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心虫类PPT课件.ppt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148401 上传时间:2025-07-11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212.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食心虫类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食心虫类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食心虫类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食心虫类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食心虫类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果树种类根据果实形态结构、利用特征和生长习性等划分为6大类:核果类:桃、李、杏、梅、樱桃和枣等。仁果类:苹果、梨、花红、山楂等。浆果类:葡萄、草莓、猕猴桃、无花果、醋栗等。坚果类:核桃、山核桃、板栗、榛、银杏、腰果等。柑果类:柑、橘、橙、柚、柠檬等柑橘类果树。亚热带和热带果树:龙眼、荔枝、芒果、椰子、香蕉、菠萝、番木瓜、油梨等。果树害虫落叶果树食心虫类落叶果树卷叶虫类落叶果树潜叶、潜皮类落叶果树蚜类落叶果树螨类落叶果树蚧类食叶害虫类其它果树害虫类第一节 果树食心虫类食心虫类是指以幼虫钻蛀食害植物的果实,造成一系列被害症状的中、小型鳞翅目害虫。山东果区发生较普遍的种类主要有:蛀果蛾科:桃小食心虫

2、小卷叶蛾科:梨小食心虫 苹果小食心虫 李小食心虫 白小食心虫 苹果蠹蛾 螟蛾科:梨大食心虫 桃蛀野螟 豆荚野螟 豆荚螟 夜蛾科:棉铃虫 烟青虫 苜蓿夜蛾 举肢蛾科:柿蒂虫 核桃举肢蛾一、桃小食心虫一、桃小食心虫 Carposina nipponensis Carposina sasakii 桃小食心虫简称桃小,又称桃蛀果蛾,隶属于鳞翅目、蛀果蛾科、蛀果蛾属。(一)、分布与为害(一)、分布与为害1.分布2.为害:(1)寄主植物:苹果、梨、枣、山楂、海棠、桃、李、杏等果树和酸枣、郁李等野生寄主。(2)为害症状:桃小食心虫只为害果实,一般从萼洼处蛀入幼果,“蛀果孔”流出泪珠状果胶“流眼泪流眼泪”,两

3、到三天后果胶凝干留下一白色膜(白灰)(白灰),随着果实生长,蛀果孔愈合成一个小黑点。入果幼虫果皮下纵横潜食(此时解剖,蛀道呈褐色细线状),随着果实生长,果面显现潜痕,果实外观畸形“猴头果猴头果”。随着虫体食量加大,逐渐深入果心为害,最终食尽果心种子,并将粒状虫粪排泄果心内,造成所谓“豆沙馅豆沙馅”,幼虫老熟后在果实胴部开绿豆粒般大圆形“脱果孔脱果孔”,周围有红晕,叫红眼圈红眼圈。果实膨大后期受害,一般不形成“豆沙馅”。(三)发生规律和生物学特性1.生活史:(1)发生代数:年发生12代,其中山东、河北、辽宁、山西、陕西等苹果产区一年1代,部分个体发生2代,甘肃天水只发生1代。胶东果区60%个体发

4、生1代,40%个体发生2代。(2)越冬虫态:均以老熟幼虫在土内结扁圆形冬茧越冬。越冬茧的水平分布:越冬茧分布于距树干半径为7尺的范围内,以2尺范围内数量最多,而粘贴于根茎的约占总数的3050%,又以树干背阴面或树洞处数量最大。越冬茧的垂直分布:越冬茧一般分布于04寸深的土壤,其中01寸深占60%,12寸深占22%,23寸深占11%,34寸深占7%。总之,桃小食心虫越冬茧的水平分布呈现以树干为偏心的偏心椭圆形,而垂直分布呈现倒“金字塔”形。(3)幼虫出蛰:越冬幼虫一般于5月中旬至6月下旬咬破越冬茧出蛰,寻找疏松有覆盖物(杂草、落叶、石块、瓦片)且潮湿的地方或缝隙做“蛹化茧”化蛹。幼虫出土高峰日:

