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科总结.doc

上传人:doc321 文档编号:14921133 上传时间:2022-02-2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神经内科总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神经内科总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神经内科总结.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神经内科总结.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神经内科总结.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神经内科总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神经内科总结.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名解internal capsule:内囊,指位于尾状核、豆状核及丘脑之间的白质结构,其外侧为豆状核,内侧为丘脑,前内侧为尾状核,由纵行的纤维束组成,其纤维呈扇形放射至大脑皮质。上行纤维是丘脑内侧核至额叶皮质的纤维(丘脑前辐射),下行纤维是额叶脑桥束(额桥束)。损害后出现“三偏”综合征,即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及偏盲。见于脑出血及脑梗死等。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由颅内动脉病变引起的一过性或短暂性、局灶性脑或视网膜功能障碍,临床症状一般持续10-15分钟,多在1小时内恢复,不超过24小时。不遗留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和体征,影像学(CT、MRI

2、)检查无责任病灶。ischemic penumbra:缺血半暗带,脑缺血后坏死周围的脑组织,其血流灌注水平低于维持正常脑功能的血流水平,但高于引起脑形态结构发生改变的脑血流水平。其为潜在的可逆性损伤的梗死周边区,该区域如不能在时间窗内使血流得到恢复或采取其他的措施阻止细胞的死亡过程,即可发展为梗死。status epilepticus,SE:癫痫持续状态,是指癫痫全身性发作在两次发作间意识不清楚,单次发作持续30分钟或在短时间内频繁发作。Willis环:脑底动脉环,由双侧大脑前动脉、双侧颈内动脉、双侧大脑后动脉、前交通动脉和双侧后交通动脉组成,前交通动脉使两侧大脑前动脉互相沟通,后交通动脉使颈

3、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与大脑后动脉沟通。该环对颈内动脉与椎-基底动脉系统之间,特别是两侧大脑半球的血液供应有重要的调节和代偿作用。Wallenberg syndrome:延髓背外侧综合症,病变位于延髓上段的背外侧区。常见的原因是小脑后下动脉或椎动脉血栓形成.1前庭神经核损害:眩晕、恶心、呕吐及眼震;2疑核及舌咽、迷走神经损害:吞咽困难、构音障碍、同侧软腭低垂及咽反射消失;3小脑绳状体损害:病灶侧共济失调;4交感神经下行纤维损害:Horner综合征;5三叉神经脊髓及脊束核损害:同侧面部痛、温觉缺失;6脊髓丘脑侧束损害:对侧偏身痛、温觉减退或丧失布朗-塞卡尔综合征(Brown-Sequard synd

4、rome):又称脊髓半切综合征,表现为脊髓病变平面以下同侧肢体瘫痪(锥体束损害)和深感觉障碍(薄束、楔束损害),对侧痛、温度觉障碍(脊髓丘脑束损害),多见于脊髓肿瘤早期。简答 一、重症肌无力危象鉴别:1肌无力危象:占95%,为疾病发展严重的表现,注射新斯的明后显著好转为本危象特点。2胆碱能危象:占4%,系因应用抗胆碱酯酶药物过量引起的呼吸困难,之外常伴有瞳孔缩小、汗多、唾液分泌增多等药物副作用现象。注射新斯的明后无效,症状反而加重。3反拗性危象:占1%,在服用抗胆碱酯酶药物期间,因感染、分娩、手术等因素导致患者突然对抗胆碱酯酶药物治疗无效,而出现呼吸困难;且注射新斯的明后无效、也不加重症状。主

5、要鉴别上两种,靠腾喜龙试验鉴别:症状加重胆碱能危象,症状减轻肌无力危象二、重症肌无力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临床表现:一般症状包括:上睑下垂、复视、构音不清、咀嚼、吞咽困难、四肢肌无力、慢性疲劳、呼吸困难。1受累骨骼肌病态疲劳:骨骼肌易疲劳,肌无力呈波动性,呈“晨轻暮重”,劳累后加重,休息后减轻,缓解-复发交替。2骨骼肌以外的系统:可累及眼外肌、咽肌、呼吸肌、四肢肌。严重呼吸肌受累可引起危象。可引起突然死亡。心电图发现T波平坦,S-T低平,心率快。新斯的明用药后可恢复。CNS:癫痫、锥体束征阳性。随免疫治疗而消失。平滑肌:麻痹性肠梗阻、动力梗阻性肾盂积水。随激素治疗而好转。3合并症:甲状腺功能亢

