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 《三峡》教学设计2 语文版.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4778519 上传时间:2022-02-1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上册 《三峡》教学设计2 语文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三峡》教学设计2 语文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三峡》教学设计2 语文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三峡》教学设计2 语文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三峡》教学设计2 语文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上册 《三峡》教学设计2 语文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上册 《三峡》教学设计2 语文版.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三峡教学设计2一、教学目标设计1、认知目标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三峡的景物特征了解三峡的相关知识。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在Internet上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二、 教材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1、教材内容分析三峡是我国南北朝时期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所作的一篇写景散文,它以简洁凝练、富有概括力的语言描绘了长江三峡四季风光之美,歌颂了祖国的大好河山,抒发了对祖国山河的挚爱之情。它即是优秀的学术著作,又是优美的文学篇章。2、教学重点分析把握三峡的景物特征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三峡是一篇写景散文,全文总分结合,全面描写了长江三峡的壮丽景色,总写气势

2、恢弘,分写特征鲜明。同是三峡四季景色,特点绝不相同。写夏季作者抓住江水的浩荡,以“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突出了流速之快,春冬季作者则抓住清澈来写,“回清倒影”的“素湍绿潭”,加上“飞潄其间”的“悬泉瀑布”,真是别有一番情趣。描写秋季的巫峡时,作者则通过写猿鸣来突出它的凄凉气氛。针对大多数学生没有去过三峡,对三峡景观没有形成形象认识,而文言文又较难理解,开成具体可感形象有一定困难的实际情况,指导学生上网浏览相关网站有关三峡的图片、视频文件、文字说明等内容,帮助学生建构起对三峡景观特点的形象化认识。3、教学难点分析本文的教学难点是翻译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而且这篇课文自身相对于其他文言文也具有一定的

3、难度。因此采用了鼠标划过热区响应解释字词(即指即译的方法),超文本链接翻译全文来辅助文言文教学,使学生更迅速、更直观地了解字词句的具体含义,而且更方便学习效果的自我测试。三、教学对象分析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初中生,他们具有较强的形象思维能力和习惯,并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易于在形象思维和学习兴趣方面进行启发与引导;但由于刚刚接触文言文,对文言文学习方法、技巧的生疏会使学生仅仅着眼于字词句的翻译,给文章整体的理解带来一定困难。因此,在利用超级文本解决字词句理解,提高课堂效率的基础上,让学生访问相关网站,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学习,提高学习兴趣,增加感性认识,从而整体把握课文的意义、四、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主

4、要采用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搜寻整理网络信息资源,完成对教学重点的意义建构。并对搜寻整理信息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发散研究性学习,实现知识的外化。五、教学媒体设计在接入Internet的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教室进行授课。利用网络视频播放创设情境;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教学目标,突破文言文翻译的难点,总结景物特征;利用国际互联网完成对三峡景物特征的意义建构和研究性问题的提出与解决。六、教学过程设计及分析教学过程设计思路多媒体应用分析导语设计同学们,我们伟大祖国辽阔的土地上孕育了众多为世人所称道的奇山异水,它们犹如一朵朵奇葩绽放在花团锦簇之中,今天,我们采摘了其中的一朵,一起来领略它迷

5、人的风采。首先请大家欣赏一段画面。播放录像介绍三峡的风光片提问这段画面描绘的是我国哪个著名风景区的美丽风光?明确:这就是我国的长江三峡提问长江三峡以它雄峻秀美的自然风光和广博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着古往今来无数的游人,更有众多的文人墨客被三峡的奇山异水所打动,留下了数不胜数的名篇佳句。大家有没有注意到片中引用了哪部书中的一段话?明确:水经注导引今天我们要学习我国南北朝时期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中描写长江三峡的一段文字,通过学习达到下列目标。课件演示出示教学目标讲授新课请大家打开桌面上名为“三峡”的图标,一起来欣赏一下这篇课文。课件演示 学生自读课文运行带有热区响应和超文本翻译的课文原文,学生

6、根据文中热区响应所提示的注音自读全文,掌握生字词的正确读音。教师范读课文使用课件,学生自学课文翻译学生据课件提供的翻译,了解字词句的含义,教师随机个别指导答疑。配乐朗读播放背景音乐,由一名学生配乐朗读,其他学生边听朗读边同步浏览相应的译文。布置学习任务郦道元真是一个写景状物的高手,用短短的四段话153个字就把三峡的风光写得如此之美,令我们陶醉于其中,我们知道一篇优秀的写景散文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抓住特征来描写景物,这篇课文结构非常清晰,首段总写三峡概貌,后三段分写四季的三峡。下面大家根据自己对文章的理解,首先判断出这四段文字分别抓住了三峡的哪些景物、哪些特征来描绘。然后通过访问介绍三峡的网站搜集

