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上册 4.1《秦岭—淮河线》教案1 湘教版.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4777511 上传时间:2022-02-1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7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地理上册 4.1《秦岭—淮河线》教案1 湘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 4.1《秦岭—淮河线》教案1 湘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 4.1《秦岭—淮河线》教案1 湘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 4.1《秦岭—淮河线》教案1 湘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 4.1《秦岭—淮河线》教案1 湘教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地理上册 4.1《秦岭—淮河线》教案1 湘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地理上册 4.1《秦岭—淮河线》教案1 湘教版.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一节秦岭淮河线1、教学对象:八年级;2、授课课题:秦岭淮河线;3、课型:新课;4、课时安排:1课时;5、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秦岭淮河线的位置及地理概况; 掌握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培养学生读图、填图能力,搜集处理资料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课堂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以及开展各种形式活动,如:讨论、填表等,使学生在合作中自主地学习和探究秦岭淮河线以及四大区域划分等方面的地理知识,从而使学生的学习能力与素质得到不同程度地提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中通过淮河成为害河的学习和联系金宝圩沟湖塘水资源的保护,使学生意识到淮河水质日趋恶化的趋势,树立防止当地金宝圩

2、沟湖塘水资源污染的环境观。6、教学重点: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7、教学难点: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地理特征的显著差异。8、教学准备: 书中相关的图表; 教师自制Powerpoint幻灯片、利用多媒体设备辅助教学。9、教学过程:教学步骤学 生 活 动教 师 活 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讲授新课一、秦岭与淮河1秦岭2 淮 河观看教师出示的flash及图片(详见投影)了解我国的区域差异及其原因。学生回答:秦岭。淮河学生讨论回答:1东西向;2甘、陕、豫、皖、苏;3选;学生阅读P76材料 “淮河”学生思考作答(旱涝灾害频繁)学生讨论回答(污染严重)导语:用当前网络流行一个flash猪都笑了引入,这个flash说明

3、了什么呢?各个省级行政区在地理历史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再展示图片说明:每当初夏时节,南方水稻油绿,华北田野已麦浪如金。这体现了同样的物质在不同地区出现了不同的表现形式,这就是地区的差异性。我国东西横跨5200多千米,南北纵跨5500余千米,包括了从沿海到内陆、从寒温带到热带的各种自然景观,呈现出显著的区域地理差异。板书:第四章 中国的区域差异我国某东西走向的山脉,山北以旱地为主,山南以水田为主;山北树木冬季落叶,山南树木大多常绿;山北人们以面食为主,山南人们以大米为主食。猜一猜,这是我国的哪一条山脉?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中的淮指的是我国的哪条河流?出示:“秦岭淮河线示意图”。提问

4、:1找出秦岭、淮河,看一看秦岭山脉走向和淮河流向有什么特点?2找出秦岭淮河线通过的主要省级行政单位。3下列省级行政单位中位于秦岭淮河以南的是:湖北 山东 江西 山西 河北 浙江提问:淮河“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无雨旱灾”。淮河为什么会成为“害河”?提问:“害”之一?教师引导提供材料:淮河流域名谣:“50年代淘米洗菜,60年代洗衣灌溉,70年代水质变坏,80年代鱼虾绝代,90年代大力治淮”。提问:“害”之二?(教师归纳)让学生意识到第四章的教学内容在中国地理中的重要地位:承上启下。整体感知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能力;也有利于复习回忆第一章省级行政区位

5、置及简称的掌握情况,同时落实秦岭、淮河的空间位置。改变学习方式,通过学生的阅读来了解秦岭的一些重要概况。质疑:探究式学习淮河的“害”。感受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树立可持续发展观(落实科学发展观)。二、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学生倾听教师承转语了解了秦岭淮河的位置及概况后,我们来分析其南北两侧的差异。衔接、顺承1地理区域和地理界线 学生读图予以理解下列问题:地理区域体现区域内部相似性,地理界线反映出区域之间的地理差异性。投影显示:秦岭我国四大地理区域。教师简要介绍地理区域和地理界线,强调指出:地理区域体现区域内部相似性,地理界线反映出区域之间的地理差异性。明确重要地理界线在学习地理

6、中的作用,使学生掌握学习地理的方法。教师承转学生倾听教师承转语秦岭淮河线是我国东部重要的地理界线,南北两侧有显著差异。衔接、顺承2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 观察利用小组学习的方式对以上知识点进行巩固与学习A、我国一月份哪条等温线经过了秦岭淮河一线?这条等温线两侧的气温的情况又如何?我们这里呢? B、我国多少毫米等降水量线经过了秦岭淮河一线?这条等降水量线两侧的降水量情况又如何?我们这里呢? C、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温度带中什么带和什么带的分界线?这条线以北和以南分别有哪些温度带?这条线是哪两种作物熟制的分界线?D、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干湿地区中什么地区和什么地区的分界线?这条线以北和以南分别有

7、哪些干湿地区? 秦岭淮河线我国的1月均温0等温线。我国的800mm等降水量线。我国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我国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我国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引导学生阅读P77 “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由学生竞猜右侧表格内容(知识拓展) 师生共同完成表格内容1屏幕展示“我国一月平均气温分布图、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我国温度带分布图、我国干湿地区分布图、我国气候类型分布图。 观察所示分界线说明其地理意义,这些分界线大致都经过哪里?2听学生解释,教师点评。 3教师利用多媒体,小结。 为什么说:秦岭淮河是我国一条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线?(投影显示)空白填充表格 (教师订

8、正)通过回忆和联系,以及在学生迅速阅读的基础上,以便于使学生能更好地认识秦淮线的地理意义,提高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在比较中获取秦淮线两侧地理差异显著的感性认识。知识拓展是由浅入深,目的是对学生个体发展分层优先。学以致用1南船北马(交通工具);2南米北面(主食);3南繁北齐(地方方言);4南尖北平和南敞北封(传统民居);5南涝北旱(气候灾害)。(投影显示)通过对上述表格的学习,启发学生尝试解释一系列现象。(教师订正)小结: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课堂总结回顾整堂课教学的主要内容教师指着投影板书纲要对课堂教学内容予以总结帮助学生理清脉络,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课后追忆1.“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意思是说南方的橘树移栽到淮河以北,就会变成小灌木,橘子也会变成不能吃的“枳”。结合本课的知识,请你解释这种现象。板 书 设 计第四章 中国的区域差异第一节 秦岭淮河线一、秦岭与淮河1、秦岭2、淮河二、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重点)1、地理区域与地理界线2、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 (难点)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