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及全册教案优秀名师资料.doc

上传人:小红帽 文档编号:1491177 上传时间:2018-12-20 格式:DOC 页数:123 大小:1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及全册教案优秀名师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3页
最新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及全册教案优秀名师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3页
最新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及全册教案优秀名师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3页
亲,该文档总共1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及全册教案优秀名师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及全册教案优秀名师资料.doc(1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及全册教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一、本班学生状况: 四年级学生已经从中年级迈向中高年级 他们的思维已经开始由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 对周围事物的认识较以前上升了一个层次 已经会用归纳概括的方法认识事物及解决问题 该班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数学知识 为学好本册教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但是本班学生共42人 男生25人 女生17人 来自不同的村寨 学习基础各不相同个 给老师的教学带来很大的难度 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四则运算、位置与方向、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三角形、小数的加减法、统计、数学广角、总复习 (1)在数与计算方

2、面 本教材安排了小数的意义与性质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四则运算 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认识了简单的小数 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在本学期里学生将系统地学习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小数大小的比较 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等 并在此基础上学习比较复杂的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使学生很好地理解小数的意义 能用小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 初步学习用小数知识解决问题. 有关四则运算的顺序和运算定律的知识也是小学生应当掌握的有关计算的基础知识 并且在第一学段学生已经接触到了有关内容 例如有关混合运算 学生已经学习了从左到右依次计算的混合运算式题 初步了解了小括号的作用.在本学期里学生将系统地学习混合

3、运算的运算顺序 重点学习含有两级运算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为学习列出综合算式解决问题打下基础;运算定律则主要是在学生已有的直观认识的基础上对有关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加以概括和总结 并学习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2)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 本册教材安排了位置与方向 三角形两个单元 这些都是本册的难点或重点教学内容.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 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 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特性 进一步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使学生在探索图形的特征 图形的变换以及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活动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同时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 (3)在统计知识方面 本册教材安

4、排了折线统计图.让学生学习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制作单式折线统计图 学会看懂此种统计图并学习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 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形成统计的观念. (4)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 教材一方面结合计算内容 教学用所学的整数四则运算知识和小数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 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 猜测 实验 推理等活动 初步体会植树问题的数学思想方法 感受数学的魅力.同时让学生学习应用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观察 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 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5)

5、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 安排了两个综合应用数学的实践活动-"营养午餐"和"小管家" 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探索活动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 感受用数学的愉悦 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 教学理念 (1)提供丰富的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素材 (2)注意反映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数学的文化价值 (3)通过自主探索的活动 让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 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教学总目标: 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掌握

6、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 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 初步培养学生探索解决问题有效方法的能力 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五、培养目标: 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进一步发展数感 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认识三角形的特性 初步掌握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认识折线统计图 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 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 会

7、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 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4(初步掌握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5(认识折线统计图 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 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了解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 培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 初步培养探索解决问题有效方法的能力 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提高学习数学的

8、兴趣 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六.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学习数学 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加强直观演示和实践操作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感受成功的体验 3、引导学生揭示知识间的联系 探索规律 4、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注重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尊重学生个体差异 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5、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创新意识 6、注重引导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 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 7、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数学学习规律 选择教学策略 七、教学手段 教学中主要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实际操作法、演示法、练习法、比较法、

9、分析法、综合法 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八、课时安排 四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安排了60课时的教学内容 各部分教学内容教学根据本班具体情况课时大致安排如下: 1、 四则运算. .(6课时) 2、位置与方向.(4课时) 3、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10课时) 1(加法运算定律. .3课时 2(乘法运算定律. .3课时 3(简便计算.4课时 营养午餐. . . . .1课时 4、小数的意义和性质.(14课时) 1(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3课时 2(小数的性质和大小比较.3课时 3(生活中的小数.3课时 4(求一个小数的近似.4课时 整理和复习. .1课时 5、三角形.(6课时) 1(三角形.4课时 2(图

