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统计分析.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4792899 上传时间:2022-02-2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3.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统计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统计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统计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统计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统计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统计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统计分析.docx(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统计分析一、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两种统计模式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统计有两种模式。一种模式以西方经济学中“总供给=总需求”的理论模型为框架,运用国民经济核算资料,并作为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份,从实物概念动身,就一按时期内实际发生的,即已经实现的供给总量和需求总量进行统计。由于这种模式是对同一问题从两种不同角度进行反映,已实现的总供给和总需求必然是恒等的。这种模式的计算结果不能直接判断社会总供求的均衡与失衡。如要分析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均衡与失衡,必需借助于其他指标来间接进行分析,如通过就业率或失业率、物价指数和汇率的波动等来观察。所以,这种模式对社会总供需均衡与失衡

2、的测度与分析,采用的是间接反映的方式。这种模式通常被称为“间接法”。另一种模式是从社会总供求运行的客观进程,即实物运动和价值运动进程动身,从流量和存量两个方面统计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反映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运行进程的数量特征。它不仅包括实际发生的供给总量和需求总量统计,而且还包括未实现平衡的供给和需求总量的统计。在这种模式下,总供给和总需求能够不相等,常常存在供求缺口。这一缺口的绝对总量和相对量大小及其评判,正是宏观经济运行平均与否的分析依据。所以这种模式能够直接用来判断和分析社会总供求的均衡与失衡,故而这种模式被称为“直接法”。二、运用国民经济核算资料对中国1997年总供求的实际测算在测算社会

3、总供求的第一种模式下,供给和需求统计核算是从市场互换的销售方和购买方别离统计的,虽然统计反映的方面不同,但它们都是来自同一实物流量,所以供给和需求的统计核算结果是相等的。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统计核算包括一按时期的国民经济生产最终功效的全数,也包括对外贸易经济活动发生的入口、出口和劳务输入和输出形成的供给和需求。一般别离从总供给和总需求进行统计核算。表91中列出的是中国1997年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总量和结构的实际测算结杲。表91中国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统计核算(1997)绝对数(亿元)比重(%)社会总供给1 .国内生产总值(1)第一产业(2)第二产业其中:工业建筑业(3)第三产业其中:交通运输仓储

4、邮电通信业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2 .商品及劳务的进口总额合计社会总需求1 .最终消费居民消费政府消费2 .资本形成总额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存货增加3 .货物和服务出口合计计算误差一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1998,中国统计出版社。从理论上讲,采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资料所计算的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应该完全相等。可是,在实际计算中,由于社会总供给的测算以生产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为基础,而社会总需求则以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为基础,生产法GDP与支出法GDP本身就存在计算误差,所以二者的计算结果是不相等的。表91中所列我国1997年的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之间的计算误差为亿元,约占社会总供给的。三

5、、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直接测算法一、直接测算法的大体理论统计应从时点指标、时期指标或说是从流量和存量两方面去反映总供给和总需求。咱们提出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统计的一组概念和指标,它们是期初节余总供给,本期实现总供给、期末节余总供给、流量总供给、存量总供给;期初节余总需求、本期实现总需求、期末节余总需求、流量总需求、存量总需求。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91。流量总供给是指一按时期(如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域)新增加的总供给量,包括来自本国生产的商品和服务总量及来自入口的商品和劳务的总量。流量社会总供给,能够提供国内或国外,后者就是出口的商品和劳务。若是从流量社会总供给减去出口的商品和劳务总量,那么取得的就

6、是国内市场的流量总供给。按照总供给形成的来源,能够分为国内和国外,来自国外的总供给部份就是人口的劳务和商品量,因此,流量总供给减去入口的商品和劳务,就是国内流量总供给。流量总供给等于国内生产总值与入口商品和劳务之和。存量总供给期初结余总供|流量总供给这里的存重不是财富的概念,也不同于统计学中一般意义上的时点数概念,而是关于社会总供求的本年度与上年度的一种连续考察。给本期实现总供给期末结余总供给存量总需求期初结余总需求流量总需求本期实现总需求期末结余总需求图9-1总供求直接测算法指标体系的关系图节余总供给指某一时点上,全国库存和储蓄节余的供给总量和人工培育资源增加量,如我国林业产值中的林木生长部

7、份,牧业产值中总牲畜繁衍、增加、增重部份。从统计反映来讲,它是连接不同时期静态反映之间的联系,揭露动态特征。节余总供给一般与流量总供给的统计时期相对应,分为期初和期末统计,上期期末即为本期期初。期初节余总供给与流量总供给之和就是存量总供给。存量总供给减去期末节余总供给,就是本期实现的总供给。本期实现总供给与流量总供给之间的不同是期末、期初节余总供给之差。流量总需求是指一国(或地域)一按时期(如一年)形成的购买商品和劳务的货币支出能力水平,包括实现的需求总量,也包括未实现的即预备购买的需求总量。流量总需求来源于国内和国外两个方面,国内流量总需求是生产收入分派、在分派后形成的购买或预备购买的支付额

