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下学期生物期末考试知识点总结.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4738025 上传时间:2022-02-16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1.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下学期生物期末考试知识点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一下学期生物期末考试知识点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一下学期生物期末考试知识点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一下学期生物期末考试知识点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下学期生物期末考试知识点总结.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高一下学期生物期末考试知识点总结8、基因工程简介(1) 基因工程的概念 标准概念:在生物体外,通过对 DNA 分子进行人工 “剪切 和“拼接,对生 物的基因进行改造和重新组合,然后导入受体细胞内进行无性繁殖,使重组细胞 在受体细胞内表达,产生出人类所需要的基因产物。通俗概念: 按照人们的意愿, 把一种生物的个别基因复制出来, 加以修饰改 造,然后放到另一种生物的细胞里,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2) 基因操作的工具A. 基因的剪刀 限制性内切酶(简称限制酶)。 分布:主要在微生物中。 作用特点:特异性,即识别特定核苷酸序列,切割特定切点。 结果:产生黏性未端(碱基互补配对)。B. 基因的针线

2、一一DNA连接酶。 连接的部位:磷酸二酯键,不是氢键。 结果:两个相同的黏性未端的连接。C. 基困的运输工具一一运载体 作用:将外源基因送入受体细胞。 具备的条件:a能在宿主细胞内复制并稳定地保存。b、具有多个限制酶切点。c、有某些标记基因。 种类:质粒、噬菌体和动植物病毒。 质粒的特点:质粒是基因工程中最常用的运载体。(3) 基因操作的根本步骤A. 提取目的基因 目的基因概念:人们所需要的特定基因,如人的胰岛素基因、抗虫基因、抗病基因、干扰素基因等。提取途径:B. 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用同一种限制酶分别切割目的基因和质粒 DNA 运载体,使其产生相同的黏 性末端,将切割下的目的基因与切割后的

3、质粒混合, 并参加适量的 DNA 连接酶, 使之形成重组 DNA 分子 重组质粒 C. 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常用的受体细胞:大肠杆菌、枯草杆菌、土壤农杆菌、酵母菌、动植物细胞D. 目的基因检测与表达检测方法如:质粒中有抗菌素抗性基因的大肠杆菌细胞放入到相应的抗菌素 中,如果正常生长,说明细胞中含有重组质粒。表达:受体细胞表现出特定性状,说明目的基因完成了表达过程。如:抗虫 棉基因导入棉细胞后, 棉铃虫食用棉的叶片时被杀死 ;胰岛素基因导入大肠杆菌后 能合成出胰岛素等。4基因工程的成果和开展前景 A.基因工程与医药卫生 B.基因工程与农牧 业、食品工业C. 基因工程与环境保护记忆点:1. 作

4、为运载体必须具备的特点是:能够在宿主细胞中复制并稳定地保存;具有多个限制酶切点, 以便与外源基因连接 ;具有某些标记基因, 便于进行筛选。 质 粒是基因工程最常用的运载体,它存在于许多细菌以及酵母菌等生物中,是能够 自主复制的很小的环状 DNA 分子。2. 基因工程的一般步骤包括: 提取目的基因 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 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目的基因的检测和表达。3. 重组 DNA 分子进入受体细胞后,受体细胞必须表现出特定的性状,才能 说明目的基因完成了表达过程。4. 区别和理解常用的运载体和常用的受体细胞, 目前常用的运载体有: 质粒、 噬菌体、动植物病毒等,目前常用的受体细胞有大肠杆菌、

5、枯草杆菌、土壤农杆 菌、酵母菌和动植物细胞等。5. 基因诊断是用放射性同位素、荧光分子等标记的DNA 分子做探针,利用DNA 分子杂交原理,鉴定被检测标本的遗传信息,到达检测疾病的目的。6. 基因治疗是把健康的外源基因导入有基因缺陷的细胞中,到达治疗疾病的目的。9 、生物的进化(1) 自然选择学说内容是: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2) 物种:指分布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而 且在自然状态下能够相互交配和繁殖,并能产生出可育后代的一群个体。种群:是指生活在同一地点的同种生物的一群个体。 种群的基因库:一个种群的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3) 现代生物进化

6、理论的根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根本单位,生物进化 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 过程的三个根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 形成。(4) 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 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生殖隔离的形成标 志着新物种的形成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根底:自然选择学说。记忆点:1. 生物进化的过程实质上就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过程。2. 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其根本观点是:种群是生物 进化的根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

7、变。突变和基因重组、 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根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 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3. 隔离就是指同一物种不同种群间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自由交 流的现象。包括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其作用就是阻断种群间的基因交流,使种 群的基因频率在自然选择中向不同方向开展,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和重要环 节。4. 物种形成与生物进化的区别:生物进化是指同种生物的开展变化,时间可 长可短,性状变化程度不一,任何基因频率的改变,不管其变化大小如何,都属 进化的范围,物种的形成必须是当基因频率的改变在突破种的界限形成生殖隔离 时,方可成立。5. 生物体的每一个细胞都有含有该物种的全套遗传物质,都有发育成为完整个体所必需的全部基因。6. 在生物体内,细胞没有表现出全能性,而是分化为不同的组织器官,这是 基因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