10、形的拼组.2课时 6、小数的加法和减法.(6课时) 7、统计. .(4课时) 8、数学广角.(4课时) 小管家. .1课时 9、总复习.(4课时) 九、教改方向 1. 改进四则运算的编排 降低学习的难度 促进学生的思维水平的提高. 四则运算的知识和技能是小学生学习数学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往的小学数学教材在四年级时要对此前学习过的四则运算知识进行较为系统的概括和总结 如概括出四则运算的意义和运算定律等.关于四则运算的意义 则根据标准"结合具体情境 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的要求未进行概括 从而简化了教学内容 降低了学习的难度. 关于运算定律 与以往的教材相同 安排了加

11、法和乘法的五条运算定律.对于这些运算定律 学生在前面几册的学习中已经接触到了大量实例 有着良好的认知基础.因此 这部分内容的编排 教材注意了这样几个方面:(1)相对集中教学 以便于学生形成比较完整的认知结构.将有关运算定律的知识集中于一个单元 加以系统编排 便于学生感悟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 有利于学生通过系统学习 构建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2)从现实的问题情境中抽象概括出运算定律 便于学生理解和应用.(3)重视简便计算在现实生活中的灵活应用 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认识小数的教学安排 注重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 发展学生的数感. 从本学期开始 学生将要系统地学习小数的意义和性

12、质 小数的四则运算.小数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也是进一步学习数学和其他学科所必需的基础知识 因此 同整数知识一样 小数知识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 还注意采取了下面几个方面的措施: (1)简化小数的意义的叙述.实验教材淡化了十进分数为什么可以依照整数的写法用小数来表示的道理 着重从"小数是十进分数的另一种表示形式"来说明小数的意义 使学生明确:分母是10 100 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 (2)重视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对小数意义的理解要涉及到十进分数 由于学生没有系统学习分数的知识 理解分数的十进关系有困难 为此教材介绍小数的意义时 主要借助计量单位的十进关

13、系来帮助学生理解. (3)加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4)改变了"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中"扩大.倍""缩小.倍"的说法.针对长期以来一直存有争议的"扩大几倍就是乘几 缩小几倍就是除以几"的规定 实验教材进行了尝试性的改变.在"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中 将"扩大.倍""缩小.倍"叙述为"扩大到.倍""缩小到.分之一." 3.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 注重实践与探索 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

14、展 4.加强统计知识的教学 使学生的统计知识和统计观念得到进一步提升. 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情感 态度 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 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1)提供丰富的培养情感 态度 价值观的素材.(2)注意反映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数学的文化价值.(3)通过自主探索的活动 让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 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 2014年2月17日 学期整体教学设计 教学总目标: ,( 使学生认识自然数和整数 掌握十进制计数法 会根据 数级正确地读、写含有三级的多位数 ,( 使学生理解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

15、 掌握加法与减法、乘 法与除法之间的关系 ,( 使学生掌握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 会应用它们进行一 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整数口算、笔算的熟练程度 ,( 使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加 法和减法的笔算和简单口算 ,( 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数据整理的方法 以及简单的统 计图表;初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会求简单的平均数 ,(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四则混合运算顺序 会比较熟练地计 算一般的三步式题 会使用小括号 会解答一些比较容易的三步计算的文字题 ,( 使学生会解答一些数量关系稍复杂的两步计算的应用 题 并会解答一些比较容易的三步计算的应用题;初步学会检验的方法 ,( 结合有关内容 进一

16、步培养学生检验的习惯 进行爱祖 国、爱社会主义的教育和唯物辩证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的主要知识及结构: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混合运算和应用题 整数和整数四则运算 量的计量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学法及能力培养的主要方向: ,( 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 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 培养学生的判断推理能力 ,( 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 引导学生揭示知识间的联系 探索规律 ,( 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 注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学习习 惯 教学的重点: 混合运算和应用题是本册书的一个重点 第一单元 混合运算和应用题 整体

17、感知 第一单元内容分为三节 第一节:混合运算;第二节:应用题;第三节:数据整理和求平均数 混合运算中的三步试题是在第五、六册已学过三步试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单元的三步试题 是小括号内含有两级运算的三步式题 通过学习 进一步巩固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在教学中 要充分利用三步式题与两步计算式题间的联系 强化运算顺序 让学生在掌握运算顺序的基础上独立计算 并逐步提高运算的正确率与运算速度 三步计算文字题是在两步计算文字题的基础的扩展 以提高学生理解数学语言并用算式表达的能力和列综合算式的能力 进一步强化运算顺序 计算三步文字题时 要着重从分析文字叙述人手 先确定最后一步是什么运算 再根据数量关系向

