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一建市政案例考点第三章轨道交通.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4719253 上传时间:2022-02-16 格式:DOC 页数:74 大小: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一建市政案例考点第三章轨道交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2018年一建市政案例考点第三章轨道交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2018年一建市政案例考点第三章轨道交通.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亲,该文档总共7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8年一建市政案例考点第三章轨道交通.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一建市政案例考点第三章轨道交通.doc(7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有关单位协1、基坑工程设计文件应对基坑工程监测提出技术要求, 建设方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第三方对基坑工程实施现场监测。监测单位应编制监测方案,监测方案需经建设方、设计方、监理方等认可,必要时还须与基坑周边环境涉及的商一致后方能实施2 )工程概况;4)监测内容及项目;6)监测人员配备; 8)基准点、监测点的布设与保护 10)监测期和监测频率; 12)作业安全及其他管理制度。2、监测方案内容: 12 个:周工报项目,配反点精期,设备安全I)建设场地岩土工程条件及基坑 周边环境状况3)监测报警及异常情况下的监测措施 ;5)监测目的和依据;7)监测数据处理与信息 反馈;9)监测方法和精度;II) 监测仪

2、器 设备及检定要求;3、基坑监测对象:建路管,支水土;1)周边建筑; 2 )周边重要的道路; 3) 周边管线及设施; 4)支护结构; 5)地下水状况; 6)基坑底部及周边土体; 7)其他对象。基坑监测项目包括 围护墙顶的水平和竖向位移,围护结构水平位移,立柱竖向位移,土体分层竖向位移及水平位移坑边地表沉降,坑底隆起,周边建(构)筑物、地下管线及道路沉降,地下水位,土压力及孔隙水压力,锚杆或支撑内力,围护结构内力4、测点布置围护墙或基坑边坡顶部的水平和竖向位移监测点应沿基坑周边布置, 基坑中部、阳角处应布置监测点。监测点 的水平间距不宜大于 20m。围护结构水平位移监测点宜布置在基坑周边的中部、

3、阳角处及有 代表性部位。监测点的水平间距宜为20至 50m。以基坑边缘外 1到 3倍基坑开挖范围中需要保护的周边环境作为监测对象。管线监测点应根据 修建年份、类型、材料、尺寸及现状 等情况,确定监测点的位置;监测点宜布置在管线的 节点、直接监测点,在无法埋设直接监测点的部位,转角点和变形曲率较大的部位;供水、煤气、暖气等压力管线宜设置可设置间接监测点5、监测方法(1)水平位移监测:测定特定方向的水平位移宜采用小角度法、投点法、视准线法 等。竖向位移监测:竖向位移监测可采用几何水准测量、光电距三角高程测量、静力水准测量等方法。(3) 深层水平位移监测:深层水平位移监测方法适用于基坑围护桩(墙)和

4、土体深层水平位移监测项目,宜采用在桩(墙)体或土体中预埋测 斜管、通过测斜仪观测各深度处水平位移的方法。(4) 土压力宜采用土压力计测量;孔隙水压力采用孔隙水压力计进行测量;地下水位监测宜通过孔内设置水位管,采用水位计进行 量测。(5)支护结构内力:支护结构内力可采用安装在结构内部或表面的应变计或应力计 量测;混凝土构件可采用钢筋应力计或混凝土应变计量测;钢构件可采用轴力计或应变计等量测。(6)锚杆及土钉内力:锚杆及土钉内力宜采用专用 测力计、钢筋应力计或应变计,当使用钢筋 束时宜监测每根钢筋内力。6、监测时间:监测期应从基坑工程施工开始,直至地下工程完成为止。变形稳定判断的标准:最后100天

