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下册 四时田园杂兴1教案 鄂教版 教案.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4782035 上传时间:2022-02-1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语文下册 四时田园杂兴1教案 鄂教版 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五年级语文下册 四时田园杂兴1教案 鄂教版 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五年级语文下册 四时田园杂兴1教案 鄂教版 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五年级语文下册 四时田园杂兴1教案 鄂教版 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五年级语文下册 四时田园杂兴1教案 鄂教版 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语文下册 四时田园杂兴1教案 鄂教版 教案.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四时田园杂兴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范成大极其“田园诗”与前朝的田园诗的异同。 2.进一步了解朗读诗歌的技巧,通过朗读和语言的品位欣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会诗歌的意境。 3.培养学生的古代诗歌的阅读鉴赏的能力。教学过程:一、导入诗歌是诗人生命的冲动,感情的倾诉。“情动于中而言溢于表”的诗词是语言的精华。因而学习诗歌,要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体会诗人的感情,达到与诗人心灵相通,感情交融的地步,才会更好地领悟诗歌。二、教授新课(一)材料交流1.介绍作者:范成大(11261193) 南宋诗人。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今江苏苏州)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中进士。淳熙十

2、年因病辞归,时年58岁。此后10年隐居石湖。诗歌成就:范成大是一个关心国事、勤于政务、同情人民疾苦的士大夫。他的忧国恤民的一贯思想在其诗歌创作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范成大的诗,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图景的作品成就最高。他的田园诗概括地描绘了封建社会农村的广阔生活,把诗经七月以来的农事诗、陶潜以来的赞颂农村生活恬静闲适的诗和唐代诗人的一些反映阶级压迫的农家词、山农谣一类作品结合在一起,成为中国古代田园诗的集大成者。范成大晚年作的组诗四时田园杂兴,是他田园诗的代表作品。2.田园诗歌:中国古代诗歌流派。以反映田园生活、描绘山水景物为主要内容。代表人物有陶渊明、王维、孟浩然等。范成大一直以农村和农民的生活作

3、为自己的歌咏对象,在四时田园杂兴中,不仅有描写农村自然景象和生活场景的内容;而且教全面地描写了劳动的艰辛、劳动的欢乐,赞美了农村的劳动者;更有一些反映农民疾苦、揭露剥削的诗篇。这些都使得范成大不同于前朝的田园诗人(仅描写田园生活的恬淡闲适和优美的田园景象)3.解题:四时田园杂兴共60首。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组。我们学习的两首分别描写农村的春天和晚春。4.诗歌体裁:近体诗中的七言绝句。(二)诗歌朗诵 1.诗歌朗诵指导(节拍、语调、重音) 2.朗诵诗歌,体会诗歌的意境。(三)整体感知诗歌的内容及蕴涵的思想感情 第一首诗歌描写了农民劳动的情景。表现了人人爱劳动以及劳动充满乐趣

4、的思想感情。(四)交流探究 1.诗歌一、二句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农民劳动的繁忙景象。 2.三、四句中写不懂如何耕织的“童孙”也在“学种瓜”,要表现什么呢? 明确:在农村,无论男女老幼,人人爱劳动,人人需要劳动。另外说明劳动像游戏一样,虽然繁忙但充满乐趣。 3.诗歌的写法:(1)正面描写劳动景象;(2)语言清新自然,充满了浓郁的乡土气息。三、练习1.小组朗读背诵诗歌 2.默写诗歌。四、小结1.文学常识 2.朗诵知识 3.诗歌的内容及思想感情五、作业 1.理解、背诵并默写所学的诗歌。 2.借助工具书或者网络找出一首唐代的山水田园诗歌并与所学的诗歌加以比较。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范成大极

5、其“田园诗”与前朝的田园诗的异同。 2.进一步了解朗读诗歌的技巧,通过朗读和语言的品位欣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会诗歌的意境。 3.培养学生的古代诗歌的阅读鉴赏的能力。教学过程:一、检查作业 1.背诵诗歌。 2.默写诗歌。二、教授新课(一)交流材料 互相交流查阅的有关唐代田园诗歌并与范成大的田园诗歌比较(二)朗诵诗歌体会诗歌意境 指名朗读、分组朗读并进行指导。(三)整体感知诗歌的内容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明确:本诗描写晚春农村的自然景色。表现了作者对田园风光的热爱。这首诗歌表现的乐趣在于自然景物。(四)交流探究 1.诗歌前两句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前两句写了晚春江南农村的景象。 2.怎知道晚春呢? 明确:典型的事物描绘。(金黄的梅子、杏子肥、菜花稀落、雪白的麦花处处) 3.三、四句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正午时分的幽静的景象。 4.四句中写“蜻蜓虫夹蝶飞”显得田野静悄悄的,如何理解? 明确;以动写静。 5.诗歌的写法 明确:(1)点面结合;(2)动静结合。三、练习 1.朗读诗歌。 2.背诵并默写诗歌。四、小结 1.诗歌的朗读。 2.诗歌内容的理解。 3.诗歌的写法。五、作业理解背诵默写两首诗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