5、6月9日6月25日(4)成虫羽化:成虫羽化盛期为6月末7月上旬。成虫羽化高峰期为6月23日7月13日。(5)成虫产卵:桃小食心虫从幼虫出土到成虫产卵时间为1618天。桃小食心虫田间落卵规律:随寄主、品种、种植方式的不同而不同。苹果、梨、桃、海棠混植区:以梨树落卵最早,落卵量和上升速度最快,海棠次之,苹果再次,桃树最低。单植苹果园:以金帅、秋花皮落卵量最早和上升速度最快,红香蕉次之,红富士落卵晚但总落卵量高。单植梨园:中国梨系中以香水梨落卵量最多,莱阳茌梨较少,日韩砂梨系落卵量更少。单株着卵部位:以背阴面、下裙枝和内膛枝的果落卵最多,属不均匀的集团分布型。单果着卵部位:苹果梨萼洼处占90%,梗洼

6、处占5%,其余占5%。枣树以枣吊落卵最多占73.3%,梗洼处占23.3%,其余处占3.3%单果落卵量:卵数不等 0330粒。单雌产卵量:1040100粒。(6)幼虫为害:胶东地区桃小食心虫的产卵高峰在7月上旬,卵期一般68天,卵的自然孵化率可达9099%。初孵幼虫沿果面爬行23小时,并试啃咬果皮,从果实背阴面萼洼外围或胴部蛀入果内。胶东地区自幼虫出土至田间卵孵化需要24天,一般年份6月下旬开始蛀果,7月中旬(1120号)为蛀果盛期。入果幼虫在果内生活,造成一系列的为害症状,果内生活约20天,开始咬脱果孔,并外推虫粪,最后脱果吐丝落地。一般脱果时间为7月中旬8月下旬。胶东地区第一代幼虫脱果盛期为

7、8月中旬。第一代幼虫在果内完成发育历期约25天。脱果时间就一天来讲,上午九时前和下午四时后脱果的数量占脱果总量的90%。胶东地区,7月25日前脱果者,继续发育第二代;8月上旬脱果者滞育率达20%;8月中旬脱果者滞育率达50%以上;8月下旬脱果者滞育率达100%。脱果较早未滞育的幼虫结蛹化茧化蛹,经12天左右羽化出第一代成虫,产卵盛期在8月下旬9月初,第二代卵主要落在红富士、小国光等晚熟品种。第二代幼虫发生期在9月上中旬,第二代幼虫脱果期在9月中旬10月上旬。2.习性:(1)趋性:越冬幼虫脱果有背光习性,故在树体根颈处阴面多于阳面。成虫对黑光灯趋性差,对白炽灯趋性强,尤以40w、60w诱蛾最多。

8、对红光、荧光有明显的趋性,对日光灯趋性较差。(2)越冬习性:在果园中,越冬幼虫以树冠下、地堰边为多,而根颈处最多。在苹果包装地、储藏地数量也很多。当果园中杂草多,在杂草的根迹处数量多。在根颈处,背阴面多于向阳面;凹陷处多于平滑处。露地根处也较多。越冬幼虫的垂直分布多在4寸以内,其中1寸占60%,2寸占22%,3寸占11%,4寸以下占67%。(四)、环境条件对桃小的影响(四)、环境条件对桃小的影响1.光周期与桃小滞育桃小在山东省属二化性兼性滞育害虫,影响滞育的关键因素是光周期。临界光周期为14小时20分钟。北半球纬度每增加5度,临界光周期可延长1小时30分钟。2.温湿度对桃小生活习性的影响桃小的

9、越冬幼虫出土直接受降雨及温度的影响,成虫产卵量随空气湿度的增加而增加。当湿度达到90%时,产卵量最高,为2023粒;而当降至4060%时,卵量仅为2.47.7粒。成虫产卵的最适温度为27,相对湿度为75%,当高于33,或低于22时,不产卵。3.树种和品种对桃小产卵的影响树种:梨、海棠、苹果、桃树品种:金帅、秋花皮、红香蕉、红富士第二代桃小卵多产在晚熟品种上,如苹果在国光、富士等。桃小的发生量也与田间的野生寄主有关。(五)桃小食心虫的防治桃小地下越冬 地面化蛹 果面产卵 果内为害 脱果落地 入土越冬 策略:1 2 31.农业防治法:(1)新建果园合理规划(2)及时摘除“流眼泪”、“猴头果”等2.

