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疆兵团农二师华山中学化学(人教版)必修二导学案:第四章+第二节+资源综合利用第2课时 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优秀名师资料.doc

上传人:小红帽 文档编号:1491627 上传时间:2018-12-2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新疆兵团农二师华山中学化学(人教版)必修二导学案:第四章+第二节+资源综合利用第2课时 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优秀名师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最新新疆兵团农二师华山中学化学(人教版)必修二导学案:第四章+第二节+资源综合利用第2课时 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优秀名师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最新新疆兵团农二师华山中学化学(人教版)必修二导学案:第四章+第二节+资源综合利用第2课时 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优秀名师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新疆兵团农二师华山中学化学(人教版)必修二导学案:第四章+第二节+资源综合利用第2课时 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优秀名师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新疆兵团农二师华山中学化学(人教版)必修二导学案:第四章+第二节+资源综合利用第2课时 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优秀名师资料.doc(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新疆兵团农二师华山中学化学(人教版)必修二导学案:第四章 第二节 资源综合利用第2课时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必修二 第四章 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 第二节 资源综合利用第2课时 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 一、环境污染及其保护 1(环境问题的含义:指由于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而造成的_,以及工农业生产和人类生活所造成的环境污染。 2(当今化学工作者面临的重要任务: 环境情况的监测、三废的治理、寻找源头治理环境污染的生产工艺等。 3(三废 (1)废气:大气污染物主要来自_和工业生产过程产生的_及其_。 (2)废水(废液):往往含有复杂的成分,任意排放会导致_、_的污染。 (3)废渣:对废渣等固体废

2、弃物的处理兼有_和_两个重要目的。 二、绿色化学 1(核心:利用化学原理_。 2(原子经济的含义:原子经济要求反应物中的原子全部转化为_,这时原子利用率达到_。 知识点一 环境污染及其防治 1(为了减少大气污染,许多城市推广汽车使用清洁燃料。目前使用的清洁燃料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压缩天然气(CNG),另一类是液化石油气(LPG)。这两类燃料的主要成分都是 ( ) A(碳水化合物 B(碳氢化合物 C(氢气 D(醇类 2(汽车排放的尾气中因含有氮的氧化物而污染大气,产生氮的氧化物的主要原因是 A(燃烧含氮化合物燃料引起的;B(燃烧含铅汽油引起的 C(是由于燃烧不充分引起的;D(是在气缸中N被氧化生成

3、的 23(当前,传统的塑料包装正日益被纸包装所取代,下述几种观点是对其原因的说明,其中正确的是( ) A(纸包装比塑料包装便宜;B(纸包装比塑料包装美观 C(纸包装比塑料包装更易制作; D(纸的主要成分是天然植物纤维素,容易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 4(三峡工程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它所提供的清洁、廉价、再生的水电,相当于每年燃烧5 000万吨原煤的火力发电厂产生的电能,因此三峡工程的建成和使用有助于控制( ) ?氮氧化物的排放 ?酸雨的形成 ?臭氧层空洞扩大?温室效应 ?白色污染 A(? B(? C(? D(? 知识点二 绿色化学的概念 (“绿色化学”是日渐被人们所熟悉的概念,绿色食品的基

4、本标准是( ) 5?食品呈绿颜色 ?无化学添加剂 ?香甜可口 ?无污染 ?有营养价值 ?有利于消化 A(? B(? C(? D(全部 6(绿色化学提倡化工生产应提高原子利用率。在下列制备环氧乙烷的反应中,原子利用率最高的是( ) 7(中国奥委会提出了“新北京、新奥运”的口号后,北京某校一同学响应号召,利用所学的知识为奥运献一份力。他提出以下环保建议:?开发新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燃料;?开发生产无汞电池;?提倡使用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和塑料袋;?提倡使用手帕,减少餐巾纸的使用;?分类回收垃圾;?开发燃气汽车,减少燃油汽车的数量。其中合理的是( ) A(? B(? C(? D(? 8(以节能减排为基

5、础的低碳经济是保持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下列做法违背发展低碳经济的是( ) A(发展氢能和太阳能;B(限制塑料制品的使用 C(提高原子利用率,发展绿色化学;D(尽量用纯液态有机物代替水作溶剂 练基础落实 1(臭氧层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免受太阳紫外线辐射的伤害,但目前臭氧层正受到破坏。下列几种因素中,可能破坏臭氧层的是( ) ?制冷剂氟利昂的泄漏 ?超音速飞机排放的气体 ?可燃物燃烧排放的二氧化碳 ?硫酸厂排放的尾气 A(? B(? C(? D(? 2(湖泊发生水华现象,其原因是水体出现富营养化,使某些藻类迅速繁殖,导致水生生态系统的破坏。下列选项中能够使水富营养化的物质是( ) A(含氯的化合

