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第2节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pptx

上传人:peixunshi 文档编号:14821805 上传时间:2022-02-20 格式:PPTX 页数:30 大小:1.3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章第2节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第1章第2节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第1章第2节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第1章第2节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第1章第2节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章第2节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章第2节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pptx(3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2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第1章走近细胞,学习目标1.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比较不同细胞的异同点。2.说出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区别和联系。3.分析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4.认同细胞学说的建立是一个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讨论技术进步在科学发展中的作用。,新知导学,达标检测,内容索引,新知导学,1.显微镜的使用(1)低倍镜:取镜安放 压片 观察。(2)高倍镜使用的“四字诀”,一、显微镜的使用,对光,视野中央,转换器,调焦,2.低倍镜和高倍镜下的物像和视野变化,暗,亮,远,近,3.成像特点和物像移动规律显微镜成的像为左右 、上下 的虚像。若物像在偏左上方,则装片应向 方移动。移动规律:

2、物像偏向哪个方向,则应向哪个方向移动装片。,相反,颠倒,左上,4.视野中异物位置的判断视野中异物的位置一般有三种可能玻片标本上、目镜上、物镜上。判断方法如下:,玻片,移动玻片,污物移动在 上,污物不动转动目镜,污物移动在 上,污物不动在 上,物镜,目镜,例1观察细胞结构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低倍镜下物像清晰,换高倍镜后视野变暗,应首先调节细准焦螺旋B.观察无色的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中的液泡,应把视野调亮C.视野中有异物,转动目镜发现异物不动,移动装片也不动,则异物在 物镜上D.若观察到的视野一半亮一半暗,则需要调节光圈,解析换高倍镜后视野变暗,可调节光圈;观察无色的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中的液

3、泡,应把视野调暗;异物只可能在物镜、目镜或装片上,移动装片和转动目镜,异物不动,则异物在物镜上;若观察到的视野一半亮一半暗,则需要调节反光镜。,答案,解析,例2如图所示,甲图中有目镜、物镜,乙和丙分别表示不同物镜下观察到的图像。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观察物像丙时应选用甲中组合B.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正确的调节顺序为: 转动转换器调节光圈移动装片转动 细准焦螺旋,C.若丙是由乙放大10倍后的物像,则细胞的面积增大为原来的10倍D.若丙图观察到的细胞是位于乙图右上方的细胞,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时, 应向右上方移动装片,答案,解析,解析丙图是乙图放大后的物像,应选用甲图中组合;由低倍物镜转换成高倍物镜的操作

4、为:移动装片转动转换器调节光圈或反光镜转动细准焦螺旋;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指长度或宽度的放大倍数,而不是面积的放大倍数;物像偏向哪个方向,则应向哪个方向移动装片才能使其居于视野中央。,(1)调节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时,双眼要注视物镜与玻片标本之间的距离,当物镜快接近玻片标本时(距离约为0.5 cm)停止下降。(2)使用显微镜的基本原则是“先低后高不动粗”,即先用低倍镜观察,再使用高倍镜,换用高倍镜时只能使用细准焦螺旋,不能使用粗准焦螺旋。(3)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指长度或宽度的放大倍数,不是面积的放大倍数。,显微镜使用中的6个易错点,(4)目镜与物镜的区分(5)换用高倍物镜后,若视野太暗,应先调节

5、遮光器(换大光圈)或反光镜(用凹面反光镜)使视野明亮,再调节细准焦螺旋。(6)观察颜色深的材料,视野应适当调亮,反之则应适当调暗。,二、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1.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差异,核膜,有,核膜,无,核糖体,有,无,2.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共性:均含有 、细胞质,细胞质中均含有 ,二者都含有 。,细胞膜,核糖体,DNA,(1)细胞的多样性主要体现在细胞的形态、大小、结构和功能的差异等方面。(2)细胞的统一性主要体现在不同细胞具有相似的结构和物质,如细胞膜、细胞质、DNA等。(3)常见的蓝藻有4种,即蓝球藻、颤藻、念珠藻和发菜,其他藻一般为植物,属于真核生物,如衣藻。,例3下列属于原核生