10、物理防治法:(1)隔断:5月份,亩用40%乙莠水剂250ml喷洒树盘,覆盖地膜,封闭桃小于地下,从而切断地下与树上的联系。(2)诱杀:成虫发生期,田间悬挂桃小性诱芯或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3)套袋:6月份未产卵前,全园实施果实套袋是目前最有效的防治方法。3.生物防治法:(1)5月份用Bt乳剂500ml喷洒杀灭幼虫于出蛰前。(2)使用斯氏线虫消灭越冬幼虫。4.化学防治法:(1)幼虫出土期:6月份桃小食心虫出蜇期,雨后亩用50%辛硫磷乳油500毫升,兑水100 Kg喷洒树盘杀灭出蜇幼虫。(2)树上化学防治法:6月下旬至7月上中旬是一代桃小树上防治的关键时期;8月中下旬至9月上旬是二代桃小防治的

11、关键时期。每代防治的关键时期用药两次,全年用药四次。当田间累计卵果率达到2的防治指标时,选用35%奥得腾(氯虫苯甲酰胺)水分散粒剂12500倍、90%万灵(灭多威)可溶性粉剂3000倍、48毒死蜱乳油1500倍等轮换交替喷洒杀灭第一代;20灭扫利(甲氰菊酯)乳油1500倍、52.25%农地乐(氯氰毒死蜱)乳油1500倍、2.5%功夫(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2000倍、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500倍等轮换交替喷洒杀第二代。5.其它防治法:(1)加强枣树、梨树等果树,甚至堆果场等桃小食心虫的防治。(2)对出口基地果园,应加强植物检疫,采用晚采收、早入库、年后上市的策略以降低检疫风险。二、梨小食心

12、虫二、梨小食心虫 Grapholitha molesta梨小,又称东方果蛀蛾,属鳞翅目小卷叶蛾科小食心虫属。桃折心虫。(一)分布与为害(一)分布与为害1.分布:国内除西藏未见报道外,全国各地均有分布,其中以东北区、华北区和华中区发生量大,受害重。2.为害:寄主植物:有苹果、梨、桃、杏、李、山楂以及野生寄主。为害特征:除为害果实外,还为害新梢。(1)果实常由萼洼处蛀入,蛀果孔小,蛀入后直达果心,脱果孔大。与桃小不同,梨小不在果实内穿食。在梨上由于脱果孔易腐烂而形成一圆形疤痕,“黑膏药”。(2)在桃树上先为害新梢,由新梢叶梗基部蛀入,一直蛀到木质部,并在木质部内取食。当新梢木质化后,再转移到另一新

13、梢为害。(三)生活史和习性(三)生活史和习性1.生活史梨小食心虫年发生代数,华北区年发生34代,华南区年发生67代。山东以4代区为典型,而在鲁南和鲁西南为5代,各区之间有相互交叉的现象。以老熟幼虫在树皮裂缝或根茎土缝或支顶棍、吊草绳、周转箱内结茧越冬。在四代区,每年3月下旬到4月上旬幼虫化蛹。各代发蛾的时间为:4月下旬5月上旬(苹果开花至花后);6月上中旬(麦收前至麦收中);7月中旬;8月上中旬。幼虫期:平均为20天左右,各代幼虫初孵期为,一代5月上旬(苹果花后一周);二代6月中下旬(麦收期间或麦收后);三代7月下旬;四代8月中下旬。在苹果、梨、桃、樱桃混植区或相邻种植区:在苹果、梨、桃、樱桃

14、混植区或相邻种植区:第一代为害桃梢;第二代主要为害桃梢,极少数为害梨果;6月下旬至7月下旬桃梢受害达到最高峰;第三代大部分为害梨果,少数仍然为害桃果或桃梢;第四代几乎全部为害梨果。在单植梨区:在单植梨区:第一代卵主要落在梨梢,极个别落在梨果,第一代幼虫主要为害梨梢。第二代卵一部分落在梨梢,一部分落在梨果,第二代小幼虫阶段多为害梨梢,大幼虫阶段大部分蛀食梨果。第三、四代幼虫全部蛀害梨果。2.习性:(1)寄主与为害部位的更替:(2)成虫习性:夜出性:白天潜伏,黄昏后出来活动,于黄昏前后婚飞呈波浪型。趋化性:对0.12%的氨制八角茴香素有强烈的趋性趋光性:尤其是对短波光有趋性对性激素有强烈的趋性:梨

