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初高中化学学习方法衔接 优秀名师资料.doc

上传人:小红帽 文档编号:1472221 上传时间:2018-12-1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初高中化学学习方法衔接 优秀名师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最新初高中化学学习方法衔接 优秀名师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最新初高中化学学习方法衔接 优秀名师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初高中化学学习方法衔接 优秀名师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初高中化学学习方法衔接 优秀名师资料.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初高中化学学习方法衔接初高中化学学习方法衔接 (时间:2009-4-13 8:38:30 ) 初中化学与高中化学一脉相承,内容由浅入深,既有联系,又有转折。高一学生往往停留在初中的学习方法上,导致学习事倍功半,适应性差。因此探索初高中化学科学习方法的衔接具有极强的实用意义,对高一学生快速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系统地掌握化学科的特点、培养化学学科思维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一、初高中化学学科知识特点 初中化学相对高中化学来说知识内容简单,但联系生产、生活紧密;所涉知识面广而缺乏深度,对概念、原理的要求不高;一切是围绕学生感兴趣、易学的知识而展开学习。因此教师对概念、原理的内涵挖掘、外涵拓展不够、缺乏

2、教材重难点的分析。学生掌握知识的层次粗浅,主要表现在学生不能从本质上理解概念、原理,常常生吞活剥、死记硬背结论。在知识的理解、掌握、迁移等环节中,不可避免地停留在死记硬背、代公式、机械仿效的水平上。 高中化学知识由“形象”到“抽象”。例如氧化还原反应,初中化学在研究CuO与H2反应时,通过演示实验,很形象地感知CuO失氧为Cu,H2得氧为H2O,从而以得氧失氧说建构了氧化还原概念。但高中化学却抽象到电子得失角度分析理解氧化还原反应,这是学生无法形象感知的。 高中化学知识由“现象”到“本质”。例如初中在讲授金属活泼顺序时,提出Na、K很活泼,高中化学在碱金属性质这一知识时,通过“Na与水反应剧烈

3、”,这一现象入手,分析其本质原因,即Na最外层1个电子原子半径较大,故易失去电子,从而为元素周期律一章形成“位?构?性”的化学思维作好了本质的铺垫。 高中化学知识由“浅显”到“深入”。例如初中在讲授原子结构时,只涉及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以及原子结构示意图,而高中化学在原子结构这一知识点时,涉及了质子、中子、电子,以及原子的最外层电子通过得失、共用等方式形成化学键,进而形成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并深入理解化学变化的本质“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形成”。 二、初高中化学学科学习特点 初中化学的学习具有“感性”的特征。正是由于初中化学知识简单易学,化学变化奇妙无穷。因此学生常因兴致所至而学,因有趣而学,

4、并且只需抓住课堂这一环节,就可很好地获得知识,取得较好成绩。但这种学习方法一旦用于高中学习,就显得极不适应。 高中化学的学习具有“理性”的特征。高中化学知识相对来说“博而深”,知识由“形象”到“抽象”、由“现象”到“本质”、由“浅显”到“深入”,一切知识更加系统而全面、富有深度。因此高中化学学习必须变“感性学习”为“理性学习”,从而全面深入学习系统的化学知识。 三、初高中化学科学习方法的衔接学会“理性学习” 所谓“理性学习”,即以科学的学习态度、高效的学习方法、合理的学习训练,以循序渐进的方式达到学习目标。 1、高中化学理性学习方法包括有以下几点: (1)结构决定性质的学习方法。 初中学习元素

5、及其化合物的方法是将各物质逐一学习,如H2、CO2、O2、Fe的学习,是从它们与单质、化合物(酸碱盐)反应来串联知识的;高中的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学习,是根据物质的探究程序来进行学习的,即:探究物质的组成?分析物质的结构?预测物质的性质?实验验证物质的性质。其核心的学习方法为:结构决定性质。 结构决定性质的学习方法包含以下内涵:?“原子结构决定化学性质”。具体做法是以元素周期律为指导,抓“位,构,性”的学习线索。?“晶体结构决定物理性质”。即晶体内部质点间的作用力强弱决定晶体熔沸点的高低、硬度、水溶性等。?“胶体结构决定胶体的特性”。即分散质直径在1nm-100nm结构特点的物质具备胶体的三大特性

6、。?“有机物官能团的结构决定有机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即亲水基团、憎水基团对水溶性的影响,官能团的断键、成键机理和官能团结构之间的相互影响对有机物化学性质的影响。 (2)从个别到一般的学习方法,抓“相似性、递变性、特殊性”等规律学习。 高中的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学习,是从一典型物质的学习,过渡到“一族”或“一类”物质的学习。因“一族”或“一类”物质结构上的相似、递变与差异,决定了它们在性质上的相似、递变与差异。这样的学习方法,既轻松、易学、线索清晰,又在类比、对比、归纳中掌握了新的知识。 (3)以各种线索建构知识网络。 (1)三角形的外接圆: 经过一个三角形三个顶点的圆叫做这个三角形的外接圆.高中化学