5、沉降率小于0.01至0.04mm/天;相对稳定适当降低频率,异常时, 加密监测,危险 实时跟踪;7、报警情形:数位支建管 ( 数据、位移、支撑、建筑、管线 );1)监测数据达到监测报警值的累计值;2)基坑支护结构或周边土体的位移值突然明显增大或基坑出现流沙、管涌、隆起、陷落或较严重的渗漏;3)基坑支护结构的支撑或锚杆体系出现过大变形、压屈、断裂、松弛或拔出;4)周边建筑的结构部分、周边地面出现较严重的突发裂缝或危害结构的变形裂缝;5)周边管线变形突然明显增长或出现裂缝、泄漏等;9)监测方法和精度;II) 监测仪器 设备及检定要求;设备安全;2)工程概况;4)监测内容及项目;6)监测人员配备;8

6、)基准点、监测点的布设与保护;10)监测期和监测频率;3、基坑监测对象:建路管,支水土;1)周边建筑; 2)周边重要的道路; 3)周边管线及设施; 4)支护结构; 5) 地下水状况; 6)基坑底部及周边土体; 7)其他对象。 基坑监测项目包括 围护墙顶的水平和竖向位移,围护结构水平位移,立柱竖向位移,土体分层竖向位移及水平位移 坑边地表沉降,坑底隆起,周边建(构)筑物、地下管线及道路沉降,地下水位,土压力及孔隙水压力,锚杆或支撑内力,围护结构内力4、测点布置围护墙或基坑边坡顶部的水平和竖向位移监测点应沿基坑周边布置, 基坑中部、阳角处应布置监测点。监测点 的水平间距不宜大于 20m o围护结构

7、水平位移监测点宜布置在基坑周边的中部、阳角处及有 代表性部位。监测点的水平间距宜为 20至 50m o 以基坑边缘 外 1 到 3 倍基坑开挖范围中需要保护的周边环境作为监测对象。管线监测点应根据修建年份、类型、材料、尺寸及现状 等情况,确定监测点的位置;监测点宜布置在管线的 节点、 转角点和变形曲率较大的部位;供水、煤气、暖气等压力管线宜设置 直接监测点,在无法埋设直接监测点的部位, 可设置间接监测点。5、监测方法( 1)水平位移监测:测定特定方向的水平位移宜采用小角度法、投点法、视准线法 等。竖向位移监测:竖向位移监测可采用 几何水准测量、光电距三角高程测量、静力水准测量等方法。(3) 深

8、层水平位移监测:深层水平位移监测方法适用于基坑围护桩(墙)和土体深层水平位移监测项目,宜采用在桩(墙)体或土体中预埋测 斜管、通过测斜仪观测各深度处水平位移的方法。(4)土压力宜采用土压力计测量;孔隙水压力采用孔隙水压力计进行测量;地下水位监测宜通过孔内设置水位管,采用水位计进行量测。(5)支护结构内力:支护结构内力可采用安装在结构内部或表面的应变计或应力计 量测;混凝土构件可采用钢筋应力计或混凝土应变计量测;钢构件可采用轴力计或应变计等量测。(6)锚杆及土钉内力:锚杆及土钉内力宜采用专用 测力计、钢筋应力计或应变计,当使用钢筋 束时宜监测每根钢筋内力。6、监测时间:监测期应从基坑工程施工开始

9、,直至地下工程完成为止。变形稳定判断的标准:最后100天沉降率小于0.01至0.04mm/天;相对稳定适当降低频率,异常时, 加密监测,危险 实时跟踪;7、 报警情形:数位支建管(数据、位移、支撑、建筑、管线);1)监测数据达到监测报警值的累计值;2)基坑支护结构或周边土体的位移值突然明显增大或基坑出现流沙、管涌、隆起、陷落或较严重的渗漏;3)基坑支护结构的支撑或锚杆体系出现过大变形、压屈、断裂、松弛或拔出;4)周边建筑的结构部分、周边地面出现较严重的突发裂缝或危害结构的变形裂缝;5)周边管线变形突然明显增长或出现裂缝、泄漏等;9)监测方法和精度;II)监测仪器 设备及检定要求;设备安全;2)

