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数学上册7.2定义与命题例题与讲解素材(新版)北师大版.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4852978 上传时间:2022-02-2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数学上册7.2定义与命题例题与讲解素材(新版)北师大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八年级数学上册7.2定义与命题例题与讲解素材(新版)北师大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八年级数学上册7.2定义与命题例题与讲解素材(新版)北师大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数学上册7.2定义与命题例题与讲解素材(新版)北师大版.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定义与命题 基础知识站本技能 u&jVi f H I Z Ji PS JJ J J i n EM JU K Yf; 1 1 定义 对某些名称或术语的含义加以描述,作出明确的规定,就是对名称和术语下定义. 谈重点下定义的注意事项 在定义中,必须揭示出事物与其他事物的本质属性的区别. 定义的双重性:定义 本身既可以当性质用,又可以当判定用语句必须通顺、严格、准确,一般 不能用“大约”“大概” “差不多”“左右”等含糊不清的词语. 要有利于人 们对被定义的事物或名词与其他事物或名词区别. 【例 1 1】下列语句,属于定义的是( ( ) ). A.A.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B.B. 连接三角形两边中点

2、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 C.C. 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D.D.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 解析:判断是不是定义,关键看是否对名称或术语的含义加以描述, 而且作出了规定.很 明显,A A, C, DC, D 没有对名称或术语作出描述,故应选 B.B. 答案:B B 点技巧分清定义与命题 注意定义与命题的区分,作出判断的是命题,对名称或术语作出描述的是定义. 2.2. 命题 (1)(1) 定义:判断一件事情的句子,叫做命题. (2)(2) 命题的组成结构: 每个命题都是由条件和结论两部分组成. 条件是已知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断出 的事项.命题一般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3、 “如果”引出的部分是条件, “那么” 引出的部分是结论. 有些命题没有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条件和结论不明显.对于这样的命 题,要经过分析才能找到条件和结论,也可以将它们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命 题的条件部分,有时也可用“已知”或“若”等形式表述. 命题的结论部分,有时 也可用“求证”或“则”等形式表述. 谈重点改写命题 命题的改写不能是简单地加上“如果”“那么”, 而应当使改写的命题和原来的命题内 容不变,且语句通顺完整,命题的条件、 结论要清楚可见.有些命题条件和结论不一定只有 一个,要注意区分. 2 【例 2 2】 指出下列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4、若 ab= 1 1,则a与b互为倒数;同角的余角相等;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分析: 命题的条件是已知事项, 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断出的事项命题一般写成“如 果,那么”的形式“如果”引出的部分是条件,“那么”引出的部分是结论. 解:条件: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结论: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条件:ab= 1 1,结论:a与b互为倒数. 条件:两个角是同一个角的余角,结论:这两个角相等. 条件:一个四边形是矩形,结论:这个四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点技巧 分清条件和结论 “若则”形式的命题中“若”后面是条件,“则”后面是结论. 3.3. 公理、定理、证明 (1) (1) 公理 公认的真命题称为公

5、理. 公理是不需推理论证的真命题. 公理可以作为推理论证定理及其他命题真假的依据. 常用的几个公理: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两边及其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两角及其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其他公理:等式和不等式的有关性质,等量代换都可以看作公理. (2) (2) 定理 有些命题的正确性是通过推理的方法证实的,这样的真命题叫做定理. 定理是经过推理论证的真命题,但真命题不一定都是定理. 定理可以作为推理论证其他命题的依据. (3

6、) (3) 证明 推理的过程叫证明.推理必须做到步步有据,条条有理. 【例 3 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 ) . A.A. 真命题都可以作为定理 B.B. 公理不需要证明 C.C. 定理不一定都要证明 D.D. 证明只能根据定义、公理进行 解析:真命题并不都是定理,故选项 A A 不正确;定理必须经过证明,故选项 C C 不正确; 证明可以根据定义、 公理、定理进行,故选项 D D 不正确;公理是公认的真命题, 不需要证明, 故选 B.B. 答案:B B 点评:掌握公理、定理、命题之间的区别,明确其含义,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基本方法垄本能力 i i i i i i 入 i H U U

