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坡课程设计计算书.doc

上传人:时光煮雨 文档编号:14896111 上传时间:2022-02-23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754.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边坡课程设计计算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边坡课程设计计算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边坡课程设计计算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边坡课程设计计算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边坡课程设计计算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边坡课程设计计算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边坡课程设计计算书.doc(2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课程名称:岩土锚固与边坡工程设计题目: 边坡锚杆挡墙设计 院 系: 河海学院 专 业: 地质工程 年 级: 2010级一班 姓 名: 林弟涛 指导教师: 赖勇 重庆交通大学河海学院 2013年 12月 31 日 课程设计说明书1前言1.1任务由来 该高切坡位于大昌镇政府北西侧约200m处,当地政府于2005年因修建移民迁建房人工开挖形成的,为岩土质高切坡,坡高5.5m23.0m,该高切坡物质组成为上土下岩高切坡(即岩土质),高切坡区岩体较破碎,表层风化裂隙较发育,多数呈碎块状,第四系土层厚度0.50m3.10m,土体均匀性较差,下伏基岩主要为灰岩,局部夹泥灰岩,因此组成坡体的岩石为软硬交替产出

2、,加之差异性风化作用,裂隙发育地段将产生掉块而逐步形成凹岩腔,使上部岩体失去支撑,一旦卸荷裂隙贯通,高切坡坡顶局部岩、土体将沿贯通裂隙面产生掉块、崩塌。由于该高切坡为顺向坡,岩层倾角小于切坡坡角,因此其破坏模式主要为沿结构面产生顺层滑移。坡脚为在建移民迁建房及移民迁建区街道,因此高切坡所处位置较重要,如果该切坡得不到有效的治理,在风化裂隙及卸荷裂隙共同作用下将沿裂隙面或破裂面产生掉块、崩塌,不仅直接威胁到150名移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也同时危及移民小区街道上的行人及车辆安全,直接经济损失可达600万元。1.2 目的、任务 1.2.1 目的 由于该高切边坡、不稳定坡迹象明显,危害严重,采取切实可行

3、的治理工程已经迫在眉睫。该高切坡在风化裂隙及卸荷裂隙共同作用下将沿裂隙面或破裂面产生掉块、崩塌,不仅直接威胁到150名移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也同时危及移民小区街道上的行人及车辆安全,在勘查成果的基础上,遵循地质灾害防治的基本原则,按照可行性研究报告提出的治理工程的推荐方案,对症下药,提出针对各类地质灾害点切实可行的治理措施。对边坡稳定性进行分析评价、对边坡治理工程分项结构进行计算、并绘制结构设计详图和编写施工图设计说明书。 确定边坡特征,防治范围、目标及标准; 防治工作的结构设计;防治实施效果预测;提出工程施工组织及工程监测设计方案;1.2.3 防治原则 防治工程以对症下药、综合治理、安全可靠、

4、技术可行、经济合理、方案优化、施工方便为总的原则,具体讲:(1).经过勘查人员的现场调查和分析,及勘查和可研报告,在综合分析边坡、不稳定斜坡的发育特征、诱发因素的基础上,针对起特征提出针对性的治理措施,确定合理、可行的治理方案。针对大昌镇政府北西侧约200m处高切边坡破坏模式主要是降雨、区内表层风化裂隙及卸荷裂隙等因素引起一系列特征,可分为上土高切边坡和下岩高切边坡,确定其治理方案为锚杆挡墙的治理措施。(2).根据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和危害性大小,确定本治理工程为一般永久性工程,各级防治工程必须安全可靠,力求确保边坡在工程年限内的整体稳定。(3).设计要针对边坡的类型和特征,因地制宜,遵循各类工程

5、配合使用、综合整治的原则,并尽可能缩短施工周期。(4).在治理工程中,应在边坡体上建立监测网络,实时监控治理工程和治理后的边坡动态,检测治理效果,为今后地质灾害的监测预警提供依据。1.3 设计依据 本施工图设计报告编制的主要依据如下:(1)针对大昌镇政府北西侧约200m处高切边坡勘察报告;(2)针对大昌镇政府北西侧约200m处高切边坡图件(3)有关的技术规程,规范及标准。主要有: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2)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32001) 岩土工程设计 成都理工大学 许强

