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化学第五章化学方程式优秀名师资料.doc

上传人:小红帽 文档编号:1472753 上传时间:2018-12-1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8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化学第五章化学方程式优秀名师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最新化学第五章化学方程式优秀名师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最新化学第五章化学方程式优秀名师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化学第五章化学方程式优秀名师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化学第五章化学方程式优秀名师资料.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五章、化学方程式质量守恒定律一、 质量守恒定律定义: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实验:1、探究实验名称: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测定。实验步骤:1、将几根铁钉与烧杯中的硫酸铜溶液一起放在托盘天平上,共同称量。2、将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砝码不用取下),静置1-2分钟,观察天平是否平衡。2、探究实验名称: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前后质量测定。实验步骤:1、将盛有少量硫酸铜溶液并带有胶头滴管(事先装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的锥形瓶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2、挤压胶头滴管,观察天平是否平衡。描述实验现象及实验结论。3、探究实验名称:向澄清石灰水中吹气前后质量测定。实验步

2、骤:1、将盛有石灰水的小烧杯放在托盘天平上,使其平衡。2、取下烧杯,向其中吹气,一段时间后,再放到托盘天平上,观察。4、探究实验名称:鸡蛋壳和稀盐酸反应前后质量测定。实验步骤:1、将盛有稀盐酸的小烧杯和几颗鸡蛋壳一起放到天平上,使其平衡。2、将鸡蛋壳和稀盐酸混合,一段时间后,放回天平,观察。二、 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是初中化学入门的三种重要化学用语,掌握了它们才有可能学好化学,其重要性可想而知。学生已经学习了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反应的实质,知道了一些化学反应和它们的文字表达式,结合刚学习了质量守恒定律,已经完全具备了学习化学方程式的基础。化学方程式的意义:(1)表示了化学反应物和生成物。(2

3、)表明了该化学反应进行的条件。(3)表示了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即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例如:木炭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 + O2 CO21216212+162 12 32 44化学方程式能客观地反映出化学反应中“质”和“量”的变化及关系。所以化学方程式的读法不同于数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中的“+”号应读成“和”,不能读成“加”;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间的“=”号,应读成“生成”,不能读成“等于”。H2 + CuO 加热 Cu + H2OMg+CuO加热MgO+Cu化学方程式可读出质的变化,也可读出量的变化。每个方程式都有三种读法现以2H2O2H2+

4、O2为例说明。(一)物质读法上式读作“在通电的条件下,水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这种读法说明了化学反应中物质的变化。(二)粒子读法上式读作“在通电条件下,每2个水分子分解生成2个氢分子和1个氧分子”。这种读法揭示了化学反应中结构微粒的变化,并反映出微粒个数的比例关系。(三)数量读法上式读作“通电时,36份质量的水分解生成4份质量的氢气和32份质量的氧气”,这种读法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物质的数量关系。 化学方程式跟数学方程有何不同? 数学上的方程式,仅是表示等号两边的数目相等。等号两边各项可以移项或倒写。而化学方程式可以:(l)表示反应物是什么,生成物是什么。(2)表示各种反应物的总质量等于各种生成物

5、的总质量(质量守恒)。(3)表示反应物与生成物的原子、分子个数比。(4)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化学方程式是不能倒写和移项的,如,不能将3Fe+2O2Fe3O4写成Fe3O43Fe+2O2,也不能写成3FeFe3O42O2。至于化学方程式中的“+”和“=”号虽与数学中的“+”和“=”号在形式上一样,但其意义却不相同。化学方程式中的“+”,在读时不读“加”而是读“和”。化学方程式中的“等号”表示“生成”的意思,同时表明在化学反应前后有两个不变:原子种类不变;每种原子的总个数也不变。“=”读作“反应生成”而不能读“等于”。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目标:1:理解化学方程式书写原则2:学会化学方程式