7、知识的学习目的,更多的是要解决化学问题。面对众多的题目,如何提取出相关知识去应对、解决,是学习化学必须具备的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时,建构知识体系,便于思考问题时,大脑能及时搜索出有意义的信息解决问题。而知识体系的建构应遵循“知识点?知识网?知识体系”。在理解知识点之后,把知(1)三边之间的关系:a2+b2=c2;识点进行比较、分类、归纳,形成一个大的知识点的网络,在这以后,每学会一个新的知识点,就把它归入这个知识点网络中去。知识点的联系就会越来越多,每个知识点的含义及所概括的内容也就越丰富,知识点的网络就越来越大、越来越清晰,就形成了知识体系。 按照不同的线索,根据不同的角度,形成知识体系

8、,将基础知识通过点线面连成知识网络:以元素周期律为中心形成元素化合物(包括有机物)网络,以化学平衡和电解质溶液等形成化学基本理论体系,以摩尔(物质的量)为中心形成化学定量计算网络,以药品选用和仪器装配形成实验技术体系。以元素化合价为线索,形成物质衍变知识体系。 |a|的越大,抛物线的开口程度越小,越靠近对称轴y轴,y随x增长(或下降)速度越快;(4)以反应规律指导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2)两锐角的关系:AB=90;化学用语是学好化学首先应该解决好的问题,而化学用语最重要的是解决好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问题。初中时,学生喜欢用纯粹的记忆去掌握方程式的书写,这在高中就是不妥的,容易产生高中方程式多、杂、

9、乱的感觉,从而将方程式的书写搞得一团糟。 按照反应规律指导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是重要的学习方法。?以强制弱的规律为指导。在非氧化还原反应中,主要遵循强电解质制弱电解质(有沉淀、气体或弱电解质生成)。?以氧化还原规律为指导。在氧化还原反应中,主要以金属(还原性)活泼顺序、非金属(氧化性)活泼顺序为依据,强氧化(还原)剂制取弱氧化(还原)剂。?以断键成键规律为指导。有机反应断键成键非常清晰、有规律,借助该规律可以很好地理解记忆方程式。 tanA不表示“tan”乘以“A”;2、高中化学理性学习中应达成的几项能力 点在圆上 d=r;(1)训练化学思维能力 同心圆:圆心相同,半径不等的两个圆叫做同心圆。初中

10、化学注重定性分析,要求记住现象或结论;而高中化学除了定性分析外,还有定量分析,记住“是什么”外,还要求弄清“为什么”和“是什么”。同时,初中化学以形象思维为主,通常从熟悉、具体、直观的自然现象或演示实验入手,建立化学概念和规律;而高中化学除了加强形象思维外,还通过抽象、理想的化学模型建立化学概念和规律。 (2)注重观察能力、实验能力 化学是一门实验学科,化学实验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形成化学概念,巩固化学知识,获得化学实验技能,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治学方法具有重要意义。在初高中知识的学习中,对于演示实验,要加强观察能力。对学生实验要学生做到每个实验都能独立完成,并且在实验的

11、过程中要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掌握操作要领,有目的地进行观察,对实验结果要认真的处理和分析,并二次函数配方成则抛物线的且多问几个为什么,力所能及的进行一些研究性实验。注重实验,是学习化学成功的基本途径。 (3)加强自学能力 互余关系sinA=cos(90A)、cosA=sin(90A)刚从初中过来的同学,自学能力相对较差,相差一部分同学用看小说的方法读课本。由于抓不住要领,常常读过后一无所获,进而厌倦看课本。但是,从高中每节课的信息量和文字叙述和特点来看,没有阅读能力、自学能力的提高,要真正登上高中学习的台阶是不可能的。因此,对于高中学生应将知识构建的责任交给学生,要结合教材内容,设置阅读提纲,通

12、过阅读领会教材精髓,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以及构建知识的能力。 5.方位角:从某点的指北方向按顺时针转到目标方向的水平角,叫做方位角。如图3,OA、OB、OC的方位角分别为45、135、225。(4)形成审题能力、解题能力 刚从初中升上高中的同学常常是上课听得懂课本看得明,但一解题就错。这主要是因为同学们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不深,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化学学科的课后作业应做到解一道题能起到解决一类题的作用,即在解题中必须寻找解题规律。?审题能力。通过对化学平衡练习题的分析,可以总结出化学平衡题目应从审状态、审系数、审状况、审分析对象四个角度去理解题意。?搜索知识知识体系、方法体系,确定解题方案,即提取出相关有效解题信息,设计出一条解题途径,制订出解题的方案。?规范、严谨、准确地解题,把解题的思路一步步表达出来。解题结束时,要注意反复检查,以提高解题的正确率。?解题反思。解题完毕之后,要结合已做好的题目联系前后的思路,从中悟出审题规律、解题规律、解题技巧。例如:形成一些特殊的解决问题的技巧和方法(包括十字交叉法、差量法、平均值法、极端假设法、守恒法、关系式法等等)。 总之,高中化学的学习与初中化学的学习有较大差别,在衔接教学中,应遵循高中化学学习特点,理性地开展学习活动,形成理性的学习方法和有效的学习能力,即可快速地适应初高中的转折,找到高效学习的增长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