6、进,甲状腺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甲状旁腺疾病、肾上腺疾病、干燥综合症、糖尿病、白斑、格林-巴利综合征、多发性肌炎、溃疡性结肠炎。5%重症肌无力病人有甲状腺功能障碍。所有甲状腺病,包括甲状腺肿、粘液水肿、Graves 病和桥本氏甲状腺炎都可合并肌无力。辅助检查:1、疲劳试验(Jolly test):令病人重复某一相关动作20-30次,或持续1-2min,受累肌肉无力明显加重为阳性。2、胆碱酯酶抑制剂试验:新斯的明试验、依酚氯铵(腾喜龙)试验3、神经肌肉电生理检查:重复神经电刺激检查:低频刺激递减程度在10%-15%以上,高频刺激递减程度在30%以上为阳性;单纤维肌电图、常规肌电图和

7、神经传导速度4、AChR抗体滴度测定:80-90全身型MG AChR抗体浓度明显升高,眼肌型MG不明显,抗体滴度与临床症状严重程度不成正比。5、胸腺CT、MRI或X线断层扫描检查三、脑血管病的I、II级预防I级预防指发病前的预防,即通过早期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主动地控制各种危险因素,从而达到使脑血管病不发生或者推迟发生的目的。包括:防治高血压、防止心脏病、防治糖尿病、防治血脂异常、戒烟、戒酒、控制体重、颈动脉狭窄、降低纤维蛋白原水平、适度的体育锻炼和合理膳食。II级预防是针对发生过一次或多次脑卒中的患者,通过寻找卒中事件发生的原因,针对所有可干预的危险因素进行治疗,达到降低卒中复发危险性

8、的目的。对已发生卒中的患者选择必要的影像学检查或其他实验室检查以明确患者的卒中类型及相关危险因素。包括病因预防、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卒中后认知障碍的干预、卒中后抑郁的干预。选择考点:P6视觉传导径路及各部位损伤表现a.视神经-左眼全盲;b.视交叉-双眼颞侧偏盲;c.视交叉外侧-左眼鼻侧偏盲;d.视束-右侧同向性偏盲e.内囊后肢视辐射全部-右侧同向性偏盲;f.视辐射下部(颞叶)-双眼右侧同向性上象限盲;g.视辐射上部(顶叶)-双眼右侧同向性下象限盲;h.枕叶皮质(视中枢)-右侧同向性偏盲,黄斑回避P8损害表现及定位:动眼神经:支配上直肌、下直肌、内直肌、下斜肌、上睑提肌、瞳孔括约肌。动眼神经麻痹:

9、动脉瘤破裂、蛛网膜下腔出血,动眼神经完全麻痹。症状为上睑下垂,眼球向外下斜视,不能向上、向内、向下转动,瞳孔散大,光反射及调节反射消失,并有复视。Horner综合征的基本表现为交感神经受损,包括1)瞳孔缩小;2)眼裂变小;3)同侧面部无汗;4)眼球内陷。滑车神经麻痹:上斜肌瘫痪展神经麻痹:外直肌瘫痪。P15中枢性面神经麻痹与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鉴别(睑裂以上是否受累,受累为周围性神经麻痹):1中枢性面神经麻痹:为上运动神经元损伤所致,病变在一侧中央前回下部或皮质脑干束。临床仅表现为病灶对侧下部面肌瘫痪,即鼻唇沟变浅、口角轻度下垂、而上部面肌(额肌、眼轮匝肌)不受累。常见于脑血管病。2周围性面神经

10、麻痹:为下运动神经元损伤所致,病变在面神经核或核以下周围神经。临床表现为同侧上、下部面肌瘫痪,即患侧额纹变浅或消失,不能皱眉,眼裂变大,眼睑闭合无力。当用力闭眼时眼球向上外方转动,暴露出白色巩膜,称为Bell征。患侧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鼓腮漏气,不能吹口哨,吃饭时食物存于颊部与齿龈之间。耳后部剧烈疼痛,鼓膜和外耳道疱疹,可伴有舌前2/3味觉障碍及泪腺、唾液腺分泌障碍,称为亨特综合症(Hunts syndrome)。多见于膝状神经节带状疱疹病毒感染。P21锥体系统从哪到哪,受损症状上运动神经元(锥体系统)包括额叶中央前回运动区的大锥体细胞及其轴突组成的皮质脊髓束和皮质脑干束。受损症状见鉴别。P