6、物 B(含氮、磷的化合物 C(含硫的化合物 D(含碳的有机物 3(化学与能源开发、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为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应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 B(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应用化学原理对环境污染进行治理 C(实现化石燃料清洁利用,就无需开发新能源 D(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应分类回收利用 4(近年来,冠以“绿色”的新概念不断产生,如绿色食品、绿色材料、绿色能源、绿色化学等,这里的“绿色”是对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形象表述。“绿色化学”要求从经济、环保和技术上设计可行的化学反应。据此,由单质镁制硝酸镁的下列4个方案中,你认为可行而且符合“绿色化学”要求的方案

7、是( ) HNO3A(Mg?Mg(NO) 32ClNaOH溶液稀硝酸2B(Mg?MgCl?Mg(OH)?Mg(NO) 2232O稀硝酸2C(Mg?MgO?Mg(NO) 32浓硫酸Ba,NO,溶液32D(Mg?MgSO?Mg(NO) 4325(人们把食品分为绿色食品、蓝色食品、白色食品等。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转化的食品叫绿色食品,海洋提供的食品叫蓝色食品,通过微生物发酵制得的食品叫白色食品。下面属于白色食品的是( ) A(食醋 B(面粉 C(海带 D(菜油 6(导致下列现象的主要原因与排放SO有关的是( ) 2A(温室效应 B(光化学烟雾 C(臭氧空洞 D(酸雨 题号 1 2 3 4 5 6 答

8、案 练方法技巧加成反应原理应用技巧 7(卤代烃里的卤原子易与活泼金属阳离子结合,发生下列反应: 乙醇RX,NaCN?RCN,NaX 乙醇溶液RX,2Na,XR?RR,2NaX 根据下列各物质的转化关系回答: (1)A的分子式是_,E的结构简式是_。 (2)B?D的化学方程式为 _ _。 (3)CHCl?C的化学方程式为 23_ _。 练综合拓展 8(南太平洋岛国图瓦卢陆地最高处仅海拔4.5米,由于海平面日渐升高,据估计这些岛屿将在50年内被海水淹没。请根据以上材料分析: (1)温室效应导致海平面上升,引起温室效应的人为因素主要是 _。 (2)为了控制温室效应,各国科学家提出了不少方法和设想。有

9、人根据液态CO密度大2于海水密度的事实,设想将CO液化后,送入深海海底,以减小大气中CO的浓度。为使22CO液化,可采用的措施是( ) 2A(减压、升温 B(增压、升温 C(减压、降温 D(增压、降温 (3)科学家致力于二氧化碳“组合转化”,把过多的二氧化碳转化为有益于人类的物质。 ?如将CO和H以1?4的比例混合,通入反应器。在适当的条件下反应,可获得一22种重要的能源。请完成以下化学方程式:CO,4H?_,2HO。 222?若将CO与H混合,在一定条件下以1?3的比例发生反应,生成某种重要的化工22原料和水,该化工原料可能是( ) A(甲烷 B(乙烯 C(乙醇 D(苯 9(稀薄燃烧是指汽油

10、在较大空/燃比(空气与燃油气的体积比)条件下的燃烧。随着全球能源危机的加剧,稀薄燃烧技术的研究受到了人们的重视,但稀薄燃烧时,常用的汽车尾气净化装置不能有效地将NO转化为N。不同空/燃比时汽车尾气中主x2要污染物的含量变化如图所示。 (1)稀薄燃烧技术除能节约能源外,还具有的优点是_(填一项)。排放到大气中的NO会导致酸雨、_等环境问题x(填一项)。 (2)某校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按下列流程探究不同催化剂对NH还原NO反应的催化性能。 3NO、NH3?催化反应器?检测?尾气处理 混合气体若控制其他实验条件均相同,在催化反应器中装载不同的催化剂,将经催化反应后的混 合气体

11、通入滴有酚酞的稀硫酸溶液(溶液的体积、浓度均相同)。为比较不同催化剂的催化性能,需要测量并记录的数据是_。 (3)若某一催化剂能同时催化NH等还原性气体与NO的反应,将该催化剂分别用于催 3x化还原含等物质的量NO的两种气体:?纯NO气体,?汽车尾气。消耗NH的物质x3的量较多的可能是_(填字母),原因是 A(? B(? C(都有可能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煤、石油、天然气等资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石油裂解得到的汽油是纯净物;B(石油产品都可用于聚合反应 C(天然气是一种清洁的化石燃料;D(水煤气是通过煤的液化得到的气体燃料 2(煤是重要的能源和化工原料,直接燃烧既浪费又污染。最近,某

12、企业利用“煤粉加压气化制备合成气新技术”,让煤变成合成气(一氧化碳及氢气总含量?90%),把煤“吃干榨尽”。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煤粉加压气化制备合成气过程涉及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煤粉加压气化制备合成气过程涉及化学变化但没有物理变化 ?该技术实现了煤的清洁利用 ?该技术实现了煤的高效利用 A(? B(? C(? D(? 3(近期我国冀东渤海湾发现储量达10亿吨的大型油田。下列关于石油的说法正确的是 A(石油属于可再生矿物能源;B(石油主要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C(石油的裂化是物理变化;D(石油分馏的各馏分均是纯净物 4(石油裂化的主要目的是为了( ) A(提高轻质液体燃料的产量;B(便

