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2 古诗三首《己亥杂诗》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 素材.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4781230 上传时间:2022-02-1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2 古诗三首《己亥杂诗》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 素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2 古诗三首《己亥杂诗》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 素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2 古诗三首《己亥杂诗》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 素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2 古诗三首《己亥杂诗》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 素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2 古诗三首《己亥杂诗》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 素材.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己亥杂诗教学反思己亥杂诗出自清代龚自珍之手,关于己亥杂诗的课堂教学反思该怎么写呢?下面是 为大家整理的己亥杂诗教学反思范文,欢迎阅读!己亥杂诗教学反思篇一古诗教学,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是个难点,难就难在教师不知道怎样教。许多老师觉得字词句难懂一些的作品还好教,她们在讲授时可以字词句的释义为主,或者逐字逐句进行串讲。但是对那些情景浑然一体、字词句又浅显易懂的诗作就觉得无从下手了。有的老师觉得这样的诗没什么好教的,上课时让学生们读两遍就得了。结果使学生对学习古诗不感兴趣,古诗教学收效甚微。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我认真的解读了新课标,从中悟出了一些方法并把它付诸于我的这节诗歌教学上,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2、。在本首古诗教学过程中我遵循以阅读记诵为主和整体感知、把握大意的原则。在具体方法上包括:以学生的自主诵读为主,淡化教师的讲解;重视学生对作品的诵读;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理解;使课内诵读与课外诵读相结合;对教材进行适度拓展;把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述力和语言感觉力结合了起来;从作品意象入手体验作品的情感意蕴;创设情境,运用感性化的教学手段,如:PPT演示、图片、声音,范读、读一读等方式,进行渲染意境。教学之后,我还反思到了自己在上所有古诗存在的一点共同缺陷,那就是对学生课外诵读的培养不够。因为学习古诗,课外阅读记诵是一个积累的过程,通过课外诵读不断的积累可以提高对古诗的理解感悟能力,可以丰富对古典文化的修

3、养,亦可以使心灵得到陶冶净化。因此,我们教师应该特别关注学生课外阅读记诵古诗的情况,对诵读过程和结果进行科学的检测与评价。检测的形式可以灵活多样,最好采用寓教于乐的形式。比如通过游戏展开竞赛,比一比谁背的古诗多,谁读得好。在课堂上也应该经常性地诵读学过的古诗作品,温故知新。教师在评价学生的表现时,应正确对待其个体差异。对记诵能力强的学生及时表扬,对能力稍差的学生加以鼓励,培养呵护孩子们学习古诗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其次是指导学生对作品进行默读重视不够,这节课上我给学生的默读时间有点少了,因为默读是体验作品情感的一种很好的方式,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努力改善,多学、多思、多请教、多观看专

4、家们的讲座,在反思中不断地完善自己,争取在教学上有新的飞跃。古诗的教学在小学阶段是让人头疼的,而己亥杂诗更是一首让学生感觉乏味枯燥的政治诗,一首创景抒情诗;通过创设的意象来表达内心的情感。没有课外积累的铺垫,没有充分的诵读,要让学生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顺畅地完成教学是绝对不可能的。彭丽霞老师很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点;1、教案完整丰富,设计条理清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2、能充分把握文本特点,合理运用教学资源,抓住了重点,突破了难点;3、重视教法的设计,淡化教师的讲解,以学生不同层次的诵读为主线,关注了学生的个体感悟。建议:1、要充分利用课堂的资源来巧妙推动学习的进程,如“汇报

5、交流”就可以与“体会诗意、诗情”融合在一起,教学就水到渠成了;2、虽然这首诗是一首很难理解的政治诗,但也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独立思考的深度和学习能力的培养,设计上可否考虑给予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这一点可以从向凡宇老师的教案中得到很好的借鉴;3、板书尚需精心设计。己亥杂诗教学反思篇二平时我们学习的古诗多是唐宋时期的,年代较为久远,而这首己亥杂诗出自清代龚自珍之手,距今只有一百多年的历史。那么这首诗歌的创作背景是什么呢?我请学生读诗题,谈谈对题目的理解,从而引出此诗的独特之处,这首诗所指的己亥年是1839年,战争的前一年,当时原本强盛的大清帝国行将没落,朝廷对外卑躬屈膝,对内大肆镇压,百姓生活

6、困苦,龚自珍在这一年辞官南下,后又北上接家属,在南北往返途中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随想写下来,共有315首诗,其中今天学习的是第220首。补充介绍了诗的写作背景,让学生对整首诗所要表达的感情有一定的领悟,在此基础上走进古诗,从诵读到结合注释理解诗意,学生学习比较轻松,但在感受诗句背后蕴含的深刻含义时存在一定的困难。讲解时我从第二行诗出发,理解“万马齐喑”,感受当时举国上下死气沉沉的局面,补充资料,明确当时的君、臣、民是怎样的状态,人民所处的是怎样水深火热的局面,感悟作者此时的心情,体会诗中的“哀”。在充分感受了当时中国所处的局势之后,才能真正理解诗中后一句诗,只有“重抖擞”“降人才”才能改变现状

7、,让九州恢复生气,为感悟诗中思想感情做好铺垫。本课在设计时,我搜集了很多资料,为本诗的背景补充做足准备,也在情感激发上想了很多办法,但课堂中仍然存在问题,回答问题不积极,可能是我的提问方式不够新颖,总之课堂气氛不是很活跃,需要好好反思,找到更好的处理策略。己亥杂诗教学反思篇三我首先表扬了预习做得较好的学生,敷衍了事的也让组长当即扣了10分。接下来我宣布:“今天我们将请两个小组全过程展示学习古诗的过程,从介绍诗人、作诗背景到读诗、解读诗的含义,再到体会是表达的思想感情、多音字的组词板书等环节都要有条不紊地体现出来。其他组则认真倾听,可以给予补充。展示的好小组每人加10分,认真听的小组每人加5分;

8、反之则扣分。下面先给你们几分钟准备,做分工合作的协调。”任务明确后,各小组立即开始了积极的准备。我也是下位巡视,只见每组的组长都在分工分任务,谁读谁讲都很那么一回事。对个别组我进行了指导。最后,我请举手人数最多的小组展示。其实每个组都想展示呢。我不得不说明以后请没有展示的组展示。结果是这节课只展示了一个组,整个环节全都到位。之后请其他组补充纠正。同学们关注了“不教胡马度阴山”中的“教”读音。在大家有争议的之后,我给了结论,读第一声。还有就是对第一行诗“秦时明月汉时关”的理解,我也给了说明,是说“明月还是秦汉时的明月,边关还是秦汉时的边关 ”,并且引导学生想象这些是没有变的,但变了的是什么?是人。“对这批战士战死了,又换了另一批战士。所以说“万里长征人为还”呀!还有就是对“不教”的理解是“不让,不允许”的意思。总之,我只是起了穿针引线的作用,对学生说不清楚的部分进行补充说明,大部分问题还是孩子们自己解决的。所以,这节课因为相信,因为放手,学生学得积极投入,都参与到了学习的过程中,也收获了很多,也得到了整理资料、团结合作等方面的锻炼。因此学得开心,我也教得轻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