6、李天斌2.治理工程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该高切坡位于大昌镇政府北西侧约200m处,其物质组成为上土下岩高切坡(即岩土质),根据探槽揭露及现场立面图测绘结果:区内第四系人工素填土厚度为0.50m3.10m,岩土界线分布高程:221.10m236.60m。高切坡区岩体较破碎,表层风化裂隙较发育,多数呈碎块状。自开挖形成以来坡顶变形特征明显,坡顶所见卸荷裂隙带宽度1.0m6.0m不等,在6.0m范围内主要发育一组倾向178(与坡向一致),倾角66的卸荷裂隙,间距1.0m2.0m,沿裂隙走向延伸最大可达10.8m,裂缝宽1mm15mm,裂缝弯曲成缝合线状,无充填物。坡顶局部有塌陷现象,垂直位移10mm20

7、mm,局部地段已出现掉块、崩塌现象,体积一般100m3400m3。一旦卸荷裂隙贯通,高切坡坡顶局部岩、土体将沿贯通裂隙面产生掉块、崩塌。严重危及坡脚在建移民迁建房及移民迁建区街道。 因此,为确保高切坡影响范围内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车辆安全,确保当地社会政治稳定及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立即采取切实有效的治理工程措施已迫在眉睫。3 地理地质概况3.1.1 地形地貌该区属剥蚀浅丘地貌,区内总体地势北高南低,高程203.98m248.87m,相对高差44.89m,高切坡防护区地形坡角一般6070,局部地段可达80。3.1.2 地层岩性与岩土工程地质特征 区内出露地层主要有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层(Q4el+

8、dl)、人工填土层(Q4ml)及三叠系中统巴东组(T2b),现分述如下:(1)第四系全新统人工素填土(Q4ml):黄褐色,主要由泥灰岩、灰岩块碎石及粉质粘土组成,块石粒径202mm968mm,碎石粒径4mm196mm不等,块、碎石含量65%75%,稍湿、松散,厚度0.50m3.10m,系无序抛填,回填时间约1年,广泛分布于勘察区范围内。 残坡积层(Q4el+dl):块石土,黄褐色,主要由泥灰岩、灰岩碎石及粉质粘土组成,碎石粒径一般5mm179mm,含量约占70%,厚度0.50m1.10m,主要分布于勘察区北侧山丘顶部。(2)三叠系中统巴东组(T2b)三叠系中统巴东组第3段(T2b3):灰岩夹泥

9、灰岩,灰黄色青灰色,主要矿物成分为碳酸盐矿物,隐晶微晶结构,中厚层状构造,岩体较破碎,风化裂隙较发育,强风化带厚度1m3m,高切坡防护区基岩裸露。3.1.3 地质构造 区内位于石板泉背斜南西翼(详见图2构造纲要图),岩层呈单斜层状产出,在高切坡坡脚测得岩层产状18728,区内次级褶皱不发育,无断层通过,高切坡区属简单的单斜构造区,但经探槽揭露及现场调查结果,区内表层风化裂隙及卸荷裂隙较发育,将岩体切割成碎裂结构,卸荷带宽度1.0m6.0m不等,间距0.5m1.2m,向深部延伸4.0m10.0m,微张,无充填。3.2 地震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该区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

10、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1.2.5水文地质条件高切坡防护区地下水类型主要为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潜水及基岩网状风化裂隙潜水,区内无岩溶地下水。但第四系松散堆积层较薄,不足以富集丰富的地下水,因此主要受大气降水的补给,向地势低洼处排出。松散堆松层以下为三叠系中统巴东组的灰岩夹泥灰岩,该地层泥灰岩为隔水层,而灰岩为相对含水层,地下水主要以风化裂隙潜水的形式富集存在于基岩裂隙之中,但其含水性受裂隙发育程度贯通性影响较大,由于区内岩体较破碎,其流量主要受大气降雨补给,沿贯通裂隙面向地势低洼处排出。区内无地下水出露。3.3 人类工程活动 该高切坡是当地政府于2005年因修建移民迁