18、前推导 确定出先算什么 再算什么 哪一部分在前 哪一部分在后 以及括号怎样使用等 直到列出综合算式 应用题是本单元的重点 其中两步计算的连乘和连除应用题与第六册学习过的连乘和连除应用题有所不同 特点是未知量可以随两个量的变化而变化 教学时 要从求未知量与两个已知量的联系人手 分析数量关系 得出两种解题思路 进而列式解答 连乘应用题与连除应用题从解题思路上是互逆的 教学时 应加强两种类型题的联系 通过对比练习强化数量关系 并要求会用两种方法解答 能列综合算式解答 应用题部分还安排了比较容易解答的三步计算应用题 这是原来两步计算应用题的发展 这部分内容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近 数量关系简单 学生利用两步

19、应用题的基础 通过类推 可以比较容易掌握三步应用题的分析解答方法 教学时 可以从两步应用题引入教学 让学生利用两步计算应用题的解题思路来分析主要数量关系 从与两步应用题的对比中确定运算步骤 应用题教学中 还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线段图表示数量关系的能力 同时 教材还介绍了检验的方法 应注意培养学生养成检验的良好习惯 但检验方法只要求学生初 步掌握 不要求写检验过程 数据整理和求平均数是统计的初步知识 教材在以前渗透统计思想的基础上 从本册开始介绍统计的初步知识 数据整理包括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通过教学 要使学生对数据整理有初步认识 会看简单的统计表和统计图 能把不完整的简单统计表或条形统计图

20、填写完整 求平均数是一种统计方法 要着重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 注意与平均分的区别 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据的方法 本单元的统计知识都是最基本的 要求学生理解即可 在本单元教学中 要充分利用新旧知识间的联系 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通过知识间的迁移、类推、比较、拓展 将新知识点与学生原有知识体系联系起来进行教与学 另外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放手让学生去探究 要多动手、多讨论、多交流 尽量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 要调动学习有困难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特别是学习应用题的乐趣 此外 在知识学习的同时 要注意结合教学内容 培养学生的能 力 包括计算能力、分

21、析判断能力、综合思维能力、推理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等 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教科书例1及"做一做"练习一第1、2题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初步掌握括号内含有两步计算式题的运算顺序 2(能够计算较复杂的三步式题 (二)能力训练点 培养学生类推能力及计算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教育学生计算和做事要仔细认真 (四)美育渗透点 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课件 五、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练习:(卡片) 30+30?3 423 80?16+2 125-60?2 8510 120?45 2(说出下列各题的运算顺序 同桌各选一题 互相说一说:题中含有哪些运算 应先算什么 再

22、算什么 并说出为什么按这样的顺序进行计算? 订正并强调:一个算式里 如果有加减法 又有乘除法 要先算乘除 后算加减;含有括号的算式 要先算括号里面的运算 3 计算: 32+540?18 100-(32+30) 同桌互说运算顺序 并口算出结果 (二)探究新知 1(引入新课: 观察刚才的两道题 能不能把这两道题合并成一道式题呢?(教师边提问边用色笔在30和540?18下面画上线 ) 学生组题 老师板书:100-(32+540?18) 指出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混合运算的例题1 板书课题: 混合运算 例1 (抓住新旧知识的联系 运用知识迁移类推 学会知识 ) 2(对照例1与复习题 讨论:例1与以前我

23、们学习过的混合运算题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 讨论得出结论:例1的小括号 100-(32+540?18) =100-(32+30) =100-62 =38 5(讨论:括号内含有两级运算的式题 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引导学生讨论汇报 进一步明确: (学生合作学习 讨论、交流 学会学习方法 ) 6(教师指出:像这样的题目 计算时可以把括号"做一做" 同桌同学每人选一题 先用铅笔在第一步运算的算式下画横线 再与同桌互相说一下每道题先算什么 再算什么 最后算什么 然后计算 集体订正 (三)巩固发展 1(完成练习一第2题 (板演订正) 2(判断 通过订正 强调:在计算时 除要注意

