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土壤团粒结构---农业丰产稳产的重要保障Word版.doc

上传人:doc321 文档编号:14917882 上传时间:2022-02-2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土壤团粒结构---农业丰产稳产的重要保障Word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精选)土壤团粒结构---农业丰产稳产的重要保障Word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精选)土壤团粒结构---农业丰产稳产的重要保障Word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精选)土壤团粒结构---农业丰产稳产的重要保障Word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精选)土壤团粒结构---农业丰产稳产的重要保障Word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选)土壤团粒结构---农业丰产稳产的重要保障Word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土壤团粒结构---农业丰产稳产的重要保障Word版.doc(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土壤团粒结构农业丰产稳产的重要保障作者(中)在京郊农村调查土壤团粒结构。作者(左)与化验人员分析土壤团粒结构。北京市土肥工作站赵永志团粒结构的土壤土质疏松,透气性能好,保肥保水能力强,有机无机养分充足,有益菌易于存活和繁殖,不仅能够保证作物良好生长,在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团粒结构的土壤是最为适合栽培作物的土壤结构类型土壤团粒结构是由若干土壤单粒在有机质等的粘结下形成的一种疏松多孔不规则的近似球形的小土团,大小一般在0.25mm-10mm之间。这种结构体表现为团粒间为大孔隙,团粒内为小孔隙,大小孔隙同时存在且比例适当,总孔隙度高,无效孔隙少,对水、肥、气、热具有良好的调节作用。一

2、般的,团粒结构的土壤具有土壤水气、养分供应与积累协调、耕性良好、根系生长良好的特性,是农业丰产稳产的重要保障。土壤团粒结构的作用土壤结构,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作物根系发育、土壤耕作难易,以及土壤空气和水分的分布等方面。良好的土壤结构不但土壤疏松易耕、易种,而且土壤水气协调、保水保肥、排水防涝性能优良;结构不良土壤最大的弊端就是“晴不耐旱、雨不耐涝”,要么土壤松散持水保肥性差,要么干时板结、湿时粘连耕作吃力,作物根系发育一般不良,自然影响种植作物的高产稳产水平。团粒结构土壤中固相、液相和气相相互处于协调状态,团粒多是土壤肥沃的重要标志,其主要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1.空气走廊。团粒之间孔隙

3、较大,有利于空气流通,团粒内部以持水孔隙占绝对优势,这种孔隙状况为土壤水、肥、气、热的协调,创造了良好的条件。2.小水库。团粒间的充气孔隙,可以通气透水,在降水或灌水时,水分通过充气孔隙,进入土层,减少了地表径流。团粒内的持水孔隙具有保存水分的能力。因此渗入土层中的水分受毛管力的作用,被吸持并保存在持水孔隙中,团粒起到了小水库的作用。多余的水分在重力作用下,沿团粒间的孔隙渗入到下部土层。雨后天晴或干旱季节,表层团粒因失水而收缩,隔断了上下相连的毛管联系,形成了隔离层,减弱了土壤水分的蒸发消耗。平时充气孔隙经常充满空气,持水孔隙经常充满水分,协调了水分和空气间的矛盾。由于水和气协调了,由水、气产

4、生的土壤热容量等热学性质适中,因此土温能够稳定。3.小肥料库。团粒内部的持水孔隙水多空气少,既可以保存随水进入团粒的水溶性养分,又适宜于嫌气性微生物的活动。有机质分解缓慢,有利于腐殖质的合成,所以有利于养分的积累,起到保肥的作用。团粒间的充气孔隙中空气多,适宜于好气性微生物的活动,有机质分解快,产生的速效养分多,供肥性能良好。所以保肥供肥的矛盾得以协调,团粒的养分状况良好。4.土质疏松、耕性良好。团粒结构的土壤土质疏松,易于耕作,宜耕期长,耕作质量好,种子易于发芽出土,根系易于伸展,出苗整齐。5.维持较高的土壤生物多样性。由于团粒结构的土壤大小空隙同时存在且比例适当,水气环境多元、物质能量供应

5、多元,这为不同大小体型、好氧厌氧生活习性的动物、微生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空间,为土壤的生物多样性提供了场所、物质和能量的保障。团粒内的小空隙主要为厌氧微生物提供生长环境,团粒间空隙主要为土壤动物和好氧微生物提供生存环境,植物根系、动物和微生物相互间共同组成群落生物链,一方面形成团粒结构土壤中较高的生物多样性,另一方面各生物种群相互共生或制衡,使得有意和有害生物处以协调平衡的状态。因此,土壤团粒结构对于农业生产而言,由于其较高的生物多样性而为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肥力提供了重要保障,也是发展安全绿色环保农业的基本保证。6.强大的碳汇功能。土壤结构是土壤有机质的一个主要控制因素。结构良好的土壤团粒结

