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数学上册7.2第2课时定理与证明学案(无答案)(新版)北师大版.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4852955 上传时间:2022-02-2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数学上册7.2第2课时定理与证明学案(无答案)(新版)北师大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八年级数学上册7.2第2课时定理与证明学案(无答案)(新版)北师大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八年级数学上册7.2第2课时定理与证明学案(无答案)(新版)北师大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数学上册7.2第2课时定理与证明学案(无答案)(新版)北师大版.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7.2 定义与命题 第 2 2 课时定理与证明 1.1. 学习目标 (1) 了解命题的构成,能区分命题中的条件和结论 (2) 掌握真、 假命题及反例的概念,并能判断命题 的真假。 (3) 了解本教材所采用的公理 2.2. 重难点 重点:找出命题的条件和结论 难点:用“如果那么”表示命题 一、 自学过程 温故知新 _ 叫定义。 叫命题。 观察下列命题,你能发现这些命题有什么共同结构特征?与同伴交流。 1 1 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2 2 如果一个四边形的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那么这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3 3 如果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那么这个三角形的两个底角

2、相等。 4 4 如果一个四边形的对角线相等,那么这个四边形是矩形。 5 5 如果一个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互垂直,那么这个四边形是菱形。 自主学习 预习课本 168168-170 170 页内容 (2)(2) _ 称为公理。 _ 称为定理。 _ 称为证明 小组合作学习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A. 证实命题正确与否的推理过程叫做证明 B.B. 命题是判断一件事情的句子A.A.定义 B.B.命题 C.C.公理 D.D.定理 3 C.C. 公理的正确与否必须用推理的方法来证实 D.D. 要证明一个命题是假命题,只要举出一个反例 即可 教师精讲 1 1、公理、定理及证明 公理:公认的真命题称为

3、公理,它不需要 证明。 定理:经过证明的真命题称为定理。 证明:演绎推理的过程称为证明。 2 2、 本书中我们已经认识的 8 8 条公理如下: 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 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两边及其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两角及其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此外,等式的有关性质和不等式的有关性质也作为公理。 3 3、 从这些基本事实出发,我们可以证明下 面的定理: 定理: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4、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4 4、 已知,如图 7 7- -5 5,直线 ABAB 与直线 CDCD 交 于点 0, 0, / AOCAOCWZ BODBOD 是对顶角 求证:/ A0C=A0C=/ BODBOD 学生展示 4 1 1、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就叫做两直线相互垂直”这个句子是(A.A.定义 B.B.命题 C.C.公理 D.D.定理 5 2 2、某工程队在修建高速公路时,有时需将弯曲 的道路改直,根据什么公理可以说明这样能缩短 路程( ) A.A. 直线公理: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B.B. 线段最短的公理:两点之间的所 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C.C.

5、平行公理: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相互平行 D.D. 直线公理和线段最短公理 随堂练习 请你完成定理“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证明 归纳提升 1.1. 公理、定理及证明 公理:公认的真命题称为公理,它不需要证明。 定理:经过证明的真 命题称为定理。 证明:推理的过程称为证明。 2 2、 本节知识概念图 每日一题 甲乙、丙三位教师,他们分别来自北京、上海、广州三个城市,在中学教不同的课程 语文、数学、外语。已知:1 1)甲不是北京人,乙不是上海人; 2 2 )北京人不教外语,上海人教语文;6 3 3)乙不教数学,问三位教师各自的城市和所教的课程。 拓展训练 1.1

6、. 请你完成定理“同角(等 角)的补角相等”的证明。 2.2. 请你完成定理“同角(等角)的余角相等”的证明 布置作业 点拨训练 必做题:课后训练 第 7,87,8 题 选做题:精彩一题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学生对定义与命题的把握还是比较清楚的。大部分学生可以口头完成导学案设计的 题目。能够迅速的把一个命题转化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利用疑问句和祈使句的特点 ,判定不是 命题的语句迅速的掌握情况还是比较可以的。 在教学中出现了几个方面的问题: 1.1. 时间把握不好,训练案没有在上课时间内解决。 2.2. 对学生还是不够放心,有的时候不自觉的抢学生的风头,没有把足够的时间,机会留给学生。 3.3. 知识点的挖掘不够。定义与命题的区别,怎样更有效、更准确的区分定义、命题,是否是命题。 4.4. 上课激情不够。语言、体态、表情,比较呆板。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不断改进,给学生更好更高效的课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