15、小性诱剂是我国人工合成最早的果树害虫性诱剂,其主要成份是顺-8-十二烯-1-醋酸酯。产卵:成虫寿命,当温度为2429,湿度70%以上时为36天。在此范围内,温度适宜,湿度越大,寿命越长,产卵量越多。在成虫发生高峰后35天为产卵盛期。产卵部位:第一、二代卵产在成形的叶片背面,喜在叶脉处。第三、四代卵产在果面上。(3)幼虫为害习性:梨小卵单产,幼虫在果实、新梢上蛀食,每处仅一虫,个别果实有两头。幼虫蛀梢多由叶梗基部蛀入。蛀果多在梗、萼洼处蛀入。幼虫为害时可转移为害。孵化后几十分钟即可蛀入果内,且第一口食物不吞下。(4)化蛹场所:越冬代在越冬场所化蛹,其余各代在老翘皮、裂缝等处。为害新梢的幼虫有时喜

16、在二年生枝剪口顶端的髓部蛀入内化蛹。(5)滞育:在适宜温度范围内,滞育的主导因素是光照。属短日照滞育型。梨小食心虫的临界光周期是13小时40分。当日照时数在14小时以上时不滞育,在1113小时,滞育率达90%。光质也有一定影响,当温度在2126下,紫光下,13小时仍不滞育,但当温度超出后有影响。(四)防治方法1.农业防治法:(1)规划布局:(2)清洁果园:(3)人工剪除桃梢:2.物理防治法:(1)频振式杀虫灯、黑光灯或糖醋酒液,诱杀成虫。(2)6月份全园实施果实套袋。3.生物防治法:成虫产卵期释放赤眼蜂。4.化学防治法:防治很抓头两代,封闭桃园防成灾。在苹果与桃混植园狠抓第一、二代,而梨、桃园

17、全年均需防治,但仍以前三代为主,重点是小幼虫初孵。当发生严重时,前两代各用药一次,后两代用药两次,间隔10天,尤其是晚熟桃。用药同桃小。三、梨大食心虫三、梨大食心虫 Myelois perivorella俗称“梨大”,又称梨云翅斑螟,属鳞翅目螟蛾科斑螟亚科云翅斑螟属。(一)分布与为害(一)分布与为害1.分布分布 梨大食心虫是梨树的主要害虫,在我国梨区均有发生。2.为害为害(1)寄主:是梨树的主要害虫,除为害栽培梨外,也为害杜梨、褐梨等梨树的砧木。(2)为害特点:冬季:小幼虫越冬“破头芽”或“虫花芽”。春季:幼虫蛀入芽中为害,吐丝将鳞片粘住。幼虫蛀果时,蛀孔较大,食害种子,蛀孔处堆有虫粪。老熟幼

18、虫就在被害果中化蛹,“吊死鬼”。(三)生活史和习性1.生活史:山东梨区年发生二代,以幼龄幼虫在梨“破头芽”内结茧越冬,被害芽芽鳞开绽。有虫的芽蛀孔被堵塞,外面留有细虫粪,而无虫的芽外无虫粪。梨大在树上的分布一般是顶端多,下部少;内膛多,外围少。第二年3月下旬日平均气温8,梨花芽萌动期越冬小幼虫开始出蛰,4月上旬清明前后,梨花芽绽裂花序露出期是越冬代幼虫出蛰盛期越冬代幼虫出蛰盛期,这是全年防治梨大食心虫的第一关键时期防治梨大食心虫的第一关键时期。待到梨果长到拇指肚般大时(5月上旬正值梨果脱萼期),越冬幼虫开始由害芽转向害果,5月下旬是越冬代幼虫转果盛期,6月上旬是越冬代幼虫转果末期。越冬代幼虫一

