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参的修养Mi观crosoftWord文档(3).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4760878 上传时间:2022-02-1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2.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曾参的修养Mi观crosoftWord文档(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曾参的修养Mi观crosoftWord文档(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曾参的修养Mi观crosoftWord文档(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曾参的修养Mi观crosoftWord文档(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曾参的修养Mi观crosoftWord文档(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曾参的修养Mi观crosoftWord文档(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曾参的修养Mi观crosoftWord文档(3).docx(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曾参的修养观曾参对儒学文化思想的突生建树,或者说较之其它孔门 弟子不同而独到的成就,就是修养与孝道。孔子曰:“参也鲁。”鲁即鲁钝、迟纯。也就是说与其他弟子相比,曾参比 不上颜渊的深沉,比不上宰我、子贡的雄辩,也不如子张那 样的急于求成、子游的雄伟博大,以及子夏的一字一板,而 是顺着自己的天资,小心翼翼、兢兢业业,执着地“苦行” 一番修养功夫。1、以仁德修养为纲曾参曰:“土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元。仁以为己任, 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泰伯这说明), 修养的奋斗目标和所维系的中心思想是仁,是立仁、行仁。其任重道远,必须具备宏大坚毅之志,自强不息,死而后已!如果仁德和官禄发生矛盾而不能

2、兼得时,是要仁德而不要官 禄的。如曾参曰:“晋楚之富,不可及也。彼以其富,我以 吾仁吾何愫乎哉!”(孟子公孙丑下)为维护和实现 仁德的崇高理想,甚至可以牺牲自己的生命。因此,曾参具 有为这种信念斗争到底的大丈夫之勇的精神气概。他说得很 明白,如果正义不在我方,纵然对方是卑贱者,我也不去欺 侮人家;如果正义在我方,纵然对方是个千军万马的高贵者, 也要毫不畏惧地和他拼杀到底。与那种狭隘的匹夫之勇,明哲保身相比,曾参这种仁德之勇,信念之勇的大丈夫气概并 以其关注的修养精神,显然高由一筹并为人们所称道的。2、“反求诸己”的内省意识曾参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 不信乎?传不习乎?

3、”这里的“三”是“多”的意思,“省”是 指内省反思或自我检查。也就是说曾子不仅要求人们小心谨 慎行事,而且还提倡每天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看一看自己 的言行有哪些不当之处,以便及时纠正。必须明确,他检查 的,绝不仅仅限于这里所说的“忠”、“信”、“习”的问题, 而是各方面都要反省。不从外部客观找原因,而从主观内因 找差距。这种不待别人指点或指责,主动自觉地审视自己, 即朱熹总结的“反求诸己”的精神,正是曾参修养的基本由 发点和难能高贵之处。“无内之疏而外人之亲,无身不善而怨人,无刑己至而 呼天。内人之疏而外人之亲, 不亦反乎?身不善而怨人,不亦 远乎?刑己呼天,不亦晚乎?” “同游而不见爱者,吾

4、必不仁也; 交而不见敬者,吾必不长也;临财而不见信者,吾必不信也。 三者在身,曷怨人?怨人者穷,怨天者无知。失之己而反诸人, 岂不亦迂哉! ”是说凡事皆应严求诸己,怨天尤人皆无济于事。 这种不怨天不尤人,注重自己内在精神的改变和力量的发 挥,构成了曾子修养思想的基本核心。3、正心诚意的慎独功夫正是基于上述那种“反求诸己”的内省意识,必然在修养方法上强调讲求“慎独”功夫。所谓“慎独”就是当别人不在(或不知)而自己单独处理事情时,也不要做损人利己或伤天害理的事情,时时处处都要符合儒家的各种道德规范,躬行以尽礼守约为特征的道德自律: “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5、(大学释诚意 )即使别人不在,也仍然好象大家都在看着指着一样谨慎处事。只有这样才能心底坦然,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诚其意”,就必须从日常细微做起,从所谓“涓涓流水”做起。往往常人心目中一些微不足道的事情,在尽礼守约的曾参看来,却有着丝毫不可低估的意义。扎扎实实地道德生活正寓于此中。他晚年有疾时说: “鸟人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倍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笾豆之声,则有司存。”(论语泰伯)所谓动容貌,正色,由辞气等项目,想必是日常生活中最简单的事情,却作为君子修行要道;而笾豆之事(掌管礼节)外在于我,自有司操之。这说明,道德修养全然

