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数学试卷分析优秀名师资料.doc

上传人:小红帽 文档编号:1489826 上传时间:2018-12-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数学试卷分析优秀名师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最新数学试卷分析优秀名师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最新数学试卷分析优秀名师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数学试卷分析优秀名师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数学试卷分析优秀名师资料.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数学试卷分析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一年级数学试卷分析 总体来看本次测试,内容充实,难度不大,比较全面的检测了学生对本学期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具体情况分析如下: 1、内容全,覆盖广 本份试卷的题目大部分都是课本中最基础知识,数一数、比一比、认识物体和图形、事物的分类、120数的认识、20以内的进位加法、钟表的认识、简单应用题的内容比较全面,难度适宜。 2、呈现方式丰富多彩 本试卷共有我会填、连一连、数一数、填一填、圈一圈,用数学聪明屋等五大题型。通过这些不同的呈现方式,学生在多样化、有趣生动的画面中做题,既形象又开阔了思维,同时提高了同学们做题的兴趣。 3、学生的做题情况分析 我班参加考试

2、的50人,实有人数也有50人,全部参加了检测,及格率100%,整体情况较好。 第一大题我会填。同学们做的较好,存在的问题是个别同学对数位如个位十位区分不开,对钟表的认识掌握的不太熟练,如几时半容易看错。 第二大题,连一连、填一填、圈一圈对题率一般,主要存在的问题,由于印刷的图形不大清楚,影响了同学们的辨别。 第三大题,用数学,对题率较高,存在的问题是第六小题错的较多,个别同学不太动脑分析。 第四大题,聪明屋对题率较低,原因是同学们欠考虑。 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二年级数学试卷分析 本次测试试卷比较全面的检测了学生对本学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内容充实,难度不大。现将二年级数学试卷分析如下:

3、 内容全面,覆盖面广。 本份试卷的题目大部分都是课本中最基础的知识,长度单位的应用及线段的画法,两位数加减连两位数的 及计算,角的认识及画法,表内乘法的含义,读、写及口算,观察物体的方法及对称图形,统计中的统计图及根据统计图回答简单问题,解答简单应用题,内容比较全面,难度不大。 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还算不错,出错较多的是第一大题的(2)(3)(4)第三大题的(4)(7)等,第四大题的解决问题对题率较高。 智力冲浪对题率比较低。 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三年级数学期末试卷分析 第一题填空共分十五个小题,考查的是课本的全部内容。有一部分同学做题过程中由于基础知识掌握的不太熟练或马虎,出现了一些

4、错误,对题率在80%左右。 第二题是判断题考察的是长度单位和周长的内容,相比较来说比其他题较好一些,错误比较小,同学们比较仔细。 第三大题是填空题掌握的还是不错的,错误较少,只是第二小题是多选题,有些同学没有看清楚,只是选了一个,其他几题还可以。 第四题是计算题,有加减法和乘除法,同学们计算还是不错的,只是有少部分同学对加减法的竖式计算,数位对不大齐。 第五题画图题是画一个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同学们都画的不错,错误极少。 第六大题是应用题,共有8个大题,其中第4题和第7题错误比较多一些。 智慧园错题率比较多,只有部分学习比较扎实的同学掌握了。 整张试卷题量挺大,有些填空也需要计算,所以时间对同

5、学们比较紧张,有些同学没来得及检查。 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四年级上册期末数学试卷分析 今年的试题较往年在题量和难度上都有所提高,但就考察的内容上看,很全面整体的考察了学生的学习情况。 一、填空题,针对大数的认识、读作与写作、数位的认识、角的分类、四边形的有关特征,还有数学广角上的内容。就考试来看,学生在对基本的概念的理解上不是很清晰,再有题型在平时大本、教材上没有见过。例:在拉动平行四边形木条框时,它的(周长)不变,(面积)在变。这个题,很清楚的反映出这一点。其次就是在对大数的改写上,例:178453省略千位后的尾数是(178000),省略万后面的尾数是(180000)。忘记四舍五入的

6、基本性质,最后是在读作,写作中忘记零的读法与写法。 二、判断题、更多的考察了书上的基本观念,1、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2、梯形的基本概念。3、商的变化规律但有余数。4、平行四边形的有关性质。5、因数积的关系。就着五个题而言,第五题是出错最多的一道题。例:两个因数的末尾一共有3个“0”,那积的末尾不少于3个“0”(对)。因为因数积的一种简单计算方法,末尾的“0”可以不进行乘法运算,就可以直接拿出来最后写到积的后面。 三、选择题:共五道题、1.直线的定义 2.商的变化规律 3.图形的基本认识 4.积的变化规律 5.四位数除两位数 。选择题有难度,1 题型不好,首先不应当采用?、?、?

