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物体.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4762933 上传时间:2022-02-16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27.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物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物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物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物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物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物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物体.docx(3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认识物体一年级数学教案浅谈如何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认识物体”教学与反思世界著名数学家和教育学家弗赖登塔尔指出:数学的学习方法是实现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发现或创造出来。根据这个指导思想,我认为数学教学关注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更应注重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关注学生“学数学”“做数学”的过程。本人就以人教版实验教科书第一册认识物体为例,谈谈怎样充分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在玩中学,学中玩。活动程序和设计意图活动一:揭示概念,初步感知1、摆一摆:每4个学生为一小组,每一小组放置很多的由学生收集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实物(如:魔方、易拉罐、牙膏盒、小皮球等大的、小的不同颜色的

2、都有)。师:小朋友今天老师要让大家当一回小小设计师,请你选择桌子上自己喜欢的实物拼摆出一个图形,拼好之后小组内互相说说,你摆的是什么?学生兴致浓厚地拼摆,摆后互相交流。生 1 :我摆了一张凳子。 生 2 :我拼了一辆轿车。 生 3 :我拼了一个机器人。 生 4 :我搭了架滑滑梯。(设计意图:认识物体这一内容,我们一般常采用先展示一下同学们收集的实物,按形状进行分一分,从分一分着手展开教学。我认为学生直观感知薄弱,在得出“长方体”等名称之前,学生的活动仅仅是分一分实物,总感觉学生印象不够深刻。儿童认识某一事物,须从大量感性的具体材料中,经过感知,逐步抽象,进行认识事物的本质。因而在给出“长方体”

3、“正方体”“圆柱”“球”的名称之前,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摆、去拼让学生充分经历感知这些形状的实物的过程,即与之“耍熟”再进行下一环节教学。)2、议一议:师随意指着一名学生“作品”中的长方体问:“象这个物体的形状,你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吗?你能给取个名字吗?”生1:方形 生2:长形 生3:长方体 生4:长长方方体9:面体 生6:长方形 生7:长方块师:大家的名字起得都很有特色,但为了交流和需要,人们都公认把这种形 状叫长方体(板书长方体)。接着依次手拿正方体、球、圆柱并板书名称。(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给某一物体取名字,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同时他们会觉得有趣,尽管他们的名字有些让你“瞧不起”,但毕竟是孩

4、子自己取的,他们也动过脑,是他们的创造)。活动二,引导探究,了解特征1、摸一摸师:请大家把刚才起了名的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认真地看一看、摸一 摸,比一比,你会有什么感觉,并把你的感觉跟小组同学说一说。师:谁能用最大的声音告诉老师和小伙伴们,你发现了什么?1 :我发现长方体是长长方方的。 生2 :有6 个面,每个面摸起来都是平平的。 生3 :我看到圆柱是直直的,摸起来光光的。 生4 :圆柱上下两个面是圆圆的。 生5 :球是圆溜溜的。生14:正方体是正正方方的,也有6 个面。生 7 :正方体的 6 个面一样大。 生 8 :球摸起来也光光的。 生 9 :长方体的这两个面一样大(生指着相对的面)。

5、教师逐一肯定学生的发言。(设计意图:在学生初步感知了各种形状的实物后,再通过自身实践,由大概到细致辨认,由整体到具体的逐步感知特征,建立初步空间观念。使学生感受到在玩中探究数学知识的过程)。、认一认让学生从自己桌面的实物中,分别拿出长方体、正方体、球给大家看。同学互相玩,一个拿实物,另一个说出名称。(设计意图:使学生收集到的实物充分发挥作用,并借此说明每种形体有大的、小的、红的、白的,还有其他颜色的,有竖放着,有平放着等,排除非本质属性的干扰。同时进一步体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3、形成表象从实物抽象出图形师:我们通过拼、摸、认、了解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样子。那么,它们的图形又是怎样

6、的呢?通过电脑,抽象出四种图形。记忆想象a、出示四种物体的直观图和其他图形由学生辨认。b、闭上眼睛,想这四种形体是什么样的。说一说:师: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物体(板书课题)它们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其实,像我们今天学习的四种形状的东西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很多。想一想,哪些东西的形状和我们今天学习的四种形状相同呢?生1:我们坐的教室是长方体。 生2:数学书是长方体的。 生3:我家冰箱是长方体。 生4:铅笔是圆柱(生举起削了的铅笔)。 生5(反驳):不对,你那根铅笔不是圆柱,它上面是尖尖的。师:你能把它变成圆柱吗? 生52:把上面尖尖的砍掉。:篮球是球。:爸爸抽的香烟是圆柱。:我家电视是长方

7、体。(反驳):电视机后面鼓鼓的,不是长方体。(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把所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活动三:分组活动,体验特征、游戏“看谁摸得准”教师说物体形状,学生摸。每小组中一人说物体形状,另外两名同学按要求摸,其他同学进行评价。2、搭一搭、数一数师:在我们的生活当中,这四个伙伴随处可见,它们的用途可广了,不仅给我们带来了方便,还能美化我们的生活呢!现在,请小朋友再当一次小小设计师,搭一件最喜欢的东西,并向伙伴介绍一下你搭了什么,用了哪些形体模型?各用了几个?(学生动手搭学具后交流)。师:在搭的时候,你发现了什么?生1:我发现