24、运算顺序外 还要注意计算的准确性 3(变式练习; (通过变式练习 使同学们进一步强化三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并体会括号具有改变运算顺序的作用 ) (四)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学习了什么?注意什么问题? 六、布置作业 练习一第1题 左右两组中任选一组 课堂内完成 七、板书设计 两步计算的应用题(连乘应用题) 教学内容:教科书例1及第7页"做一做" 练习二 ?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使学生理解两步连乘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会用两种方法解答此类应用题 2(正确列综合算式解答 (二)能力训练点 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渗透事物间互相联系的思想 (四

25、)美育渗透点 使学生感悟美源于生活 美来自生产和时代的进步 提高审美意识 二、学法引导 1、指导学生观察线段图 感知算理 2、指导学生试算 感知计算方法 三、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利用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 并用两种方法解答 2、教学难点:分析理解数量关系 四、教具学具准备: 卡片、课件 五、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练习 (卡片) 81?27 1654 (253-15)?5 2、口答下列各题 (通过这两道题的练习 使学生感知到 利用"每人每天能编16个筐"这个已知条件 既可求出"5个人1天能编几个筐" 又可求出"1个人4天能编几个筐&qu

26、ot; 已知条件既能与人数相联系 又能与天数相联系o) (二)探究新知 1、导入新课: 刚才我们练习的这两道题都是一步计算的应用题 今天我们继续研究应用题(板书课题:应用题) 2、教学例1: (1)出示例1: (2)、读题 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3)、组织学生讨论:例1与刚才两道复习题比较 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联系两道复习题 思考:要想求出5人4天能编多少个筐 我们应该先求出什么? (4)、根据学生汇报的讨论结果 教师画出线段图(学生先汇报哪种 教师就先画哪种) 根据线段图所表示的数量关系 引导学生回答:要想求5人4天编多少个 我们第一步先求什么?第二步求什么?教师根据学生汇报 板书小标

27、题 再引导学生分步列式解答 指名板演 形成板书: 1个人1天编16个 5个人1天编?个 5个人4天编?个第一种解法: ?5个人1天编多少个? 165=80(个) ?5个人4天编多少个? 804=320(个) 1个人1天编16个 1个人4天编?个 5个人4天编?个 第二种解法: ?1个人4天编多少个? 164=64(个) ?5个人4天编多少个? 645=320(个) (两次引导学生观察线段图 从直观到抽象 使学生初步感知理解 ) (5) 、引导学生列综合算式解答 并在书上第6页和第7页的空处填空 指名同学板演列综合算式、解答的过程 第一种解法:1654 =804 =320(个) 答:5个人4天一

28、共编320个筐 第二种解法:1645 =645 =320(个) 答:5个人4天一共编320个筐 (6) 、对比两种解法 讨论:这两种方法的不同点是什么? (7) 、教师归纳小结:已知每人每天编几个筐 求5人4天编多少个 所求的结果既与人数有关 又与天数有关 解答时 可以先从人数人手求 也可以先从天数人手求 两种方法都正确 我们都应该掌握 3(反馈练习:第7页"做一做" 先读题 找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组织同桌讨论 要想求3台8小时铺路多少平方米 可以先求什么? 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订正 订正时 请同学说出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三)巩固发展 1(练习二第1-3题 2(补充条件或问

29、题 并口头列两种算式 3(依照练习题的形式 组织学生分组编题 要求数目尽量小一些 能直接口算出结果 编完后请其他组同学口头列式解答 并当场给予评价 (四)课堂小结 教师通过总结 指明这节研究的是两步计算的连乘应用题 把课题补充完整:连乘应用题 六、布置作业 练习二第4、5题 板书设计 七、板书设计 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两步计算的应用题(连除应用题) 教学内容: 教科书例2及第10页"做一做" 练习三第1-5题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理解此类连除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能用两种方法解答此类应用题 2、正确列综合算式解答应用题 3、理解连除与连乘应用题的互逆关系 (二

30、)、能力训练点 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和逆向思维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渗透事物间联系的思想和比较的思想 (四)、美育渗透点 使学生感悟美源于生活 美来自生产和时代的进步 提高审美意识 二、.学法引导 1、指导学生观察线段图 感知算理 2、指导学生合作学习 试算、讨论、感知计算方法 三、.重点 难点 1、教学重点:分析理解数量关系 2、教学难点:利用线段图理解数量关系 确定计算步骤 四、教具 学具准备 小黑板、课件、卡片、 五.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卡片出示) 31520 900?15?20 458 160?8?5 2、出示复习题: 要求学生:画线段图表示数量关系(一种)并用

