策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小学英语诵读教学中不和谐现象的解决策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小学英语诵读教学中不和谐现象的解决策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小学英语诵读教学中不和谐现象的解决策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英语诵读教学中不和谐现象的解决策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英语诵读教学中不和谐现象的解决策略.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k一论文堂表专家一加国学本期加I小学英语诵读教学中不和谐现象的解决策略小学英语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获得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英语是一门语言课程,在所有的语言实践中,诵读是一个重要的环节。而语流和语感的形成是建立在大量的背诵和朗读训练的基础上。客观反思目前的英语诵读教学,还存在着许多不和谐现象。现象一:诵读拖音。这是绝大多数学生在诵读训练时所表现出来的共性,尤其是在集体诵读时拖音更为明显。学生习惯于将某一单词或句子的尾音加以延长。现象二:语调过平。语调过平也可解释为语调过于僵硬。没有起伏感。尤其在课文诵读时会以同一语调开始直至结束。现象三:语言缺乏表现力。这主要体现在个人诵

2、读上。学生在诵读时缺少对语言的修饰,显得过于平白,这和上面提到的语调过平也有共通之处。反思以上现象,这有悖于素质教育的精神,而且势必会让学生丧失学习英语的兴趣,失去以后进一步学习英语的动力和能力,为以后继续学习英语带来不利因素。所以,在英语教学中,可从以下四个方面突破,改善英语诵读现状,提高朗读水平,促进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一、确定各个年级的诵读训练重点三年级要求掌握音准和升降调;四年级要求掌握重读和弱读;五年级要求掌握爆破、节奏感和速读;六年级要求掌握长句的各种句式的语速和停顿。二、通过加强诵读的学法指导,形成学生对语言的感知相对于抄写单词和句子,每天要求学生背诵对话和短文有着无可k一论文堂

3、表专家一加国学本期加I比拟的优势。首先,抄写是无声的、枯燥的,在抄写的过程中熟悉的只是字形;而背诵是有声的,在背诵的过程中熟悉了语言的三大要素之语音,为准确、清晰、快速地说好英语提供必要的基础练习和心理准备。其次,抄写的对象是个体,背诵、朗读的对象是整体。第三,抄写费时费力;而背诵省时省力。那么,教师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应该怎样进行有效的诵读指导呢?1、理解为先,而后诵读理解单词的正确发音、句子的正确朗读,只有单词的发音正确,句子的轻重音读正确,才谈得上有语感。生吞活剥式的死记硬背是没有效果的。例如:牛津小学英语5a中parta,由于学生初次接触长篇对话,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在读准单词的基础上,慢慢读

4、准句子,再根据一些辅助教具来朗读课文,帮助学生理解文章,最后进行一系列的诵读。诵读课文就是因事而语,有意义地读、背,言之有物,背之有理。2、先听后说,其次读背既然诵读课文是练习英语口语行之有效的方法,那么诵读的方法就显得更加重要。小学生刚开始接触英语时,感性认识尤为可贵。为了增强感性认识,我诵读英语时遵循“听-读-诵”的顺序。例如:在教授单词时,先让学生听录音,获得初步的感性认识,接着听老师范读,看老师的口形,获得进一步的认识,然后自己朗读,最后进行诵读。听是英语学习的一项基本功,也是学习英语的目的之一。它对于要进行诵读的小学生而言,既能训练听力,又能示范k一论文堂表专家一加国学本期加I和正音

5、。当然学生听到的英语除发音标准外,还应富有感情色彩,以便学生学到地道的、活的语言,这一点是不可忽视的。3、观察学生,因材施教学生的基础存在着差异,这也决定了学生的诵读能力有强有弱。对于那些记忆力好、理解能力强的学生,诵读课文内容已经不能满足。如果适时引入一些课外有趣的小文章,既增加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又满足了这些学生的诵读要求,大幅度地提高了学生的英语能力,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语感。而对能力弱的学生来说,掌握和运用所读的内容要困难得多。但是语言规律是有章可循的,在教学中通过举各种例子来说明句子可变而句子结构不变的道理,强化学生在背诵中记住句子结构的意识,提高学生运用句子结构的灵活性,从

6、而提高学生的诵读能力。例如:牛津小学英语5a中unit2中出现了用therebe句子来描述室内物品,教师可以给能力弱的学生出示这样一个句子结构:thereisa/an物品单数+地点词组和therearcsome物品复数十地点词组,让学生来进行替换操练,体会句子可变、结构不变的道理,从而提高诵读的效果。三、创设诵读环境,诱发诵读情趣叶圣陶说过“作者胸有境,人境好与亲”。创设良好的诵读环境,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还能增强学生的语感。由于小学生处于心理发展期,其年龄结构大致在912岁左右,学生的学习活动需要一定的诱引力,才能更好地进行,即学生对感兴趣、喜欢的东西就容易学会。一项抽样调查显示,

7、学生的学习兴趣越高,学k一论文堂表专家一加国学本期加I习效果就越好。针对学生这一特点,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课文内容要求,有意识地创设优美情境,便能诱发学生诵读激情,增强诵读情趣,使学生由不愿意到愿意,由被动观望到主动参与,从而热爱诵读。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拓宽英语学习渠道,激励学生好学的积极性,提供学习的机会,我们应该以教材为语言典范。以生活为“大教材”,为学生创设语言环境。为此,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下手:1、帮助学生克服原始心态突破自身心理围墙,注意自我改造语言环境,使他们敢于开口,不怕嘲笑,不怕丢脸,树立为了说好一句地道的英语而磨破嘴皮的决心。2、树立“大教材观”即以教材为依据,把日常生活当做语

8、言大教材,让学生回到实际的生活情景中去模仿、体验、感知句型对话,用具体的语言环境推动语言感觉的形成。3、增强朗读趣味,培养朗读兴趣趣味性是教学中必须体现的原则,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实现趣味性。如全班学生集体朗读、学生自由朗读、学生单独朗读、接力朗读、男生集体读、女生集体读、按单双学号朗读、朗读比赛、配景朗读、表演朗读等。四、培养诵读习惯,增强学生语感1、多听录音,大声诵读对于小学生来说,应尽可能多地多听录音、多模仿,增强感性认k一论文堂表专家一加国学本期加I识,感受不同角色的语调、语气、音质和感情色彩等,然后大声诵读。2、仔细听学,用心诵读用“心”读首先要做到用“心”听。小学生模仿能力强,但缺乏自

9、控能力,往往一听到教师或录音的示范发音就急于开口模仿,轻声跟读,但往往发音不准确,还影响其他学生听课。因此,在英语教学的起始阶段,教师要训练学生仔细听教师的示范发音,提醒学生边听发音,边注意观察教师的口形,然后再模仿。在模仿过程中要求学生达到眼到、口到、耳到、心到之境界,要求口、眼、耳与大脑并用,可以循序渐进,先要求做到“眼到一一口到”,逐步达到“口到一一心到”。3、立足课堂,及时诵读由于小学英语课时少,训练项目又较多,光靠课堂上的诵读是不够的,有些诵读任务可作为家庭作业布置给学生。但由于受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的影响,多数小学生的自觉性不是很强。诵读任务如果布置下去不检查,收效就不大。教师可以在课内采用齐背、分组背、接力背、汉译英、英译汉、默写等方法来检查。总之,学习英语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有不断地进行诵读活动,不断地重复模仿,才能真正地提高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朗读是“准口语”,它是一种综合性的练习,朗读需要学生读、听、说等多种能力同时发挥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有效的教法,让学生在课堂上有兴趣地读,自觉地读,有效地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