10、工程概况;4)监测内容及项目;6)监测人员配备;8)基准点、监测点的布设与保护;10)监测期和监测频率;3、基坑监测对象:建路管,支水土;1)周边建筑; 2)周边重要的道路; 3)周边管线及设施; 4)支护结构; 5) 地下水状况; 6)基坑底部及周边土体; 7)其他对象。 基坑监测项目包括 围护墙顶的水平和竖向位移,围护结构水平位移,立柱竖向位移,土体分层竖向位移及水平位移 坑边地表沉降,坑底隆起,周边建(构)筑物、地下管线及道路沉降,地下水位,土压力及孔隙水压力,锚杆或支撑内力,围护结构内力4、测点布置围护墙或基坑边坡顶部的水平和竖向位移监测点应沿基坑周边布置, 基坑中部、阳角处应布置监测

11、点。监测点 的水平间距不宜大于 20m o围护结构水平位移监测点宜布置在基坑周边的中部、阳角处及有 代表性部位。监测点的水平间距宜为 20 至 50m o 以基坑边缘 外 1 到 3 倍基坑开挖范围中需要保护的周边环境作为监测对象。管线监测点应根据修建年份、类型、材料、尺寸及现状 等情况,确定监测点的位置;监测点宜布置在管线的 节点、 转角点和变形曲率较大的部位;供水、煤气、暖气等压力管线宜设置 直接监测点,在无法埋设直接监测点的部位, 可设置间接监测点。5、监测方法( 1)水平位移监测:测定特定方向的水平位移宜采用小角度法、投点法、视准线法 等。竖向位移监测:竖向位移监测可采用 几何水准测量

12、、光电距三角高程测量、静力水准测量等方法。(3) 深层水平位移监测:深层水平位移监测方法适用于基坑围护桩(墙)和土体深层水平位移监测项目,宜采用在桩(墙)体或土体中预埋测 斜管、通过测斜仪观测各深度处水平位移的方法。(4)土压力宜采用土压力计测量;孔隙水压力采用孔隙水压力计进行测量;地下水位监测宜通过孔内设置水位管,采用水位计进行量测。(5)支护结构内力:支护结构内力可采用安装在结构内部或表面的应变计或应力计 量测;混凝土构件可采用钢筋应力计或混凝土应变计量测;钢构件可采用轴力计或应变计等量测。(6)锚杆及土钉内力:锚杆及土钉内力宜采用专用 测力计、钢筋应力计或应变计,当使用钢筋 束时宜监测每

13、根钢筋内力。6、监测时间:监测期应从基坑工程施工开始,直至地下工程完成为止。变形稳定判断的标准:最后100天沉降率小于0.01至0.04mm/天;相对稳定适当降低频率,异常时, 加密监测,危险 实时跟踪;7、 报警情形:数位支建管(数据、位移、支撑、建筑、管线);1)监测数据达到监测报警值的累计值;2)基坑支护结构或周边土体的位移值突然明显增大或基坑出现流沙、管涌、隆起、陷落或较严重的渗漏;3)基坑支护结构的支撑或锚杆体系出现过大变形、压屈、断裂、松弛或拔出;4)周边建筑的结构部分、周边地面出现较严重的突发裂缝或危害结构的变形裂缝;5)周边管线变形突然明显增长或出现裂缝、泄漏等;9)监测方法和

14、精度;II)监测仪器 设备及检定要求;设备安全;2)工程概况;4)监测内容及项目;6)监测人员配备;8)基准点、监测点的布设与保护;10)监测期和监测频率;3、基坑监测对象:建路管,支水土;1)周边建筑; 2)周边重要的道路; 3)周边管线及设施; 4)支护结构; 5) 地下水状况; 6)基坑底部及周边土体; 7)其他对象。 基坑监测项目包括 围护墙顶的水平和竖向位移,围护结构水平位移,立柱竖向位移,土体分层竖向位移及水平位移 坑边地表沉降,坑底隆起,周边建(构)筑物、地下管线及道路沉降,地下水位,土压力及孔隙水压力,锚杆或支撑内力,围护结构内力4、测点布置围护墙或基坑边坡顶部的水平和竖向位移