31、两种方法解答 根据学生画图情况确定两名同学板演 (每人一种解法 画图并列式计算 ) (二)、探求新知 1、出示例2: 2、指名同学读题 对比复习题 组织讨论:例题与复习题相比较 有什么特点? 3、根据学生汇报的讨论结果 让学生在已画成的两个线段图中标注一下 已知了什么 求什么?通过标注 使学生明白 例题与复习题的问题与已知条件换了位 并形成线段图并板书: 每台8小时织?米 5台8小时织布160米 每台8小时织?米 (通过线段图 从直观到抽象 使学生感知算理 ) 4、指导学生对照线段图讨论:要想求出每台每小时织布多少米 我们怎样做? 5、根据学生汇报的讨论情况 让学生在线段图中标注出先要求的是图

32、中的哪一段 应该怎样求?学生说清解答步骤后 教师板书每一步的小标题 然后再要求学生在练习本上直接试做 分步解答 同桌间互相讨论订正 6、指名学生口述分步解答过程 教师板书: (1)、每台织布机8小时织布多少米? 160?5=32(米) (2)、每台织布机每小时织布多少米? 32?8=4(米) 引导学生列综合算式解答 先自己直接列式 再指名在线段图下对应位置板演成板书: 160?5?8 = 32?8 =4(米) 答:平均每台织布机每小时织布4米 (引导学生讨论、思考、试算 感知计算方法 ) 7、改例2线段图的问题和条件成下图 根据这幅图 我们应该先求什么?怎样求? (1)、5台1小时织?米 (2

33、)、 每台每时织?米 8(学生讨论确定先求"5台1小时织布多少米" 再求"1台1小时织布多少米" 教师根据学生汇报书写小标题 然后自己在书上第10页填空 由一名学生板演 形成以下板书: (1)、5台织布机1小时织布多少米? 160?8=20(米) (2)、每台织布机每小时织布多少米? 20?5=4(米) 列综合算式解答为 160?8?5 =20?5 =4(米) 答:平均每台织布机每小时织布4米 9、集体订正 订正时进一步强调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10、讨论:比较一下 两种解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11、反馈练习:第10页"做一做" 读

34、题 思考: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要想求"1只母鸡1个月下多少蛋"这个问题 可以先求出什么? 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订正 (第二种算法完全交给学生自己学习 学生通过讨论、思考、试算 进一步感知算理和计算方法 ) (三)、巩固发展 1、练习三第1、2题 2、对比性练习:练习三第4题 3(根据题中提供的条件进行分组练习 练习题目由各组任选一组 条件:"书法小组每人每天写8个大字 5个人4天共写了160个大字 第一组题目: 填空: 第二组题目: 判断 三步计算的应用题 教学内容:教材14页例3 一、 素质教育目标 1、 使学生学会分步解答含有四个已知条件的三步应用题 在理解

35、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明确接替思路 掌握接替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3、 结合2(改(3)为下面习题 新镇小学三年级有四个班 每班40人 - 三年级和四 年级一共有多少人? 这道题要求三、四年级一共有多少人 必须知道哪些条件?缺少什么条件? 要求学生直接补充四年级人数 列式 分步解答 (二)探究新知 有个学生是这样补充的条件 同学们看一看 这道题你能不能解答呢? 如果能解答 该怎样解答呢? 出示例3: (通过补充条件的练习 自然引出例题 可使学生容易建立起三步计算应用题与一步、两步计算应用题间的联系 进而理解三步计算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 (1

36、) 、读题 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分析与复习题的区别和联系 (补充了两个条件 有四个已知条件 所求问题没有改变 ) (2) 、 问:要想求"三、四年级共多少人" 应该知道哪两个条件呢? 三年级有多少人, 四年级有多少人, (3)、让学生自己解答 (4)、想一想 如果把上题的问题改成"三年级比四年级多多少人,"该怎样解答, 4(反馈练习:"做一做"第2题 (三)、巩固发展 1(练习四第1、2题 先讨论分析解题思路 再独立解答 2(投影出示下图情景 分组根据图意补充条件 分别组成一步、两步应用题 并请其他组口头列算式解答 菊花和芍药花共

