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资料(2021-2022年收藏的)茶叶食品安全规范化生产与加工项目实施方案.doc

上传人:时光煮雨 文档编号:14865856 上传时间:2022-02-2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资料(2021-2022年收藏的)茶叶食品安全规范化生产与加工项目实施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精品资料(2021-2022年收藏的)茶叶食品安全规范化生产与加工项目实施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精品资料(2021-2022年收藏的)茶叶食品安全规范化生产与加工项目实施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精品资料(2021-2022年收藏的)茶叶食品安全规范化生产与加工项目实施方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精品资料(2021-2022年收藏的)茶叶食品安全规范化生产与加工项目实施方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品资料(2021-2022年收藏的)茶叶食品安全规范化生产与加工项目实施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资料(2021-2022年收藏的)茶叶食品安全规范化生产与加工项目实施方案.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福建省科技计划项目计划文号:闽科计200662号闽财(教)指200662号计划类别:社会发展项目类型:重点项目项目编号:2006Y0045福建省科技计划项目茶叶食品安全规范化生产与加工项目实施方案课题实施管理机构:福安市科技局课题主持单位:福安市范坑乡农业技术推广站课题合作单位:福安市生产力促进中心课题负责人:吴平生课题起止时间:2006年03月至2008年12月项目课题组2006年11月18日目 录一、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2二、 研究的内容31、高山生态茶园建园技术研究32、茶叶中农药残留控制技术研究33、无公害茶叶施肥技术研究34、茶叶安全加工技术研究35、茶叶安全生产示范基地建设3三、 主

2、要技术指标4四、 最终成果4五、 研究方案与技术路线5六、 进度安排7七、 课题组织管理和人员分工71、组织管理形式72、课题组成员及分工73、课题技术分工8八、 经费安排9茶叶食品安全规范化生产与加工项目一、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茶叶作为全球消费最普遍的饮料性产品,茶叶质量安全问题不仅关系到茶叶保健功能的发挥,影响每个消费者的身体健康,而且影响一个国家或地区茶叶生产与贸易的发展。福安素有“中国茶叶之乡”之美誉,久负盛名的“坦洋功夫”就出自这方热土。全市现有茶园面积16.59万亩,茶叶产量1.27万吨,茶叶产值达5.6亿元,是我国第二大茶叶主产县和福建省绿茶、花茶主产区,全市20多万人与茶叶产业息

3、息相关。但长期以来我市茶业中形成的以小规模生产与加工为主的经营方式,使茶叶质量安全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突出问题。例如,在生产领域,存在农药盲目混用、选用农药与防治对象不明、喷药次数过多和安全间隔期不严等。在茶叶加工领域,一些企业在茶叶原料收购、成品加工、产品质检等环节缺乏严格的质量安全管理措施,随意降低标准要求,造成部分茶叶质量不符合食品卫生要求。因此,加强茶叶生产与加工过程质量安全管理,建立既符合市情又能与国际接轨的茶叶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提升我市茶叶质量安全性,突破发达国家茶叶进口贸易中的“绿色壁垒”,将对提高我市茶叶国际竞争力,扩大出口,促进我市茶叶生产的稳定发展和茶农收入的稳定提高,具有十

4、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二、 研究的内容1、高山生态茶园建园技术研究针对高山建园质量低、茶园物种单一、基础设施不全等问题,开展生态茶园建园措施研究,探索高山地区生态茶园建园模式。2、茶叶中农药残留控制技术研究针对当前茶叶中突出的农药残留问题,研究生物防治、化学农药优化使用和病虫测报等技术措施,建立完整的农药残留控制技术体系。3、无公害茶叶施肥技术研究针对茶区施肥不合理,存在茶叶中硝酸盐和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含量超标问题,开展无公害茶叶施肥技术研究,筛选生物有机肥和经济绿肥品种,禁止使用化肥。4、茶叶安全加工技术研究分析茶叶加工各环节污染源,研究安全加工的控制技术。5、茶叶安全生产示范基地建设应用茶叶安全

5、生产技术,建立规范化茶叶生产示范基地。三、 主要技术指标1、确定2个高山地区生态茶园建园模式;2、引进4种生物新农药,筛选2种生物农药应用于生产;3、引进生物有机肥3种、茶园绿肥品种4种,筛选2种生物有机肥和2种绿肥品种应用于生产;4、加工的茶叶产品达到国家有机茶标准NY 51982002的要求;5、建立规范化茶叶安全生产示范基地面积100亩,辐射带动1000亩。四、 最终成果1、建立100亩规范化茶叶安全生产示范基地。2、提供全套茶叶安全生产及加工技术规范。五、 研究方案与技术路线(一)研究试验方法:试验与示范相结合,示范与绿色栽培技术相结合;绿色栽培技术与优质加工技术相结合;优质产品与优质