8、总量,国外流量需求是出口的商品和输出劳务表现的国外购买量。节余总需求就是未实现的总需求部份,犹如节余总供给概念,它也是为了连接不同时期的流量总需求,揭露总需求的动态特征。期初节余总需求加流量总需求等于存量总需求。存量总需求减去期末总需求等于本期实现的总需求。本期实现的总需求与本期实现的总供给相均衡。总供求概念体系中的计算和平衡关系可用下面的几个式子表达:(1)期初节余总供给(需求)流量总供给(需求)=本期实现总供给(需求)期末节余总供给(需求)(2)存量总供给(需求)=期初节余总供给(需求)流量总供给(需求)(3)本期实现总供给=本期实现总需求(4)本期期初节余总供给(需求)=上期期末节余总供

9、给(需求)二、总供给的测算方式按照上述的大体思路,总供给的统计测算主如果计算流量总供给和期初、期末节余总供给,其他指标能够在此基础上派生计算。(1)流量总供给一般简称社会总供给或总供给,是在生产法GDP的基础上计算的。我国的统计年鉴中每一年都发布现价国内生产总值的统计数据,国家统计局还补算和发布了1953年以来的历史数据。因此,就一按时期(一般为年度)而言,流量总供给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加入口和劳务输入,减损失,即:流量总供给=国内生产总值商品人口劳务输入一损失我国目前的劳务输入还比较少,损失统计尚未成立,故这两项可暂省略o(2)节余总供给主如杲批发和零售贸易业库存、工业企业销售库存和人工培育资源

10、产值。节余总供给可按期初资料,也可按期末资料计算,因为下年期初就是本期期末,上年期末就是今年期初。我国节余总供给统计计算公式为:期初(期末)节余总供给=期初(期末)批发和零售贸易业库存期初(期末)工业企业错售库存期初(期末)人工培育资源产值式中的人工培育资源产值是指林业产值中的林木生长部份,牧业产值中的牲毒繁衍、增加、增重部份等等。这一项没有现成的统计数据可用,只能按照牧业、林业等部门总产值的必然比例进行推算。3、总需求的测算方式(1)流量总需求的计算投资需求。流量投资需求即已实现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颉和库存增加的投资之和,依照其资金来源可分为四个部份,即:投资需求=国家预算内资金拨款国内贷款

11、投资利用外资自筹和其他投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颉的分类是多种多样,除上式中的按资金来源所作的四部份分类,在本书第五章中咱们将说明其他分类法及其组成内容。消费需求。流量消费需求即国民经济核算中的最终消费,包括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需求。消费需求计算公式为:消费需求=居民消费需求政府消费需求国外消费需求。国外需求以实际发生的购买颔计算,包括商品出口和劳务输出。(2)节余总需求的计算节余总需求包括节余投资需求和节余消费需求。节余投资需求。若是咱们假定每一年投资的流动资金在昔时全数实现,自筹投资也是昔时全数实现,那么节余投资需求的变更主要受两方面的影响,即昔时未实现的(或节余的)国家预算内资金拨款和昔时未实

12、现的国内固定资产投资贷款。昔时未实现的(或节余的)国家财政固定资产投资拨款的计算分两步进行:第一步,计算昔时未实现的国家财政固定资产投资拨款,即本期节余,方式是:昔时未实现的(或节余的)国家财政固定资产投资拨款=国家财政支出中的大体建设支出和更新改造支出两项之和一已实现固定资产投资额中来自财政拨款的部份第二步,用期初节余加上昔时未实现投资拨款,可得期末节余投资需求。昔时未实现的(或节余的)固定资产投资贷款造成的节余投资需求与上面一项的计算方式类似,第一步也是先计算本期节余,可采用如下的方式:昔时未实现的(或节余的)固定资产投资贷款=国家银行信贷资金平衡表中固定资产贷款年末余额一昔时已实现的固定

13、资产投资中来源于国内贷款的部份第二步也是采用期初节余颉加上昔时新增节余额的方式求适当期的期末节余额。国家银行信贷资金平衡表中固定资产贷款年末余额可用中长期贷款额来代考二节余消费需求。节余消费需求主要包括居民储蓄、手持现金和机关集体存款组成。这里机关集体存款是作为社会消费节余对待。计算公式为:节余消费需求=居民储蓄手持现金机关集体存款需要说明的是,这里将储蓄全数看做是节余的消费,这种假定在过去欠缺经济和供给不足的情形下是比较合理的,但此刻我国已走出欠缺、出现需求不足的情形下就是有问题的。可是居民储蓄中究竟有多少是节余的消费,有多少是资源的储蓄,这是一个理论和实践上都比较难以回答的问题。目前条件下