37、有多少盆? (通过此题的练习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三步计算应用题与一、二步计算应用题间的联系 深化对数量关系的理解 ) (四)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总结解三步应用题的解答思路及解答方法 六、布置作业 练习四第3题 七、板书设计(略) 教学内容:教材15页例4 素质教育目标: 1、 使学生借助线段图能够理解简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并会用两种方法解答这类应用题 2、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和灵活解题的能力 3、 渗透数形结合和事物相互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掌握三步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分析并理解三步应用题的解题思路 教学过程:1、根据条件补充问题 使之成为一道三步计算的应用题 (1)

38、、请说说解题的思路和相应的算式 (2)、这道题还可以怎样解答, 2、教学例4: 出示例题 (1) 指名读题 找出题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2) 借助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 想一想:根据题里的条件 前面的线段图该怎样修改,所求问题在线段图上怎样表示, 讨论题: (3) 比较两种方法哪种比较简便 3、引导概括 解答应用题不但方法可以不一样 而且计算的步骤也不相同 有的三步题可以用两步来解答 这样使计算变得比较简便 所以解题时应该注意选择合理、简便的方法进行解答 4、综合与应用:(课件) 5、板书 教学内容:教科书例5及第19页"做一做" 练习五第1、2题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

39、、知识教学点 1(理解三步计算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思路 2(能分步解答较容易的三步计算应用题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类推能力、分析比较能力 2(培养学生理解应用题数量关系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渗透事物间相互联系的思想 (四)美育渗透点 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 784-78 168-174 100-100?53 2(复习题: 读题 分析解题思路 提示:要想求出"三、四年级一共栽树多少棵" 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四年级栽树棵数怎样求?为什么用"562" 你们是根据哪句话这样求的? 学生独立解答、订正 (二)探索新知 1(利用投影片改复习题为例

40、5 (课件演示) (抓住复习和例5的联系点 设计了复习题 为学习例5做好铺垫 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 2(读题 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讨论:你认为这道题的关键句是哪一句? (教师在"五年级栽的比四年级总数少10棵"下面画出曲线 ) 3 怎样用线段图表示题中的数量关系呢? 引导学生画线段图 4(根据线段图和题意 讨论思考: 要想求出五年级栽树多少棵?必须先知道什么?你是根据什么这样说的?为什么? 启发学生:"三、四年级一共栽树多少棵"能直接求出来吗?解答这道题 第一步求什么?第二步求什么?第三步求什么? (通过线段图 从直观到抽象 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

41、 5 通过交流汇报 确定解题思路 教师板书小标题 再让学生直接在书中填空 指定一名学生板演 形成板书: 四年级栽树多少棵? 562=112(棵) 三、四年级一共栽树多少棵? 56+112=168(棵) 五年级栽树多少棵? 168-10=158(棵) 答:五年级栽树158棵 6(小结: 引导学生回顾例5的解题过程 解答这类题时应注意什么? 抓住关键句理解数量关系 依据关键句确定数量关系 确定先算什么 再算什么 最后算什么 并分步解答 引导学生观察:在解题过程中 56这个已知条件用到了几次?分别是在求什么时候用的?通过讨论 使学生明确:解答应用题时 有的已知条件不止用一次 具体怎样用 要根据题目内

42、容确定 7(反馈练习:教材第19页"做一做"第1题 同桌讨论 关键句是哪一句 再根据题意确定先求什么 再求什么 最后求确定2-3名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然后再让学生分步独立解答 集体订正 (三)、巩固发展1、"做一做"第2、3题 同桌每人选一题 互相说一下这道题的关键句是什么 应该先求什么 再求什么 最后求什么 然后独立完成 2、练习五第1题 先画图表示数量关系 (四)、课堂小结 回顾本课学习内容 指出这类应用题是三步计算应用题 还是两步 计算的应用题 板书课题: 进一步明确:解答此类应用题 要抓住关键语句 明确数量关系 通过分析关键语句确定的数量关系 明确解题步骤 提示同学:有的已知条件在解题时不止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