15、监测点应沿基坑周边布置, 基坑中部、阳角处应布置监测点。监测点 的水平间距不宜大于 20m o围护结构水平位移监测点宜布置在基坑周边的中部、阳角处及有 代表性部位。监测点的水平间距宜为 20至 50m o 以基坑边缘 外 1 到 3 倍基坑开挖范围中需要保护的周边环境作为监测对象。管线监测点应根据修建年份、类型、材料、尺寸及现状 等情况,确定监测点的位置;监测点宜布置在管线的 节点、 转角点和变形曲率较大的部位;供水、煤气、暖气等压力管线宜设置 直接监测点,在无法埋设直接监测点的部位, 可设置间接监测点。5、监测方法( 1)水平位移监测:测定特定方向的水平位移宜采用小角度法、投点法、视准线法

16、等。竖向位移监测:竖向位移监测可采用 几何水准测量、光电距三角高程测量、静力水准测量等方法。(3) 深层水平位移监测:深层水平位移监测方法适用于基坑围护桩(墙)和土体深层水平位移监测项目,宜采用在桩(墙)体或土体中预埋测 斜管、通过测斜仪观测各深度处水平位移的方法。(4)土压力宜采用土压力计测量;孔隙水压力采用孔隙水压力计进行测量;地下水位监测宜通过孔内设置水位管,采用水位计进行量测。(5)支护结构内力:支护结构内力可采用安装在结构内部或表面的应变计或应力计 量测;混凝土构件可采用钢筋应力计或混凝土应变计量测;钢构件可采用轴力计或应变计等量测。(6)锚杆及土钉内力:锚杆及土钉内力宜采用专用 测

17、力计、钢筋应力计或应变计,当使用钢筋 束时宜监测每根钢筋内力。6、监测时间:监测期应从基坑工程施工开始,直至地下工程完成为止。变形稳定判断的标准:最后100天沉降率小于0.01至0.04mm/天;相对稳定适当降低频率,异常时, 加密监测,危险 实时跟踪;7、 报警情形:数位支建管(数据、位移、支撑、建筑、管线);1)监测数据达到监测报警值的累计值;2)基坑支护结构或周边土体的位移值突然明显增大或基坑出现流沙、管涌、隆起、陷落或较严重的渗漏;3)基坑支护结构的支撑或锚杆体系出现过大变形、压屈、断裂、松弛或拔出;4)周边建筑的结构部分、周边地面出现较严重的突发裂缝或危害结构的变形裂缝;5)周边管线

18、变形突然明显增长或出现裂缝、泄漏等;9)监测方法和精度;II)监测仪器 设备及检定要求;设备安全;2)工程概况;4)监测内容及项目;6)监测人员配备;8)基准点、监测点的布设与保护;10)监测期和监测频率;3、基坑监测对象:建路管,支水土;1)周边建筑; 2)周边重要的道路; 3)周边管线及设施; 4)支护结构; 5) 地下水状况; 6)基坑底部及周边土体; 7)其他对象。 基坑监测项目包括 围护墙顶的水平和竖向位移,围护结构水平位移,立柱竖向位移,土体分层竖向位移及水平位移 坑边地表沉降,坑底隆起,周边建(构)筑物、地下管线及道路沉降,地下水位,土压力及孔隙水压力,锚杆或支撑内力,围护结构内

19、力4、测点布置围护墙或基坑边坡顶部的水平和竖向位移监测点应沿基坑周边布置, 基坑中部、阳角处应布置监测点。监测点 的水平间距不宜大于 20m o围护结构水平位移监测点宜布置在基坑周边的中部、阳角处及有 代表性部位。监测点的水平间距宜为 20 至 50m o 以基坑边缘 外 1 到 3 倍基坑开挖范围中需要保护的周边环境作为监测对象。管线监测点应根据修建年份、类型、材料、尺寸及现状 等情况,确定监测点的位置;监测点宜布置在管线的 节点、 转角点和变形曲率较大的部位;供水、煤气、暖气等压力管线宜设置 直接监测点,在无法埋设直接监测点的部位, 可设置间接监测点。5、监测方法( 1)水平位移监测:测定