7、一些相关的图片资料、文字说明、诗歌文章,来验证一下你从课文相关段落中寻找的景物是否具有这样或那样的特征。分组 把归纳14自然段所描写景物及特征的学习任务分别布置给A、B、C、D四个小组来完成。信息处理要求学生把搜集到的验证资料发送到教师机上各组自己的共享文件夹中。依据文意 做出假设学生各自归纳假设各段所写景物及特征。组内协作 上网搜寻学生访问因特网上有关三峡的网站,搜集相关图片、诗文及其他说明性文字,并进行组内协作讨论,初步明确本组学习结果(可保留分歧),借此验证对三峡景物特征所做出的假设。在此过程中,教师随机个别指导。组际交流 验证假设教师把各组搜集到的资料按课文段落顺序依次广播给全体学生,

8、并由搜集者本人对所找资料与文中景物特征的联系进行阐述,本组或外组成员依据实际情况进行补充或质疑。教师依据学生回答情况进行评说。课件演示总结景物及特征,教师明确最终学习结果。自由提问学生就学习课文、浏览网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自由发问上网寻找答案学生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寻找资料研究答案 。交流讨论学生依据搜集到的资料,结合自己的分析,针对所提问题自由解答,互相补充。课堂小结学习结果总结,教学目标反馈渲染气氛,通过优美的语言将学生带入到美的意境中将课本内容与三峡风光片紧密结合,自然地导入新课。明确学习目标,确定学习任务。初步感知,扫清字词读音障碍。指导学生读出语意停顿,进一步理解句子含义。通过问题

9、过渡到下一个学习环节。根据对文章的理解,对问题的答案做出假设。明确目标,缩小学习和搜寻信息的范围,利于对问题的深度挖掘,使组内交流、组际交流成为可能,提高学习效率。学生对学习结果大胆假设。学生围绕提出的假设自主搜集整理相关信息,同时借此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利用搜集到的信息,通过小组交流,验证假设,完成对三峡景物特点的意义建构。明确答案,解决学习重点。学生可针对资料搜集过程中遇到的不解之处或感兴趣的事物现象提出问题,从而将知识发散、外化。通过此步骤进行知识的深化与发散。总结全课,主要突出重点、难点。利用三峡风光片创设尽可能真实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将教学目标发送到每个学生的屏幕上,

10、更加清楚直观,提高课堂效率,教师要指导学生正确使用课件,指导学生正确使用课件阅读课文。学生在电脑上自己利用热区所提示的读音可迅速掌握生字词。学生可以利用热区响应和超文本在原文与译文及单字解释之间随意切换,更加迅速、直观、扎实地了解文意,并可以随时检测学习效果,进行自我评价,提高了课堂效率 。创设优美情境,加深学生对文句、文章的理解。在教师机上建立各组的共享文件夹,便于集中交流,避免信息的重复,浪费资源,降低学习效率。带有响应与超文本翻译的多媒体课件为假设形成提供支持。学生可利用互联网上有关三峡的丰富、形象的多媒体资源,多方面、多角度综合地搜集验证资料。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对学生的信息搜索方向

11、进行指导和监控,并对技术或其它信息内容方面的问题给予解答。利用屏幕发送功能将各小组搜集到的相关图片、诗文、说明性文字,广播给每个学生,并由资料搜集者结合课文内容,围绕中心问题进行评说,从而使学生形象、准确地把握三峡景物及特征,完成对中心问题的意义建构,体现自主学习的特点指导学生将问题以文本文件形式发送到教师机上来,经教师整理后广播给每个学生。学生通过访问相关网站,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搜索和研究,寻找答案,体现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学生利用网上资料,结合自己的观点、分析,对感兴趣的问题自由回答,并以此了解三峡相关知识,形成一个立体的三峡概念,进行知识的迁移。七、练习设计1、 假设你是一个导游,请依

12、据课文内容和网上资料,写一篇500字左右的三峡自然风光导游词。2、 将浏览三峡网站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帖到校园网三峡专题BBS上,并通过网上浏览或查询相关资料,展开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附:课文原文三峡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垒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风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潄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睛初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6用心 爱心 专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