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第二届发现老东莞活动方案.docx

上传人:时光煮雨 文档编号:14877576 上传时间:2022-02-2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575.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第二届发现老东莞活动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5第二届发现老东莞活动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5第二届发现老东莞活动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5第二届发现老东莞活动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5第二届发现老东莞活动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第二届发现老东莞活动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第二届发现老东莞活动方案.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15第二届发现老东莞活动方案东莞,以制造业名城享誉国际,但也因此其文化内涵常被忽略,实际上东莞的历史源远流长,有着极深的文化底蕴,即使到了现在经济发达的今天,依然保留着大量具有历史文化意义的建筑、传统以及生活习惯。用脚步丈量东莞,共同发现老东莞的城市魅力,同时了解东莞的文化内涵。2014年由广东百蹊教育基金会和东莞电台FM104.0联合举办第一届发现老东莞活动在城区举行,主要选取具有东莞文化特色与时代烙印的老建筑,如:西城楼、可园、容庚故居、却金亭等。该活动吸引了全市约1000人报名参加,在社会上形成良好的社会效应。 2015年“发现老东莞”公益环保徒步行活动将走进石龙及石排,以东莞历史景

2、点为主线,配以公益及环保宣传,带领老莞人、新莞人共同发现及领略东莞历史及传统文化,并推动全民健身运动。发现老东莞活动与其他徒步活动不一样的地方:1、 用实际行动来感受东莞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2、 家长和小朋友共同参与,特别是小朋友的参加,让东莞的老建筑文化、老故事、传统工艺在下一代中传承下去。3、 活动宣扬一种低碳、健康、环保的生活理念。同时,活动也加入了公益元素,所筹款项将全部用于公益部份,让参与者在快乐徒步同时多了一份责任感。【活动主题】用我们的脚步,为传承莞邑文化,为公益尽一分力。(参考2014年的)【活动时间】2015年4月12日(星期天) 7:30-18:00【活动范围】东莞市石龙镇

3、、石排镇的历史、人文景点【活动人数】活动接受所有民众自愿报名,预计参与人数为:2000人。志愿者人数:50人。 【组织方】、主办方:广东省百蹊教育基金会、东莞广播电视台(待确定)、协办方:共青团东莞市石龙镇委员会(待确定)、东莞市石排镇旅游办(待确定)、东莞摄影协会(待确定)【活动方式】1、 以组为单位报名,每组46人。本届将收取50元/人报名费。本次活动收取的报名费扣除活动基本支持后,全部捐给百蹊教育基金会做公益用途。报名人员可以获得:活动T恤一件、及签到卡2、各组签到后领取发现老东莞活动的题目,在规定时间内以环保徒步或者搭乘公共交通(不允许搭乘私家车以及的士)的方式,将题目中的景点找出。找

4、到目标后,要求用数码相机合影存照(亦可分两次同一地点照全组成员),并拍摄一张纯景点的数码相(角度自由发挥,以自认为最佳表现景物即可,此相片可参与后续的“最美老东莞摄影”评比)3、题目(发现点)将由组委会统一拟定,以石龙、石排两地的历史点为必做题,东莞文化及传统小吃点为附加题。题目后都会附上该景点的相关说明,以达到帮助宣传东莞历史的作用。4、将徒步与公益结合,让行走更有意义,活动鼓励各参与组别自行为活动筹集公益款捐建百蹊教育基金会的助学项目。并接受企业团体对活动的赞助。5、活动提倡:发现、传承、安全、环保、自助、互助的理念。奖项设置:1、2015发现老东莞奖(取分数最高的前三名,)2、最美老东莞

5、摄影奖(由东莞摄影协会协助选出三名) 奖品:待定 【活动分工】1、 东莞广播电视台负责活动的申请与审批,以及活动的宣传;2、 百蹊教育基金会负责活动的组织、实施;3、 石龙团委、石排旅游办负责当天活动协助。【活动安排】1、4月12日(星期天)上午7:30,8:00,8:30分成三批在石龙政府广场(暂定)集合,签到及领取题目。2、各组明确规则,分批出发。3、每组根据题目自行决定行进路线,行进方式:只允许徒步及搭乘公共交通工具,不允许乘坐摩托车、自行车、出租车、私家车等。4、找到目标后,要求用数码相机合影存照(亦可分两次同一地点照全组成员),并拍摄一张纯景点的数码相(角度自由发挥,以自认为最佳表现

6、景物即可,此相片可参与后续的“最美老东莞摄影”评比)5、各组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必做题,并分配好时间根据实际情况选做附加题,如不能全部完成必选题,附加题均不记分。6、活动17:30结束,各组全体成员应同时返回出发点报到,计算成绩。 每迟到5分钟从总分值中扣10分。 如活动当天未能完成必选题目或其他原因需提前退出,不计成绩,并应与组委会联系,告之情况。7、组委会统计各组成绩,并公开,组织摄影作品评奖,并完成及公布活动的财务报告。【活动费用】本活动费用包括:活动T恤,每人一件、签到卡、组委会工作经费、场地布置费。可接受企业或团体赞助,如无赞助,将由报名费中支出,结余将全部捐给百蹊教育基金会做公益用途。

