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来变去的盐说课稿.doc

上传人:doc321 文档编号:14933004 上传时间:2022-02-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9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变来变去的盐说课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变来变去的盐说课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变来变去的盐说课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变来变去的盐说课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变来变去的盐说课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变来变去的盐说课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变来变去的盐说课稿.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5科学的魅力无处不在“变”来“变”去的盐说课稿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你们好!天说课的内容是湘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变”来“变”去的盐。下面我将从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四个方面对本课教学设想进行阐述。一、教材分析:“变”来“变”去的盐这一课是物质的变化这一单元的第一课,是学生对水的三态变化,物质的形态变化已经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物质的变化,认识物质的可逆变化过程。本课由“找回溶解在水里的盐”、“可逆的变化过程”、“制作一个蜡星星”3个活动组成,从感知物质的可逆变化到建立、明晰概念,最后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在课程的安排上,我仍然把它分为两课时,第一课时完成活动

2、1和活动2的教学,第2课时完成科技史“青铜器的生产”和活动3的教学。今天我对第一课时的教学进行说课。二、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热情,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在知识结构方面,通过前面的学习,他们研究过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水的三态变化,对物质的可逆变化过程已经有了一些感知。本册教材能力培养重点是在学生原有的观察能力的基础上,继续培养学生认真观察、认真记录的能力。基于以上情况,我把教学目标定为以下几个方面:三、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知道什么样的变化过程是可逆的变化过程和不可逆的变化过程。2.科学探究:设计探究实验活动,通过观察、比较、分析,

3、体验过程,建立概念。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究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培养安全意识。四、教学重点:通过将盐“变”来“变”去的实验现象引申建立起可逆变化过程的概念。五、教学难点:判断物质的变化过程是否可逆。六、教学方法:根据本课的内容和性质,我遵循开放性、启发性原则,引导学生以讨论、观察、实验的方法进行合作探究式学习。七、教学准备:(分组)纯净水、已消毒的筷子、一小包食盐、烧杯、蒸发皿、三脚架、酒精灯、火柴、试管夹、 (酒精灯与三脚架一定要配套,对于没有生活经验的小学生来说,太大的酒精灯卡在三脚架下拿不出来,存在安全隐患;太小的酒精灯火焰的高度就不够高)(演示)拉力器(弹簧)、香

4、蕉、苹果、课件八、教学流程:为了让学生理解掌握可逆与不可逆变化过程的概念,我在教学中主要设计了四个环节,分别是创设情景、引发兴趣;合作探究 、感性认识;概念生成、提升认识;联系生活、拓展应用。(一)创设情景,引发兴趣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创设情境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之一,它直接影响着整堂课的效果。而这样恰当的教学情境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学生兴趣盎然的进入主体部分的学习。教学开始了,我拿出一根拉力器上取下的弹簧,让孩子们回忆弹簧能够产生弹力,然后我介绍人们利用这个原理制作了“拉力器”用来锻炼臂力。我请一位学生上台来展示他的臂力,在他拉开弹簧后,我问其他的同学:“这根弹簧还是原来

5、的样子吗?它怎样了?”当他松开手臂,弹簧回复原形后接着提问“现在呢?”刻意强调孩子们口中说出的“变”字,引出并板书课题“变来变去”。 “其实,弹簧变来变去还只是在外形上变变,有些物质本事更大,还可以把自己变“没”了!”怎么回事呢?学生的兴趣调动了起来。(二)合作探究 感性认识科学课程标准中倡导探究,强调体验,本环节让学生在合作中开展两个探究活动,从中体验盐变来变去的变化过程。探究活动1:把盐溶解这个环节,我首先会说:“孩子们,请打开你们桌上的小纸包。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盐的特点。”当学生观察时,要特别强调不要轻易尝试不知名的物体,进行安全教育。然后我让孩子们试着利用桌上简简单单的材料(烧杯、水、消

6、毒的筷子),做个变化的实验,“要把盐变没了,你会怎么做?”学生纷纷开始做起了把盐溶解于水的实验。实验中问学生:“你发现了什么?”(“盐不见了”“盐变成盐水了”“盐溶解与水里了”)。当发现个别盐没完全溶解的组,及时引导:你们组的盐怎么还看得见?那你有什么办法尽快的让盐变得看不到的?为什么要这样做?启发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如何加快溶解速度”的方法。实验后及时总结:“你刚才做了一个什么实验?”及时板书: 加水溶解(板书:盐 盐水)探究活动2:找回溶解在水里的盐(Ppt出示整个实验探究的过程与方法是:“提出问题并作出假设根据材料设计实验并进行探究分析变化过程感受可逆变化”) “各位同学真不错,竟然能够像