6、品牌相结合;边试验、边示范、边推广。(二)技术路线:-建立茶叶安全生产示范园模式2种:1.立体结构型,林(果)茶中药模式,即根据范坑乡土地较好的实际情况,上层以板栗、锥栗、意杨、杜仲、柳杉、女贞等乔木为主,中层以茶为主,下层以发展中草药(太子参等)为主的立体种植模式,建立乔灌草三层结构,通过茶园空间巧妙配置,做到高矮搭配、深根浅根搭配、一年多年搭配,合理组装成多物种、多层次、多功能的立体生态结构,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2.立体食物链综合型:林(果)茶牧(禽)绿肥(大豆、苜蓿等)模式,乔木层以板栗、锥栗、杜仲、柳杉、女贞等乔木为主,牧(禽)层以土鸡、羊、兔等为主,下层以大豆、苜蓿、大叶猪屎豆

7、、三叶豆等绿肥为主,根据边缘效应和食物链原理,建立种、养结合型模式,实现多系统链接,扩大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规模,形成茶园人工复合生态系统,提高综合效益。3.“茶-鸡”种养生态模式,建立以“茶园养鸡、以鸡育茶、鸡茶共生”的种养生态新模式,茶树体矮,荫蔽性好,有利于鸡群栖息和捕食,茶毛虫、茶刺蛾、细蛾、谷蛾、网蝽等多种害虫都是鸡群的好饲料,鸡啄、爪抓还能有效控制茶园内杂草;鸡粪可对茶园进行土壤改良,提高地力。4. 牧沼茶模式,-引进生物农药、生物有机肥、绿肥种子-筛选有效生物农药、生物有机肥、绿肥种子-开展茶叶食品安全生产和加工技术研究-提出有机或无公害茶叶质量控制技术-小区示范-大面积示范-推广应

8、用-项目验收。六、 进度安排进度年起止月份任务目标(包括承担单位、实施地点)主要指标及提供形式2006年3月至12月建立100亩茶叶食品安全规范化生产示范园,开展生态建园模式研究和生态环境检测工作,探讨高山地区生态茶园建园模式,并应用于生产。确定2个高山地区生态茶园建园模式。2007年1月至12月本阶段主要进行茶叶中农药残留控制技术研究和无公害茶叶施肥技术研究。重点引进生物农药、生物有机肥和绿肥进行筛选试验,研究茶叶生产过程中农药残留控制技术等试验任务。主要创新点为依靠现代生物防治和肥料技术,研究生物防治、化学农药优化使用和病虫测报相结合的农药残留控制技术,筛选生物制剂,优化化学农药施用方案;

9、筛选生物有机肥和经济绿肥,改变传统的施肥模式,提高土壤肥力,降低化肥的使用。1、引进4种生物新农药,筛选2种生物农药应用于生产;2、引进生物有机肥3种、茶园绿肥品种4种,筛选2种生物有机肥和2种绿肥品种应用于生产。提供全套茶叶安全生产示范技术总结资料。2008年1月至11月主要开展茶叶清洁加工技术研究,重点分析茶叶加工各环节污染源,探索预防污染的控制措施。要求加工的茶叶产品达到国家有机茶标准NY 51982002的要求;推广茶叶安全生产技术,辐射带动1000亩。提供完整的技术资料和报告;推广茶叶安全生产技术,辐射带动1000亩。2008年12月提请项目验收申请书七、 课题组织管理和人员分工1、

10、组织管理形式本项目以福安市范坑乡农业技术推广站为主持单位,负责项目的组织实施;以福安市生产力促进中心为技术依托单位,负责技术方案的设计和技术指导;由福安市科技局为主管单位,协助项目的落实。本项目由技术推广部门、科研院校、生产单位的有关人员组成课题组,实行课题组负责制。项目实行动态管理,建立评估制度,定期对项目及各子课题执行情况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调整子课题经费与人员,对本项目实施有突出贡献人员将给予奖励。课题经费实行专款专用,各子课题经费严格按课题预算方案执行,课题预算方案由课题组负责制定,并需经全体课题组成员表决通过。2、课题组成员及分工姓 名在项目中分工所在单位联系方式手机:电话:Ema

11、il:手机:电话:Email:手机:电话:Email:手机:电话:Email:手机:电话:Email:手机:电话:Email:3、课题技术分工由于本课题组成员较少,原则上各子课题由课题组成员共同参与完成。为了有所则重,明确各自职责,课题组特作如下分工:序号课题名称技术负责成员1高山生态茶园建园技术研究2茶叶中农药残留控制技术研究3无公害茶叶施肥技术研究4茶叶安全加工技术研究5茶叶安全生产示范基地建设八、 经费安排省科技厅共安排项目经费10万元。根据合同安排如下:1、福安市范坑乡农业技术推广站6万元,福安市生产力促进中心2万元,课题验收留2万元;2、计划子课题高山生态茶园建园技术研究安排1万元、茶叶中农药残留控制技术研究安排1万元、无公害茶叶施肥技术研究安排1万元、茶叶安全加工技术研究安排2万元、茶叶安全生产示范基地建设安排3万元。项目课题小组二OO六年十一月十八日Copyright 福安市范坑乡农技站机密第 7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