13、于分馏 C(获得短链不饱和气态烃;D(提高汽油的质量 5(乙烯和丙烯按物质的量之比为1?1聚合时,可生成聚合物乙丙树脂,该聚合物的结 构简式可能是( ) A(? B(? C(? D(? 6(下列环境问题与引起的化学物质对应不正确的是( ) A(温室效应:二氧化碳 B(光化学污染:二氧化氮 C(酸雨:二氧化碳 D(臭氧层破坏:氟氯烃 7(“绿色化学”是21世纪化学发展的主导方向。“绿色化学”的要求是从根本上消灭 污染,是一门能彻底阻止污染产生的科学,它包括“绿色生成”和“绿色销毁”等内容。 在整顿音像市场的活动中,查封了一批盗版光盘,并进行了“绿色销毁”。以下属于“绿 色销毁”的是( ) A(泼

14、上汽油焚烧 B(倾倒于江河之中 C(深埋于土中 D(碾压粉碎后回收利用 8(下列有关金属冶炼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电解熔融氯化镁冶炼金属镁;B(在加热情况下利用氢气还原三氧化二铝得到金属铝 C(用铝热法炼得熔点较高的金属铬;D(直接加热氧化汞得到金属汞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二、非选择题 9(某化学课外小组以海带为原料制取了少量的碘水。现用CCl从碘水中萃取碘并用分 4液漏斗分离两种溶液。其实验操作可分解为如下几步: A(把盛有溶液的分液漏斗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中; B(把50 mL碘水和15 mL CCl加入分液漏斗中,并盖好玻璃塞; 4C(检验分液漏斗活塞上的玻

15、璃塞是否漏液; D(倒转漏斗用力振荡,并不时旋开活塞放气,最后关闭活塞,把分液漏斗放正; E(旋开活塞,用烧杯接收溶液; F(从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出上层水溶液; G(将漏斗上口玻璃塞打开,使凹槽对准小孔; H(静置,分层。 (1)正确的操作步骤顺序是(用上述各操作的编号字母填写) _?_?_?A?G?_?E?F。 (2)上述E步骤的操作中应注意_。上述G步骤操作的目的是_。 (3)能选用CCl从碘水中萃取碘的原因是_ 4(4)下列物质,不能用作从溴水中萃取溴的溶剂的是( ) A(苯 B(四氯化碳 C(酒精 D(碘化钾 10(如图所示:已知A、D、E、F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单质,B、C是氧化物。请填

16、空: (1)A是_,E是_(填化学式)。 (2)D跟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 _。 (3)C电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_, _每生成1 mol A同时生成_ mol E。 (4)先将B溶于足量盐酸,再向用盐酸溶解后的溶液中通入足量Cl,请写出此过程中有 2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 (1)三角形的外接圆: 经过一个三角形三个顶点的圆叫做这个三角形的外接圆._ 11(煤是一种常用的燃料。由于煤燃烧产生废气中含有SO、NO和NO等多种有害气22对圆的定义的理解:圆是一条封闭曲线,不是圆面;体与烟尘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因此需对煤进行加工后再燃烧,或将废气净化后再排放。 (1)将煤直接进行燃烧,造成环境污染的主

17、要方面之一是形成硝酸型酸雨。 一锐角三角函数?写出有关物质转化为硝酸的化学方程式: _ _。 ?以下是对硝酸型酸雨的评价,其中正确的是_(用序号填空)。 a(杀死水中的浮游生物,减少鱼类食物来源,破坏水生生态系统 6、因材施教,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b(对电线、铁轨、桥梁、房屋等均会造成严重损害 (5)直角三角形的内切圆半径c(破坏臭氧空洞 d(硝酸与土壤中的矿物质发生作用转化为硝酸盐,向植物提供氮肥 (2)下图是对煤燃烧产生的废气进行常温脱硫处理的基本流程示意图,试写出在废气脱硫 并形成副产物的过程中所发生的主要化学反应方程式: 2、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好这些基础知识。特别是加强

18、计算教学。计算是本册教材的重点,一方面引导学生探索并理解基本的计算方法,另一方面也通过相应的练习,帮助学生形成必要的计算技能,同时注意教材之间的衔接,对内容进行有机的整合,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_ _。 2、会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体会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3)脱硫以后,在废气中含量明显增加的不良气体是(写物质名称)_,它对环境 B、当a0时的负面影响是_。 (4)检验脱硫后废气中是否含有SO的简单方法是 2当a0时,抛物线开口向上,并且向上方无限伸展。当a0时,抛物线开口向下,并且向下方无限伸展。_ (1)三角形的外接圆: 经过一个三角形三个顶点的圆叫做这个三角形的外接圆.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