11、建房人工开挖形成的,为岩土质高切坡,坡高5.5m23.0m,故勘察区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活动较强烈。3.4 不良地质现象 该高切坡自2005年4月开挖形成以来,由于岩体较破碎,加之风化裂隙及卸荷裂隙切割,高切坡坡顶局部地段已出现小规模的掉块、崩塌现象,其余地段未见滑坡、泥石流、地表塌陷及岩溶等不育地质现象。4 高切坡特征及稳定性计算4.1 高切坡地质特征4.1.1 高切坡形态特征 该高切坡坡顶高程:223.00m238.60m,坡脚高程:215.60m217.50m,高切坡长158m,坡高5.5m23.0m,坡面面积3224m2,坡向180,坡角6070,局部可达80。4.1.2 高切坡的物

12、质组成高切坡防护区上覆土层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素填土,下伏基岩为三叠系中统巴东组第3段,其岩性详见表2。 表2 高切坡岩性一览表地质时代地层代号岩性描述第四系全新统人工素填土Q4ml黄褐色,主要由泥灰岩、灰岩块、碎石及粉质粘土组成,块石粒径202mm968mm,碎石粒径4mm196mm不等,块、碎石含量65%75%,稍湿、松散,厚度0.50m3.10m,系无序抛填,回填时间约1年。三叠系中统巴东组第3段T2b3灰岩夹泥灰岩,灰黄色青灰色,主要矿物成分为碳酸盐矿物,隐晶微晶结构,中厚层状构造,岩体较破碎,风化裂隙较发育,强风化带厚度1m3m。4.1.3 高切坡地质结构 该高切坡物质组成为上土下岩高

13、切坡(即岩土质),根据探槽揭露及现场立面图测绘结果:区内第四系人工素填土厚度为0.50m3.10m,岩土界线分布高程:221.10m236.60m。高切坡区岩体较破碎,表层风化裂隙较发育,多数呈碎块状,坡面的裂隙及主要结构面的详细实测特征数据见勘察报告表3(裂隙特征表)。4.1.4 高切坡的水文地质条件 高切坡防护区无地表水体,地表水贫乏,主要接受大气降雨补给,向地势低洼处排泄;地下水类型主要为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潜水及基岩网状风化裂隙潜水,无岩溶地下水,但其流量主要受大气降雨补给,沿贯通裂隙面向地势低洼处排泄。由于区内无地下水出露,且岩体较破碎,根据地区经验及环境条件判定区内岩土体渗透性较强,

14、地下水对混凝土无腐蚀性。4.1.5 高切坡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高切坡防护区下伏基岩为灰岩夹泥灰岩,灰岩为较硬岩,泥灰岩为较软岩。由于岩体风化裂隙及卸荷裂隙较发育,岩体较破碎,无地下水渗出。根据地区经验结合工程类比法综合确定该高切坡岩石物理力学性质指标详见表4: 表4 岩石物理力学参数表 力学参数岩性岩体重度(kN/m3)抗剪强度等效内摩擦角e()备注c(kPa)()人工填土201510强风化灰岩25252035中等风化灰岩263025404.2 高切坡稳定性计算 4.2.1 高切坡稳定性分析(1)楔形体稳定分析法根据该高切坡的具体特征,共将其分为ab、bc两段进行稳定性分析评价,详见裂隙结构面

15、赤平投影图。 ab段:高切坡长87m,高度6.2m20.6m,切坡坡向180,坡角75,为顺向坡,L5、L8两组裂隙与高切坡构成不利组合,均呈小角度相交,且裂隙倾角均小于高切坡坡角,高切坡稳定性较差,容易沿层面产生顺层滑移;且由L5、L8两组裂隙切割的楔形体一旦裂隙面贯通,其产生崩塌的可能性较大。 bc段边坡:高切坡长71m,高度19.06m23.0m,切坡坡向180,坡角75,为顺向坡,高切坡主要受L12、L15两组裂隙控制,二者与高切坡均呈小角度相交,且裂隙倾角均小于高切坡坡角,容易沿层面产生顺层滑移破坏,高切坡稳定性较差。(2)平面滑动法本次高切坡勘察选取了3条剖面进行稳定性验算,根据勘

