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加与减(一)第10课时乘车教案北师大版.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4752158 上传时间:2022-02-1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加与减(一)第10课时乘车教案北师大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加与减(一)第10课时乘车教案北师大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加与减(一)第10课时乘车教案北师大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加与减(一)第10课时乘车教案北师大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加与减(一)第10课时乘车教案北师大版.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精选范本第三单元 加与减(一)第十课时 乘车【教学内容】 乘车【教学目的】 1.在具体的情境活动中,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 2.掌握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3. 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发展初步的探索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观察上下车的情境,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含义。难点: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边摆、边说、边算,获得两步算式运算顺序的感性体验。【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坐公交车吗?每当公交车到站时,就会有人上车、下车,我们坐公交车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先下后上,讲文明懂礼貌,注意安全。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

2、讨一些乘车时的数学题。(板书课题)设计意图:数学课也要注意对学生渗透思想品德的教育及安全教育,抓住本课教学内容隐含的素材,教育学生文明乘车,注意安全。探究新知1. 连加。师:看!汽车到了“三家店”站,你从图中发现了什么?(课件出示:教材第45页第一幅图)车上有2人。有3人从前门上车。有2人从后门上车。(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在黑板上画或摆图形。)师:看!老师把你们刚才发现的数学信息,用图形在黑板上表示出来了,这时候车上有多少人呢?学生思考,如果学生能回答,老师就追问:“你是怎么算出来的?”让学生尝试解答。如果学生不能回答,教师讲解:车上原来有2人,前门上来3人,这时有5人,后门上来2人,这时有7

3、人,车上现在就有7人。用一个算式表示就是2+3+2=7。(板书讲解)这样三个数连续相加的算式我们称为连加。计算的时候,我们要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用得数跟第三个数相加,就能算出结果了。2. 连减。同学们,看看在“七里庄”站的这辆汽车,你发现了什么?(课件出示:教材第45页第二幅图)这辆汽车上有8人。到站后从前门下来1人,从后门下来4人。新 课 标 第 一 网车上还剩多少人?现在大家像老师一样在小组里用手中的图形摆一摆图中的数学信息,再列式算一算。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教师巡视指导。组织交流,给学生充分的机会锻炼。(8-1-4=3)像这样的算式我们称为连减。计算的时候,我们要先算前面的减法,即

4、用第一个数减去第二个数,然后再从得数里减去第三个数,得到最后的结果。3. 加减混合运算。同学们,这是“九棵树”站的一辆汽车,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学生可能会说: 车上有9人。 到站后从前门上去1人,从后门下来5人。 上车的人少,下车的人多,车上的人比原来少了。 车上现在有多少人?同学们说得越来越好了,还有人想到了“上车的人少,下车的人多,车上的人比原来少了”。现在车上有多少人呢?是比原来少了吗?有哪些同学愿意来演一演当时的场景?组织学生表演,再现当时的情境。其余学生认真观看,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你看懂了吗?该怎么列式呢?怎么计算呢?9+1-5=5,因为车上有9人,再上来1人就要加1,

5、所以先算加法9+1=10;又下去5人,就要减5,那么10-5=5,所以车上还剩5人。也可以是9-5+1=5,因为下去5人,就是9-5=4;又上来1人,就是4+1=5,结果也是车上还剩5人。同学们还发现了不同的算法,真棒!但是,你们仔细看看,其实这两种方法是一样的,都是从9里面减5加1,只不过顺序不同罢了。像这样既有加法又有减法的算式,我们称为加减混合运算。计算时,先算前面的加(或减)法,再算后面的加(或减)法,按从左往右、从前往后的顺序计算。设计意图:无论是摆图形,还是表演上下车的场景,都是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连加、连减与加减混合运算的含义,进而明确运算的顺序,掌握计算方法。3、 课堂小结

6、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三个数的运算,不管是连加、连减,还是加减混合运算,计算的时候都是按从左往右、从前往后的顺序计算。你学会了吗?课下要多练习哟!【板书设计】 乘车(连加、连减与加减混合运算) 2+3+2=7 8-1-4=3 9-5+1=5 9+1-5=5【教学反思】 注重情境设计。乘车是乘客上下车的情境,正好贴切地演示了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实际体现,帮助学生理解连加、连减与加减混合运算的含义,使他们知道这些算式的来龙去脉,也为今后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在学生看懂图意、叙述故事之后,鼓励学生把故事的情境用摆学具的方式反映出来,使每一个学生头脑中都有一副“乘车”的景象,深入理解三个数之间的运算关系,最后列式解答问题。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