6、的简单配平要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是本单元的一个重点内容。在讲解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守两个原则时,教材强调指出:不能随意臆造事实上不存在的物质和化学反应,不能任意编造物质的化学式。教材以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的反应为例,说明书写化学方程式的三个步骤:(1)依据实验事实,把反应物的化学式写在左边,生成物的化学式写在右边,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用一条短线相连(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反应物、生成物的化学式前配上适当的系数,使式子左、右两边的每一种元素的原子总数相等,这个过程叫化学方程式的配平。(3):要在化学方程式中注明反应发生的基本条件,用“”表示生成物中的沉淀,用“”表示生成物中的气体。在上述

7、三个步骤中,以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最为关键,教材始终以质量守恒定律作为理论指导,化学方程配平,就是要使完成的化学方程式符合质量守恒定律此外,教材还介绍了用最小公倍数法配平化学方程式。最小公倍数法是一种比较简单和常用的配平方法,应当在课堂上适当组织练习,使学生初步学会这种配平方法。本单元教材的特点是:通过对多种化学实验的观察和思考,得出质量守恒定律,再把质量守恒定律运用于化学反应,配平化学方程式,并初步涉及到定量研究化学反应的科学方法 以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的反应为例,说明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具体步骤。1根据实验事实写出反应物及生成物的化学式P+O2P2O52配平化学方程式 用最小公倍数法确定系

8、数。(根据是质量守恒守律)。把短线改等号。4P+5O2=2P2O53注明反应发生的条件4P+5O2点燃2P2O5( “”“”“”等符号表示的意义,及“”“”符号的使用范围)。反应条件常见的有:点燃、加热()、高温、催化剂等。“”“”号的使用范围:在反应物中无气态物质参加反应,如果生成物中有气体,则在气体物质的化学式右边要注“”号;在溶液中进行的化学反应,反应物无难溶性物质参加反应,如果生成物中有固体难溶性物质生成,在固体物质的化学式右边要注“”号。(强调要防止随意乱标)对初中化学实验教科书所说的“如果生成物有沉淀或者气体产生,一般应该用“”号或者“”号表示出来,”理解不深。教师在教学中应强调“

9、生成物”三个字。例二说明学生对酸、碱、盐的溶解性不熟悉,分不清哪些是易溶物质,哪些是难溶物质。教师应加强对酸、碱、盐溶解性表的教学,编成“口诀”,使学生背熟记牢。例三、例四都存在着“”、“”号书写不规范的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应严格要求学生规范化。某些情况下,化学反应的生成物中有沉淀或者气体产生,书写化学方程式时,也不用“”号和“”号表示:(1) 书写一般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包括化合、分解、置换和复分解反应。如果反应物和生成物均为气态物质,可不用“”号表示生成物。板书例如:H2+Cl22HCl2SO2+O22SO3其中氯化氢和三氧化硫气体可以不用“”表示。(2)非水体系不用“”例:H2S=H2+S

10、2Cu(NO3)22CuO+4NO2+O2其中S和CuO不用“”号表示。(3)书写热化学方程式不用“”、“”号,而要在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右边注明状态,且在化学方程式右端注上热量的数值和符号。例:正确C(固)+H2O(气)CO(气)+H2(气)-131.2kJ错误C+H2OCO+H2-131.2kJ错误C(固)+H2O(气)CO+H2-131.2kJ总之,符号的用法要根据反应事实。学生初写一个化学方程式,既要写出正确的分子式或化学式,又要配平,还要注明反应条件及生成物的状态,往往顾此失彼。要使学生较快地掌握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技能,最好的办法是给以适当练习,特别是平时的训练,让学生通过锻炼逐步提高。书

11、写化学方程式的“四要四不” (一)要以事实为依据,不能臆造。例如有学生将铁丝在氧气里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写为:4Fe+3O22Fe2O3是错误的,因为他违背了铁丝在氧气里燃烧生成的是四氧化三铁这一事实。(二)要分清反应物和生成物,不能将反应物和生成物“调位”。例如有学生将2H2+O2H2O,写成2H2O=2H2+O2是错误的,前者反应物是氢气和氧气,表示氢气在氧气里燃燃生成水的一个化合反应;后者反应物则是水,表示水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一个分解反应,两式所表示的意义是不同的。(三)要遵循质量守恒定律,不能忘记配平。初学化学的人常易忘记配平,没有配平就不能反映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这一事实