7、、?的选择方法,A、B、C、D会更好一些,因为学生很容易在选项和答案中产生迷惑。出错最多的是第二、四题,商的变化规律和积的变化规律,就这样的题型大本和教科书上 学生没有接触过,所以多数学生感到困难,导致出。例:(54?7)?(9?7)、(123)(93)。 四、计算题:1.三位数乘以两位数 2.三位数除以两位数 3.乘法和除法的验算。就今年下发的单元试卷中没有涉及到验算的相关问题,所以在往常的教学工作中也没有设计到,学生有点疑惑,但较多数的学生可以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验算。第二小题,积的变化规律,和商的变化规律。根据一道题目的答案求解。第三小题,列式计算,倍数关系,谁是谁的多少倍。比谁多多少倍还

8、多几。 五、作图题:考察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和性质还有角的基本画法,在角的画法商,考察了半圆尺的运用方法,平行线的画法,可以说总和了我们所学的这一章的所有内容。垂线的画法,学生在做题时,往往忘记了,直角符号。统计图表。最后解决问题,五道题目,涉及到平均分、剩余数的平均分配问题,学生在解决问题是那个没有出现较大的列式错误,在计算商存在不仔细认真的情况。 智慧园、有些难度对较多数学生来说。1推算题 2 三位数乘以两位数 填写空白处的数字。 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五年级上册数学试卷分析 本试卷根据新课程标准,能比较全面地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情况,更重视了解学生思维的合理性和灵活性,命题范围遵循小学

9、数学课程标准;适当增加了计算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试题,避免了死记硬背的内容和繁琐计算。 试卷分析 1、试卷题型分为两大块 一、基础知识(填空、判断、选择、计算解方程) 即;二、综合应用(分析填空、列式计算、解决问题) (3)二次函数的图象:是一条顶点在y轴上且与y轴对称的抛物线,二次函数的图象中,a的符号决定抛物线的开口方向,|a|决定抛物线的开口程度大小,c决定抛物线的顶点位置,即抛物线位置的高低。2、删繁就简。 当a越大,抛物线开口越小;当a越小,抛物线的开口越大。基础知识中计算解方程,没有一题是繁琐的计算,学生容易得分。 3、通过教科书里了解更多的有关数学的知识,体会数学是人类在长期生活和

10、劳动中逐渐形成的方法、理论,是人类文明的结晶,体会数学与人类历史的发展是息息相关。3、突出数学综合应用能力的考查。 基础知识的填空第7小题考察了对平均数中位数的区分和计算;第9小题中不仅检测了学生对用字母表示数的掌握,还考察了字母表示数的值以及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综合运用的列式计算和第五大题第2小题不仅要求学生能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去理解分析,更应有扎实的基本功。 三、学生对命题的适应情况 选择题2小题全对有困难,在综合应用分析填空中的第?小题单名数转化成复名数学生失分严重。小王横穿马路这一小题中下学生难以理解,失分较多或者没能通过计算来说明有无危险。 四、一点建议 等圆: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圆叫做

11、等圆,半径相等的两个圆是等圆。开放探索,重在灵活,要求不同的学生能根据不同的基础知识来灵活答题。此类题目本卷没能很好体现。 五、对今后数学教学的启示 6、增加动手操作的机会,使学生获得正确的图形表象,正确计算一些几何形体的周长、面积和体积。1、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 今后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读懂题中的文字叙述、理解,叙述中所反映的实际背景。 2、注重学生数学推理能力的培养。 11.利用三角函数测高训练学生,用数学符号、图形、数学语言、条理清晰的反映自己的推理过程。 2. 俯角:当从高处观测低处的目标时,视线与水平线所成的锐角称为俯角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六年级上册数学试卷分析 第一

12、题是填空题,共分10个小题,主要考查的是分数部分内容,还有小数、分数,百分数三者之间的转化等。有一部分同学做题过程中由于对基础知识掌握不熟悉或马虎,出现了一些错误。对题率在百分之80%左右。 第二题是判断题,主要考察倒数概念,比的基本性质,百分数,百分数和轴对称图形。其中“0.2和5互为倒数”这个题判断错的比较,可能因为出现了小数,所以就判断错了。可以看出学生对知识的应用不灵活。 第三题是选择题,主要考查怎样确定单位一,百分数,分数,小数的互化,分数乘整数和整数乘分数的意义,还有两圆半径得比与面积比的关系,由于基础知识不牢固,所以做题时出错不少。 (二)教学难点第四题是计算题,有口算题,简便算法,解方程,列式计算。简便算法中有个别同学全错,大部分同学对题率在85%以上,还有几个同学能够全做对。解方程大部分同学多能做对。列式第二题错题率比较高。第五题是画圆2.点与圆的位置关系及其数量特征:和求圆的面积,大部分同学能够全部做对,只有几个后进生出现了错误。第六题是应用题,共有五个大题。其中第三个和第五个题错题率比较高,第三题是工程问题,应属下学期内容,所以大部分同学没有做对。第五题属于对知识应用不灵活,所以错题率比较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