19、生要为害23个果,因此转果期既有芽果间转移,又有果果间转移,越冬幼虫在果内为害约20天。越冬代幼虫在为害最后一个果时,“粘果把”,然后爬回果内,作羽化道后在果内化蛹,这也是人工摘除被害果的最适宜时期。当受害果萎蔫变褐脱落时,因由虫丝缠绕而吊在树上经久不落故称“吊吊死鬼死鬼”。在麦收期间或麦收后,越冬代成虫6月下旬至7月上旬发生,成虫于上午羽化,白天静伏,傍晚时分活动。成虫有强烈的趋光性和趋化性。交尾产卵多在近黎明时进行。卵单产,单雌产卵量为4050粒,最多可达200粒。产卵于果实萼洼、果柄基部、芽旁等处,而以萼洼处最多。卵期57天。不论是产在何部位的卵,孵化后的一龄幼虫均先蛀食芽,在芽内为害约

20、7天,蜕皮变2龄后从果柄凹陷处蛀入果实。第一代幼虫一生只为害一个果,无转果为害现象。第一代幼虫为害盛期是7月中下旬。第一代成虫发生于8月上旬,第二代卵产在芽或芽旁,初孵幼虫从芽基部蛀入直达花轴髓部,食尽生长点,形成“破头芽破头芽”芽体细瘦,芽鳞疏松、外观有蛀孔。越冬前可为害34个芽,于10月份在最后一个芽内中央髓部结茧越冬。(四)防治方法(四)防治方法1.人工防治:(1)剪除“破头芽”以压低越冬虫源(2)开花期及时摘除枯萎的花簇(3)摘除“缠把果”和“吊死鬼”2.化学防治:全年防治的关键是春季小幼虫出蜇期(1)越冬幼虫出蛰转芽期,清明前后,当出蜇率达到20%时进行防治。小幼虫出蜇以芽中留有白茧

21、但无虫为准。喷药时,用药量应大一些,应使药液渗到被害芽中去。使用的药剂以菊酯类为主,也可使用甲基异柳磷等有机磷农药。(2)越冬幼虫转果盛期,用2.5%功夫(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1500倍喷雾杀灭转果幼虫。(3)第一代卵孵化盛期,用48%乐斯本(毒死蜱)乳油1500倍喷雾杀灭初孵幼虫。(4)第二代卵孵化盛期,用52.5%农地乐(氯氰毒死蜱)乳油2000倍喷雾杀灭初孵幼虫。四、桃蛀螟四、桃蛀螟 Dichocrocis punctiferalis 桃蛀螟隶属鳞翅目螟蛾科野螟亚科蛀野螟属,故称桃蛀野螟。又称桃豹纹斑螟。(一)分布与为害(一)分布与为害1.分布 桃蛀螟现分布于(古北区的)中国、日本、朝

22、鲜,(东洋区的)菲律宾、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印度、斯里兰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澳洲区的)澳大利亚和(新北区的)美国。桃蛀螟在我国各地均有分布,其中以黄淮流域长江流域桃产区发生量最大,为害最重。“十桃九蛀”,桃蛀螟是目前桃、石榴、板栗产区最重要的果实害虫之一。2.为害为害(1)寄主:桃蛀螟其食性杂,寄主广泛,在果树上为害桃、梨、苹果、板栗等。在作物上为害玉米、高粱、向日葵等。(2)为害症状:以幼虫蛀食桃、李、杏、梅、板栗、柿、石榴、苹果、枣、梨、无花果等果树的果实。先在果柄或果蒂基部蛀食果皮,沿果核蛀入果心,蛀食幼嫩的核仁和果肉,并吐丝缀合虫粪粘连成丝质的隧道(丝筒)于果梗与枝条间。

23、被害果果梗蛀孔处常堆积着以丝缀合的大量虫粪,被害果内充斥着大量的虫粪。(三)生活史和习性(三)生活史和习性1.生活史:桃蛀螟年发生代数由北向南逐渐增加。黄河以北年发生2代,黄河、淮河流域年发生3代,长江流域年发生45代。桃蛀螟在山东省年发生3代,以末代老熟幼虫在果园树皮裂缝、枝条僵果、树洞落桃,随采收石榴果实、板栗种苞、向日葵种盘、高粱穗、玉米棒在果库和农家庭院,田园遗株(玉米、蓖麻)和场院草垛(秸干)等处结茧越冬。5月上旬至6月上旬越冬幼虫化蛹(胶东半岛5月中、下旬化蛹)越冬代成虫5月中旬至6月中、下旬发生(胶东半岛5月下旬至6月中旬)。第一代卵盛期6月上中旬发生,第一代幼虫发生期6月中旬至