12、,不能称为化学方程式。配平时,只能调整式子左右两边化学式前的系数,而不能改动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小数字。如P2+5O=P2O5,2P+O5=P2O5等等都是错误的。(四)要正确使用“”等符号,不能忽视反应条件,许多化学反应在特定条件下才能进行,书写化学方程式时,要在等号上标明反应条件,未标明反应条件的化学方程式不是一个完整的化学方程式。有的还应用“”“”来标明生成物的状态,指生成了气体、沉淀。如用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应写成:2KClO32KCl+3O2值得注意的是,只有当反应物为固态或液态物质、生成物中有气态物质时,一般才可用“”标明。“”符号表示加热而不是点燃。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

13、计算目标:1在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基础上,进行简单计算。2认识定量研究对于化学科学发展的重大作用。3正确使用量和单位。复习:完成下列各化学反应方程式,并求出有关物质之间的质量比。1过氧化氢与二氧化锰混合,写出反应物及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2碳在氧气中燃烧,碳与氧气的质量比。3氢气还原氧化铜,氧化铜与水的质量比。4锌与盐酸反应,氯化锌与氢气的质量比。由于化学方程式反映出各物质的质量比,因此,我们可以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有关计算。进行计算时必须知道一种物质的质量,由此可以求出其它物质的质量。1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1)设:根据题意设未知数;(2)写:书写正确的化学方程式;(3)找:找出已知量和未知

14、量的质量关系;(4)列:列出比例式并求解;(5)答:检查结果,简明作答。2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应该注意的事项(1)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准确列出有关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比;(2)列式时,各物质的质量单位必须统一,对应关系要正确;(3)反应物、生成物都必须是纯净物,如果是混合物,应该不纯物的质量按题意转化为纯净物的质量;(4)解题的过程要完整,规范(5)设未知数是要指明物理量,不要带单位。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1:分组加热3g和6g的高锰酸钾,测出生成氧气的质量,找出高锰酸钾与氧气之间的关系。若制取氧气袋中的氧气质量是20克,让学生计算需要高锰酸钾的质量。解(1)设未知量设:加热分解6g高锰酸钾可

15、以得到氧气的质量为x。(2)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配平2KMnO4 加热 K2MnO4 + MnO2 + O2(3)写出相关物质的相对分子的 2X158 32质量和已知量、未知量 6g x(4)列出比例式,求解(5)简明地写出答案答:加热分解6g高锰酸钾,可以得到0.6g氧气。例题:某实验室中需要1.6g氧气进行实验。若用电解水的方法制取这些氧气,需要消耗水多少克?同时可生成氢气多少克?解:设消耗水的质量为x,得到氢气的质量为y2H2O2H2+O236 4 32x y 1.6g,x=1.8g;,y=0.2g答:电解消耗1.8g水,同时生成0.2g氢气。注意点:1设未知量的方法与数学上的设法略有

16、不同。2所写化学方程式必须正确,特别要注意配平,这是基础。3 求出所需物质之间的质量比,这是关键。并把已知量、未知量写在相应物质的下面,为下一步列出比例作充分准备。常见题型1利用质量守恒定律的相关信息,如何求反应物的质量及相互质量比?例1 已知在反应3A+2B=2C+D中,反应物A、B的质量比为3:4。当反应生成C和D的质量共140g时,B消耗的质量为_g。分析:此题能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由于生成物C和D的质量共140g,所以A和B的质量之和也应为140g。由于反应物A、B的质量比为3:4,则可将物质总质量视为7份(3+4=7),A占其中3份,B占其中4份。所以消耗B的质量为1407480g。例

17、2 在化学反应3X+4Y=2Z中,已知X和Z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是32和102,则Y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分析:此题是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确定Y的相对分子质量。解题时,首先要确定4Y的值,即3324Y2102 4Y2102332108 Y272已知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或密度、体积),如何求另一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或体积)?例3 中国登山协会为纪念我们首次攀登珠穆朗玛峰成功50周年,再次组织攀登珠峰活动。阿旺扎西等一行登山运动员于2003年5月21日13:40成功登顶。假如每位运动员冲顶时消耗自带的液氧4.8g。求:(1)这些氧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多少升?(标准状况下氧气密度为1.43g/