7、附件1、赞助招商方案1、活动接受活动经费赞助:活动T恤,每人一件,2000件预计4.5万元,签到卡,横幅、背景图、工作经费、奖品等预计共5000元,合计5万元。2、活动接受公益赞助,所有赞助将用于资助百蹊教育基金会的助学项目,帮助经济落后地区的贫困学生及乡村教师。活动结束后,组委会有义务及责任公布所有接受到的捐赠、开出捐赠收据,及公布活动财务报告。赞助商将获得:1、赞助单位,随同活动在各大媒体及活动现场、活动服装上进行宣传。2、树立有社会责任感、积极扶持东莞文化发展及支持公益事业的良好企业形象。3、在报名人员超额的情况下,该企业报名人员有优先参与的机会,便于企业组织员工参与,创立良好的企业文化

8、。附件2、活动时间表阶段时间安排事项具体内容负责组别-活动时间初步定在4月12日协调组-活动地点石龙、石排协调组第一阶段(春节前)1月16日前完成景点确认搜集石龙、石排景点协调组1月26日前完成方案完成活动方案秘书组春节前招商尝试接触有意向的赞助企业或者团体招商组1月26日成立组委会分为:协调组、秘书组、选题以及线路组、宣传组、后勤组、招商组、财务组、义卖组、签到组、安全组2月15日前完成试题(第一稿)选题以及线路组2月15日前活动方案报备向相关政府部门报备广电、团委、协调组第二阶段(3月1日-4月11日,活动宣传、招商、试走)3月初启动活动宣传1、百蹊负责在微信、微博、论坛、网站上宣传活动,

9、并接洽有意向的赞助单位;2、广电在电台、电视台以及阳光网进行宣传活动。宣传组、广电3月-4月上旬招商寻找赞助商招商组3月初报名正式接受报名秘书组3月上旬第一次试走试走并修正试题选题以及线路组以及各组组长3月中旬第二次试走试走并修正试题选题以及线路组以及各组组长3月下旬第三次试走试走并修正试题选题以及线路组以及各组组长第三阶段(4月12-16日)4月12日活动当天组织当天活动各组全体成员4月13-16日活动总结鸣谢期评分以及对外公布秘书组奖品发送秘书组阳光网以及广电的事后宣传宣传组、广电活动总结以及财务报告秘书组、财务组附件3、组委会以及工作安排组别职责人员协调组负责活动的整体统筹及协调工作以及

10、负责活动赞助、招商等工作风景、大飞、Molly、默然秘书组负责相关审批资料书写、整理,报名资料统计等,会议召集,人员联络,评奖,奖项公布等心宁、船歌(兼)、大脚选题及线路组负责本次活动的选题及线路安排,制作题目,制定规则,各队得分统计小小禾(组长)、一条柴、大铁人(兼)宣传组负责活动宣传资料书写、整理,到各大网站、微博、微信、联系企业工会宣传等以及负责活动当天摄影工作Molly、芳后勤组负责活动所需器材准备,恤制作,场地布置等。大铁人(组长)、我来义卖组负责活动当天的义卖活动(事先募集义卖品,现场义卖,收款总结等)芳草、小象签到组负责活动当天的签到工作,安排签到义工,统计成绩等小小财务组负责活

11、动的财务工作船歌、心宁安全组负责活动的安全工作风景广东省百蹊教育基金会2015-1-26附件4:1、 2014年发现老东莞照片回顾http:/www.baixi.org/bbs/forum.php?mod=forumdisplay&fid=100&page=1新闻报道:媒体报道:2、 石龙介绍亘古美丽的东江迤逦而下的北干流与南支流交汇一处,形成一河三埠的风水宝地石龙。石龙北靠广州,南临深圳,毗邻香港,距广州69公里,深圳78公里,历来都是东江水运的重要港口。石龙己有800年的悠久历史,自宋代开始这里有人定居。由于东江穿境而过,航运极为便利,石龙在明末清初就己是岭南重镇。在以水路为主要运输渠道的

12、年代,石龙己经成为东江运输的交通枢纽、咽喉之地,控制着大米和木材等主要农产品的流通,对整个广东的粮食流通价格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清朝末年,随着广九铁路的开通,石龙更因商业发达而成为广东四大名镇之一。拥有800多年悠久历史的古镇石龙曾与广州佛山顺德陈村并称为广东四大名镇,旧称“省佛陈龙“历史上曾多次设市,成为邻近镇区的经济文化和商贸中心。3、 石排介绍石排镇位于东莞市东北部,东江中下游南岸,独享东江岸线14.5公里,西距东莞市区20公里、广州50公里,南往深圳70公里,北与惠州市博罗县隔江相望,全镇面积48.7平方公里,下辖18个行政村和1个社区,户籍人口4万余人,外来人口10万余人,是一个历史悠

13、久、文化底蕴深厚、充满生机的红石古镇,也是一个融自然风光、古代遗迹和现代文明于一体的滨江新城附件5、广东省百蹊教育基金会介绍广东省百蹊教育基金会前身为百蹊助学网,成立于2005年6月2日,是由数位创始义工发起,在各地网友的支持下建立的纯民间公益网站。百蹊通过实地调查和官方核实获取资料,关注贫困地区的教育现状,对贫困学生和教师给予适当的资助。同时采用捐书捐物等多种方式,帮助贫困地区改善教学生活环境,提高教学质量。2013年3月28日,正式注册为广东省百蹊教育基金会。百蹊作为一个草根的民间助学组织,从05年开始就一直专注于贫困地区的助学,在项目运营、组织执行均积累了成熟而丰富的经验,同时坚持组织的公益性和非盈利性质,做到公益项目操作以及财务公开透明,并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