11、24上、下运动神经元瘫痪的鉴别上运动神经元瘫痪下运动神经元瘫痪瘫痪部位整个肢体为主(单瘫、偏瘫、截瘫)肌群为主肌张力增高(折刀样),呈痉挛性瘫痪降低,呈迟缓性瘫痪腱反射增强减弱或消失病理反射有无肌萎缩无或轻度失用性萎缩明显肌束性颤动无可有肌电图神经传导正常,无失神经电位神经传导异常,有失神经电位P29节段性感觉支配乳头平面T4,剑突T6,肋缘T8,脐平面T10,腹股沟为T12和L1。.P33大脑半球-病变交叉-优势半球(语言中枢所在)受累古茨曼综合症(gerstmann syndrome):优势半球顶叶角回皮质损害所致,临床表现为四主症:1计算不能;2不能辨别手指;3不能辨别左右;4书写不能。

12、P45脑桥综合症表现Millard-Gubler综合征:展神经核损害:病灶侧展神经麻痹;面神经损害:病灶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锥体束损害:对侧中枢性偏瘫;如累及脊髓丘脑侧束:对侧偏身感觉障碍。P47中脑综合症表现-Weber综合征:1动眼神经损害:病灶侧动眼神经麻痹;2皮质脊髓束损害:对侧中枢性瘫痪;3皮质核束损害:中枢性面、舌肌瘫痪;4如累及黑质:对侧肢体震颤、强直。P50脊髓节段与锥体的对应关系:脊髓各节段的位置比相应的脊髓高:C1-4脊髓节段:平相应同序数椎骨; C5-T4脊髓节段:比相应颈、胸椎高出一个椎骨; T5-8脊髓节段:比相应的胸椎高出两个椎骨; T9-12脊髓节段:比相应的胸椎

13、高出三个椎骨; 整个腰髓节段:相当于第1011胸椎水平; 整个骶髓节段:相当于第12胸椎和第1腰椎水平P136颈膨大(C5-T2):受损时表现为四肢瘫痪,双上肢呈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双下肢呈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腰膨大(L1-S2)受损时表现为两下肢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两下肢及会阴部感觉缺失,尿便障碍。不同部位脊髓疾病的好发部位及损害表现病变部位症状定性诊断前角下运动神经元瘫痪急性脊髓灰质炎;进行性脊肌萎缩症锥体束上运动神经元瘫痪原发性侧索硬化后索深感觉障碍感觉性共济失调脊髓痨;假性脊髓痨(糖尿病)中央管周围及皮质前连合感觉、温度觉缺失,触觉存在(节段性分离性感觉障碍)脊髓空洞症、髓内肿瘤脊髓半侧

14、损害Brown-Squard综合征脊髓压迫症、脊髓外伤脊髓横贯性损害受损平面以下各种感觉、运动、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急性脊髓炎、脊髓出血、脊髓外伤等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acute inflammatory demyelinating polyneuropathy,AIDP)诊断要点:病前13周有感染史,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在4周内进展的对称性四肢弛缓性瘫痪和脑神经损害,轻微感觉异常,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现象,肌电图检查,早期可见F波或H反射延迟或消失,神经传导速度减慢,远端潜伏期延长,动作电位波幅正常或下降。P138急性脊髓炎的临床表现-与AIPD鉴别年龄和性别:青壮年,无性别差异前驱病史

15、与诱因:1-2周前上呼吸道感染或胃肠道感染病史,疫苗接种史。受凉、劳累、外伤为诱因。运动障碍:早期常为脊髓休克,表现为四肢瘫或双下肢弛缓性瘫痪,肌张力低下,腱反射消失,病病理征阴性。脊髓休克期可持续3-4周。肌力恢复从远端开始,肌张力及腱反射逐渐增高,存在总体反射。感觉障碍:脊髓损害平面以下深浅感觉均丧失,感觉消失区上缘常有感觉过敏带或束带感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二便异常(尿潴留)-损伤马尾圆锥上升性脊髓炎:起病急骤,感觉障碍平面常于1-2天内甚至数小时内上升至高颈髓,瘫痪也由下肢迅速波及上肢和呼吸肌。P139急性脊髓炎的治疗:三素(皮质激素、抗生素、B族维生素)+大量免疫球蛋白+康复治疗(护理很

16、重要) P141压迫性脊髓病的横向定位诊断髓内病变髓外硬膜内病变根痛少见早期剧烈,部位明显P166脑栓塞栓子来源-心房颤动P170脑出血的常见部位脑出血的常见部位为壳核-豆纹动脉,其次为丘脑、脑叶、脑桥、小脑及脑室等。壳核出血主要是豆纹动脉尤其是其外侧支破裂引起。P175-177蛛网膜下腔出血SAH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常见病因为颅内动脉瘤,起病情况为突然起病,数秒或数分钟速度发生头痛是常见的起病方式。患者常能清楚地描述发病时间和场景。情绪激动,剧烈运动是常见的诱因。临床表现:突发性剧烈头痛、恶心、呕吐,发病数小时可见脑膜刺激征(颈强直,kering征,布氏征)阳性,出现完全动眼神经麻痹症状。DSA