18、L)(2)若在实验室用高锰酸钾为原料制取相同质量的氧气,需要多少千克的高锰酸钾?(3)用这种方法给登山运动员供氧,是否可行?简述理由。答:(1)4.8kg氧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2)设需要高锰酸钾的质量的质量为x 2KMnO4 K2MnO4 + MnO2 + O2 316 32 x 4.8kg (3)不行。此法成本太高,经济上不合算;或在实验室制如此多氧气,耗时太长。分析:此题难度不高,主要考查学生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两个重要的注意点:1气体体积和气体质量的换算(即气体体积=气体质量气体密度);2化学方程式中单位的换算,如题目中出现“kg”与“g”之间的换算。此题中不仅仅是一道有知识背景的简

19、单计算,还考查了学生仔物质制备时是否考虑原料成本和反应时间的因素。3已知混合物中的一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如何求混合物中另一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例4 煅烧含碳酸钙80%的石灰石100t,生成二氧化碳多少吨?若石灰石中的杂质全部进入生石灰中,可以得到这样的生石灰多少吨?解:设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CaCO3 CaO + CO22、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学生将经历从上学期立体图形到现在平面图形的过程,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通过动手做的活动,进一步认识平面图形,七巧板是孩子喜欢的拼图,用它可以拼出很多的图形,让孩子们自己动手拼,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能设计有趣

20、的图案。100 44100t80% x圆心;垂直于弦;平分弦;平分弦所对的优弧;平分弦所对的劣弧。 x=35.2t 生石灰的质量:100t-35.2t=64.8t第二章 二次函数4利用化学反应测定的实验数据,如何进行物质的计算和推断?1.概念:一般地,若两个变量x,y之间对应关系可以表示成(、b、c是常数,0)的形式,则称y是x的二次函数。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全体实数。在写二次函数的关系式时,一定要寻找两个变量之间的等量关系,列出相应的函数关系式,并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例5 小强同学前往当地的石灰石矿区进行调查,他取回了若干块矿石样品,对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进行检测,采用了的办法如下:取用

21、8g这种石灰石样品,把40g稀盐酸分4次加入,测量过程所得数据见下表(已知石灰石样品中含的杂质不溶于水,不与盐酸反应)。请计算:(1)8g石灰石样品中含有杂质多少克?(2)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定义:在RtABC中,锐角A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的正弦,记作sinA,即;(3)下表中m的数值应该为多少?上述五个条件中的任何两个条件都可推出其他三个结论。序号1、熟练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加入稀盐酸质量(g)剩余固体质量(g)第1次的图象可以由yax2的图象平移得到:(利用顶点坐标)105.5第2次10m第一章 直角三角形边的关系第3次推论1 经过圆心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切点.101.

22、2第4次101.2(4)要得到280kgCaO,需要质量分数为80%的石灰石多少千克?(化学方程式:CaCO3CaO+CO2)解:(1)8g石灰石样品中含有杂质为1.2g。(2)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85(3)m5.5g-(8g-5.5g)3g(4)设需要80%的石灰石的质量为xCaCO3CaO+CO2 100 56 X80 280kg x625kg分析:此题通过不断改变所加入的稀盐酸的质量,观察剩余固体的质量来判断稀盐酸何时不足,石灰石中CaCO3何时完全反应。由表中数据可知,在第三次加入10g盐酸后,固体剩余物质量不再减少,说明剩余的1.2g固体不和稀盐酸反应,应为杂质。然后,用8g石灰石样品质量杂质质量CaCO3质量。再除以样品质量,即可求出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第三小问也可从题意得出正解,即第一次加10g酸时固体的质量减少应和第二次一样,所以第二次剩余的固体质量就是3g。最后一问可利用含杂质问题的解题方法处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