24、7月中旬发生(胶东半岛6月下旬为盛发期)。第一代成虫发生期7月上旬至8月上旬(胶东半岛7月下旬至8月初)。第二代幼虫发生期7月中旬至8月下旬(胶东半岛7月中旬至8月中旬)。第二代成虫发生期8月上旬至9月上旬(胶东半岛8月中旬至9月上旬),第三代幼虫8月中旬后发生(胶东半岛8月中旬至9月中旬)。进入9月份以后,幼虫先后老熟,陆续进入越冬状态。2.习性特点:(1)成虫夜晚710时羽化,昼伏夜出,具强烈的趋光性和趋化性。(2)成虫多在晚上910时产卵,桃蛀螟产卵于桃果上,多在桃缝合线处,覆盖于粘液粘成的一撮毛下。蛀果孔位于果柄基部。脱果化蛹一般在果柄与枝条的夹角间,咀嚼桃毛等物作茧。(3)桃蛀螟产卵

25、于苹果梨上,以胴部着卵最多,果肩处次之。而又多从双果间蛀入,化蛹时也多在双果间进行。(4)桃蛀螟产卵于板栗,多产于种苞蓬刺基部,并从蓬刺基部蛀入,板栗采收期幼虫在蓬内危害,板栗脱蓬期才进入栗实蛀食种子。(5)桃蛀螟无论危害何种寄主植物,都表现为:单果受害不及双果受害重,单果受害不及贴叶枝果受害重,稀植园受害不及茂盛的密植园,长枝型果树受害不及短枝型果树受害重。早熟品种落卵早,晚熟品种落卵晚,但晚熟品种落卵量大、受害也重。(四)防治方法(四)防治方法1.农业防治:(1)新建果园综合考虑地域特点和树种因素,合理规划合理规划提倡规模经营。尽量避免桃、板栗、石榴、向日葵、玉米等混植或相邻种植。(2)4

26、月份以前结合清园,清除清除园内树体、田园遗株、场院草垛、农家庭院中的越冬幼虫越冬幼虫。(3)桃蛀螟幼虫发生期,每10天巡视果园一次,及时摘除桃蛀螟被害果摘除桃蛀螟被害果实实,并妥善处理。(4)在桃园、板栗、石榴园周围可种植几行向日葵,诱集向日葵,诱集桃蛀螟来此产卵后,集中喷药或砍伐处理。2.物理防治法:(1)成虫发生期田间悬挂频振式杀虫灯或黑光灯诱杀成虫杀虫灯或黑光灯诱杀成虫。(2)5月份桃蛀螟未产卵前,全园实施果实套袋套袋是目前最有效的无公害防治方法。(3)可利用糖醋液诱杀成虫糖醋液诱杀成虫,以每亩5盆合适。3.化学防治法:全年防治的重点是第一代小幼虫孵化期,其次是第二代孵化期。第一代防治容

27、易,第二代为害严重。一般管理的果园: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第一代幼虫发生期;7月中旬至8月中旬第二代幼虫发生期;8月中旬至9月中旬第三代幼虫发生期。90%万灵(灭多威)SP 3000倍 35%奥得腾(氯虫苯甲酰胺)WG 15000倍 25%灭幼脲SC 1500倍 20%杀铃脲SC 5000倍 20%雷通(甲氧虫酰肼)SC 2000倍 20灭扫利(甲氰菊酯)EC 1500倍 2.5%功夫(高效氯氟氰菊酯)EC 2000倍 4.5%高效氯氰菊酯EC 1500倍复习题:食心虫以何种虫态在何处越冬?何时出蜇?出蜇所要求的条件是什么?桃小食心虫的年发生规律?桃小食心虫的发生与环境条件的关系,其中包括越冬场所、滞育与出土、为害与树种和品种的关系?如何进行桃小食心虫的防治?梨小全年抓哪几次防治重点时期?梨大全年防治最关键的时期为何时?何时出现第一代小幼虫?除化学防治外,还有哪些其他的防治措施?桃蛀螟一年发生几代?何时以及如何进行防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