20、特定方向的水平位移宜采用小角度法、投点法、视准线法 等。竖向位移监测:竖向位移监测可采用 几何水准测量、光电距三角高程测量、静力水准测量等方法。(3) 深层水平位移监测:深层水平位移监测方法适用于基坑围护桩(墙)和土体深层水平位移监测项目,宜采用在桩(墙)体或土体中预埋测 斜管、通过测斜仪观测各深度处水平位移的方法。(4)土压力宜采用土压力计测量;孔隙水压力采用孔隙水压力计进行测量;地下水位监测宜通过孔内设置水位管,采用水位计进行量测。(5)支护结构内力:支护结构内力可采用安装在结构内部或表面的应变计或应力计 量测;混凝土构件可采用钢筋应力计或混凝土应变计量测;钢构件可采用轴力计或应变计等量测

21、。(6)锚杆及土钉内力:锚杆及土钉内力宜采用专用 测力计、钢筋应力计或应变计,当使用钢筋 束时宜监测每根钢筋内力。6、监测时间:监测期应从基坑工程施工开始,直至地下工程完成为止。变形稳定判断的标准:最后100天沉降率小于0.01至0.04mm/天;相对稳定适当降低频率,异常时, 加密监测,危险 实时跟踪;7、 报警情形:数位支建管(数据、位移、支撑、建筑、管线);1)监测数据达到监测报警值的累计值;2)基坑支护结构或周边土体的位移值突然明显增大或基坑出现流沙、管涌、隆起、陷落或较严重的渗漏;3)基坑支护结构的支撑或锚杆体系出现过大变形、压屈、断裂、松弛或拔出;4)周边建筑的结构部分、周边地面出

22、现较严重的突发裂缝或危害结构的变形裂缝;5)周边管线变形突然明显增长或出现裂缝、泄漏等;9)监测方法和精度;II)监测仪器 设备及检定要求;设备安全;2)工程概况;4)监测内容及项目;6)监测人员配备;8)基准点、监测点的布设与保护;10)监测期和监测频率;3、基坑监测对象:建路管,支水土;1)周边建筑; 2)周边重要的道路; 3)周边管线及设施; 4)支护结构; 5) 地下水状况; 6)基坑底部及周边土体; 7)其他对象。 基坑监测项目包括 围护墙顶的水平和竖向位移,围护结构水平位移,立柱竖向位移,土体分层竖向位移及水平位移 坑边地表沉降,坑底隆起,周边建(构)筑物、地下管线及道路沉降,地下

23、水位,土压力及孔隙水压力,锚杆或支撑内力,围护结构内力4、测点布置围护墙或基坑边坡顶部的水平和竖向位移监测点应沿基坑周边布置, 基坑中部、阳角处应布置监测点。监测点 的水平间距不宜大于 20m o围护结构水平位移监测点宜布置在基坑周边的中部、阳角处及有 代表性部位。监测点的水平间距宜为 20 至 50m o 以基坑边缘 外 1 到 3 倍基坑开挖范围中需要保护的周边环境作为监测对象。管线监测点应根据修建年份、类型、材料、尺寸及现状 等情况,确定监测点的位置;监测点宜布置在管线的 节点、 转角点和变形曲率较大的部位;供水、煤气、暖气等压力管线宜设置 直接监测点,在无法埋设直接监测点的部位, 可设