16、察设计大纲要求,本次勘察主要以地表调查结合槽探为主,因此未进行专门取样试验,高切坡稳定性计算参数根据工程类比法结合地区经验综合确定,其取值详见表5。 表5 稳定性计算参数取值表 参数名称取值备注岩体的重度(kN/m3)26经验值结构面的粘聚力C(kPa)24经验值结构面的内摩擦角()17经验值岩体破裂角()5053.5实测结合经验4.2.2 高切坡稳定性计算 根据前述对该高切坡特征的分析,坡顶岩、土体在卸荷裂隙作用下容易沿裂隙面或破裂面产生平面滑移破坏,因此按平面滑动法的计算公式进行稳定性验算,计算公式如下:公式中: 垂直荷载,包括土条自重和其上部的建筑荷载。 作用于滑面上的孔隙水压力 、滑面

17、抗剪强度(有效应力指标) 滑面面积 滑面倾角计算工况:自重+建筑荷载。表6 大昌镇地税所至派出所高切坡(WS0212)稳定性验算表剖面编号滑面倾角a()条块体积V(m3)容重(kN/m3)垂直荷载W粘聚力C (kPa)内摩擦角()稳定系数K条块自重(kN)建筑荷载(kN)1-1503868.0426100569885024171.362-253.53926.3726102085.6735024171.293-3544668.0326121368.8765024171.34根据计算结果(详见表6),该高切坡的稳定系数Ks分别为: 1-1剖面:1.36; 2-2剖面:1.29;3-3剖面:1.34

18、,说明该高切坡稳定性较差,按照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5.3.1的相关规定,该高切坡稳定系数小于1.35,应对高切坡采取有效防护措施进行治理。5 计算参数 表7 高切坡防治工程设计参数表岩土名称重度(KN/m3)抗剪强度等效内摩擦角e()岩体破裂角()岩石与锚固体粘结强度frb(kPa)C(kPa)()人工填土201510强风化灰岩2520143550中等风化灰岩2624174052380(注浆强度为 M30) 表8 边坡结构面抗剪强度指标标准值 岩 性结构面编 号结构面地质描述()C(kPa)中等风化灰岩L5裂面凹凸不平,裂面宽度5cm8cm,微张,间距1.7 m1.

19、9m,延伸4.8m,泥质充填,结合差。1520中等风化灰岩L8裂面凹凸不平,裂面宽度3cm7cm,闭合状,间距3.0 m5.0m,延伸4.805.10m,泥质充填,结合较差。1520中等风化灰岩LF2裂面为黑褐色铁质薄膜,裂缝宽度15cm26cm,延伸12m13m,泥质充填,向深部延伸。1217 6 挡墙计算 1.AB段 11剖面侧向压力 q=3.0x=3.0x25.16=75.48KN/m 剪力Vmax=147.09KN 弯矩Mmax=96.61KNm 1-1荷载标准值简图 1-1剪力图 1-1弯矩图 挡墙侧压力计算简图 岩质边坡挡墙侧压力分布图(锚杆挡墙):1)按岩体等效内摩擦角计算侧向土

20、压力(主动土压力系数Ka)式中:a墙背与水平面的夹角();填土表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墙背与填土之间的摩擦角();岩(土)内摩擦角();c岩(土)粘聚力(Kpa);岩(土)体重度(KN/m3);h挡土墙高度(m)。q坡顶超载(KN/m2;系数 超载影响系数取a=115,=7,=0,=52,c=0,=26KN/m3,h=19.1m, q=10 KN/m2计算得:Ka=0.073 ,=348.19KN。2)按裂隙1外倾控制计算侧向土压力(主动土压力系数Ka):根据建筑边坡支护技术规范(GB50330-2002)计算主动土压力合力标准值公式(6.3.2-13)进行计算。坡高H=19.1m 裂隙1