7、 帀 il il 弋 1 1 【i i 4 4 命题及真假命题的判断 命题的判断 判断一个句子是否为命题,要根据命题的定义. 命题的特征:一是必须为一个完整的句子;二是必须对某件事情做出肯定或否定的判 断,即具有明确的判断性.如果一个句子对某一件事情没有作出任何判断, 那么它就不是命 题. 命题并不是数学所独有,凡是判断某一件事情的正确或错误的语句都是命题. 命题是陈述语句, 其他形式的句子,女口:疑问句、感叹句、祈使句等都不是命题.女口: “你爱好什么运动? ”没有作出判断,这不是命题. 注意:错误的判断也是命题,不能以正确与否来判断是否为命题. (2)(2)真假命题的判断 命题是一个判断,

8、这个判断可能正确, 也可能错误.因此可以将命题分为真命题和假命 题. 正确的命题称为真命题. 不正确的命题称为假命题. 真命题、假命题的判断与比较: 要说明一个命题是假命题, 通常可以举出一个例子, 使之具有命题的条件, 而不具有命 题的结论,这种例子称为反例;要说明一个命题是真命题需根据公理和定理证明. 谈重点判断真假命题的方法 如果题设成立,结论也一定成立, 那么这样的命题为真命题;如果题设成立, 但结 论不成立,这样的命题为假命题. 【例 4 4 一 1 1】 下列句子中是命题的有 _ ( (填序号) ).直角三角形中的两个锐角 互余.正数都小于 0.0.如果/ 1 1 + Z Z 2

9、2= 180180,那么/I/I 与/2/2 互补.太阳不是行星. 对顶角相等吗?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解析:判断是否为命题,要根据命题的特征:一是必须为一个完整的句子; 二是必须对 某件事情做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 所以是命题,它们都对事情作出了肯定回答; 是 命题,它对事情作出了否定回答;不是陈述语句;只是描述了一个作图的过程,并未作4 出判断,不是命题. 解析:分析是否为真命题,需要分析各题设能否推出结论, 从而利用排除法得出 答案.由 a b0 0 可得a, b同号,可能同为正,也可能同为负,所以 A A 是假命题;a bv 0 0 可得a, b异号,所以 B B 是假命题;a b= 0

10、 0 可得a, b中必有一个字母的值为 0 0,但不一定同时为零, 所以 C C 是假命题;若ab= 0 0,则a= 0 0,或b= 0 0,或二者同时为 0 0,所以 D D 是真命题.故选 D.D. 答案:D D 【例 4 4 3 3】 已知下列命题: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等腰梯形的 对角线相等;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内错角相等. 其中假命题有 _ (填序号). 解析: 真命题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真命题 等腰梯形的对角线相等 假命题 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是菱形 假命题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答案: 析规律巧判真假命题 命题是判断事情的语句.

11、若命题判断的事情是正确的,则命题是真命题;反之,命题为 假命题. 维拓展创济应用 * 5 5.命题的组合 命题是由条件和结论组成的,当条件成立,结论也成立时,该命题即为真命题.命题的 组成就是通过选择一定的条件,使结论成立,即组成真命题. 组合新的命题是考察命题的概念及有关知识的重要题型.该题型常见于对几何的考查, 一般是给出几个单独的论断,根据有关知识内容结合图形重新组合写出正确的命题. 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往往不是固定的, 要使所组合的命题是正确的, 要求必须理解掌握有 关的知识内容. 点评:命题组合时,条件可能不止一个, 注意两个条件的情况.组合命题一般是几 何中的某一图形的性质或者判定.答

12、案: 【例 4 4 一 2 2】 下列命题中,真命题是( A.A.若 a b0 0,贝U a0 0, b 0 0 C.若 a b= 0 0,则 a= 0 0,且 b= 0 0 ) ). B.若 a bv 0 0,贝U av 0 0, bv0 0 D.若 a b= 0 0,贝U a= 0 0,或 b= 0 0 【例 5 5- 1 1】 如图,在厶ABDD ACE中,有下列四个论断: AB= AC;A AE/ B =Z C;BD= CE请以其中三个论断作为条件,余下的一个论断作为结论,写出一个正确的 解析:答案不唯一,如:由 AB= AC / B=Z C, BD= CE得到 ABDA ACE则AD= AE所以=. 答案:= 【例 5 5 2 2】 对同一平面内的三条直线 a, b, c,给出下列五个论断: a / b;b/ c; a丄b;a/ c;a丄c. .以其中两个论断为条件,另一个论断为结论,组成一个你认为正 解析: 答案不唯一.根据“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 那么这两条直线也平 行”, 可得出: 若,则. 答案:若,则 命题 .(用序号的形式写出 确的命题: (用序号表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