14、比较理想的解决方案也只能是采用问卷调查和统计推断的方式来取得一个比例数。所以咱们提出的节余消费额测算方式是一种近似的算法。4、测算结果按照上述的具体测算方式,咱们采用中国统计年鉴等有关统计资料正式发布的数据,计算了中国19811997年的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主要年份数据列入表92中。表9-219811997年中国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测算表(单位:亿元)社会总供给社会总需求期流存期本期期流存期本2量份初结余总总未结余实现总供初结余总总末结余期实现总供给供给供给总供给给总需求需求需求总需求总需求(1)(2)(3)(4)(5)(6)(7)(8)(9)(10)1981198519901995I9

15、9619972()46,9140,7-is-.56222?.94Ml,71061,7-ST.05931,71381!4%.6注:表中有关项目之间具有如下的计算关系:(3)=(1)+(2),(5)=(3)一(4),(8)=(6)+(7),(10)=(8)一(9)o对于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直接测算是我国统计学界的一项创新,西方国家对于总供需平衡的分析都是通过失业率、价钱指数、景气指数、利率等宏观经济指标来间接进行反映和判断,没有直接测算总供给和总需求的方式与历史。咱们以为,通过对总供求的直接测算,能够直接了解总供需形成的规模,把握总供需之间的数量缺口,明确各类经济因素对总供需形成的影响程度,从

16、而为科学地进行宏观调控和决策提供依据。所以总供求的直接测算是有重要意义的。可是,关于社会总供需直接测算的方式至今还不成熟。咱们在本书中提出的计算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方式是也算是一种探索,旨在提供一种计算的思路。具体计算结果仅供参考。四、社会总供求失衡类型和状态分析关于我国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判断,第一在总供给和总需求的统计测算基础上,计算各类供求差率,主要有两种:本期形成总供求差率=(流量总需求/流量总供给)X100%100%供求差率=(存量总需求/存量总供给)X100%-100%在此基础上,就可以够对我国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失衡状态作进一步的说明。1.在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的状态下,判断有无经济

17、停滞。这主如果对总供给方面作出质的判别。理论和经验都表明,即便总供给小于总需求,也不能说总供给都是有效的和正常的了,例如,库存过大而且积存,大量入口掩盖国内生产的停滞,设备利用率下降,工厂动工不足。从我国的国情来看,在总需求膨胀的情形下,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经济停滞。关于这点的统计判断不仅要作出有无经济停滞的结论,而且还要进一步运用统计手腕对程度作出判断。从统计方式上,具体是:(1)测算出库存积存占库存总量的比例;(2)由于产品积存,动工不足的百分比和设笛利用率下降百分比;(3)人口竞争品中,由于入口致使产品积存,生产能力不能发挥的百分比。2 .在总供给大于总需求的状态下,进一步分析有效需求不足

18、的原因,和是不是存在供给与需求的结构性矛盾。在西方发达国家经济进展的历史中,需求小于供给或有效需求不足,造成经济进展速度放慢的局面,一般都出此刻人均GDP水平达到3000美元时,而我国1997年以来的有效需求不足则出此刻人均GDP水平只有700美元左右的水平上。这说明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人们对就业、收入、福利制度改革的预期心理在其中起到了专门大的作用。诸如此类的问题都是需要咱们深切研究的问题。3 .进一步计算和分析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与供给的差率。总供需的失衡无非表此刻消费和投资两个方面。可是,消费和投资对总供需失衡的作用却不尽一致,因此表现出不同的特点。从统计判断上,咱们的任务是指出总需求大于总供

19、给中各自的作用程度,以此来讲明失衡的性质。在统计方式上,可计算两个判断指标:(1)消费需求差率=节余消费需求一节余消费供给(扣除积存部份)节余消费需求(2)投资需求差率=节余投资需求一节余投资供给(扣除积存部份)节余投资需求在这两个差率的基础上,咱们就可以够对总供需失衡的性质作进一步的说明,若是联系历史情形进行比较,其结论就会更清楚和富有价值。4 .结构失衡的判断与分析。总量失衡中部份表现为结构失衡的作用,我国的情形正是如此。因此,统计判断也应对结构失衡的状态给予说明。从进展中国家的结构失衡看,一般表此刻两个特性上,一是基础产业瓶颈,二是工业高速增加。匈牙利经济学家科尔奈称为突进式增加。固然,