8、不能把球放在最下面,它会滚走的。生2:圆柱形的东西也不能放在下面。生3:圆柱可以放在下面,不过要竖着放,不能横着放。4:我把正方体、长方体搭在下面很稳,上面都不会倒。师:大家说的都不错,所以象我们造房子用的材料通常都是长方体或正方 体,这样才稳固。(设计意图:学生在玩中观察、操作,体验不同形状物体的不同特征,有效地巩固学生已经建立的空间观念。同时,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亲自去尝试、去实践、去体验,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加深了对几种形状特征的认识,更让学生体会到“玩数学”的乐趣)。活动四:归纳总结,学生质疑师:通过今天的活动,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反思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

9、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靠单纯的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本案例中就能很好地体现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主要表现为以下两点:一、注重动手实践,让学生在“玩”中学数学。1动手实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推动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部驱动力,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同时根据学生“好奇、好动”心理,在课前就为学生准备了充足的活动材料,每个小组一堆实物(如:牙膏盒、乒乓球、易拉罐、魔方、小木块等)。一开始上课就让学生当一回小小设计师,选择自己喜欢的实物拼摆一个图形并向小伙伴们展示自己的作品。当学生一听由自己自由拼摆,一个个兴致浓厚,学习的兴趣油然

10、而生。同时,在拼摆中已不知不觉地感知了这些实物的形状,并为后继学习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2、通过动手实践来获取知识。对于动作思维占优势的小学生来说,“听过了就忘记了,看过了就记住了,做过了就理解了”,这就要求我们教师用实践的眼光处理教学内容。因而在本案例中一系列的知识点几乎都通过学生的动手实践来获得。如:先让学生自由拼摆实物,在拼摆中感知形体,在感知之后互相议一议给它们取个名字。在活动二摸一摸环节中,让学生把刚才起了名的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认真地看一看、摸一摸会有什么感觉,并把你的感觉跟小组同学说一说。在这里学生通过自己的操作得出长方体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是平平的;圆柱有两个面,上下一样

11、粗,上下两个面大小一样;长方体相对的两个面大小一样;正方体也有六个面;球摸起来光光的等等。这样不仅每个学生自我表现的欲望得到满足,而且学生在实践中感知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形体的特征。再通过认一认实物、想一想直观图形、说一说生活中的实例、看谁摸得准等系列活动来加深对形体特征的认识。在这里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使他们能积极、主动、大胆地探索知识,做到敢想、敢说、敢争论。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全员参与和全身心投入,让学生在活动的课堂中逐步加深了对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的认识,体会感悟出其特征,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3、通过动手实践来发展学生的思维。苏霍姆林斯基说:“手是意识的伟大培育者,又是智慧的创造者

12、”。操作启动思维,思维服务于操作。本案例在课始与课后都要求学生当一回小小设计师,用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搭一件自己喜欢的东西。这样学生的思维启动了,想象飞了起来,各种漂亮的图案在学生的指尖下诞生了。二、注重自主探索,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1、拓展时空,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学生的探索必须有一定时间的保证。本节课一系列活动的设计都给了学生充足的用眼睛看、用手做、用嘴说、用耳听的时间和空间。这样学生就有时间去思考、去操作去交流,提高了自主探索的时效性。如在活动一中让学生拼摆图形时,尽量让学生“玩”尽兴,在玩中让学生充分经历感知这些形状实物的过程。在玩累了之后让他们的口“表演”。给足时间让他们互相说摆了什

13、么,待学生说得差不多,手也动了,口也动了之后,再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用脑子去想这形体叫 什么?又如在要求学生通过自己摸一摸,看一看去得出特征时,放手让学生自由 探索,这样为学生创造了最大限度的活动空间,使学生尽情地表现、发展自己,使每位学生在自己的探索活动中认识理解了四种形体的特征。2、让学生去体验探索的过程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和联系。因此在本节课中,尽量让学生跟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探究。如在活动二议一议中,教师随意指着一名学生手中“作品”的一个部件问:“你们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吗?”这时学生的探究欲望被激起,教师就趁热打

14、铁:“你们想给它取名字吗?”让孩子自己给某一物体取名字,他们会觉得有趣。尽管他们可能取一些让你忍俊不禁的名字或是让你捧腹大笑的,但毕竟是自己取的,他们也动过脑,是他们的创造。又如在最后有目的的搭一搭中,问:“你在搭时发现了什么?”由学生自己通过具体的拼摆探索出球不能搭在最低层,圆柱不能横着放。这样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在要求学生举例生活中的实物时产生两个争论的问题“削尖的铅笔是不是圆柱?”“电视机是不是长方体?”,在这里教师并没有代替学生回答,而是把问题还给学生,让学生在互相争论中加深了对这四类物体特征的认识,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对一年级小学生来说,探索只能是浅显的、表面的,但从实物图形实物再到建立较清晰的图形概念,就是一个不断探索的结果。3、体验成功,感受自主探索的乐趣。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便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发现都及时的给予肯定、表扬。如在活动二中 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摸一摸等方法了解特征时,学生争先恐后的把自己 的发现表达出来,只要学生有所发现,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一点点,教师也用赞赏 的目光逐一去肯定学生。在拼摆图形中,让学生把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大家,学生 在欣赏自己的“杰作”时,脸上都表现出了喜悦的神情。这些都能使他们在自主 探索中体验到成功的愉悦,感受到自主探索的乐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