17、是确诊SAH最好的方法。、P236-246多发性硬化MS多发性硬化是一种以中枢神经系统白质炎性脱髓鞘为主要病理特点的自身免疫,细胞免疫为主。临床表现为空间和时间多发性,空间多发性是指病变部位的多发,时间多发性是指缓解-复发的病程,整个病程可复发数次或十余次。主要表现为:视力障碍、肢体无力、感觉异常、共济失调(charcot三主征:眼球震颤、意向性震颤、吟诗样语言)、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精神症状和认知功能障碍、发作性症状和其他症状等。MRI是检测多发性硬化最有效的辅助诊断手段。治疗以免疫干预治疗为主,皮质激素,-干扰素预防复发。P246-249视神经脊髓炎NMO视神经脊髓炎是一种主要累及视神经和脊

18、髓的炎性脱髓鞘疾病,又称devic病,体液免疫为主。特异性靶点位于中枢神经系统血脑屏障上的星形胶质细胞足突上的水通道蛋白-4(AQP-4)临床表现局限单发,与多发性硬化鉴别。RAPD阳性,相对性瞳孔传入阻滞,视神经病变。治疗主要用皮质激素,血浆置换。P288不同类型癫痫发作的临床表现:全面性发作:全身强直-阵挛性发作;强直性发作;阵挛性发作;失神发作;肌阵挛性发作;失张力发作。部分性发作:单纯部分性发作;复杂部分性发作(四种类型):1自动症:撅嘴、反复搓手、抚面、不断穿衣脱衣、舔舌;2仅有意识障碍;3先有单纯部分性发作,继之出现意识障碍;4先有单纯部分性发作,后出现自动症。P305癫痫持续状态

19、治疗的一般措施:安定静推;保持呼吸道通畅;给氧;建立静脉通道P385重症肌无力危象处理原则1保持呼吸道通畅:一旦发现呼吸肌麻痹,立即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呼吸器辅助呼吸。2积极控制肺部感染。3大剂量皮质类固醇冲击疗法。4有条件者可给予免疫球蛋白或血浆置换。5加强鼻饲和气管切开的护理:无菌操作,保持呼吸道湿化,严防窒息和呼吸机故障。危象抢救1肌无力危象:立即给予足量抗胆碱酯酶药物。2胆碱能危象:立即停用抗胆碱酯酶药物,输液促进抗胆碱酯酶药物排出,待药物排出后再调整用量。3反拗性危象:立即停用抗胆碱酯酶药物,输液对症,待药物敏感后再调整剂量。P446小脑幕裂孔疝钩回疝:颞叶内侧的海马回和钩回等结构疝

20、入小脑幕裂孔。首先累及同侧中脑大脑脚和动眼神经,继续发展影响后循环供血,受损范围扩展至整个脑干、丘脑下部、丘脑,甚至枕叶。动眼神经根背侧司眼内肌调节的副交感纤维最早受累。围绕中脑的脑池和中脑导水管因受压而梗阻,致使脑脊液循环障碍,导水管以上的脑室系统扩大、积水,颅内压进一步增高。运动神经元病选择:会判断运动神经元病。12道选择题上下运动神经元损伤,感觉神经正常。上运动神经元巴氏征阳性,下运动神经元肌肉萎缩分4型:肌萎缩侧索硬化(最常见)、进行性肌萎缩、进行性延髓麻痹、原发性侧索硬化肌萎缩侧索硬化的临床表现脊髓、延髓损害并存。上运动神经元、下运动神经元损害并存1多以一侧上肢下运动神经元损害起病:

21、手指不灵活、手部大小鱼际肌和蚓状肌萎缩2逐渐出现下肢上运动神经元损害:痉挛性瘫痪3肌束颤动常见,见于肢体肌肉、舌肌4延髓麻痹:构音障碍、吞咽障碍、咀嚼障碍、舌肌萎缩、舌肌纤颤5眼外肌、括约肌不受累6多死于呼吸肌麻痹、呼吸道感染等并发症 诊断:临床诊断依据:1中年以后、隐袭起病。2缓慢、进行性病变。3上或(和)下运动神经元损害.4无感觉系统损害。5有典型神经源性损害肌电图。病例分析:P158-165急性脑血管病(出血性或梗死性考一个,脑梗死可能性大)写全诊断(包括高血压、糖尿病)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诱因:脑梗死安静、睡醒时临床特点P159鉴别P162CT-高密度,提示出血性。低密度,缺血性。治疗:P163 急性,缓解康复,是否溶栓(看适应证)5 / 5文档可自由编辑打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