20、这两个方面也是联系着的,彼此作用着。因此咱们能够从其中一个方面,即基础产业瓶颈来讲明结构失衡状态。基础产业与非基础产业的划分是相对的。随着时刻的推移是要转变的。当前,可把农业、能源工业、原材料业、交通运输邮电部门作为基础产业。从统计上,就是通过基础产业供给不足而影响国民经济总供给程度,来讲明结构失衡状态。可通过两个统计指标进行,一是由于基础产品不足使国民经济生产能力未发挥的百分比;另一是知足国民经济各部门的需要,基础产品供需缺口比率。五、潜在总供给的分析社会总供给状态决定因素的分析是通过与潜在社会总供给的比较来进行的。所谓潜在社会总供给就是在客观的、可能的条件下可实现的最大社会总供给量。决定社

21、会总供给水平的因素主如果三大方面:(1)劳动就业量,(2)资本存量,(3)技术进步水平。社会总供给状态决定因素的对比分析,就是别离对每一个决定因素的实际水平与可能水平进行对比分析,说明其状态的特征。通常把决定社会总供给因素的可能水平称为潜在的水平,由此而决定的社会总供给就是潜在的社会总供给。按照资料条件,实证分析中也能够对上述三因素作进一步的因素划分来进行详细的分析,也可把三方面因素归纳为劳动和资金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评价潜在社会总供给第一需要明确它的内涵。咱们以为潜在社会总供给就是现有生产要素的数量和质量的状况下,其正常可能发挥的生产水平所能实现的社会总供给量。对于不同的统计评价方式,第一需

22、要界定“正常可能”的标准。统计评价方式有以下几种:一、单要素评价方式对于潜在社会总供给的评价能够从劳动要素或资金要素进行。从劳动要素评价潜在社会总供给,是把决定社会总供给的因素仅仅看成劳动力要素和劳动生产率的作用结杲,其它因素如资金、管理、技术等体此刻正常劳动生产率水平的内涵中。其公式为:潜在社会总供给=正常劳动力数量X正常劳动生产率因为我国大体上不存在失业的问题,所以正常劳动力数量以实际社会劳动者人数代表。劳动生产率是以平均每一个社会劳动生产者生产的国民生产总值计算的。正常劳动生产率的计算是以趋势回归求得。从资金要素评价潜在社会总供给取得与劳动要素评价的类似公式:潜在社会总供给=正常资金数量

23、X正常资金利用效果正常资金数量表现为资金存量的概念,包括固定资金和流动资金平均占用量。资金利用效果是指在资金存量基础上计算的单位资金带来的国民生产总值。正常资金利用效果也需通过趋势回归求得。二、综合要素评价方式综合要素评价方式是通过资金和劳动要素投入与综合的总投入要素生产率,即单位总投入生产的国民生产总值来评价潜在社会总供给的方式。其公式为:潜在社会总供给=(资金投入X资金边际产出弹性系数+劳动投入X劳动边际产出弹性系数)义正常综合要素生产率在我国的情形下,资金投入和劳动投入的实际水平与正常水平是接近的,因此可用前者代替。资金产出弹性系数、劳动产出弹性系数、综合要素生产率的正常水平与实际水平差

24、距较大,而且实际水平波动专门大,缺乏稳固性。因此,运用回归技术和计量模型难以取得关于“正常水平”的满意估量结果。针对这种情形,较为有效的方式是通过实证分析和逻辑推理直接推断它们的正常水平。其中也可运用国际比较的分析方式。例如,在要素情形、国情及经济条件大体相同的国家,咱们能够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比较的关联指标,直接利用同类国家的综合要素生产率和劳动、资金产出弹性系数的数据评价我国潜在社会总供给。3、系统评价方式所谓系统评价方式就是对决定社会总供给的所有因素作系统的一致估算。一些同志以为,影响我国生产能力发挥的主要方面是:瓶颈产业的短线制约、规模经济、设备利用率、劳动者踊跃性、管理因素等等。对于潜在社会总供给的评价是在实际总供给的基础上,测算在瓶颈产业制约、不规模经济、设备利用不充分、劳动者踊跃性受抑制和管理不科学方面影响供给生成的水平,把它与实际社会总供给相加就是潜在社会总供给。目前对我国潜在社会总供给的统计评价还有多方面的困难:一是在既出现总供给生产能力发挥不足,又出现经济过热和经济衰退交替出现的复杂情形下,如何从理论和实践上肯定潜在的内容;二是对正常经济因素内涵和统计上的处置;三是统计数据的处置和补充问题。所以,关于我国潜在社会总供给的评价问题上,还有待于咱们进一步研究和开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