21、结构面的内摩擦角js =7结构面粘聚力cs=24 KPa外倾结构面倾角=53.5 岩体重度:=26KN/m3=7=115=10 q=10 KPa 计算出 AB段:Ka=0.091,Ea=432.45KN4.1.2锚杆挡墙计算(采用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肋柱间距3.0M,锚杆间距2.5M,角度150由式8.2.2=432.45x1.0=432.45KN由式8.2.5-1得侧向岩土压力水平分力标准值: =432.45/(0.9*19.1)=25.16则锚杆所受水平拉力标准值为:=25.16x3.0x2.5=188.7KN 则由式7.2.1-1,锚杆的轴向拉力标准值为:=19

22、5.4KN由式7.2.1-2,锚杆的轴向拉力设计值为:=1.3x195.4=254.02KN锚杆面积: 由式7.2.2 =1.1,=0.691.1x254.02x1000/(0.69x300)=1349.9选用为325(二级钢),AS=1473锚杆锚固体与岩石的锚固长度:由式7.2.3,=1.0,=380Kpa(软岩) 锚固体直径D=110mm锚固长度 1)当岩石为软岩时:=195.4/(1.0x3.1415x0.11x380)=1.59m锚杆与锚固体砂浆间的锚固长度:由式7.2.4, =1.1,=0.60,d=28mm, =2.40Mpa, n=3锚固长度 =1.1x254.02/(0.6x

23、3x3.1415x0.028x2400)=0.73m综上:根据施工规范,构造锚杆直径应该不小于3m,则锚杆的锚固长度: la=3m肋柱配筋计算:肋柱间距3.0M,逆作法。1、肋柱计算:4.7.1正截面受弯计算 取桩的永久作用分项系数: 取桩结构重要性系数: 则: 取C30混凝土,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混凝土强度等级不高于C50,取1.0。取选用HRB335 钢筋,钢筋抗压强度设计值考虑到可能需要双排配筋,故取保护层厚度c=30mm。h值取为400mm,则=360mm。b=400m由力矩平衡条件得 为防止出现超筋破坏,应满足 即满足要求由力的平衡条件得 为防止出现少筋破坏,应满足 即满足要求

24、 选用用5根22等间距单排布置,布置在桩的受拉区。 根据DZ0240-2004_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桩的两侧及受压边,应适当配置纵向构造钢筋,间距取100mm,直径取16mm。桩的受压边两侧,应配置架立钢筋,直径取20mm。4.7.2斜截面受剪计算 取桩的永久作用分项系数: 取桩结构重要性系数: 则: 当时, 即满足要求,不会出现斜压破坏 斜截面受剪承载力的计算: 承载力不满足则需满足选用HRB33512钢筋,箍筋做成封闭式。 ,为单肢箍筋的截面面积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箍筋的最大间距,最小直径不低于8mm。箍筋的最小配筋率要求: 箍筋的配筋率需满足:

25、则箍筋间距取s=200mm因此选用12200的双肢箍筋。边坡挡墙面板设计 将肋柱视为支承,计算面板受力。根据每孔锚杆的受力除以其受力范围,即为面板的均布荷载。肋柱的水平间距3.0 m 边坡重要性系数 1.35,单位面板的均布荷载 1.351.025.16=33.97KN/m面板跨中弯距 33.97338=38.22(kNm)面板厚度取h= 200mm,as=40mm,h0=160mm,b=1m由力矩平衡条件得 17.7mm为防止出现超筋破坏,应满足 =0.55x160= 88mm 即满足要求由力的平衡条件得 As=843.7mm2 为防止出现少筋破坏,应满足 0.00215x1000x200=

26、430mm2 即满足要求面板选用6根14,As=923mm2通过配筋计算,采用钢筋14167,面板厚度200mm,单层配筋。2. BC段 33剖面侧向压力 q=3.0x=3.0x28.4=85.2KN/m 剪力Vmax=194.03KN 弯矩Mmax=109.71KNm 3-3荷载标准值简图 3-3剪力图 3-3弯矩图挡墙侧压力计算简图岩质边坡挡墙侧压力分布图(锚杆挡墙):1)按岩体等效内摩擦角计算侧向土压力(主动土压力系数Ka)式中:a墙背与水平面的夹角();填土表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墙背与填土之间的摩擦角();岩(土)内摩擦角();c岩(土)粘聚力(Kpa);岩(土)体重度(KN/m