24、置间接监测点。5、监测方法( 1)水平位移监测:测定特定方向的水平位移宜采用小角度法、投点法、视准线法 等。竖向位移监测:竖向位移监测可采用 几何水准测量、光电距三角高程测量、静力水准测量等方法。(3) 深层水平位移监测:深层水平位移监测方法适用于基坑围护桩(墙)和土体深层水平位移监测项目,宜采用在桩(墙)体或土体中预埋测 斜管、通过测斜仪观测各深度处水平位移的方法。(4)土压力宜采用土压力计测量;孔隙水压力采用孔隙水压力计进行测量;地下水位监测宜通过孔内设置水位管,采用水位计进行量测。(5)支护结构内力:支护结构内力可采用安装在结构内部或表面的应变计或应力计 量测;混凝土构件可采用钢筋应力计

25、或混凝土应变计量测;钢构件可采用轴力计或应变计等量测。(6)锚杆及土钉内力:锚杆及土钉内力宜采用专用 测力计、钢筋应力计或应变计,当使用钢筋 束时宜监测每根钢筋内力。6、监测时间:监测期应从基坑工程施工开始,直至地下工程完成为止。变形稳定判断的标准:最后100天沉降率小于0.01至0.04mm/天;相对稳定适当降低频率,异常时, 加密监测,危险 实时跟踪;7、 报警情形:数位支建管(数据、位移、支撑、建筑、管线);1)监测数据达到监测报警值的累计值;2)基坑支护结构或周边土体的位移值突然明显增大或基坑出现流沙、管涌、隆起、陷落或较严重的渗漏;3)基坑支护结构的支撑或锚杆体系出现过大变形、压屈、

26、断裂、松弛或拔出;4)周边建筑的结构部分、周边地面出现较严重的突发裂缝或危害结构的变形裂缝;5)周边管线变形突然明显增长或出现裂缝、泄漏等;9)监测方法和精度;II)监测仪器 设备及检定要求;设备安全;2)工程概况;4)监测内容及项目;6)监测人员配备;8)基准点、监测点的布设与保护;10)监测期和监测频率;3、基坑监测对象:建路管,支水土;1)周边建筑; 2)周边重要的道路; 3)周边管线及设施; 4)支护结构; 5) 地下水状况; 6)基坑底部及周边土体; 7)其他对象。 基坑监测项目包括 围护墙顶的水平和竖向位移,围护结构水平位移,立柱竖向位移,土体分层竖向位移及水平位移 坑边地表沉降,

27、坑底隆起,周边建(构)筑物、地下管线及道路沉降,地下水位,土压力及孔隙水压力,锚杆或支撑内力,围护结构内力4、测点布置围护墙或基坑边坡顶部的水平和竖向位移监测点应沿基坑周边布置, 基坑中部、阳角处应布置监测点。监测点 的水平间距不宜大于 20m o围护结构水平位移监测点宜布置在基坑周边的中部、阳角处及有 代表性部位。监测点的水平间距宜为 20至 50m o 以基坑边缘 外 1 到 3 倍基坑开挖范围中需要保护的周边环境作为监测对象。管线监测点应根据修建年份、类型、材料、尺寸及现状 等情况,确定监测点的位置;监测点宜布置在管线的 节点、 转角点和变形曲率较大的部位;供水、煤气、暖气等压力管线宜设

28、置 直接监测点,在无法埋设直接监测点的部位, 可设置间接监测点。5、监测方法( 1)水平位移监测:测定特定方向的水平位移宜采用小角度法、投点法、视准线法 等。竖向位移监测:竖向位移监测可采用 几何水准测量、光电距三角高程测量、静力水准测量等方法。(3) 深层水平位移监测:深层水平位移监测方法适用于基坑围护桩(墙)和土体深层水平位移监测项目,宜采用在桩(墙)体或土体中预埋测 斜管、通过测斜仪观测各深度处水平位移的方法。(4)土压力宜采用土压力计测量;孔隙水压力采用孔隙水压力计进行测量;地下水位监测宜通过孔内设置水位管,采用水位计进行量测。(5)支护结构内力:支护结构内力可采用安装在结构内部或表面

