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镜成像(课时1)课件新人教版(共17张PPT).ppt

上传人:peixunshi 文档编号:14918942 上传时间:2022-02-24 格式:PPT 页数:17 大小:9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平面镜成像(课时1)课件新人教版(共17张PPT).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平面镜成像(课时1)课件新人教版(共17张PPT).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平面镜成像(课时1)课件新人教版(共17张PPT).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平面镜成像(课时1)课件新人教版(共17张PPT).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平面镜成像(课时1)课件新人教版(共17张PPT).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平面镜成像(课时1)课件新人教版(共17张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平面镜成像(课时1)课件新人教版(共17张PPT).ppt(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 光现象,第3节 平面镜成像,第一课时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名师导学,新知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规律,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成像原理】:平面镜所成的像是物体发出(或反射)的光线射到镜面上发生反射,由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在镜后相交而形成的,如图4-3-1所示. 点光源S在镜后的像S并不是实际光线会聚形成的,而是由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形成的,所以S叫做S的虚像. 如果把光屏放在S处,是接收不到这个像的,所以虚像只能用眼睛看到,而不能成在屏上.,【实验准备】:玻璃板、支架、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刻度尺、白纸 【实验步骤】: 1. 观察实验台上刻度尺的分度值与量程. 2. 在桌面上铺一张白纸,将

2、玻璃板竖直的固定在支架上,放在白纸上,并在白纸上记下玻璃板的位置. 3. 将一蜡烛点燃并放在玻璃板前,用另一未点燃的蜡烛竖直地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它和前面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蹲下观察). 在纸上记下蜡烛的位置. 注意观察蜡烛的大小和它像的大小是否相同.,4. 将玻璃板后的蜡烛移开,在其位置上竖直放置一张白纸,观察白纸上是否有蜡烛所成的像. 5. 改变蜡烛的位置,再实验一次. 6. 用直线把两次实验中的蜡烛和它的像的位置连接起来,用刻度尺测它们到玻璃板的距离,将实验数据填入表格中.,说明:(1)在实验中,我们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因为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

3、烛的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B蜡烛,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 (2)为了更清晰的看到“镜”中的像,我们要求玻璃前的物体要尽可能的亮,而环境要尽可能的暗. 而玻璃后的物体也要尽可能的亮,环境要尽可能的暗. 所以平面镜成像实验适合在较暗的环境下进行. (3)平面镜能改变光的传播路线,但不能改变光束性质,即入射光分别是平行光束、发散光束等光束时,反射后仍分别是平行光束、发散光束. 7. 得出结论. 8. 整理仪器.,【例】“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如图4-3-3所示. 在竖立的茶色玻璃板下方放置一把刻度尺,两支相同的蜡烛A和B分别竖立于玻璃板两侧,以蜡烛A为成像物体.,例题精讲,(1)用

4、茶色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目的是_. (2)点燃蜡烛A,从A一侧观察蜡烛B,缓慢移动蜡烛B直到与蜡烛A的像_,可以得知像与物大小相同;用刻度尺和笔将A、B所在的位置连接起来,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_,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_. (3)如果在蜡烛B的位置上放一光屏,无论怎样,在光屏上都_(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像.,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 (1)透明的玻璃板,可以观察到玻璃板的另一侧,便于找到像的位置. (2)点燃A 蜡烛,小心地移动B 蜡烛,直到与A 蜡烛的像完全重合为止, 发现:物、像大小相等;物、像连线与玻璃板垂直; 物、像到玻璃板

5、的距离相等. (3)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所以无论怎样, 在光屏上都不能承接到蜡烛A 的像. 答案:(1)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重合 垂直 相等 (3)不能 虚,举一反三,如图4-3-4甲,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1)实验时,应使玻璃板面与纸面保持_ (2)为了探究像和物的大小关系,点燃了一支蜡烛A置于玻璃板前,实验中,我们_ (填“透过”或“不用透过”)玻璃板来观察这支蜡烛的像然后用另一根完全相同的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蜡烛B_ (填“需要”或“不需要”)点燃,前后左右移动蜡烛B,直至看上去与A的像完全重合,由此得出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大小_ (3)实验在_ (填“较暗”或“较亮

6、”)的环境中完成较好,垂直,透过,不需要,相等,较暗,(4)在寻找蜡烛A的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蜡烛_(填 “A”或“B”)这一侧观察如果有3 mm厚和2 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_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 (5)经过实验,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的位置如图4-3-4乙所示为了得到更多的实验结论,接下来小明应该进行的操作是:_. (6)小明将蜡烛A向玻璃板移近2 cm,则蜡烛B应_ (填“靠近”或“远离”)玻璃板2 cm 才能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A,2,用直线把实验中蜡烛和它的像的位置连起来,并用刻度尺分别量出它们到玻璃板的距离,靠近,课堂十分钟,1. 如图KT4-3-1,小明把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某位

7、置时,另一支外形相同的蜡烛B恰好与蜡烛A所成的像完全重合. 仅根据这步实验,小明就提出:“若将蜡烛A移到其他位置,玻璃板所成的像始终是与物等大的”. 他这一提法属于( ) A 猜想 B 评估 C 设计实验 D 实验结论,A,2. 如图KT4-3-2所示,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 ) A点燃的蜡烛比未点燃的蜡烛小 B若把点燃的蜡烛靠近玻璃板,像会变大 C若用更大的玻璃板,像会变大 D需要使用测量长度的工具,D,3. 小刚同学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5 m处,沿着垂直于平面镜的方向前进了2 m, 此时他在镜中的像与他本人的距离为( ) A. 2 m B. 3 m C. 5 m D. 6 m,D

8、,4. 如图KT4-3-3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a为玻璃板,b和c是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实验既可选择玻璃板,也可选择平面镜 B 实验时玻璃板a应与水平桌面垂直放 C 选择完全相同的b、c两支蜡烛是为了验证像与物是否等大 D 利用该实验可以验证平面镜成像中的像距和物距是否相等,A,5.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王刚同学利用玻璃板、相同的两根蜡烛A和B、刻度尺、白纸、铅笔等器材进行实验,如图KT4-3-4所示.(1)在寻找蜡烛A的像的位置时,眼睛应在蜡烛_(填 “A”或“B” )这一侧观察,移动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使它与蜡烛A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重合,以

9、此来确定蜡烛A成像的位置,这里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是_(填“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换法”). (2)为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虚实,移开蜡烛B,用白纸做屏放在该位置,直接观察白纸,发现白纸上并没有蜡烛的像,由此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填“实”或“虚”)像.,A,等效替换法,虚,6.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某同学用玻璃板、两个相同的棋子A和B、刻度尺、白纸等器材进行实验 (1)实验时玻璃板应该_放置在水平桌面上 (2)将棋子A放在玻璃板的一侧,则棋子B应放在A的_( 填“同侧”或“另一侧”) (3)一边移动棋子B,眼睛一边透过玻璃板观察,当_时便停止移动棋子B,B的位置即为棋子A像的位置 (4)用刻度尺测量B到玻璃板的距离及_,进行比较,得出_的结论,竖直,另一侧,B与A的像完全重合,A到玻璃板的距离,物与像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