27、3);h挡土墙高度(m)。q坡顶超载(KN/m2;系数 超载影响系数取a=115,=8,=0,=40,c=0,=26KN/m3,h=22m, q=10 KN/m2计算得:Ka=0.089,=561.921 KN。2)按裂隙1外倾控制计算侧向土压力(主动土压力系数Ka):根据建筑边坡支护技术规范(GB50330-2002)计算主动土压力合力标准值公式(6.3.2-13)进行计算。坡高H=22 m 裂隙1结构面的内摩擦角s =10结构面粘聚力cs=17 KPa外倾结构面倾角=54 岩体重度:=26KN/m3=8=115=10 q=10 KPa 计算出 bc段:Ka=0.107,Ea=673.05K

28、N4.1.2锚杆挡墙计算(采用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肋柱间距3.0M,锚杆间距3.0M,角度150由式8.2.2=561.921x1.0=561.921KN由式8.2.5-1得侧向岩土压力水平分力标准值: =561.921/(0.9*22)=28.4则锚杆所受水平拉力标准值为:=28.4x3.0x3.0=255.6KN 则由式7.2.1-1,锚杆的轴向拉力标准值为:=264.6KN由式7.2.1-2,锚杆的轴向拉力设计值为:=1.35x225.5=357.2KN锚杆面积: 由式7.2.2 =1.1,=0.691.1x357.2x1000/(0.69x300)=1898.

29、1选用为330(二级钢),AS=2121锚杆锚固体与岩石的锚固长度:由式7.2.3,=1.0,=380Kpa(软岩) 锚固体直径D=110mm锚固长度 1)当岩石为砂质泥岩时:=264.6/(1.0x3.1415x0.14x380)=1.58m锚杆与锚固体砂浆间的锚固长度:由式7.2.4, =1.1,=0.60,d=25mm, =2.40Mpa, n=3锚固长度 =1.1x357.2/(0.6x3x3.1415x0.025x2400)=1.16m综上:根据施工规范,构造锚杆直径应该不小于3m,则锚杆的锚固长度: la=3m肋柱配筋计算:肋柱间距3.0M,逆作法。4.7.1正截面受弯计算 取桩的

30、永久作用分项系数: 取桩结构重要性系数: 则: 取C30混凝土,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混凝土强度等级不高于C50,取1.0。取选用HRB335 钢筋,钢筋抗压强度设计值考虑到可能需要双排配筋,故取保护层厚度c=30mm。h值取为400mm,则=360mm。由力矩平衡条件得 为防止出现超筋破坏,应满足 即满足要求由力的平衡条件得 为防止出现少筋破坏,应满足 即满足要求 选用用5根20等间距单排布置,布置在桩的受拉区。 根据DZ0240-2004_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桩的两侧及受压边,应适当配置纵向构造钢筋,间距取100m,直径取16mm。桩的受压边两侧,应配置架立钢筋,直径取20

31、mm。4.7.2斜截面受剪计算 取桩的永久作用分项系数: 取桩结构重要性系数: 则: 当时, 即满足要求,不会出现斜压破坏 斜截面受剪承载力的计算: 承载力不满足则需满足选用HRB33512钢筋,箍筋做成封闭式。 ,为单肢箍筋的截面面积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箍筋的最大间距,最小直径不低于8mm。箍筋的最小配筋率要求: 箍筋的配筋率需满足: 则箍筋间距取s=200mm因此选用12200的双肢箍筋。边坡挡墙面板设计 将肋柱视为支承,计算面板受力。根据每孔锚杆的受力除以其受力范围,即为面板的均布荷载。肋柱的水平间距3.0 m 边坡重要性系数 1.35,单位面板的均布荷载 1.351.024.2=32.7KN/m面板跨中弯距 32.7338=36.79(kNm)面板厚度取h= 200mm,as=40mm,h0=160mm,b=1m由力矩平衡条件得 17mm为防止出现超筋破坏,应满足 =0.55x160= 88mm 即满足要求由力的平衡条件得 As=810.3mm2 为防止出现少筋破坏,应满足 0.00215x1000x200=430mm2 即满足要求面板选用用6根14,As=923mm2通过配筋计算,采用钢筋14167,面板厚度200mm,单层配筋。3 截排水沟设计如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