29、的应变计或应力计 量测;混凝土构件可采用钢筋应力计或混凝土应变计量测;钢构件可采用轴力计或应变计等量测。(6)锚杆及土钉内力:锚杆及土钉内力宜采用专用 测力计、钢筋应力计或应变计,当使用钢筋 束时宜监测每根钢筋内力。6、监测时间:监测期应从基坑工程施工开始,直至地下工程完成为止。变形稳定判断的标准:最后100天沉降率小于0.01至0.04mm/天;相对稳定适当降低频率,异常时, 加密监测,危险 实时跟踪;7、 报警情形:数位支建管(数据、位移、支撑、建筑、管线);1)监测数据达到监测报警值的累计值;2)基坑支护结构或周边土体的位移值突然明显增大或基坑出现流沙、管涌、隆起、陷落或较严重的渗漏;3

30、)基坑支护结构的支撑或锚杆体系出现过大变形、压屈、断裂、松弛或拔出;4)周边建筑的结构部分、周边地面出现较严重的突发裂缝或危害结构的变形裂缝;5)周边管线变形突然明显增长或出现裂缝、泄漏等;9)监测方法和精度;II)监测仪器 设备及检定要求;设备安全;2)工程概况;4)监测内容及项目;6)监测人员配备;8)基准点、监测点的布设与保护;10)监测期和监测频率;3、基坑监测对象:建路管,支水土;1)周边建筑; 2)周边重要的道路; 3)周边管线及设施; 4)支护结构; 5) 地下水状况; 6)基坑底部及周边土体; 7)其他对象。 基坑监测项目包括 围护墙顶的水平和竖向位移,围护结构水平位移,立柱竖

31、向位移,土体分层竖向位移及水平位移 坑边地表沉降,坑底隆起,周边建(构)筑物、地下管线及道路沉降,地下水位,土压力及孔隙水压力,锚杆或支撑内力,围护结构内力4、测点布置围护墙或基坑边坡顶部的水平和竖向位移监测点应沿基坑周边布置, 基坑中部、阳角处应布置监测点。监测点 的水平间距不宜大于 20m o围护结构水平位移监测点宜布置在基坑周边的中部、阳角处及有代表性部位。监测点的水平间距宜为 20至50m o以基坑边缘外 1 到 3 倍基坑开挖范围中需要保护的周边环境作为监测对象。管线监测点应根据修建年份、类型、材料、尺寸及现状等情况,确定监测点的位置;监测点宜布置在管线的节点、转角点和变形曲率较大的

32、部位;供水、煤气、暖气等压力管线宜设置直接监测点,在无法埋设直接监测点的部位,可设置间接监测点。5、监测方法( 1)水平位移监测:测定特定方向的水平位移宜采用小角度法、投点法、视准线法 等。竖向位移监测:竖向位移监测可采用 几何水准测量、光电距三角高程测量、静力水准测量等方法。(3) 深层水平位移监测:深层水平位移监测方法适用于基坑围护桩(墙)和土体深层水平位移监测项目,宜采用在桩(墙)体或土体中预埋测 斜管、通过测斜仪观测各深度处水平位移的方法。(4)土压力宜采用土压力计测量;孔隙水压力采用孔隙水压力计进行测量;地下水位监测宜通过孔内设置水位管,采用水位计进行量测。(5)支护结构内力:支护结

33、构内力可采用安装在结构内部或表面的 应变计或 应力计 量测;混凝土构件可采用钢筋应力计或混凝土应变计量测;钢构件可采用轴力计或应变计等量测。(6)锚杆及土钉内力:锚杆及土钉内力宜采用专用 测力计、钢筋应力计或应变计,当使用钢筋 束时宜监测每根钢筋内力。6、监测时间:监测期应从基坑工程施工开始,直至地下工程完成为止。变形稳定判断的标准:最后100天沉降率小于0.01至0.04mm/天;相对稳定适当降低频率,异常时, 加密监测,危险 实时跟踪;7、 报警情形:数位支建管(数据、位移、支撑、建筑、管线);1)监测数据达到监测报警值的累计值;2)基坑支护结构或周边土体的位移值突然明显增大或基坑出现流沙