7、魔术师一样,把盐变没了。魔术师们,你们能把盐变回来吗?”在问题的指引下,进入本课的重要环节。孩子们猜想后,开始小组讨论用什么方法去证明自己的猜想。讨论结束后,我让各组说说自己的想法,引导孩子们了解盐水中的水分蒸发后,可以提取溶解在水中的盐。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怎样让水尽快的跑掉?”比较沸腾和蒸发的效率。在学生选择了沸腾的方法后,出示实验材料:“这些材料可能对你们有帮助。”然后一步步引导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一、怎样利用这些材料设计实验方案,二、仪器使用方法和实验注意事项。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只是引导、梳理,提供一些必要的帮助,如介绍蒸发皿的作用,完善实验方案,强调实验注意事项(ppt出示注意事项:

8、1、不要触摸正在加热和加热后没有冷却的器材;2、正确使用酒精灯,水快干时,移开酒精灯,熄灭火焰)。在这个环节中特别要注意酒精灯的使用和实验过程中的规范操作。这个过程潜移默化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具体体现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安全意识和严谨的科学态度上,也为能够安全的、规范的进行实验打下了很好的基础。这时学生早已跃跃欲试,坐不住了。实验开始时我会再次提醒他们注意安全,分工合作,认真仔细观察,做好记录(Ppt出示实验表格)。在学生实验时,走到学生当中去,帮助他们发现问题,引导改进实验细节。实验后,请学生汇报交流各自的发现,求证盐变回来了。这样的教学思路,学生亲历了完整的探究过程,突出了本课的教学重

9、点。特别是,学生在实验开始前与他人合作中讨论、制定合理的实验方案,并正确地进行实验操作。培养了合作探究学习的学习习惯。“各位魔术师把盐变没了,又变回来了,能够再变没吗?”这样的提问,再次让学生对盐变来变去的过程与方法有一个完整的、深刻的印象,老师及时补全课题。(三)建立概念 提升认识通过科学探究活动帮助学生构建科学概念,是小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在学生感知了可逆变化过程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进一步提升到概念理论层次, “像盐和弹簧的变化过程,既能变过去又能变回来的现象叫做可逆的变化过程。”接着评价孩子们刚才的表现,“呵呵,你刚才汇报时表现很不错,老师奖励你们吃香蕉和苹果,每个小组请一个同学剥香

10、蕉皮,一个同学把苹果平均切成四块,“盐能变来变去,那你们能把香蕉和苹果变回原来的样子吗?”学生经过思考辩驳,认为不可以, “像这样变过去却不能变回来的变化过程,就叫做不可逆变化过程。” 因为可逆和不可逆就是在对比中建立起来的概念,离开了其中的一个空谈另一个是不完整的,所以提供这样的案例,让学生试着进行判断这个变化过程可逆吗?来掌握可逆变化过程和不可逆变化过程两个概念。(四)联系生活 拓展运用科学课堂应该着力体现“小课堂,大生活”的理念,让科学教学回归生活。在学生了解两个概念的基础上,先让学生尝试举例生活中的可逆变化和不可逆的变化事例,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思维。接着为了进一步加深理解,并能加以应用,

11、我用了判断题的方式来考考学生的运用能力,进一步分清了可逆变化和不可逆变化的概念。其中“种子发芽”的例子引起了争议,反复争论中,我引导学生抓住“这个变化过程是否可逆”的要点,区分了这两个概念。在学生的恍然大悟中,教学难点得以突破。在练习题中反映生活,让学生思考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运用所学的科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还我们的科学课堂生活的本色,让科学课堂向生活延伸。在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的基础上,拓展部分以“煮海为盐”的资料展示了人类灵活运用可逆变化过程的事例。“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达到我们开设科学课程的目的。九、板书设计:板书利用示意图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随教学进程将盐变盐水、从盐水中提取盐的过程和方法用简单的示意图表示出来,简化复杂的变化过程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