6、构可以对进入土壤团聚体的有机质产生物理保护效果。土壤有机质在土壤中的存在状态主要有填充在团粒间大孔隙中的有机物、分布在团粒内部的有机物、与土壤粘粒和粉粒结合在一起的有机物。结构良好的团粒土壤,有相当一部分有机质被存储在团粒当中,使不同年龄的土壤有机质在土壤中持续存在,一方面有利于使土壤表现出良好的物理性质;另一方面延缓了由于有机质完全暴露于空气中而快速分解掉的过程,为土壤的储碳功能提供了有效载体。当土壤团粒结构受到破坏时,土壤有机碳库中各种形态的碳都会不同程度地暴露出来,土壤的基本属性和储碳功能也大大降低。因此形成和保持土壤团粒结构对于增加土壤有机质、增强土壤储碳功能、减少农业生产温室气体排放

7、具有重要意义。形成土壤团粒结构的基本条件有哪些土壤团聚体的形成,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主要有:足够的细碎土粒:细小的土粒包括微团聚体和单粒。土粒越细其粘结力越大,越有利于复粒的形成。过砂的土壤不能形成团聚体。胶结作用:指土粒通过有机和矿质胶体而结合在一起的过程。土壤中胶结物质有两大类:一类是有机胶结物质。如有机质中的多糖、胡敏酸、蛋白质等。一类是矿质胶结物质,如硅酸,含水氧化铁、铝及粘土矿物等。腐殖质是最理想的胶结剂(主要是胡敏酸)与钙结合形成不可逆凝聚状态,其团聚体疏松多孔,水稳性强。含水氧化铁、铝、粘粒形成的团聚体是非水稳性团聚体。凝聚作用:指土粒通过反荷离子等作用而紧固的过程。带负电荷的土

8、壤胶粒相互排斥呈溶胶状态,但在异性电子Ca、Fe等阳离子的作用下,使胶粒相互靠近凝聚而形成复粒,这是形成团聚体内的基础。团聚作用:指由于各种力的作用使土粒团聚在一起的过程。主要的外力有:植物根系及掘土动物。对土粒的穿插、切割、挤压而促使土块破裂,根系、掘土动物在土壤中的活动,微生物、菌丝体对土粒的缠绕起到成型动力的作用。土壤耕作的作用:定时的合理耕作、中耕、耙、镇压等措施具有切碎、挤压等作用,有利于促进团聚体的形成。土壤的干湿交替、冻融交替作用:干湿交替指土壤反复经受干缩和湿胀的过程,冻融交替指土壤反复经受冷冻和热融的过程。农民对板结的土壤常以晒垡(犁冬晒白)、冻垡来改善土壤结构,就是这个道理

9、。影响土壤团粒结构稳定的因素影响土壤团聚体稳定的主要外界因素是土地耕作方式。很多研究都表明,频繁的土壤耕作会很大程度上破坏团聚体结构,而保护性耕作的土壤因为大大减少了人为扰动,5年以上土壤团聚体的量会有显著的增加。其次是土壤微生物。细菌产生的多聚物可以吸附土壤颗粒;通过吸附在土壤颗粒表面的真菌丝可以胶结土壤颗粒;微生物群落间或微生物与植物根系间相互作用,使土壤团聚体变得稳定。当然,土壤有机质含量水平也会对土壤中团粒结构的稳定性产生重要影响。不良的耕作方式影响土壤团粒结构农业生产中频繁土壤耕作往往会破坏土壤团粒结构,使土壤有机质暴露出来,解除了原有土壤团粒结构的保护。长期的频繁耕作,使得原有的土

10、壤有机碳被不断矿化分解,新加入碳难以及时得到物理保护,因此土壤最终会处于一种有机质含量低的状态,土壤的团聚程度很低甚至结皮,土壤退化严重,受底物和环境条件限制微生物的活动减弱,甚至敏感性的微生物群落会消亡,土壤严重缺乏形成新的团聚体结构的有机胶结物质。但是适度的保护性耕作一方面由于减少了对团粒的破坏,使得土壤中原有被保护的有机质得以继续留存,同时还有利于土壤与新的植物残体混合,能促进土壤新团聚体的形成,并且对新加入的土壤有机碳也具有保护作用。创造良好的土壤团粒结构的措施精耕细作,增施有机肥:耕作措施如翻耕、晒垡、冻垡、耙地等使土粒细碎;深耕结合施有机肥,则改善土壤通透性,同时提供有机质胶结物,

11、促进结构形成。经过培肥改良后形成一定程度团粒结构的土壤应避免频繁耕作,宜采用保护性耕作。合理轮作:作物根系活动可以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尤其是豆科绿肥,根系发达,长期种植土壤结构可大为改观。设施种植土壤也可以采用非豆科豆科作物轮作、深根系作物与浅根系作物轮作等来改善土壤结构性。合理灌溉:防止结构被破坏。要求选择合理的方法、合理的水量、合理的次数等。改良土壤酸碱性:过酸过碱的土壤结构一般较差。如碱土,土粒高度分散,湿时泥泞,干时坚硬。含钠高的碱土可以使用石膏,酸性土壤则使用石灰,都有改良土壤结构,促进团粒形成的效果。施用土壤结构改良剂:根据团粒形成的原理,利用植物残体、泥炭、褐煤为原料,从中提取腐殖质、纤维素、木质素多糖物质制作而成,是人工制造的模拟天然结构剂的高分子聚合物。这些物质都是良好的胶结剂,施入土壤具有改良结构的作用。 (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