6、物的一组是发菜酵母菌草履虫小球藻水绵青霉菌葡萄球菌链霉菌A. B.C. D.,答案,解析,解析发菜属于原核生物,葡萄球菌属于细菌,链霉菌属于放线菌,都是原核生物;酵母菌、青霉菌属于真菌,是真核生物;草履虫、小球藻、水绵都为真核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例4夏季,人们由于饮食不洁易引起腹泻,其病原微生物主要是痢疾杆菌。下列关于痢疾杆菌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中没有线粒体、核糖体等复杂的细胞器B.细胞中具有拟核,核内有染色体C.具有细胞膜和细胞壁D.痢疾杆菌的DNA呈线型,解析痢疾杆菌属于原核生物,其细胞中没有线粒体等复杂的细胞器,但有核糖体;细胞中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具有拟核,拟核中的DNA呈环状,其上

7、无蛋白质,不构成染色体;有细胞壁和细胞膜等结构。,答案,解析,常见的原核生物及易与之混淆的真核生物,三、细胞学说及意义,1.建立者:主要是 和 。2.细胞学说的内容(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 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2)细胞是一个 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3)新细胞可以从 中产生。3.细胞学说的意义(1)揭示了细胞的 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2)标志着生物学的研究进入了 水平。,施莱登,施旺,动植物,相对独立,老细胞,统一,细胞,例5在“细胞学说”最初创立时,下列关于其主要内容的叙述中不准确的一项是A.一切动物和植物都由细

8、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B.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有机体,具有自己的生命C.细胞对与其他细胞共同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D.从老细胞核中长出一个新细胞,或者是在细胞质中像结晶那样产生新细胞,解析施莱登和施旺初始建立的“细胞学说”提出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细胞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新细胞可从老细胞中产生,后来魏尔肖又进行补充,认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故D项不准确。,答案,解析,学习小结,成分,原核,核糖体,核膜,达标检测,1.下列叙述,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显微镜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积是指对面积的放大倍数()(2)换用高倍物

9、镜后,应先调节粗准焦螺旋再调节细准焦螺旋,直到物像清晰()(3)蓝藻无叶绿体,但能进行光合作用()(4)乳酸菌与动物相比,细胞内没有核糖体()(5)细胞学说从一个方面揭示了生物界的统一性()(6)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构成的()(7)施旺的名言是“所有的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答案,1,2,3,4,5,2.用显微镜镜检人血涂片时,发现视野内有一清晰的淋巴细胞如图。为进一步放大该细胞,首先应将其移至视野正中央,则装片的移动方向应是A.向右上方 B.向左上方C.向右下方 D.向左下方,答案,解析,1,2,3,4,5,解析视野中的淋巴细胞位于右上方说明其实际在装片位置的左下方向右上

10、方移动装片将其移至视野正中央。,3.若用圆圈表示原核生物(a)、真核生物(b)、乳酸菌(c)、硝化细菌(d)、酵母菌(e)、细菌(f),则这些概念的从属关系正确的是,答案,解析,1,2,3,4,5,解析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是两种并列关系的生物,乳酸菌、硝化细菌属于细菌,细菌属于原核生物,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4.(2017大庆实验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关于细胞学说及其建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它揭示了动植物细胞的统一性和多样性B.建立者主要是施莱登和施旺C.显微镜的发明是细胞学说建立过程的重要一环D.是多位科学家在探索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而建立的,答案,解析,1,2,3,4,5,1,2,3,4

11、,5,解析细胞学说揭示了动植物细胞的统一性,并未揭示细胞多样性,A错误;细胞学说建立者主要是施莱登和施旺,B正确;显微镜的发明让人们直接观察到了组成动植物的结构单位细胞,进而得出“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构成,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C正确;细胞学说是多位科学家在探索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而建立的,D正确。,1,2,3,4,5,5.下图是几种常见的单细胞生物,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_具有核膜,因此属于_生物。(2)图中的绝大多数种类是营腐生或寄生的_型生物,而图中的_(填序号)是自养型生物。(3)图中的各种生物细胞的统一性体现在都具有_。,真核,答案,异养,和,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DNA,解析,1,2,3,4,5,解析图依次是衣藻、草履虫、变形虫、细菌和蓝藻;其中是真核生物,具有核膜,而是原核生物,无核膜;的绝大多数种类是营腐生或寄生的异养型生物,和均可进行光合作用,是自养型生物。图中各细胞均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DNA,体现了细胞的统一性;而各细胞结构上的差异性体现了细胞的多样性。显微镜下的物像与实物呈倒置关系。,(4)各种细胞结构上的差异性体现了细胞的_。(5)如果在显微镜下看到的衣藻结构如图所示,实际鞭毛位置应该在_(填“上侧”或“下侧”)。,答案,1,2,3,4,5,多样性,下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