6、是自我之事,做人之本,是每一个人都应当身体力行注重培养的。甚至在他弥留于人世的一刻间,召弟子曰: “启予足! 启予手! 诗云: 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论语泰伯)至死不忘修养工夫。又当发现身下铺着鲁大夫季孙氏送的席子 时,想自己一辈子没做过大夫。 不应该铺,执意叫儿子换掉。“君子爱人者以德,小人爱人者以姑息。吾得正而毙焉,斯 已矣。”(礼记檀弓下)没等挽扎起来就死去了。可见, 这种反求诸己,尽守礼约,一丝不苟的精神达到登峰造极、 无以复加的程度。4、宽以待人,与人为善曾参修身,主张严于律己,同时主张宽以待人。经常以 人之长,较己之短。当孔子夸奖颜子、史纵时,

7、曾参说实在 我不如他们两个,“吾闻夫子之三言,而未之能行也。夫子 见人之一善,而忘其百非,是夫子之易事也;见人有善若己 有之,是夫子之不争也;闻善必躬行之,然后导之,是夫子 之能劳也。吾闻夫子三言未能行,是吾知终不及二子也 广(说 苑杂言)他还常说:“患身之不善,不患人之莫已知。”“君 子改其恶,求其过,强其所不能去私欲,从事于义,可谓学矣。”(曾子家语)。曾子修身不仅在于自己向善,同时也乐于与人为善。他 说:“人而好善,福虽未至,祸其远矣;人而不好善,祸虽 未至,福其远矣。”“君之已善,亦乐人之善也;己能,亦乐 人之能也;己虽不能,也不以援人。君子好人之为善也;己 能,亦乐人之能也;己虽不能

8、,也不以援人。君子好人之为 善而弗趣也;恶人之不善而弗疾也;疾其过而不补也;饰其美而不伐也;伐其不益,补则不改矣。”“君子不先人以恶,不疑人以不信,不说人之过,成人之美。”“君子义则有常,善则有邻。思其一,冀其二;见其小,冀其大。苟有德焉, 亦不求盈于人也。”(曾子家语)5、言行一致的行为标准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记有曾参信守然诺为儿子杀猪 的故事,他那重视“信”的品德教育,言行一致的举动,令 人叹为观止。论述言与行的关系,在曾子思想修养中占有显 著地位,而且也为整个中国哲学的发展开辟了一条前所未有 的途径。论语中记述,孔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君

9、子名知必 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与其言,无所苟而己矣。”都是讲保持言与行的一致是君子言行的基本标准。而曾参关于“行”的思想,与其它方面的成就一样,基本依循孔子的方 向而又有所推进的。曾参说:“言者,行之指也。”因为言是行动的表示,所 以才会“听其言,可以知其所好矣” 。才必须“君子执仁立 志,先行后言”(大戴礼记解诂)。这样,言不仅为心 之声,不仅用来表达莫种愿望、企图和思想,而更重要的是 要服从于“行”所达到的水平。不能行的东西则不可言,当 你言的时候,则表明你已将与此言相符合的“行”付诸实施。这不啻是对言的最苛刻的定义。但曾参却是坚定的奉此而行 的。只有当他的一举一动都能循规蹈矩的时候