34、、管涌、隆起、陷落或较严重的渗漏;3)基坑支护结构的支撑或锚杆体系出现过大变形、压屈、断裂、松弛或拔出;4)周边建筑的结构部分、周边地面出现较严重的突发裂缝或危害结构的变形裂缝;5)周边管线变形突然明显增长或出现裂缝、泄漏等;9)监测方法和精度;II)监测仪器 设备及检定要求;设备安全;2)工程概况;4)监测内容及项目;6)监测人员配备;8)基准点、监测点的布设与保护;10)监测期和监测频率;3、基坑监测对象:建路管,支水土;1)周边建筑; 2)周边重要的道路; 3)周边管线及设施; 4)支护结构; 5) 地下水状况; 6)基坑底部及周边土体; 7)其他对象。 基坑监测项目包括 围护墙顶的水平

35、和竖向位移,围护结构水平位移,立柱竖向位移,土体分层竖向位移及水平位移 坑边地表沉降,坑底隆起,周边建(构)筑物、地下管线及道路沉降,地下水位,土压力及孔隙水压力,锚杆或支撑内力,围护结构内力4、测点布置围护墙或基坑边坡顶部的水平和竖向位移监测点应沿基坑周边布置, 基坑中部、阳角处应布置监测点。监测点 的水平间距不宜大于 20m o围护结构水平位移监测点宜布置在基坑周边的中部、阳角处及有 代表性部位。监测点的水平间距宜为 20至 50m o 以基坑边缘 外 1 到 3 倍基坑开挖范围中需要保护的周边环境作为监测对象。管线监测点应根据修建年份、类型、材料、尺寸及现状 等情况,确定监测点的位置;监

36、测点宜布置在管线的 节点、 转角点和变形曲率较大的部位;供水、煤气、暖气等压力管线宜设置 直接监测点,在无法埋设直接监测点的部位, 可设置间接监测点。5、监测方法( 1)水平位移监测:测定特定方向的水平位移宜采用小角度法、投点法、视准线法 等。竖向位移监测:竖向位移监测可采用 几何水准测量、光电距三角高程测量、静力水准测量等方法。(3) 深层水平位移监测:深层水平位移监测方法适用于基坑围护桩(墙)和土体深层水平位移监测项目,宜采用在桩(墙)体或土体中预埋测 斜管、通过测斜仪观测各深度处水平位移的方法。(4)土压力宜采用土压力计测量;孔隙水压力采用孔隙水压力计进行测量;地下水位监测宜通过孔内设置

37、水位管,采用水位计进行量测。(5)支护结构内力:支护结构内力可采用安装在结构内部或表面的应变计或应力计 量测;混凝土构件可采用钢筋应力计或混凝土应变计量测;钢构件可采用轴力计或应变计等量测。(6)锚杆及土钉内力:锚杆及土钉内力宜采用专用 测力计、钢筋应力计或应变计,当使用钢筋 束时宜监测每根钢筋内力。6、监测时间:监测期应从基坑工程施工开始,直至地下工程完成为止。变形稳定判断的标准:最后100天沉降率小于0.01至0.04mm/天;相对稳定适当降低频率,异常时, 加密监测,危险 实时跟踪;7、 报警情形:数位支建管(数据、位移、支撑、建筑、管线);1)监测数据达到监测报警值的累计值;2)基坑支护结构或周边土体的位移值突然明显增大或基坑出现流沙、管涌、隆起、陷落或较严重的渗漏;3)基坑支护结构的支撑或锚杆体系出现过大变形、压屈、断裂、松弛或拔出;4)周边建筑的结构部分、周边地面出现较严重的突发裂缝或危害结构的变形裂缝;5)周边管线变形突然明显增长或出现裂缝、泄漏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