10、,他才来大谈 君子的修养。同时,曾参又提生了先思而后复的观念:“君子虑胜气,思而后动,论而后行,行必言思之,言之必思复 之,思复之必思无悔言,亦可谓慎矣。”“人信其言,从之以 行,人信其行,从之以复,复宜其类,类以其年,亦可谓外 内合矣。”(大戴礼记解诂)是谈人的整个行为过程由思、 言、行、复四部分组成,这叫做外内之合。行是外内之合的 交汇点。无行则内不能外现,无行则外亦成空洞。但是,行 并不是过程的终点,一个完整的过程还需要“复”的功夫, 反复的功夫。就是说,言行一致并不能仅仅从形式上作由价 值判断,形式上的一致只是条件之一。换句话说,不合乎道 义的事情也会有言行的一致的外表。所以,只有经过

11、反复的 复宜其类合乎道义的言行一致,才是有价值的,全面的,真 正有意义的言行一致。这一点,完全可以说是曾子修身处世 进入哲学层次的伟大贡献,甚至可以说超过了孔子哲学的特 殊表现。曾参的修身言行亦包括对学业的修业功夫。他说:“君子学必由其业,问必在其序。问而不决,乘间观色而复之, 虽不悦亦不强争也。君子既学之,患其不博也;既博之,患 其不习也;既习之,患其无知也;既知之,患其不能行也; 既能行之,患其能让也。君子之学,致此五者而己矣。”(大 戴礼记解诂)他主张学习不弃细小, 要能够微言笃行,“君 子博学而孱守之,微言而笃行之,行必先人,言必后人。君 子终身守此悒悒” !子思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

12、思之, 明辩之,笃行之,明显是受其影响而作曲的全面总结。6-理想的修身人格一一君子“仁”是儒家思想伦理道德的最高境界,但是,落实到 个人的具体修养上,“君子”则是其理想的人格典范。曾参 强调“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论语?颜渊)。试图以君子的成立来辅助仁的修养的实现或者是将仁的高标准落 实到具体的实践一一君子人格上。对君子的含义要求,孔子曾言:“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 难、见得思义。”(论语季氏)讲得比较广泛,只是讲 言行中各个方面的总的原则。曾参则进入了更具体的要求。 他说:“君子有三费,饮食不在其中。君子有三乐,钟磬琴 瑟不在其中有亲可畏

13、, 有君可事,有子可遗,此一乐也; 有亲可畏,有君可去,有子可怒,此二乐也;有君可喻,有 友可助,此三乐也少而学,长而忘之,此一费也;事君 有功,而轻负之,此二费也;久交友而中绝之,此三费也。 (韩诗外传集释)另外,曾子立事篇还有大量的对君子 的严格要求,比如:“君子不绝人之欢,不 尽人之礼,来者 不豫,往者不慎也。去者不谤,就之不赂,亦可谓之思矣。君子恭而不难,安而不舒,逊而不谄,宽而不纵,惠而不俭, 直而不往,亦可谓知矣。”又说:“君子入人之国,不称其讳, 不犯其禁,不服华色之服,不称惧,I、冒 之言,故曰:“与其 奢也,宁俭;与其倨也,宁句。”显然,对君子的定义大大超过了 “九思”的具体

14、性和严 格性,虽然并未超生“九思”的范围要求。在整个中国思想 文化史上,这种师徒相承的样式,是很具有代表性的。由于 曾参学派对“君子”的要求过分严厉,所以有时又不免流露 由一些道家者流的味道。曾子立事篇还说:“君子不绝小 不殄微也,行自微也不微人,人知之则愿也,人不知苟吾自 知也,君子终身守此勿勿也。”“君子见利思辱,见恶思诟, 嗜欲思耻,忿怒思患,君子终身守此战战也。”这种做人的小心翼翼的态度,虽其要求基本上还是在儒家的范围之中, 但用道家的逻辑来要求君子,具消极避让的倾向已很明显。 这种倾向,也许是曾参当初要避免的,但思想的发展,形同 其他许多人能参与其中的事情一样,进行到一定程度之后, 便会由现自身难以把握的变形。曾参对君子修养的要求中固然有收敛的因素,但太强调自我自足,便会由现消极意义上 的明哲保身倾向,与儒家积极干事的原初精神有着背离的地 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